王嬷嬷看着她嘴硬那样子,免不了打趣她一番,末了还是说道:“你去隔壁找春心那丫头凑活一宿吧,明儿外面的人进府,还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去呢,可别误了事儿。”
    既然王嬷嬷都这么说了,顾有枝脚底抹油,抱着被子就溜走了。
    那干脆的样子,看的王嬷嬷一愣一愣的,哑然失笑。
    探头吹灭了灯,一夜无梦的睡了过去。
    翌日一大早,林家在府外的仆从有序的进了府,不进墨方、齐五、小豆子,连月揽、桑安都跟着一道进来了。
    先去老太太那里问了安,然后男仆跟着林之孝去了前院安顿,丫头们跟着顾有枝进了内院。
    虽然事出匆忙,但还算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要不耽误婚期,简单点也无妨。
    看着沈大人的意思,京城估计也是小办,沈家立家在蜀中,身为沈家长子,婚宴肯定是回蜀中打办的。
    所以林管事这边也没有对荣国府这边的安排提出异议。
    日落时分,小豆子趁着府里交班之际,偷摸的从前院溜了进来。
    “姑娘,梦坡斋有请。”
    正坐在廊下挑逗八哥的黛玉闻言挑了挑眉,捏着手里的银簪子戳了戳它:“来的倒是挺快的。”
    起身进屋换了身衣裳。
    龟缩在翅膀里的八哥,听着动静探出头,眼珠子嘀溜一转,张嘴就是嚷嚷:“要死了要死了,杀鸟了。”
    台阶下的小豆子爬到廊桥上,好奇的问:“你怎么跟顾阳哥一个德行。”
    顾有枝一出门就听见这话,白了一眼那八哥,看的她直呼丢人。
    第122章
    因着府里要办喜事,可谓是里里外外都是一片喜气,随处可见的地方都挂上了红带。
    前院到底不比后院,多了几分肃静,少了几分嘈杂,顾有枝扶着黛玉在小豆子的引领下,走了一条小道避开了府里那些眼闲嘴杂的婆子。
    还没进梦坡斋,就在几米开外的避风亭旁看见了守在那里的齐五,他对着顾妈妈颔首。
    顾有枝理了理黛玉身上的斗篷,给她戴好兜帽,支走了小豆子,随着齐五进了梦坡斋。
    “姑娘。”齐五低头站在三步开外的地方。
    黛玉隔着顾妈妈,侧身站在一旁,闻言轻声道:“交代你的事情办好了吗?”
    “已然办妥。”
    轻轻应了一声,黛玉一手捏着兜帽,进了院子,只见四处悄然无声,就有书房门口一老翁垂头肃立在那里。
    见林姑娘进院,老翁抬手轻叩了两下房门,便抬手说道:“林姑娘,请进吧。”
    顾有枝上前掀开帘子,对着身后的齐五点了点,跟着黛玉一同进了贾政的书房。
    扑鼻而来的就是满屋墨香,以往只道是人如其名,没想到他的书房格局也如他的秉性一般,一板一眼。
    没有过多的装饰,屋子的左手边是一个水利沙盘,想来是与数月前的水患有关,右手边是高高大大的四方书架立于书桌之后,上面满是古今中外的藏书,而贾政就端坐在那里。
    见黛玉进屋,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她,身前的书案上是一封展开的书信,不过并不是贾敏生前那封。
    顾有枝垂首替黛玉解下斗篷,退后几步走到门边静候。
    “二舅舅。”
    贾政扫了一眼门边的顾有枝,没有多言,转眼看向身前那个屈膝向他行礼的外甥女,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挥手让她起身,指了指窗边的矮榻让她坐下。
    进府三年,她多居于后院守孝,除了每年的中秋除夕,贾政很少再有多余的机会见到她。
    哪怕是见到,也会远远的避开,说是外甥肖舅,她却更像她的母亲贾敏。
    以往看过几次也只当是模样有几分相似,她的母亲在她这个年岁的时候,哪儿都待不住,天一亮就恨不得天天往府外跑。
    大哥贾赦的年岁比他们要长上许多,贾敏很少纠缠与他,遂年少时多是他们两兄妹一块长大,母亲管教甚严,但是父亲却很宽厚,常常打掩护送他们出去游玩。
    所以贾敏从小就养成了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性子,而他这外甥女却不同,太安静了,十一二岁的年龄,竟能在一方小院里安守三年,和她的母亲一点也不像。
    就像现在,她能安安静静的坐在窗下,耐心的等他开口。
    若说不像,她却有胆子避开贾母来独自见他,这点胆量,偏偏又叫贾政觉得与她母亲很像。
    贾政起身,从一旁的案几上沏了杯茶,缓步走到榻前放置在小桌上,温声道:“我知道你是为何而来的,本不想多此一举,但思及你快出嫁,却无父兄赠言,遂见此一面。”
    垂首坐在榻上的黛玉闻言眼睫轻轻一颤,抬首望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