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成功的五项核心技能 > 十三、身心健康的理念与方法
    (一)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快乐源泉

    我们天天谈健康,那么什么是健康?要知道,健康是有标准的,而维护健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健康的标准

    古人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对人的身体健康提出十条标准,即:精力充沛、处事乐观、睡眠良好、保持标准体重、适应能力强、能抵抗一般性疾病、眼睛明亮、牙齿完整、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弹性好。并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个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静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又提出,一个人的健康,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才是全面的健康,概括地讲就是肌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倡导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类80%的疾病都与吃有关,不合理的饮食可以导致多种疾病;适量运动——运动的原理是,运动带动肌肉→肌肉带动心脏→心脏带动血液→血液滋润全身。运动与阳光、水一样,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戒烟戒酒——烟能伤害人体器官,逐渐破坏人的呼吸系统,从而引起多种疾病。酒对人害多利少,少量饮酒有益于活血,过量饮酒危害无穷;心理平衡——内心不平衡,如紧张、愤怒、恐惧等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心理影响生理,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

    2.健康高于财富

    美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一个亿万富翁躺在病榻上,痴迷地望着窗外一个乞丐,不禁幡然羡慕起来:“咳,他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啊!”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唯有受到病魔折磨的人才知道,健康创造幸福、快乐,健康创造财富,只有经营健康、拥有健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才能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在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金钱,忘记对健康的维护和投资,这是一大误区。许多人赢得了财富,但却输掉了健康,甚至输掉了生命,那财富还有什么意义呢?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人生成功之本。财富重要,健康更重要,决不能以牺牲健康去换取财富。虽然健康不是一切,但一切必须从健康开始。

    3.精神健康重于物质健康

    人的健康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精神健康,如自信快乐的情绪,信仰的力量,意志的力量,精神能量的力量,情绪变化的认知与调控

    ;一个是物质健康,如饮食的保健,运动的保健,环境的保健,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应该说,这两个轮子都是重要的,但两者不是平行的,“心”是“主”,肉体是“客”,人的精神健康主宰、控制、影响着人的物质健康。

    我国古代医学早就注意到了精神与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些都说明,人的精神情绪变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干扰自身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或加重病情。“病由心生”,“万病皆由心起”实为至理名言。其本质是指心理因素会诱发病症的发生、发展,表现为躯体器官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当今社会杀害人类的三大病魔的冠心病、高血压、癌症以及形形色色疾病的出现,不良的精神因素充当了主犯和帮凶的角色。可以说,精神心理因素致病,不亚于细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医学,即“心理神经免疫学”。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状态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不仅精神乐观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抗体,精神力量可以医治疾病。但是,另一方面,不良的精神刺激超过一定限度时,也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而得病。科学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人的任何心情变化都会传导到肌体的每一个细胞,影响肌体的健康。例如,轻松快乐的心情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传染,甚至可以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相反,抑郁、紧张、愤怒的心情是一种毒,则会破坏肌体的免疫力,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较多,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肌体内神经对所支配的器官的调节发生障碍,出现一系列的肌体变化和功能失调以及新陈代谢的改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生理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心理健康,需要精神营养。良好的个人品质,高尚的精神境界,积极乐观的情绪等等,都是精神营养的重要要素。据日本医学专家研究,我们的身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一秒钟能够创造出15万个新细胞,同时淘汰15万个旧细胞。我们只要在创造细胞的过程中,充分保持乐观健康的心念,就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心态有时不好;物质的要求容易满足,但精神心灵的满足则太困难。所以,我们要加强精神心灵方面的修养,否则,物质生活再丰富,精神生活是痛苦

    的,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健康。

    4.健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一个人的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环境和气候,而60%则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即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养生是一种智慧,而不是纯粹的医学知识。”养生保健涉及到物质养生、精神养生和科学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物质养生,即民以食为天,人人需要生活的保障,失去了物质基础,对人的健康长寿影响较大,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精神养生,即人是靠精神支撑的,人有精神才精神,人生要有追求、有活力、有情趣、有欢乐,如有快乐的情绪、培养爱好、热爱生活、心理年轻、广交朋友、家庭和睦等。科学养生,即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懂得越多,越有助于人的健康长寿,如戒烟限酒、保证睡眠、讲究卫生、防止污染、小病防治、预防意外、勤于用脑、良好习惯等。通过物质养生、精神养生和科学养生,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膳食平衡、营养平衡、酸碱平衡、动静平衡和身心平衡。平衡就是健康,就是幸福,就是快乐。

    目前,我们死于各种疾病和事故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相当多的人没有疾病知识,没有保健知识,没有保健能力。古人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说,一个人生命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重视养生,懂得养生,养成良好的管理科学方式,坚持预防为主,把养生保健的细节做到位,真正做到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将内、外环境给予肌体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就能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健康是人生成功之本。一个人即使赚得了整个世界,如果赔上了自己的生命(健康),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良好道德与身心健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是规律,德是成果。情到深处自有道,行到有功方为德。

    1.道德是社会的共识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说:“道德是社会的共识,一个人的‘社会’不可能产生任何道德的观念。仅就道德的基本要素而言,如仁爱、诚实、守信、慷慨、宽容等,则应是全人类共同的道德信仰。”

    人才素质有三个层面:表层——知识结构、基本技能;深层——态度、思想、价值观、信念、习惯;核心层——品格、精神、心灵境界

    。因此,做人要坚持品格第一,品格高于才智。人生拼搏的最后,是品格,有什么样的品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权力换不来品格,邪恶压不住品格,历史忘不了品格。事实证明,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势力猖獗的时候,品格就越是闪光,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现实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很多人的失败,不是能力的失败、做事的失败,而是道德品格的失败、做人的失败。在企业事业单位,有些人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总爱占便宜,甚至吃回扣,做黑单(将公司单拿到外边去做);有的窃取公司的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卖给其他公司等,对这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用呢?人生一切工作、事业上的成就,归根到底是源于做人的成就。一个人以牺牲道德品格来换取利益,最终将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来偿还道德成本。

    2.身心健康有赖于良好的道德修养

    著名思想家孔子说过:“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汉代董仲舒指出,“养心靠义”,即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的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长存。清代养生学家石在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这些都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人的道德品格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高尚的人大多能获得健康、获得长寿。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道德修养确实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它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精神境界,能增强免疫力,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使人的生理处于最佳状态。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000人的健康状况进行1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做好事,乐于助人,和他人融洽相处的人,心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低,预期寿命得以延长;相反,心怀不满,损人利己,与他人不能融洽相处的人,其死亡率要比正常人高出近两倍。在现实生活中,看看那些贪污腐化追求过份享乐的人,那些道德防线崩溃的人,他们很多都葬送了自己的健康。因此,要搞好养生保健,就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养心、养神、养性、养德,保持高尚的情操,这对人的健康长寿是十分有益的。

    3.良好道德来源于自律性

    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说:“有些人天性骄狂,总是由着性子行事,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情绪波动。由于受到不良习性的支配,他们总是卷入重重矛盾之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于自律性,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素质。能

    在小事上自律的人,如坚持认真读书,少看或不看电视;坚持运动,每周三次长跑;坚持理性消费,每月把工资的20%用于储蓄等,不仅培养了人的钢铁般的坚定意志,也为大的成功积累了资源。

    据美国哈佛商学院对120位成功人士调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人人注重自律。自律,是要求一个人要学会自己驾驭自己,能抗拒诱惑,在成长道路上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自我时间管理,二是自我品德管理。他为了有效管理时间,每天为自己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他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格,他总结出成功所需要的十三种好品格的习惯,把它们作为目标,作为“特殊习惯训练”,然后每周只训练一种好品格和习惯。这样,十三种好品格和习惯三个月就可训练一遍,每年训练三次。富兰克林说:“没有一样东西,会像品德那样,能够使人成功立业发迹起来。”我国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遇事容易动怒,于是他在自己的屋子里挂上“制怒”的条幅,以警示自己。爱国将领吉鸿昌把父亲留下的遗言“做官即不许发财”,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把这七个字烧制在瓷碗上,向全体官兵举行发碗仪式,受到官兵称赞,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纪律性。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者无不把自律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务。

    4.人生最大的学问乃治心

    人生发展结果有三种状态:一是大成人生,轰轰烈烈;二是平凡人生,平平凡凡;三是大败人生,凄凄惨惨。人生做不了大成人生,可以成为平凡人生,但绝不能成为大败人生。大败人生皆因心毒所致,如骄傲自负、欲望诱惑、贪婪野心等。学、养乃治心,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治心。古今中外,一切大成者都懂得治心之道。

    佛家将人的生命分为三个层次:畜、人、菩萨。人在中间,具有双重性。人的善良、奉献、知足、悟己、孝道等品德是向菩萨学习靠拢的结果;而人的粗野、暴怒、怨恨、贪婪、索取、占有、攻击等劣性是由动物遗传而来的。所以,一些哲人、好人,他脱离了动物性,而具有菩萨性,有很高的德性。我国《周易?说卦传》中所言:“立人之道,曰人曰义。”如果人不讲人道,不讲人伦,也就是不讲道德,那就不能称之为“人”,古人斥之为“衣冠禽兽”,即有人之形而无人之实。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谁不能控制邪欲,谁就把自己摆在畜牲之列。”

    “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成

    就人生事业,是制胜的第一法宝。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强调人的道德建设。“小胜在智,大胜靠德。”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大成功者,在道德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仁人志士,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正气,铸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国的希望。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必然形成高尚的品格,形成高尚的事业,形成高尚的命运。否则,人没有高尚的道德,便没有高尚的品格,也就没有高尚的事业,没有高尚的命运。石家庄三鹿集团是全国著名的奶制品企业,有员工三万多人。但是,它在奶粉中掺入有毒物质三聚氰胺,致使全国有30多万儿童受到伤害,其中六名儿童因食用三鹿毒奶粉而死亡,酿成全国最大食品安全事故。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制毒者有三人被判死刑,其余被判有期徒刑,使三鹿集团破产。三鹿集团的破产,是不道德企业的破产,人干缺德事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人生成功靠的是一种德性,一种素质,一种责任。

    (三)控制压力与身心健康

    1.压力无处不在

    所谓压力,一种简洁的解释就是它对人的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人的承受力如果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时压力对人是无害的、有益的,对人是一种激励和推动力;人的承受力如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时压力对人是有害的、无益的,从而造成紧张、恐惧、忧郁和苦恼,这种负面情绪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例如:头痛、肠胃不适、失眠、溃疡、皮肤发炎、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等。

    随着社会的急速变革,人才竞争的加剧,压力,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可以说压力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升职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据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企业有七成经理人感觉压力较大,压力对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压力正在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区分“压力来源”与“压力情绪不适”这两个概念。这种区分十分重要。因为“压力来源”成千上万,需要个人去适应;但是,同一种压力来源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构成压力,只有个人感到有压力情绪不适时才成为压力。影响个人对压力来源的反应因素,如,人的自信程度、个人对压力来源的忍受程度、个人在压力面前的身心状态、自我认知和对压力

    的认知程度、社会团体如家庭或学校对个人的需求与期待、支持系统的存在与运用等。也就是,同一件事情对一个人是否构成压力,是由一个人的身心状态来决定的,我们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压力来源+个人态度(人格+价值观+认知+技能+资源等)=压力

    2.压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71.1%的人认为自己“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积劳成疾”的说法,统计数据显示,过度劳累已成为现代人的“隐形杀手”。中国科学院有不少科学家因长期劳累而英年早逝,其平均年龄只有52岁,而同时期北京市的平均寿命已达73岁。

    人体的疲劳状态可分为四种:

    ①体力疲劳——从事体力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造成的,如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关节屈伸轻微障碍等;

    ②脑力疲劳——用脑过度引起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如造成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③心理疲劳——是受到强烈或持久的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的,如忧郁、焦虑、沮丧、恐惧、愤怒等,表现为精神涣散、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④综合性疲劳——上述几种疲劳同时存在,如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并存,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医学专家把人的健康分为三种情况,即: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把介入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或称为“疲劳综合症”,或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的主要信号,如:早晨懒得起床;公共汽车来了也不想上去;上楼时常绊脚;精神不集中,写字总爱出错;说话声音细而短;不愿与同事谈话;总是发呆;过多喝茶或咖啡;不想吃油腻的东西;总觉手脚发硬;眼睛睁不开;老是打哈欠;想不起朋友的电话;对烟酒过度嗜好;不明原因的发胖或体重下降;容易泻肚子或便秘;想睡觉但上床后却不易入睡等。上述情况,有两点疲劳是轻微的,有四点就属于慢性疲劳,有六点则属于过度疲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条筋疲力尽而酣然入睡的狗的血液输入另一条狗,后者居然会很“疲劳”,且熟睡不醒;把一条活泼清醒的狗的血液输入到另一条疲劳入睡的狗,后者则立刻清醒,

    疲劳消失。专家研究认为,疲劳是一种“中毒”现象,当肌肉活动时会产生乳酸,还会产生“疲劳毒素”等其他物质,使人体尤其是大脑产生疲劳感。专家赞成这样的看法,即:人有可能被累死,很多疾病也是“累”出来的。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一些人由于过度劳累造成英年早逝,让人心情十分沉痛。因此,当你身体出现疲劳迹象时,千万不要马虎,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否则就可能形成过度疲劳,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挑战压力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怎样对待压力?是被压力压扁了,还是根据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这一物理原理,把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这就在个人了。”

    要认识到压力不足与压力过度都是有害的。人有适当压力,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提升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要找出个人最能产生正面功能的压力阶段,并平衡工作与健康、学习、休闲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和谐平衡。压力与效率的关系如下图:

    压力是否适当,是因人而异的,甲觉得颇具挑战的事,而乙则可能觉得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因此,我们要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给自己适当加压,才能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前进。

    要运用“四问法”挑战压力。第一问:我面对的压力是什么?要搞清压力来源,是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只有搞清压力来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第二问:我的应对之策是什么?不同的压力,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即使同一种压力,也有多种应对之策,如超越、缓解、躲避等。第三问:我应选择哪一种对策?针对不同压力来源,根据目前自身的条件选择一种最佳方案。第四问:我何时开始把想清楚的方案落实行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学会花时间动脑筋想问题。日本学者研究成功之道,把“每天花点时间动脑筋想问题”列为成功要素之首。日本学者认为,人易于安于现状,常常患有“不敏感症”,而每天花点时间动脑筋想问题,是治愈不敏感症的好办法。在日本,不少人运用这一方法,他们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有一固定时间,十分钟或几十分钟,围绕工作与困惑,静坐想问题、提方案。这种方法,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很有帮助。

    运用精神能量战胜压力。人不是受到问题的困扰,而是受到对问题看法的困扰。一件事情,你赋于它积极意义,就会给人带来正面的情绪;相反,你赋于它消极意义,就会给人带来消极情绪。有些压力,随着你养

    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完全可以避免;另外有些压力,你虽然无法避免,但你可以学会有效应对。经历压力多的人,他对压力的反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就越高。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据专家研究,一般人的潜能最多能用10%,也就是说还有90%的潜能未开发利用。要挑战压力:一是要学会控制思想,培养正面情绪,用正面情绪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二是要开发潜能,不断挑战自己。例如,现在你能跳过1米,要你跳过2米肯定有压力,但是你要锻炼自己跳过1.05米、1.10米、1.15米,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就会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挑战压力的能力。那些受到极大压力而能克服压力的人,往往具有刚毅的人格品质,这种人多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控制压力,面对挑战。

    4.实施压力管理

    压力是生活的真实面,几乎所有人类的活动都与压力有关,但是我们要懂得在什么时候需要有多大的压力、持续多久,并对我们最为有利。这就是压力管理的目的。实施压力管理的四法则是:

    (1)自我认知

    真正影响身心健康的并非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的反应。能保护我们与压力抗衡的力量有赖于自我的毅力,而非既定的命运。我们要认清压力来源、洞察压力程度以及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模式。要找出压力来源——人、物、事、地点,并且要设法减少或消除压力。

    (2)懂得控制

    我们要控制压力,而不要为压力所控制。不管压力有多大,只要我们能掌控一切,便能面对外界的挑战,而这也包括时间的控制。对个人而言,无论工作压力有多大,如果工作能带来快乐、得到满足感,就能促进人的健康。我们能制造压力,也能减少压力,所以应去摸索最适合的方法,以调整压力,减少对生活的冲击。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不仅找出问题,而且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将问题进行分类,以便做有效适应调整。

    (3)学会应变

    静态的事物一般不会带来压力,但当事物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感受到压力。这就是俗语说的“应变”。所以,应变是在压力适应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压力适应,其本质是生活态度问题,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节奏。好好计划每天的生活,计划能协助预防无法承担的压力。改变态度和行为,就能改变压力,就能改变生活。简单地改变生活习惯,即可降低压力。

    (4)提高生活技能,自我减压

    压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