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就业忠告 > 忠告十九 保有危机意识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左传·襄公》中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这句成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成为中国几千年来从政者的警句和座右铭。同样,企业和个人也应保有危机意识,有了危机意识,企业才能进步和生存,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应聘者是否具有危机意识,也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考察的重点之一,应聘者应时时保有忧患的危机意识。

    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进步

    无论是企业或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进步。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企业迟早会出问题。早在1984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譬如“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真诚到永远”等等。近日又喜获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海尔集团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是他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市场竞争是不会相信眼泪的,更不会怜悯和可怜弱者,在竞争中,一向都是强者为“王”,弱者为“寇”。因此,不管是自我发展还是与国外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海尔集团一直都不赞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因为国外企业进军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占领与瓦解你的市场,我们虽然拿到了一些先进技术,但国外并没有把一流的技术真正交给我们,而我们失去的却是许多不该失去的市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轨迹,才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

    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企业是这样。那么,作为个人呢?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同样无法取得进步。

    有一个企业家曾经这样说:“最好的员工应用来做销售,他们能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他们将产品成功地推出市场,并成功地占有广阔的市场份额,他们是精英的代表。”这是因为销售人员不仅能熟悉产品性能,具备反应很快的思维和很广的知识面。而且,他们还具有相应的素质和才能,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具备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我们都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员工上进心强的一方必然会取代

    员工士气低落的另一方。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操作高科技的员工们缺少忧患意识,不能产生一股同心力,企业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那么,即使拥有再高的科技技术,企业也不能生产出尖端的产品来。一个人能轻易折断一枝铅笔,如果20枝铅笔合在一起,即使一个大力士也未必能折断。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可能不大,一群人齐心协力地团结起来,产生的力量就坚不可摧。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一定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将员工的智慧和才能发挥出来。只有这样,企业和员工才能一起进步。

    在动物界里,跑得最快的要数梅花鹿了,天一亮它们就开始飞跑,如果它们不提高奔跑的速度,老虎就会吃掉它们。而老虎也不敢怠慢,如果老虎奔跑的速度赶不上梅花鹿奔跑的速度,就意味着捕不到食物而饿死。狼的生存力强,因为它们在野外,环境恶劣,它们不齐心协力的话就会饿死。狗养尊处优,每天有主人为它提供美味的食物,一旦离开人类,狗就丧失了生存的本能,所以狗的本能远远低于狼。

    动物尚具有忧患意识,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一旦安于现状、不思上进的作风根深蒂固地植入员工的大脑里,公司内部各个员工之间就不能同心协力,公司的命运就可以预测,倒闭的那天也为时不远了。

    其实,尽管从更多意义上来说,危机不是宿命的东西,也不是强人所难的意志上的东西,但是,危机感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这些存在的危机意识,使我们清醒,也使得我们创造出了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如果一个人连危机意识都没有了,危机便像决堤的黄河水一样席卷而来。在我们现在的处境和环境中,也许倾其一辈子求索也不可能达到别人那样辉煌的地步。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了危机的东西,或是危机已经远离了我们。

    可见,无论是企业或个人,都应具有忧患意识,因为进步来自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心存危机者才能生存”,这是英特尔的总裁安迪·格罗夫——这位1997年《时代》风云人物——送给全世界企业家的最好的经营理念。这是格罗夫一生经营管理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英特尔风雨三十年的实践结晶,充分揭示了英特尔一直执标准芯片之牛耳几十年而不倒的真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愈来愈复杂多变,企业风险无论从种类上、复杂性上、不确定性程度上均有增无减。可以

    说,企业几乎每天都在与风险打交道。

    世界级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具有危机意识。

    美国的许多大公司,经历无数次大风大浪的洗礼,但仍然基业长青的关键在于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在造就微软这样世界一流公司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微软也曾由于缺乏危机意识而险些遭到灭顶之灾。在1994年国际互联网络崛起之时,各大IT公司包括IBM在内,都意识到挑战微软的时机已经到来,纷纷以发展网络技术及相关产品为契机,向微软发动攻势。而微软并没有准确预测到网络技术及产品的巨大前景。等微软醒来的时候,网景已在浏览器市场占据了80%的份额。幸运的是微软凭借雄厚的资本保住了自己的市场。

    盖茨的危机意识帮助微软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从Ms-Dos,再到后来的Winsows,大都是乘对手还未有觉察时,就已经悄悄地占领了市场,并最终把技术上比自己成熟先进的公司赶出市场。微软的对手苹果公司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无论在时间还是技术上都要超过微软,但最后的胜利者却是微软。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但PC机市场上的新霸主戴尔公司总裁戴尔说得更直接:“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因为他如果比你更厉害,比你更害怕得睡不着觉,你就会被他干掉。所以我们有时候要自己创造危机,要创造自己的挑战,即使这个市场没有对手。”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获得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不可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战略目标,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等竞争的地位。只有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才勇于挑战自己,才能够战胜对手,成为强者。

    和危机正面交锋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企业遭遇危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杜绝危机的发生。

    美国的大企业也不是从来没有遭受过挫折的,20世纪5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亏损15亿美元,通用公司亏损7.625亿美元。20世纪末可口可乐的污染危机,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纽约股市的股票价格下跌6%,营业额损失达6000万美元。波音公司也曾一度依靠生产家具、养奶牛来维持生计。

    如今,这些大企业仍然充满着生

    机,他们之所以能够摆脱困境站立起来,是因为他们能够面对危机,能够在危机中找出生路。

    美国的超级食品王国亨氏食品公司的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在食品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偶然发现,公司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竟然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仍然对身体有害。

    这该怎么办呢?亨利·霍金士先生召集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讨论。

    如果悄悄地从配方中删除添加剂,食品的新鲜度就会受影响;如果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又必然会引起同行们的强烈反对。公司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也不容易,这样做也太冒险了。但是,如果现在不公开,一旦被人发现,就更难以收拾了,很可能会引起一场危机。

    经过权衡,最后亨利公司毅然向社会宣布:添加剂有毒,对身体有害,以后本公司的食品都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了。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整个行业的反对和声讨,同行企业用尽一切手段攻击亨氏公司,指责他们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在同行的排挤下,亨利公司几乎倒闭。

    但是,亨氏公司勇于负责的态度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产品成为人们放心的热门货。在很短的时间里,公司不仅恢复了以往的生机,规模还扩大了两倍。

    勇于面对危机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只有勇于面对危机才能摆脱危机。和亨氏公司一样,波音公司也勇于面对危机,使公司渡过了难关。

    1988年4月的一天,一架从旧金山起飞的波音737飞机发生了意外,在高空中发生了爆炸。经过驾驶人员的努力,飞机还是安全地降落在附近机场,乘客无一人伤亡。

    虽然这一事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这场事故发生以后,公众的批评还是像潮水一样涌向波音公司,波音飞机被指责是劣质货。

    波音飞机的事故使波音的对手幸灾乐祸。他们相信,这场事故必然影响波音的生意,他们就可以趁机抢走波音的订单了。他们的想法不无道理,空难对飞机声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波音公司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危机吓倒,他们马上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这次事故做出了合理的解释:空难的主要原因是飞机太旧,金属件疲劳所致。由于飞机飞行了20余年,起落9万次,远远超过了保险系数。但是在爆炸掀开了6米的大洞后,飞机仍能安全地降落,乘客无一人伤亡,这一点完全可以证明飞机质量是绝对可靠的。

    同时,波音公司还慰问了在危机中受到惊吓的乘

    客。

    波音公司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危机而不是逃避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这一危机发生后,波音公司的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了很大的增加。仅当年5月份,就接到180架飞机的订单,订货量是往年同一季度的两倍,达到了70亿美元。

    美国的管理者认为,遭遇危机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勇敢面对,主动出击,这样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就能够得到消费者的理解。

    相反,那种不敢面对自己危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逃避和敷衍可能滋生出诸多猜测和曲解,反而会加重危机。

    不仅仅是企业,个人也应有直面危机的精神。我们可以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可以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可以没有太多的欲望,只想过简单的生活。这些都很好,然而,这并不代表你的身边已经没有了危机。实际上,危机时刻都在左右着你。当你失去了所追求的事业后,生活上的烦恼又在那里等待着你了,这同样会破坏你的好心绪,使你的心情或沮丧或消沉。

    面对危机,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处置方式;面对危机,人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最大的放大效应。面对危机,会让人的本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出来。危机提供了让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暴光的机会。但危机的存在是客观的,对我们来说,面对危机,我们也许能找到许多较好的方式,但是,唯一不能对危机的存在视而不见,逃避不是最好办法,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几乎无法剔除危机,甚至,我们都不能不接触“危机”这个字眼,可是,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危机,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一种危机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一个人都应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危机的旁观者。

    危机意识永远不可丢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容易陷入困境,而要想迎来“生机”就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一个团队,只有具有了危机意识,才能应对环境的变化,才能维系团队的成长和创新。如果这个团队仅仅满足过去的成就,就会很容易忽略周围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危机意识。

    缺乏危机意识的团队其变革的意愿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因为,如果团队不塑造紧迫的危机意识,员工就不会感受到改革的压力。

    能够时刻保持危机感的动物莫过于狼了。那些

    生存了八九年的老狼,都经历了太多的生存与死亡的战斗。有很多次,它们都是用自己的勇猛把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敌人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这些伤痕也见证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因自然衰老而死亡的狼在狼群中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大约只有1%~15%。而狼群的生存环境是那么恶劣,危险时刻都围绕在它们身边。所以,狼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它们只要稍微放松,就有可能被猎人打死或者被其他食肉动物吃掉。

    狼经常用伏击战来屠杀羊群,而有时候,猎人或者其他大型食肉动物也会把狼群作为猎取的目标。因此,狼遭遇伏击战术也是经常的事。狼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危机意识,使自己置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下。

    狼也常常面临着危机。在蒙古国草原上,牧民们会在一些牲畜的尸体旁边挖一些陷阱,在里面布置狼夹。狼一旦掉进陷阱里,就会被狼夹夹断四肢甚至腰部,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尽管狼无法抗拒食物的诱惑,但它们会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一般来说,狼对那些离牧民居住区较近的地方会格外小心,它们会用嘴叼一些物体扔到牲畜尸体周围,来看看有没有陷阱。在确认没有危险之后它们才放心地走过去。这时,它们也不会立刻就去撕咬食物,而是用它们嗅觉灵敏的鼻子去闻闻尸体。如果尸体有了异常的味道,它们也不会去吃,因为那有可能是牧民们在牲畜的尸体上撒了毒药。

    正是因为狼保持了超强的警惕性,即危机意识,才使它们拥有了超强的生存能力。作为一个员工,就应该时刻保持狼一样的危机意识。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自己生存的保障,衣食住行都要靠工作所获得的薪水来维持。丢掉了工作,你就丢掉了一切,更不要说理想和事业。

    其实,华为就是一匹狼。它的冷静、清醒、韧性和团队的协调作用,再加上任正非大会小会时时灌输的危机意识,与国内其他企业取得一丁点成绩时的张狂、自大形成了鲜明对照。因而,它能一路绝尘也就不奇怪了。

    一直以来,任正非就是一名有着忧患意识的领导,无论企业取得的成绩多么辉煌,他紧锁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来的时候。任正非出现在媒体中时,留给人们的始终是一张不苟言笑、冷峻深沉的脸,说老实话,如果是不熟悉的员工和客户,看见这张脸还真有些诚惶诚恐和敬畏。任正非时常保持严肃的面孔,倒不是作秀和煽情,他好像天生具有危机的基因,这还不是阶段性、局部性的,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也正因为此,他带领的团队才能一路攻城掠地,旗开得胜

    。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为是一家具有爆发欲和挑战欲的狼性企业。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想成为狼性企业,就要让危机时刻追着自己跑,难道不是吗?只有永远保持危机意识,你才能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你才能督促自己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永远保持危机意识,企业或个人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案例

    英特尔:看到潜在的危险

    英特尔之所以能独霸电脑芯片市场20余年,完全得益于公司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精神。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未能预测到日本的崛起,英特尔几乎被日本企业逼到了悬崖边。英特尔原本是存储器技术的发明者和先行者,但是随着日本公司大规模的削价竞争,英特尔在这一业务上的市场占有率很快就被蚕食殆尽,由40%降至不足20%。

    格罗夫意识到危机的来临,他发觉英特尔已经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危机转折点”上。1985年,格罗夫平息众议,壮士断腕,含泪放弃了自己发明的存储器市场,转而专心致志开发微处理器。1985年,开发出386芯片,1986年,386系列上市,1989年4月如期推出486系列。此后英特尔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久586系列诞生。1997年,英特尔又推出奔腾系列芯片。通过飞速地前进,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自己则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这就是英特尔“心存危机者才能生存”的优势所在。

    英特尔公司是向个人电脑制造商提供芯片的厂家。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中除了AMD和塞瑞克斯公司还一息尚存外,其余同行都已被它击败。全球80%以上的个人电脑芯片出自英特尔。英特尔惊人的革新成就几乎可以说是现年66岁的格罗夫的个人成功。

    格罗夫是少数几个从公司创建、起飞阶段即已受聘的元老之一。英特尔硅谷市场开拓者麦肯纳说:“过去英特尔公司是相当保守的,但是如今它却时刻准备领导潮流,这完全是因为格罗夫的努力而使英特尔有实力创造市场所致。作为经营者,格罗夫取得的成就绝对可以和诺伊斯及穆尔过去作为发明者所创造的辉煌相媲美。”

    格罗夫说:“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惶者万岁。企业繁荣之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们一块块地窃取你的生意,直至最后一无所有。我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常常提防他人的袭击,并把这种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的工

    作人员。

    安迪·格罗夫用人极严,虽然有时他也为自己的这个手段的实用性表示怀疑,但他还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就业忠告

    从以上英特尔看到潜在危险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每一个应聘者都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谋求生路!

    那么,求职者应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而成为一种习惯呢?这可分成两方面来谈。首先,应落实在心理上,也就是心理要随时有接受、应付突发状况的准备,这是心理建设。其次是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际关系方面要有以下的认识和准备:

    1.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2.世上没有“永久

    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3.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变心了,怎么办?

    4.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

    其实,工作、生活中的“万一

    ?)

    是随时可能存在的,所有事你都要有“万一……怎么办

    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预先准备。尤其关乎前程与一家人生活的事业,更应该有危险意识,随时把“万一

    摆在心里。人最怕的就是过没有准备而面临危机的日子。

    企业需要有危机意识,个人也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具有危机意识,应聘者才能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