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写作素材大全 > 第五辑 文章写作类(7)
    第七章修养类

    第一节作文如做人

    【屈原作《怀沙》】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担任过楚国的左徒,因主张联齐抗秦,遭到亲秦派的排挤,被降为三间大夫,不久被流放到僻远的南方。当时,秦军压境,楚国处在危难之中。一日,屈原忧心忡忡,披着头发,在江边徘徊吟唱,抒发胸中的忧虑之情。有一渔夫打扮的人看到屈原面容枯槁,脸色憔悴,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竟落到这样的地步?”屈原答道:“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放逐。”渔夫又问道:“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同人家一起去吃那些糟粕、喝那些薄酒呢?”屈原答道:“我宁可长流江中被鱼吃掉,也决不与昏愦之辈同流合污,蒙受不白之冤。”为了表示自己高洁的志向,他写下了最后的诗章《怀沙》,写完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阁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鹬?……”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太史令司马迁已42岁了,还满怀雄心壮志,在京城长安开始写《史记》。一个意外的事件使司马迁的写作遇到了挫折。汉武帝派李陵去打匈奴,李陵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上书为李陵辩解,说他是被迫投降,请汉武帝不要追究他。汉武帝大为震怒,下令把司马迁投进天牢,施以宫刑。司马迁遭受了这样残酷、这样耻辱的刑罚,几次想了却残生,但又想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周文王坐牢写了《易经》,左丘明双目失明写了《左传》,孙膑被砍去膝盖骨写了《兵法》。我一定要活下去,实现我的理想,把《史记》写完。”出狱后,司马迁忍住了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信心,发愤写作。直到60岁时,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佘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昔西伯拘茭里演《周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予膑脚

    ,而论《兵法》……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贯休“诗亦难改”】唐末诗僧贯休,擅长诗画。他不愿随俗逢迎,只得云游四方。有一次,贯休来到杭州,正逢吴越王钱谬设宴庆功。钱谬曾随从石镜镇将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击败董昌叛乱,占有两浙十四州之地。贯休听说钱谬削干叛乱有功,主动上门投诗庆贺。钱谬看了贺诗,对其中两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不满,令贯休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以满足他的勃勃野心。贯休见钱谬要他如此改诗,才知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果断地回答他:“州不可添,诗也不可改。我野云孤鹤,哪一万天不可以自由地飞去呢!”于是拂袖杖锡而去。钱锣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钱谬自称吴越国王,休以诗投之曰:“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蹈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菜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谬谕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记。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普通一兵作《马赛曲》】1793年,法国大革命掀起高潮。法王路易十六被击败后,阴谋勾结普鲁士、奥地利和西班牙,让它们出兵镇压法国的革命力量。这年,奥地利军队侵入法国,为挽救国家的危亡,人民群众被动员起来,纷纷组织义勇军。法国司托拉堡州第埃脱利镇的镇长准备举行全镇义勇军誓师大会,为了进一步激励战士的斗志,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他想找人编写一支表现爱国主义的歌曲。义勇军中有一个少年士兵叫李赛尔的,他会写诗,又精通音乐,镇长就命令他在当天晚上把这支歌曲写成,以便在第二天的誓师大会上演唱。李赛尔接受了命令后,心情非常激动。国家的安危,人民的期望,像一团烈火在他胸中燃烧。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一面弹琴一面唱,有了好的词句和旋律,就飞快地写下来。他平时创作歌曲比较迟缓,而这天晚上激情产生灵感,到天亮时,歌曲就写成了。在第二天的誓师大会上,他为全体战士演唱,又教会了大家。这支歌一开始就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把它取名为《莱茵军战歌》。它很快就在全国各地的义勇军中传遍,而且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爱唱。后来,它被选为法国的国歌,又因为马赛是法国二次革命的根据地,所以歌名改为《马赛曲》。/摘自《中外文学家艺术家创作故事》

    【萨克雷“穷而后工”】英国19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萨克雷,原是

    富家子弟,他父亲去世时给他留下近两万英镑的遗产。这份遗产使他“坐享其成”,“心神懒散”。母亲和继父把他送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才大志疏,一年后就辍学了。此后,虽也读书,作画,写稿,但更多的时间精力却是花在赌博、看戏和游玩上,生活懒散、放荡,情绪忧郁、沮丧。1833年冬,他存款的印度银行倒闭了,那份遗产几乎付诸东流。这时他已彻底贫穷,反而头脑清醒了,开始严肃地思考现实问题。他学习绘画,练习写作,不再“不务正业”了。他说:“我应该感谢上天使我贫穷,因为我有钱时远不像现在这般快乐。”自1833年至1847年间;他先后用20多个笔名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出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势利者集》、1848年,他第一次用真实姓名发表传世力作《名利场》。在这小说里,他从严格的现实主义出发,以他特有的眼力和才华,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种种丑行。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之一。/参摘王秋荣等《外国文学史话百篇》

    【屠格涅夫写《猎人笔记》】屠格涅夫的母亲是拥有几千农奴的大地主,专横暴戾地对待农奴,使他这个正在接受西方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彼得堡大学的大学生,十分反感,难以容忍,以致使他仇视农奴制度。他后来在《文学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敌人就是农奴制度。在这个名字下,我搜集了我决心与之斗争到底的一切罪孽,我立誓永远不同它妥协……,这就是我的汉尼拔誓言。”(汉尼拔为公元前2世纪迦太基统帅,相传他10岁时遵父命宣誓,终身与罗马为敌,以报国仇,后果然实现)《猎人笔记》是他实践。汉尼拔誓言”的产物。它以随笔的形式,描写了许多地主,揭露了他们的虚伪、野蛮和堕落;也描写了不少农民,却是以同情、赞美的笔触表现他们的智慧、善良和热情。在它出版后不久,当时的教育部长在向沙皇的特别条陈中说:“收入(书中)绝大部分文章带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一般地说,地主不是被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常常被弄得术不体面而有损他们名誉的样子。让一种对地主如此不利的意见传播开去,无疑会减低其他阶层的读者对贵族阶级的敬意。”此话有理,这正是作者的本意。/参摘高文风编译《屠格涅夫论》

    【斯托夫人的废奴小说】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为美国的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制造了强大的舆论,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之一,因而林肯总统戏谑地称她为“引起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她家在美国北部的辛辛那提,与南部

    蓄奴州只隔着一条俄亥俄河。一河之隔,却是两个世界。北部实行的是民主制,生产发达,工业发展快。南部仍然保持着野蛮的农奴制。她亲眼目睹无数黑奴受不了奴隶主的残酷压榨,逃往北方。她和丈夫(神学院教授)曾多次援助过奴隶逃亡。她这基督教徒的博爱思想和政治上的民主思想使她对黑人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同情。一天,她姐夫来信说:“哈蒂,如果我能像你一样运用一支笔的话,我将用它让全国都知道奴隶制是最可咀咒的东西。”看完信后,她激动地站起来发誓:“只要我活着,我就要做到。”这时,她刚生下第7个孩子,家务繁重极了。她给朋友写信说:“写这封信我至少被叫开十几次,买鱼、付钱、应付送东西的、去看书籍出版商…”然后又奶孩,进厨房,现在终于又坐下来写这封信。”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写成这本小说。次年,即1851年,它开始在杂志上连载,立刻引起舆论界的极大重视和国内外的巨大反响。第二年出单行本,一年内在国内就印了100多版,销售30多万册。在国外原文和译文共销了250多万册。它成了一部轰动世界的名著,成了美国废奴文学流派的代表作,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参摘董衡巽等《美国文学简史》上册

    【《怎么办?》的写作】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大学念书时,掌握了西欧先进思想家的全部理论财富,并超过了他的西方的导师。他密切注视着1848年西方的革命事件,并在日记中写道:“为了我的信念的胜利,为了自由、平等、博爱、富裕和在消灭贫困与恶习方面的胜利,我决不珍惜我的生命。”他从此进行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革命活动。在结婚前,他跟女朋友说明:“就我而言,把自己的生命同另一个人的生命联结在一起是卑鄙的、无耻的,因为我不信,我能长久地享受生活和自由。……(我的)归宿将会如何呢?不是苦役便是上绞刑架。”在主持《现代人》杂志期间,他成了俄国革命民主派的领袖。1862年7月,沙皇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他,关押在彼得保罗要塞的牢房。但是,他没有放下武器,在一间又阴暗又潮湿的牢房里,他构思和写作了许多著作,其中之一就是长篇小说《怎么办?》它动笔于1862年12月,经过前后110天的紧张写作,就全部脱稿了。它的头几章在1863年3月号的《现代人》上发表了,其余的登载在该刊的4月和5月号上。它以崭新的思想在俄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时,沙皇政府才明白他们犯了多么大的错误,竟让一个在押的政治犯写了并发表了宣传鼓动革命的书,立即下

    令查禁,书刊审查官被撤职。但是为时已晚,那三期的《现代人》传遍了全国。它怎能发表的呢?原来他构思时充分意识到它出版的困难,因而结构十分巧妙,把革命内容掩蔽得很好。头几章是审查的关键,写的全是三角恋爱的纠葛,使处理他案件的审讯委员会主席果里曾公爵认为小说“只不过玩玩老套套而已”,与案情无关。于是,它又交给书刊审查官别凯托夫。他看到捆原稿的绳子上盖有审讯委员会的火漆印,诚惶诚恐,一宇未读就批准通过了。/事见〔俄〕布罗茨基等《俄国文学史》下卷

    【鲍狄埃作《国际歌》】1871年5月29日,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欧仁·鲍狄埃隐蔽在巴黎近郊工人区,听着那呼啸的枪弹声,心潮翻滚。老工人基特刚从城里赶回来,把一张刚出版的报纸递给他说:“你看,他们在报纸上造谣,说你已经被处死了。”他接过报纸一看,果然说他这公社委员已被枪决,说道:“这是造谣,但我们有多少战友被残忍地杀害了!”基特又告诉他另一公社委员瓦尔兰在街头被捕而英勇就义的壮烈情景,并说:“鲍狄埃,我们不能沉默啊!为了公社,为了劳苦大众,要继续战斗!”鲍狄埃心头充满悲愤,紧紧握着基特的手说:“说得对,我们要继续战斗:”说罢,就快步走向写字台,迅速地提起笔来,写下了全世界无产者的战歌《国际歌》/事见《1871年巴黎公社史》

    【烟盒背面写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前进!前进!前进!”这是30年代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它在新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中作为全剧的结尾。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风云儿女》的编剧是田汉、夏衍。当电影开拍时,戏剧家田汉曾对青年作曲家聂耳说过电影的主题歌要请他来谱曲,聂耳高兴地答应了。但这个歌词还未写出来,田汉就被上海的租界当局逮捕了,并引渡给国民党的警察局。歌词谁来写?正当大家为此焦急时,田汉家属把主题歌词送来了。原来是田汉在上海龙华监狱中出于爱国热情,满腔沸腾,在两个香烟纸盒的背面写了这首歌词,设法交给家属林维中带出来。聂耳到日本不久,就写好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问世,《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深入人心,成为抗日救国的巨大精神力量。/摘自金山《写在田汉同志追悼会前夕》,《田汉专集》

    【一部自传体小说的写作】奥斯特洛夫斯基15岁参加红军,一年后身负重伤,逐渐成为半盲

    人。1924年后,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迫使他不得不停止活动。他身患多种关节炎,长期卧床,瘫痪不起,过着残废人和殉道者的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但却从不灰心丧气,表现出他极其热爱生活渴望能够工作。1928年,他开始练习写作。次年,他25岁,双目失明,手和胳膊简直不能动弹了。但是,他还是构思小说,一边摸着一条条的空格厚纸板写,一边靠口述,写他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创作对他来说是一种为他的同胞服务的手段。他把为实现理想而英勇奋斗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就来颂扬。他的写作本身就是毅力和勇气的表现。1933年6月,他终于完成了这个长篇。他这自传体小说与作者勇敢的生平,铸合成一个具有道德美的独特的形象,紧紧抓住了千百万读者。/参摘〔苏〕马克·斯洛宁《苏维埃俄罗斯文学》

    【伏契克在“绞刑架下”】1938年春,希特勒匪军侵入捷克首都布拉格,对反抗侵略者的捷克人民实行大规模的逮捕和残酷迫害。纳粹分子想拉拢伏契克写文章,请他担任他们办的报纸文艺版主编,他断然拒绝说:“我愿写的你们不登,你们要登的我不写。。几天后,他家遭搜查,那时他已隐蔽到了乡间。1942年春,他被捕后,遭到盖世太保一天一晚的残酷拷打,遍体鳞伤,血流不止。当他被投入牢房时,已经半死不活,几天失去知觉,狱中医生说他已经死了。后来,他苏醒过来,又送去受审,又遭受毒打,睡了几个星期都没有动弹,慢慢地才苏醒过来。这时,他立即开始工作,做笔记,进行写作。一个名叫克灵斯基的狱卒给他纸笔,并把手稿带出监狱。他的妻子在胜利后把它整理成书,即《绞刑架下的报告》。这是一本长篇特写,它。报告。了捷克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伏契克优美、热情和幽默的语言,表现着他革命的乐观主义,以及他对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胜性的深刻信念。/参摘南充师院《中外文学家艺术家创作故事》

    【吴啥的《明史》稿】1941年历史学家吴晗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重庆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部《明史》。稿子送上去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审查。不久,稿子被退回来了,稿上附一张字条说:”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方能发表。”吴晗看了字条非常气愤,立即予以拒绝;“我宁可不出书,这个宇万不能改。”后来,他在一篇序文中回忆这件事时说?“第一是因为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将近600年前的红军都怕,怕得好,就让你一直怕下去,我宁可不出

    书,这个字万不能改:第二,如上所说,‘民军’在当时是地主阶级所组织的武装队伍,专和红军作对的军队的称号,红军改成‘民军’,恰好把两个敌对的军队颠倒过来,红军变成地主军队了,这真是岂有此理,真是天大的笑话。”当时,吴晗与闻一多齐名,都是民主战土,一个被人誉为“老虎”,一个被称为“狮子”,真使国民党闻而生畏!/摘自周鼎安《名人治学轶事》

    【马融移志】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于永初四年任校书郎,又拜郎中,去东观典校御内藏书。此时,正值邓太后掌握朝廷大权,以邓骘兄弟为辅佐。马融为人正直,有感于当时不识时务的人重文废武,以致造成军备废弛,天下骚乱。他认为文武之道不可偏废。元初二年,他向朝廷呈上了自己写的《广成颂》进行规劝,因而得罪了邓氏,此后lo年未被升迁。马融由此悟出万万不能触犯那些权势者。后来,梁冀专断朝政,骄奢横暴;马融有些胆小了,竟向他奉承拍马,为他起草文书,攻击耿直的朝官李固。梁冀大建苑圃,马融又为此写了《梁大将军西第颂》吹捧梁冀。当时正直之士都为他感到羞耻。/南朝·范晔《后汉书·马融传》: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茺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

    第二节严谨谦虚

    【李白三烧拟作】唐代诗人李白以“斗酒诗百篇”闻名,其实,他的诗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创作出来的;有时将不满意的诗稿一把火烧掉,重新作诗。小时,他父亲叫他读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名作《子虚赋》。他觉得《子虚赋》文采优美,气势宏大,下决心要写出超过司马相如的佳作。以后,李白又熟读《文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收在其中。李白读后又模仿《文选》中的佳作,一篇篇地拟作起来。作完后,他看看无新意,又将它们烧掉了。李白拟作了3次,烧了3次,只留下《恨赋》、《别赋》两篇。后来,《别赋》也不见了。现在,《李太白全集》中只看到《拟恨赋》一篇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赋》、《别赋》

    【欧阳修怕后生笑】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到了晚年,每天都在修改平生所写的诗文。他常常把自

    己的诗文贴在墙上,有时默读,有时吟咏,一发现有不妥处,立即修改。由于思考问题极其劳累,修改工作极其繁忙,欧阳修身体日益衰弱,精神也一蹶不振。他的夫人见此境况,心里很难受,不得不劝阻他:“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真是自讨苦吃。难道是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笑笑说:“我并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青年耻笑。”/明·顾元庆《檐曝偶谈》:欧阳文忠公,晚年常窜定平日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伏尔泰无休止的修改】伏尔泰的《查伊尔》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但他还是担心评论家说三道四,便不断修改剧本。这使演员们感到很厌烦,为此演员杜孚林甚至拒绝与伏尔泰见面。伟大的剧作家不得不把修改过的稿子给他塞在锁孔里。然而杜孚林仍然不看修改过的稿子。一次杜孚林举行盛大午宴招待友人,一个不愿通报姓名的人给他送来1个大馅饼和12只山鹑。杜孚林领情收下了,在友人一阵掌声中将礼物端上桌用刀切开时,使众人大吃一凉,原来12只山鹑的嘴里塞满了纸,纸上面全是杜孚林扮演的角色的诗句的修改稿。这次他接受了。/摘自《名人轶事》,《读者文摘》1982年第9期

    【果戈理焚稿】果戈理写过一部取材于扎波罗什人生活的悲剧《剃掉的一撇胡须》。1840年他在维也纳写作时,得意洋洋地对朋友们说:“这个剧本将是我最好的作品。”可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确实到了惊人的地步。他请当时大诗人茹科夫斯基听他朗诵这部剧本的重写稿并提出意见。朗诵刚好在午饭后开始,这时候茹可夫斯基通常喜欢打个盹。他无法改变自己的习惯,如今听着作者朗诵,不觉进入梦乡。当他醒来的时候,果戈理对他说:“我请您批评我的作品,您的梦就是对它最好的批评。”说完这两句话,他便把手稿扔进燃烧着的壁炉里。/摘自〔苏〕魏列萨耶夫《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

    【果戈理最后一次焚稿】果戈理把写作看做真正伟大的“精神事业”。他虽然很穷困,但想“敷衍”一下也办不到。他说。我只要坐下来写篇小东西,就能得到一大笔钱;可我却写不出一行字来。”他不仅不能“敷卫”,甚至不容许作品达!到尽善尽美之前就停留在尚待加工的阶段上。在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上,不知烧毁过多少小说和剧本。最突出的一例,就是他一再修改和烧毁《死魂灵》第二卷。有一次,他说:“烧毁惨淡经营5年之久的劳作,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

    构成我美妙的念头、占据我整个灵魂的篇章。。最后一次是在1852年2月的一个深夜,他把服侍他的小厮叫醒,吩咐他从橱里取出皮包,又从中掏出一捆用带子捆好的笔记本,把它们放进炉子里,用手里的蜡烛把它们点着。小厮猜到他的用意了,跪在他面前说道:“老爷!您这是干什么呀?快住手吧:”小厮哭了起来,请他不要烧毁它们。这时火已灭了,只烧了笔记本的4个角。果戈理见没点着,便把这捆笔记本从炉子里取出来,解开带子,把它们摞得容易起火,又把笔记本点着了,然后坐在火堆前面的一把椅子上,直到笔记本烧成灰烬。这时他划了个十字,回到先前的房间,亲了小厮一下,便躺在沙发上哭起来。看来已经准备好付印的《死魂灵》第二卷,他曾顽强地忘我地写了多年的作品,便这样付之一炬了。烧毁这部手稿时,他已患重病,两星期后,他便去世了。/摘自〔苏〕魏列萨耶夫《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

    【托尔斯泰自校稿件】托尔斯泰在文字的推敲和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令人吃惊。他的儿子就他的校样稿说:“最初,在字里行间出现一些校对记号,遗落的字母,句读点,以后就是整句话,一些黑杠,加添语,终于整篇稿子使人眼花缭乱,到处是黑点子,不可能送出去了……妈妈整夜坐着把它誊清……天亮时爸爸再把它拿过来……到黄昏又是同样的一些拿过去……全弄得黑乌乌的……常常有这种情形,手稿付寄以后,爸爸次日又记起某些个别的字,便打电报去改正。”与托尔斯泰同时代的批评家斯特拉霍夫讲到他的文字功夫时说:“列·托尔斯泰坚持保留他自己的最琐细的表现,即使是显然无足轻重的修改之处,也不能容忍。从他的解说中,我相信他是异常珍视他的用语的。只要有似乎疏忽或文体不流畅的地方,他就要思考每个字,每个句法,并不弱于最拘谨的填词家。”托尔斯泰的朋友艾亨包姆说:“编者面临托尔斯泰手稿的第一个感觉是:惶恐。他拿来了一篇小东西《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印起来只占5页光景;他却使用了一捆手稿,计有800页。……那么,像《复活》这样一本东西该怎样呢?这小说的手稿占了一整只箱子。”/摘自〔苏〕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

    【高尔基超越自我】1897年,高尔基写了一篇描写流浪汉的小说《马尔华》。它的开头和结尾都写道;“海在笑着。”这种尽力想写得“美”而过分使用拟人法,以及比喻、象征的手法,契诃夫曾多次对他提出过批评,托尔斯泰和柯罗连科等也提过意见。1928年,他在淡自己怎样学习写作时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