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超级情绪整理学 > 第十章 做一个有热度的人
    你热情,世界将报之以热情

    成功是一种选择,情绪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你选择心情愉快,你得到的也是愉快,呈现在别人面前的也是一副快乐的形象。你选择心情不愉快,你得到的也是不愉快,当然留给别人的也是一副不快乐的形象,甚至是悲观形象。我们都愿意快乐,不愿意不快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愉快的心情呢?毕竟,我们无法控制每一件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情。

    卡耐基把热情称为“内心的神”。他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情。没有热情,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都无法发挥出来。”

    热情,不仅仅是指对待别人的一种态度,它在更高一层意义上指的是一种人生力量。著名的心理学家曼狄诺指出:热情是一种精神特质,代表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稳定的。不同的人,热情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热情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情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热情,世界将报你以热情。

    成功总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的产物,而背后作为支撑的却是一份对事业持久不懈的追求的热情,这种热情也正是它独有的高出众人的素质。

    要想把自己变得积极起来,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工作中,谁能自始至终陪伴你、鼓励你、帮助你呢?不是老板,不是同事,不是下属,也不是朋友,他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唯有你自己才能激励自己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战,也唯有你的热情才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

    一位微软的招聘官员曾对一个记者说: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们愿意招的‘微软人’,他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可能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他在这个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有激情,和他谈完之后,你会受到感染,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热情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必须发自一个人的内心,若假装也不可能持续多久。产生持久的方法之一是订出一个目标,努力工作去达到这个目标,而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订出另一目标,再努力去达成。这样做可以提供兴奋和挑战,如此就可以帮助一个人维持热情。

    有位女大学生说她是通过热情赢得工作的。她从秘书学校毕业

    出来,想找一份医药秘书的工作,由于她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就开始运用热情原则。在她去面试的途中,她给自己打气说:“我要得到这个工作。”她说,“我懂这个工作。我是一个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够做好这个工作。医生将会视我为不可缺少的人。”在去办公室途中,她一再对自己重复这些话,她充满信心地走进办公室,并且热忱地回答医生的问题,医生也就雇用了她。几个月以后医生告诉她,当他看到她的申请上列着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他决定不用她,只是想给她一次礼貌的谈话而已,但是她的热情使他觉得应该试用她看看。她把热情带进了工作,从而成了一名很好的医药秘书。

    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样一段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

    你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

    你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

    岁月使你衰老,但是失去了热情,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情最好的赞词。培养发挥热情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了火花和趣味。

    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大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标。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标。

    因为,对工作热情,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像创造杰作的艺术家、网络工作人员、图书馆管理员,以及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有那么多人没有确定目标和抱负,没有规划良好的人生计划,而只是一天天地得过且过,持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不要说取得全面的成功,即便是想取得某一领域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只是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既没有固定的方向,也不知道停靠在何方,他们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了多少宝贵的光阴,荒废了多少青春的岁月。他们做任何事时都不知道其意义所在,他们只是被裹挟在拥挤的人流中被动前进。如果你问他们中的一个人打算做什么,他的

    抱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做什么。他只是在那儿漫无目的地等待机会,希望以此来改变生活。

    怎么可能指望一个在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到达某个目的地呢?怎么可能指望这样的人不处在混沌和迷惘当中呢?

    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懒惰闲散、好逸恶劳的人曾经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阻碍全力拼搏的人,有可能达到全面成功的巅峰,才有可能走到时代的前列。正如一句话说的:“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对于那些从来不尝试着接受新的挑战,那些无法迫使自己去从事对自己最有利,却显得艰辛繁重的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不可能有太大成就的。

    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他不能一有机会就无所事事地打发时光;他不能放任自己清晨赖在床上,直到想起来为止;他也不能只在感到有工作的心情时才去工作,而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心境,都应当强迫自己去工作。

    绝大多数胸无大志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懒惰了,因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不愿意从事含辛茹苦的工作,不愿意付出代价,不愿意作出必要的努力。他们希望的只是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现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去拼命地奋斗、不断地流血流汗呢?何不享受生活并安于现状呢?

    身体上的懒惰懈怠、精神上的彷徨冷漠、对一切放任自流的倾向、总想回避挑战而过一种一劳永逸的生活的心理,所有这一切就是使那么多人默默无闻、无所成就的重要原因。

    对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养成时刻检视自己抱负的习惯,并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这是完全必要的。要知道,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抱负。一旦它变得苍白无力,所有的生活标准都会随之降低。我们必须让理想的灯塔永远点燃,并使之闪烁出熠熠的光芒。

    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游戏人生,那是非常危险的。

    当一个人服用了过量的吗啡时,医生知道这时候睡眠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因而会想方设法让他保持清醒。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采用一些非常残忍的手段,比如使劲地捏、掐病人,或者是对他进行重击,总之,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驱逐睡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意志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他意志消沉,陷入睡眠,那么他很可能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雄心抱负通常在我们很小

    的时候就初露锋芒。如果我们不仔细倾听它的声音,如果它在我们身上潜伏很多年之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鼓励,那么,它就会逐渐地停止萌动。原因很简单,就跟许多其他没被使用的品质或功能一样,当它们被弃置不用时,它们也就不可避免地趋于退化或消失了。

    这是自然界的一条定律,只有那些被经常使用的东西,才能长久地焕发生命力。一旦我们停止使用我们的肌肉、大脑或某种能力,退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我们原先所具有的能量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没有去注意倾听心灵深处“努力向上”的呼声,如果你不给自己的抱负时时鞭策加油,如果你不通过精力充沛的实践有效地对其进行强化,那么,它很快就会萎缩死亡。

    没有得到及时支持和强化的抱负就像是一个拖延的决议。随着愿望和激情一次次地被否定,它要求被认同的呼声也越来越微弱,最终的结果就是理想和抱负的彻底消亡。

    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这种抱负消亡、理想灭失的人数不胜数。尽管他们的外表看来与常人无异,但实际上曾经一度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烧的热情之火现在已经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他们在这块大地上行走,却仿佛只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他们的生活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不管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这个世界,他们的存在都变得毫无价值。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可怜卑微的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那些抱负消亡的人是属于其中的一类——他们一再地否定和压制内心深处要求前进和奋发的呐喊,由于缺乏足够的燃料,他们身上的理想之火已经熄灭了。

    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他现在的处境是多么恶劣,或者先天的条件是多么糟糕,只要他保持了高昂的斗志,热情之火仍然在熊熊燃烧,那么他就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如果他颓废消极,心如死灰,那么,人生的锋芒和锐气也就消失殆尽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激情,远离茫然无目的的生活,坚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永远让炽热的火焰燃烧,并且保持这种高昂的境界。

    然而,有许多人往往以这种想法从心理上欺骗自己、麻醉自己。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有乐观向上、期盼着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想法,他们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目标。但是,这种光说不做,或者做起事来拖泥带水的人,实际上只是在内心里担心成功的幻想被拿到现实中去检验。

    他们的等待一方面是

    打算多享受一会儿“可能成功”的幻想,另一方面是想有可能天降大运,自然功成。然而,天上只下过风雪雨雹,从来没掉过馅饼和大运。

    理想和抱负是需要由众多的不同种类的养料来进行滋养的,这样才能使之蓬勃常新。

    空虚的、不切实际的抱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坚强的意志力、坚韧不拔的决心、充沛的体力,以及顽强的忍耐力的支撑下,我们的理想和抱负才会变得切实有效。

    凡事讲尺度分寸,恰到好处

    健康和幸福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理想,但是无数的偏方、验方、秘方、仙方试过了,无数的滋补品、营养品、保健品都用过了,都收效甚微,或者适得其反。为什么物质丰富了,吃穿不愁了,生活小康了,各种慢性病反而增多了,各种怪毛病也越来越多了呢?许多人即使没有得病,身体也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破解这一难题的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古人说的“适者有寿”。

    这个“适”就是指适度适中,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凡事都有个度,如吃饭这个基本的生存条件,也要适度、适中才好。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人要饿死。但吃得太多、太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大忌。

    中医有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随便敞开吃饱的这100只猴子10年下来,胖猴多、脂肪肝多、冠心病多、高血压多、死得多,100只猴子死了50只;另外100只吃七八分饱的猴子,苗条、健康,精神好得多,很少生病,100只猴子十年养下来才死了12只。

    “适”字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用,而且对我们为人处世也一样有用。因为世间万物,大到治国,小到烹鱼,莫不是一个需要掌握好“度”的问题。喝酒过度就会伤身体、伤和气,说话过度就会言多必失,谦虚过度就会流于虚伪,热情过度让人心里不踏实,勤奋过度是透支生命,志气过度只是好高骛远……把握好了这些“度”,则身心健康,事事顺心。反之,则物极必反,得不偿失。

    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是肯定有好处的,能增强人的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但如果运动过量了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好的,但如果都拼命地让自己的孩子学这学那,结果只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补品虽好,但补得过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一些不良反应。

    所谓“度”是一定事物

    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比如水的沸点是100度,凝固点是0度。在0~100度这个范围内,水就是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了水蒸汽,要么变成了冰。做事情就是这个道理,过多、过度、过滥就会将好事变成坏事。

    太平天国初期,天王洪秀全与杨秀清、石达开等几个王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打得清军闻风而逃,很快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惜这么大的势力,说垮一下子就垮下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洪秀全封王过度。他在南京建立政权后,滥封王位,今天给张三封王,明天给李四晋爵,封王竟达2700余人。有2700多位王,就得建2700多座王府,每个王府都得配备许多人员。冗员众多,全靠老百姓养着,实在是劳民伤财。最关键的是,这些多如牛毛的王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其战斗力远不如当初的那几个王,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因此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楚国辞赋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段话说明了恰到好处才是美,而过度或不及都不美。也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极点,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只能走向事情相反的那一面。难怪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贤人、哲人们无不重视对“度”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量变到质变,儒学讲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达尔文谈适者生存……最妙的一句话是一个不知名的人说的:“过失,过失,一过就失;过错,过错,一过就错。”

    佛祖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祖大悦:若能带回寺里,供奉起来,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

    佛祖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佛祖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祖说:“500元足矣。”众僧欷歔不止:“那怎么可能?”佛祖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祖慈悲,普度众生,就让他仅仅挣到这500元!”“怎样点化他呢?”众僧不解地问。“让他忏悔。”佛祖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祖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砍价,咬定4

    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钱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10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祖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价格竟然涨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祖龛台一具。佛祖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当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福不要享尽,势力不要使尽,话不要说尽,事不要做尽,心机不要用尽、好处不要捞尽……总之,做事不要走到尽头,否则,事物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自然法则。

    一般人的心态是随着自己心情的喜怒哀乐而波涛汹涌、上下起伏的,而不生气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患得患失。它能使人心情轻松平和,也能让人长久保持一种豁达、平静、自然、理性的境界。因此,为人处世要做到“适度”两字,首先要有一种平常的心态。具体来说,要做到这么几点:

    1.不卑不亢做人

    不同品行的人,做人的态度也不一样。溜须拍马的人表现为卑躬屈膝,刚直不阿的人则表现为不卑不亢。溜须拍马、投人所好,兴许能一时讨人欢喜,可以密切一下彼此的关系,但那是不牢靠的,久而久之必被识破。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之人,最终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2.不歪不斜立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将孔子的这句话用在人际交往上就是,一个人通过塑造自身形象,便可以影响别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按照你的意愿去行事;一个立身不正的人,一个品行不端、恶贯满盈的人,是没有人愿意与之相处的。只有堂堂正正地立身处世,才能使友谊地久天长。

    3.不偏不倚办事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偏心,偏心就会遭人恨。不少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在有些问题上喜欢拿原则做交易,放弃原则当“好人”,原以为这样就可以拉上几个朋友。殊不知,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因为讨好了一小部分人,必将得罪大多数人,这不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吗?到头来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办事要公平,讲大局,讲原则,既不偏袒这

    一方,又不倚向那一方。

    4.不亲不疏交友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交际领域和交际方式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改变,以往那种交际范围相对固定、对象相对稳定的社交格局逐渐被交际的复杂化所代替。每个人要与同事、同学、亲戚、朋友、邻居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与这些人和谐相处,就必须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对某个人过分亲密,又不能对有些人过分疏远。“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不亲不疏的交友之道能让自己多几个朋友、少几个冤家。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强调的都是一个“度”的问题。讲求“适度”虽然不利于个性的发挥和张扬,但在为人处世中,把握好“分寸”也就是“度”又是十分重要的,这决定着人们对你的看法,影响着你周围的人事环境,进而决定着你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看来,凡事要适度是做人做事的方略,也是维系幸福的法宝。

    用信念支撑起前行的动力

    世界很残酷,我们要内心强大。在做人做事方面,应当有高标准,提高自信心,并且执著地相信必能成功,信念会使你战胜困难。

    在“运气”这个词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一个词,就是“勇气”。相信运气可支配个人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着什么奇迹的出现。而那些相信自己的人,就会依据个人心态的趋向为自己的未来不断努力。

    依赖运气的人们常常满腹牢骚,只是一味地期待着机遇的到来。至于获得成功的人,他觉得只有信念能左右命运,因此他只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如果当事人能下意识地认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话,事情就会按照那个信念的强度如何,而从潜在意识中激发出极大的力量来。这时,即使表面看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够做到了。

    蜘蛛会在两檐之间结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其实,这是信念的力量。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

    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执著的信念,如同一粒种子,可以在人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探险队走出了“绝境”。

    一个人缺乏信念,就会陷入不安、胆怯、忧虑、嫉妒、愤怒的旋涡中。要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只有一种解药——执著的信念。信念是世界上无所不能的武器,有了它,自信也随之而来。

    相信希望总在前方等待

    希望到底是什么?希望是激发我们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是引爆我们生活潜能的导火索。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学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情绪低落,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地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新的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

    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希望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活着,就不要忘记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个目标,也可以说给自己一点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要每天都给自己一点希望,我们的生命便不会浪费在一些无谓的叹息和悲哀中。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却可以安排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