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交际的规则

    尼采之所以去巴塞尔大学任教,离不开导师李契尔思向巴塞尔大学的推荐:“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你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无论能力多么强的人也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人的帮助。我们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为自己凝聚起高指数的人气,这是一个人博取成功的必要条件。

    与人交往,迟钝就是美德

    与人交往,无须时刻保持敏感和警惕,有时,迟钝即是美德。

    ——尼采

    在尼采的交际哲学里,他认为,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看上去愚钝的人似乎人际关系更好,在交际中他们也如鱼得水、左右逢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认为,那些笨一点的人没有多少心眼,不会“算计”他人,因而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鉴于这一点,我们在积累人脉的过程中,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也就不能表现得太过精明,而应该装装傻。装傻是一种高境界的交际哲学,装傻并非真傻,而是大智若愚。

    生活中,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你却发现对方的观点存在问题,你是如何做的?当对方向你炫耀其在单位人缘是如何好、领导是如何倚重他时,但其实就在前一刻,他的同事还向你倾诉过他的抱怨,此时的你,又是如何做的?如果你不顾对方颜面,指出了对方的错误,那么,他势必会在心里痛恨你。面对这些,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装糊涂的方式,他们会看穿不说穿,因为他们深知,人都是要面子的,给人留情面,才能赢得好人缘。

    有一个5岁大的孩子,当别人同时拿出5毛钱和1块钱,让他去选时,孩子都会选择5毛钱。于是,大人们都觉得孩子傻,竟然不知道1块钱比5毛钱的面额大。

    有一个外地来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他不相信真有这么傻的孩子。于是他找到了孩子,同样拿出5毛钱和1块钱让孩子选择,结果孩子真的选择了5毛钱。

    外地人觉得不可思议,问孩子:“难道你真的不知道1块钱比5毛钱能买更多的东西吗?”

    孩子小声地说:“我当然知道了,但是如果我选择了1块钱,以后就没有人跟我玩这个游戏了。”

    事实上,小孩并不傻,可以说是聪明绝顶,但是他宁愿

    像个傻子一样去选择5毛钱。因为他选择了5毛钱,就会有人不断地来测试他,他就能不断地得到5毛钱。但如果他选择了1块钱,那他得到的也仅仅是1块钱。他把自己装成傻子,傻子当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这就是孩子的傻子哲学。与人打交道时,那些看似精明、认真、爱较真的人,却往往吃不开、这一点,再次帮我们验证了“难得糊涂”确实是一剂人生“良药”。

    那么,人际交往中,当他人出现了失误时,我们该如何做呢?很简单,要做到看穿不说穿,给他人留面子。如果对方陷入了交际中的窘境,那么,此时,你千万不要落井下石,取笑他。在这种情形下,你应该为他打圆场,换一个角度或找一个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对方有悖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也能得以继续下去了,而无形中与对方的友谊也更加深厚了。

    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即使是朋友,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观点不一致而争论,在一些问题上互不相让。此时,你只有偃旗息鼓,才不至于将问题恶化。最巧妙的方法之一就是转移朋友的注意力,让双方的情绪平缓下来,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尴尬消失,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社交生活中,为他人留面子是维护感情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日常交往中,我们必须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调节人际关系,帮他人维护面子,也可以使我们在交际场合左右逢源。

    上帝也喜欢真诚赞美他的人

    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

    ——尼采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人去做任何事,那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一个人究竟想要什么呢?

    尼采曾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他还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尼采不用“希望”、“盼望”等字眼,而是用“渴望”这个词,可见在尼采看来受人称赞是多么重要。事实上,这种渴望不断地吞噬着人类的心灵,其中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这种“被人肯定的渴望”,也正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大区别。

    2010年,杰克斯高薪聘请了查理为新成立的公司第一总裁。当时,查理刚满38岁。有很多人对杰克斯聘请查理很不理解,并且年薪是500万美元。是查理先生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天才,还是他比别人对股票懂得更多?都不是。查理先生告诉杰克斯,

    在他手下工作的许多人对股票其实比他懂得都多。

    杰克斯之所以高薪诚聘查理,主要是因为查理善于处理人事,管理人事。杰克斯问他:“如何做到这一点?”查理回答:“我认为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到极限的最好办法是赞赏和鼓励。我从不批评他人,我相信奖励是使人工作的原动力。因此我喜欢赞赏而讨厌吹毛求疵。”这就是杰克斯聘请查理的原因,也是查理成功的秘诀。

    约翰·洛克菲勒成功管理人事的首要秘诀,也是真诚地赞赏他人。洛克菲勒有一位合伙人叫做爱德华·贝德福特。在一次生意中,由于决策的失误,他使公司损失了近100万美元。当时,洛克菲勒完全有理由指责贝德福特,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贝德福特已经尽力了,况且这件事也已经过去了。所以洛克菲勒找了另外一件事,说他节省了50%的投资金额,以此称赞贝德福特。洛克菲勒赞美说:“这简直太好了,我们并不能总是像巅峰时期那么好。”

    其实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真诚地赞美他人不仅是管理者的必修课,也同样是生活中每一个人所需要掌握的一门处世技巧。2012年,有人曾对美国妇女离家出走的原因进行过调查。你知道这些妇女离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没有人领情”。即使我们心里也常常感谢另一半所做的一切,但从来没有说出自己的称赞和感恩之情,就仿佛他们所做的一切的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我们会照顾儿女、朋友,甚至雇员的身体,但我们可曾照顾过他们的自尊?我们给他们牛排、美酒,以补充他们的体力,却忽略了感谢他们的言语。要知道,这样的言语,胜似清晨那美妙的音乐,将永远在他人的记忆深处歌唱。

    百老汇最著名的歌舞剧家弗罗仑兹·齐格菲,具有一项使“美国女孩增添光彩”的超人能力。很多次,他都把原本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的平凡女孩,变成了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大明星。他所用的就是赞美和鼓励。他常用体贴、殷勤的力量打动女士们的心,使她们确信自己是美丽的。他用加薪的方法,使女工们感觉自己的重要性。他很浪漫,每逢首演之夜,一定打电话给主要明星,还送她们一大束红玫瑰。

    假使我们真是这么自私,这么功利,从来都是吝啬于给人带去一点快乐,一旦没有从他人身上得到好处,就不再对他人表示一点赞赏或表达一点真诚的感谢——如果我们的灵魂比野生的酸苹果大不了多少,我们的心灵会变得多么贫乏。

    为什么不用微笑面对他人呢

    寒冬里那温馨

    的微笑,你就是拿整个春天来换,我都不给。

    ——尼采

    在生活中,人们脸上的微笑,就是向人表示:我喜欢你,我非常高兴见到你!在交际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吸引着你,诱惑着你,使你无法拒绝它。在尼采看来,其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可以创造人际关系的奇迹,同时也改变着我们自己。

    有人说,微笑价值无限。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天真的微笑使我们想起了天使,父母的微笑让我们感到温情,祖父的微笑让我们感到慈爱。拿最常见的事情来说,小狗见到主人时,那副欣喜若狂的样子就让人觉得小狗是最忠实的伙伴了。尼采也同样认为:“微笑永远有魅力。当你在微笑时,你的精神状态最为轻松,全身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且,你的心理状态也就相对地稳定,当你那充满笑意的眼光与别人的目光相遇时,你的笑意会通过这道‘无形的眼桥’递给他,他会被你的快乐情绪所感染。自然而然地,你们之间的气氛就会变得和谐,交流起来也容易多了。但如果你皱着眉头,挂着一副苦瓜脸,没有人会欢迎你的。”

    不仅是尼采这样认为,在我们的工作中微笑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罗伯特·杰布森是辛辛那提市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也曾经是卡耐基的一位学生。由于业务上的需求,他们要招聘一名技术部主管,虽然发出了招聘广告,但是没有人应聘。后来他们得知有一位刚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博士生,由于成绩优异,已收到了好几家公司的聘请书,而且这几家公司的实力都很强。于是罗伯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他打了个电话,内容当然是聘请他。罗伯特用很客气的语气讲了公司的情况,同时也向他说明了公司现在的实力虽然不如其他大公司,但是如果有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好好干,一定能在此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过了几天,这位博士生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同意到罗伯特的公司来上班了。得知这个消息,罗伯特十分高兴,但却弄不懂他为什么不去那些更好的大公司里去工作,而到自己的公司来。当罗伯特向他提出这个疑问时,对方犹豫了一下,说:“前几家公司的经理都居高临下,用一副冷冰冰、公事公办的腔调跟我说话,我对此感到很厌烦。如果跟这样的上司打交道,我感受不到尊重,在他们手下可能也压根得不到重视。虽然他们的职位更高,但我们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必要给我摆架子。而你,也是一位经理,却用这么客气的语言向我说话,不厌其烦地向我介

    绍你们公司的情况,你的声音听起来很温暖,有人情味,我愿意与你打交道,我感到你是真心诚意地欢迎我加入。”

    罗伯特在他说话的过程中一直面露微笑地听着,给他打电话时也是一样。正是由于微笑的力量,才使他赢得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美国的许多电话公司都为利用电话来推销的推销员安排了一种“特殊电话效用”的训练,要求人们微笑着向别人打电话,尽管电话那端的人看不见你的微笑,但是能感受到你微笑的气息。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始终能以微笑的态度来对待,那说明你对你的生活很感兴趣,而感兴趣是你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斯坦哈德结婚已有18年了,这么多年来,从他起床到离开家的这段时间内,他难得对自己的太太露出一丝微笑,也很少说上几句话,家里的生活一直很沉闷。后来,他接受了一个朋友的建议,决定改变这种状况。一天早晨,他梳头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张绷得紧紧的脸孔,就对自己说:你今天必须要把你那张凝结得像石膏像一样的脸松开来,你要露出笑容,就从现在开始。

    坐下吃早餐的时候,他脸上有了一副轻松的笑意,他向太太打招呼:亲爱的,早!太太的反应是惊人的。她完全愣住了,可以想象,那是她意想不到的高兴。斯坦哈德告诉她以后都会这样。从那以后,他们家庭的生活就完全变样了。现在斯坦哈德去办公室,会对电梯员微微笑地说:你早!去柜台换钱时,对里面的伙计,他脸上也带着笑容。他在交易所里,对那些素昧平生之前从没有见过面的人,脸上也始终带着一缕笑容。

    不久他就发现每一个人见到他时,都向他投之一笑。对那些来向他道“苦经”的人,他以关心的、和悦的态度听他们诉苦。而无形中他们所认为苦恼的事,变得容易解决了。微笑给他带来了很多很多的财富。

    斯坦哈德和另外一个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雇用了一个职员,是个可爱的年轻人。斯坦哈德对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到得意而自傲,有一天,他对那年轻人提到“人际关系学”,那个年轻人这样告诉斯坦哈德:我初来这间办公室时,认为你是一个脾气极坏的人,而最近一段时间来,我的看法已彻底地改变了。我觉得你微笑的时候,很有人情味!

    尼采说得不错:“微笑能很快使人感受到我们的亲切、喜悦和善意,微笑使得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的脸蛋变得漂亮迷人,微笑使我们表情丰富、充满热情、友好和理解、充满温暖的爱

    心。”让我们养成微笑的习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开始时可能要强迫自己做出微笑的动作。可微笑的肌肉与支配神经一旦运用熟练,你就可以经常对着人微笑了。

    和谐的交往要靠距离来维持

    矛盾和纷争,都是因为太近。

    ——尼采

    在寒冷的冬夜,两只困倦而又冻得发抖的刺猬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锋利的刺,靠得太近就会被对方身上的利刺戳到,于是它们赶紧离开对方。但很快又冷得无法忍受,于是只能又凑到一起。经过几次的反反复复、分分合合,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温暖而又不至于被对方的刺伤害。人们常用这个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尼采说:“人与人之间是应当保持一定距离的,这是每个人的‘自我’必要的生存空间。一个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间。你刚好要独自体验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门敲响了,那帮同情者络绎不绝,把你连同你的痛苦淹没在同情的吵闹声之中。”

    人从小到大,都会交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朋友,但有的则是可称为“死党”的好朋友。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些“死党”到后来还是散了,有的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不欢而散”。人能有“死党”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散了,多可惜啊。而“死党”一散,尤其那种“不欢而散”,要再重新组“党”是相当不容易的,有的甚至根本再无见面的可能。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交新的朋友,但新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老朋友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为了避免失去老朋友,不让多年的关系随风而散,一定要记住尼采的忠告:“再亲密的关系也是需要距离的。”

    《圣经》上说,上帝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的形体。兴之所至,用树枝沾满泥浆,甩成了成千上万个人形。等到上帝又寂寞了,于是又赋予人类语言、不同的性情和喜怒哀乐。从此,人类诞生繁衍,也不再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

    的确,世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两个人,不论其形体多么相像,他们绝没有完全同样的性情、爱好,绝对没有同样的经历和对事物同样的认知观点。于是,距离就存在了。距离成为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或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

    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人际关系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地拉伸和压缩,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是的,因为距离的美,你和他都想进入对方那颗美好的心灵,都努力展现各自的魅力和对对方的关怀。随着距离的缩短,“金无足赤”的人类的瑕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中并不完美的一面。于是,瑕斑的影子在你心灵里起了冲突,某些不和谐便随之出现。由于关系、距离的拉近,你和他都在内心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一起摆动,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动摇了友谊的根基。而关系一旦变形,便再难恢复其原来的和谐。这时你便会懊恼:为什么当初要缩短这关系,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总想贴在一起。可真正得到和靠近了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自己。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确信“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便是防止双方碰撞的“海绵”。

    当然太过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关系疏远,尤其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刺猬的例子是对人与人相处需要距离的最贴切的诠释。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借助对方的体温来温暖自己,凑到一起,可惜它们身上都有刺。距离太近,刺得双方很难受。可是双方离得很远又因为远离了对方冷得很难受。它们只有不断地摸索着距离的远近,并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才能既相互获得温暖又不至于被对方的刺伤害。做人也是这样,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两个人走得太近很容易由于个性的摩擦造成双方的不愉快。

    有礼有魅力

    礼仪是人们社会活动的润滑剂,是联络人与人感情的纽带,是人际关系的桥梁。

    ——尼采

    在社会中,有些人认为能力决定一切,因而对礼仪观念十分淡漠。殊不知气质、修养、风度和品位都离不开“礼”的支撑,它是一个人魅力核心。一个人要是不讲礼仪,不论是他的内在人格还是外在形象都会坍塌。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做人,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

    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在巴塞尔,他结识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雅可布·布克哈特。1869年4月,尼采获得了瑞士国籍,从此成为瑞士人。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卢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访了瓦格纳。

    尼采在下雨天赶到巴塞尔大学面试,面试官是学校最知名的教授。教授看到尼采进门前,尽力将雨伞上的水弄干,又在门口的脚垫上仔细地擦了擦脚底的泥水,进门后他把雨伞轻轻倚在门口的墙上,然后向教授鞠躬问好。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问答,尼采起身告辞,并为自己在雨天来访所带来的麻烦表示道歉。

    教授当即决定录用尼采。助手不解地问教授:“那个年轻人既缺少教学经验,又没有学校的推荐信,为什么偏偏录取他呢?”教授笑着说:“谁说他没有推荐信,他的礼貌就是最好的推荐信!”

    尼采有礼的举止,使他在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所谓“有‘礼’走遍天下”,其中的缘由不难理解。因为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你和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打交道,他们的礼貌表现会让我们感到愉悦,要是和一个粗鲁无礼的人在一起,他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不快。有礼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青睐。在社会生活中,礼仪最能成就你的人脉,反过来,不懂礼仪就是人脉的禁忌。有时候,哪怕是在礼节上的细微失误,可能都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损伤。

    珍妮任职于一家台资广告公司,做满两年之后,她的业务能力和积累的客户关系足以让她成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当然这也是众望所归。经理告诉她,他已经把升职申请报到台湾总部,只要远在台湾的老板一来公司,她就可以被提升为销售主管。

    不久,珍妮又完成了一宗比较大的广告投放计划,也很巧,就在这时,远在台湾的老板也来到了公司。听说珍妮又有了新的业绩,老板很高兴,拉着她和经理一起去吃饭庆祝。得到了这样的礼遇,珍妮心想,这下升职已成定局了

    吧。

    等到庆祝结束,老板让她搭自己的顺风车回家。或许是平时坐惯了出租车,珍妮想也没想就钻进了后厢。经理颇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也没多说什么,就坐在了副驾驶座上。坐定之后,珍妮也觉得不知道哪里有点怪怪的,自己一个人坐在后头,但心想也许这样子经理和老板谈话比较方便啦。途中经理先下了车,临走又似有深意地望了她一眼,珍妮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只是挥手道了声:bye-bye!老板开车把她送回了家,告别的时候神情有些冷淡,珍妮想,大概是有些累了吧。

    可自此之后,提升一事像泥牛入海再无音信,珍妮着急了,但是又问不出口。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只好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试着把升职的事情忘掉。直到半年之后,一次加班到很晚,经理把她叫进办公室,告诉了她事情的原委:其实这位台湾老板是个比较传统守旧的人,对一些琐碎礼仪比较看重。比如坐车,司机旁边的位子往往被叫做“死亡座椅”,如果多人出行,肯定是职位较低的人去坐。老板觉得年轻人应该自觉谦让,所以对她的印象打了折扣。再加上后来经理下车后,出于礼貌珍妮应该坐到前排以示陪同,绝不能够像坐出租车似的,弄得老板就是个司机一样。这些礼节上的失误,虽然很小,却让珍妮在上司面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错过了升职的机会。

    礼仪不仅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还能打动很多人,让你获得出人意料的人脉关系。如果你能适当地做到“多礼”,则必然大受欢迎。尼采曾这样说过:“如果你的社会关系是一台机器,那么,彬彬有礼的态度就是那部机器中的润滑剂。”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形成尊重和被尊重的默契与和谐,才可能给你的形象加分,让你的交际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良好的礼仪带来谦虚的风度

    美好的行为比美好的外表更有力量,美好的行为比形象和外貌更能带给人快乐。这是一种精美的人生艺术。

    ——尼采

    在尼采看来,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相貌、服饰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对方的言行、举止。换句话说,人不仅要有个好的体形,更重要的是,要有个优美的姿态,行为举止要表现出应有的素养,让人亲近、认同。

    在风景秀丽的纽约大街上,写字楼鳞次栉比。某照明器材公司的业务员汤姆跟人约好,前去洽谈新产品的合约。他手拿新设计的照明器材样品,兴冲冲地登上六楼,脸上的汗珠未及擦一下,便直接走进了业务部主管的办公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