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管人三绝:会选人 会用人 会带人 > 第10章 大气者成大器,
    能容人则无人不能用

    大肚能容,容天下之才

    人之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脾气、嗜好,其中有些甚至是很希奇古怪的。人才也一样,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用人时要有容人之心,既容人之长,又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专才。

    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希望遇到一个心胸开阔的领导。而作为领导应该具有怎样的容人之量呢?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应该从“沧海不择细流”和“有容乃大”的角度去看待个人胸怀和工作的关系。

    不能容人,对犯过错误的抱有成见就用不好人。由于领导对其具有成见,也就不可能给这样的下属委以重任,长久地弃而不用是常见的事,即便人家有才有能。退一万步说,就是管理者要用这人,也会老是给他挑毛病,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工作好也是极难的。

    不能容人也就难以留住人才。一般人工作追求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如果领导不能容人之过,对人存在偏见,必然造成上下级合作的不愉快。而且由于领导的原因,自己迟迟得不到任用,这样发展下去前途渺茫,下属就会生起离开的念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实中人员跳槽已是极普遍的事。

    在国外,利伯容忍了欧文斯成为企业传诵的佳话。

    爱德华?利伯是一家玻璃制造商,一次厂里的工人在欧文斯等人的鼓动下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使利伯损失惨重,被迫作出迁厂的决定。迁厂时利伯带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欧文斯。利伯发现欧文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抛弃前嫌,重用欧文斯,3个月后他的改革建议也被采纳。1898年利伯让他试验一种生产玻璃的机器,欧文斯经过努力于190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自动生产。随后,利伯还大胆地拨出400万美元作欧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欧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进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于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面对利伯一步一步的重用,使欧文斯为自己曾经对利伯的伤害感到内疚,为报知遇之恩,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管子?形势解》中言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大凡善用人,易成事者必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宽容是一种自信,它表明虚怀若谷的坦荡;宽容也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强敌畏怯,使弱友气振。所以容人之度、容人之

    心应成为每个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为容人之过太难,在以后的接触中不抱偏见也更难。但领导若是过好了这一关,离成功就不远了。

    不要揪住下属的小辫子不放

    管理者要成就一番事业,需纵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

    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看其主流。管理者如果只是盯住下属的缺点和问题,揪住下属的“小辫子”不放,怎么去团结人,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呢?

    同样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不能抓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那过失上边呢?

    古人把不拘小节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的关键。他们提倡的是胸怀大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看重的是人的才干,而不是只看存在的问题。能够宽恕他人的短处和过错,不因为人才有哪一方面的缺陷就放弃使用,这是忍小节的中心内容。所以《列子?杨朱》篇中讲,要办大事的不计较小事;成大功业的人,不追究琐事。

    历史上那些明智的统治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广泛地招贤纳士,集合起天下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进而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齐桓公就是这样的一个统治者,从大处着眼,提拔重用了一批有才干的贤士,使自己成为霸王。

    宁戚是卫国人,他在车旁喂牛,敲着牛角高歌。齐桓公见了认为他非同寻常,打算起用他管理国家。臣子们听说了此事,觉得为慎重起见,应该多了解一下有关宁戚的背景,就劝齐桓公说:“卫国距离我们齐国不算远,可以派人去那里打听一下宁戚的情况,如果他果然是个有才德的人,再使用他也不算晚呀!”齐桓公听了以后说:“你们所以建议我派人去打听,是怕宁戚有些什么小毛病、小错误而对他不放心的缘故。如果仅仅因为一个人有些小毛病而舍弃他,不使用他的真正的大才,这正是世人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随后齐桓公力排众议,提拔重用了宁戚,让他做了上卿。

    齐桓公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统治者,在用人方面应该看重什么,不应该看重什么,不计较人才的小毛病,提拔重用了一批有才干的贤士,使自己成为霸王。

    相反,因为别

    人有一点小问题,就置人才于不用的人则十分愚蠢。

    对于管理者来说,用人不看人才的主流,用条条框框去限制用人,哪一个人能够符合标准被重用呢?

    嫉妒是用人的大忌

    嫉妒人才是管理者用人的大忌。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是当别人在某方面有比自己优越的地方,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是一种难于发觉,又不愿被人发觉,不愿表面化的情感。黑格尔曾经说过:“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的才能的反感。”这种深藏于内心的感情,能使理智麻木,行为失控。

    古往今来,为嫉妒所毁之人、所坏之事,不无先例。在用人决策中,嫉妒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于能力、水平、品格高于自己的人,或升迁的可能性大于自己的人有抱怨、憎恨的情绪,甚至采用造谣诽谤中伤等各种卑鄙手段中伤他人。

    第二,嫉贤妒能,惟恐他人超过自己,千方百计压抑、打击有才华的下属。总之,怀有嫉妒心理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才缺乏善意;揽功推过,只用奴才,不用人才。

    现代管理者的嫉妒之心,对管理工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曾经有这样一家公司,原先该公司总经理与副总经理通力配合,管理协调,员工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后来,总经理去进修,来了个代理经理。这位代理经理是嫉妒心很强的人,他认为副总经理在公司里根基深,业务水平比他高,他新上任,在不少问题上等于副总经理说了算,严重影响了他的威信。于是,找借口将副总经理调至其他公司,而把一直跟他工作的秘书提为副总经理,并把一批唯命是从、不学无术的人提拔到各级管理岗位上来。结果公司里空气沉闷,不少能力强的人才被迫先后离开公司到别处工作。该公司当年总产值就下降9%,第二年又下降15%。直到总经理回来,这种局面才扭转。

    如果领导是二流水平的,不允许下属是二流水平以上的,只能是三流水平的。而三流水平的人会找四流水平的人做他的下级。坚决反对任用、提拔任何在未来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要听话、顺从的下属;磨去棱角,改造有个性的人才,排斥有才能的人。如此一来,公司都是能力平常的人,哪里还有竞争而言呢?又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呢?

    嫉贤妒能从心理角度分析,是一般人际关系中个体最容易犯的毛病。嫉妒心理还表现在:一种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另一种是醉心于或是故意炫耀自己的成绩,

    激起对方的嫉妒之心,以此为享受。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是比较顽固、持久的心理现象,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

    嫉妒,是共同合作中的一大障碍,它是一个人内在虚伪自私的反映。一个有着强烈事业心的人,时时想着如何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情,懂得事业成功要靠大家的努力。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会努力地充实自己,靠不懈的奋斗和追求定能获得成功。他无暇找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刺,不会担心别人的成功而影响自己。

    容人之长,任用比自己强的人

    领导不可因为下属比自己高明,就给予打击、压制,生怕人家超过自己。其实,才是压不住的,与其让贤才到别的公司脱颖而出、大显身手,不如待人以礼,使之成为公司的栋梁。

    成功的领导身边总是围绕着一个人才济济的中高级管理阶层,真正成功的领导身边总是围绕着一个才华横溢的专家群体。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是要处心积虑地去压制你的属下,而是要想方设法,怎么让这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为你效忠。

    卡耐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卡耐基的成功在于善用比自己强的人。

    有一天,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在会议桌上,每个与会的董事面前都摆了一个相同的玩具娃娃。董事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故。

    奥格尔维说:“大家打开看看吧,那就是你们自己!”于是,他们一一把娃娃打开来看,结果出现的是:大娃娃里有个中娃娃,中娃娃里有个小娃娃。他们继续打开,里面的娃娃一个比一个小。

    最后,当他们打开最里面的玩具娃娃时,看到了一张奥格尔维题了字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如果你经常雇用比你弱小的人,将来我们就会变成矮人国,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每次都雇用比你高大的人,日后我们必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前一句话与从大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小娃娃的次序吻合,后一句话与小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大娃娃的次序吻合,这些聪明的董事一看就明白了。这件事给每位董事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都尽力任用有专长的人才。

    奥格威法则强调的是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公司固然是因为它有好的产品,有好的硬件设施,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人才。光有财、物,并不能带来任何新的变化,只

    有具有大批的优秀人才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善于使用比自己优秀的人。郭广昌作为复星的董事长,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专。“身无长技”反而给了他最大的“特长”,那就是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这就逼得郭广昌必须要学会用人。

    对人才具有强大磁力的郭广昌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你的老师——每个比我强的人都是老师;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更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在企业内部激励、重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就能让企业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竞争力。

    作为一名领导,要想做到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就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那些生怕下级比自己强,怕别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并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容人之短,用人不能求全责备

    管理者总是期待团队成员个个是优秀的人才,只有长处而没有令他担心的短处,但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长、短处都参差不齐,或多或少皆有其不足的地方。管理者若是一心期盼找到没有缺点者才予以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所以,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让团队中的成员皆能将其长处充分发挥。

    成功的管理者在带领团队时,并不是不知道人有短处,而是知道他的最大任务在于发挥下属的长处。然而,若是一个人的短处足以妨碍其长处的发挥,或者妨碍到团队组织的纪律、正常运作与发展时,则管理者就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严正地处理。尤其是在品德操守方面,正所谓:人的品德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在品德与正直方面如果有缺点,则足以败事。所以管理者要容忍短处但也要设定判断及处理的准则。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只关注一个人的缺点时,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期待他犯错,而不是关心他在哪里有更好的表现了。用人时若是尽挑短

    处,不仅无法放心委任,还容易变得患得患失。

    公司决定任用一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事在公司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公司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电度表10~16个,而在这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任组长的小组平均组装水平是40~50个。公司经理顶住压力,任用了这个曾有劣迹的人。

    他走马上任后,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很快达到每人每天40个。有的人不服气。“劳改犯也能当厂长,别人都可以当厂长了。”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你能把组装水平从10个提高到40个吗?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才能与缺点对于一个人来说,常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缺点不会凝固在一个人的身上,才能则会在实战中逐步提高。

    容人之过,宽容下属的过错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领导对于下属的错误,也不宜给予全部否定或者一顿棒打,那样只会加重问题的恶化,甚至把下属推向矛盾暴发的边缘,造成下属的“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有句话说得好,“团结能人干大事,团结老实人干实事,团结坏人不坏事”。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一次两次的失败不能够证明问题的终结评价,当犯了错误的下属在为自己的行为懊恼之时,领导对其的斥责只能挫伤尚存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也许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能者,却被你的一句否定之语判了死刑,哪还有来日的大显身手呢!

    相传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美酒佳肴,歌舞妙曼,烛光摇曳。酒至兴处,楚王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刮过,吹灭了所有的蜡烛,厅堂里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接着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饮几杯。”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位勇士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他过关斩将,直捣郑国的首都。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

    毕生效忠于楚王。

    楚王表现出了一代霸主的大度。在当时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风气下,楚王非但不治罪,还想办法替他遮羞,这种胸襟,光耀千古。

    想想古人的作为,再想想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同样,管理者在面对下属的微小过失时,则应有所容忍和掩盖,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他人的体面和全局的利益。宽容也是一则重要的用人之道。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能想得开,看得远,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从大局考虑,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人才要学会宽容。

    容己之怨,不计前嫌化敌为友

    管理者用人应当做到宽宏大量。对于曾经反对过自己,甚至打击侮辱与自己为敌的人,只要肯跟自己合作,只要有才华,也应摒弃前嫌,不记私仇,不念旧恶,用以德报怨的大度胸襟,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实力。

    曹操的用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求“全才

    和“完人

    ?彦涛)

    ;二是能抛开个人恩怨,不计前嫌,以礼相待,把敌对营垒的人才争取到自己这边来。

    陈琳是有名的“建安七子

    之一,曾在袁绍手下谋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激怒了皇叔刘备,遂联袁讨曹。袁绍起兵前,令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这篇檄文历数曹操罪名,还把他的祖宗三代都骂得体无完肤。檄文传至曹操处,曹操得知是陈琳所为,对陈琳恨之入骨。曹胜袁败,俘获陈琳,曹问:“你在檄文上历数我的罪状也就罢了,为啥侮辱我的祖宗三代呢?

    陈琳坦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点了点头。众将领力劝曹操杀陈洗辱,曹操却认为陈琳很有才气,与其杀之,不如用之。于是下令“赦之

    。相反,袁绍却是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窄的人,他不仅难容敌方阵营的人,就连自己手下的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也不能接受。因此,其势力由强变弱,终为弱其数倍的曹操所灭。

    任用人才,只有抛开个人的恩怨、私仇,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马

    。

    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有一箭之仇。齐桓公恨透了管仲,一定要杀他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劝他说:“君王应该把眼光看得远大一点。如果大王只想治好一个齐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如果大王想称霸诸侯,就非管仲不可。管仲的才能比我高多了,大王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使齐国成就一凡大事业。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话,派人把管仲从鲁国迎回,拜为相国。管仲当了齐国的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鲍叔牙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把有才干的管仲介绍给齐桓公,齐桓公能够不计私仇,大胆地任用贤才,这件事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能够容己之怨,这是容人的极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领导干部要想做一个能容人、识人、用人,富有远见卓识、高素质的现代管理者,就要超越古人,以容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开拓新的事业领域,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惜才如金。不仅能善用人才,还会善待人才。他们知人善用,宽谅人才,对人才那无关紧要的“瑕点

    不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哪怕其“瑕点

    不合自己的私意。而对其长处,则大加褒扬,使人才有足够施展才能的天地和自由,哪怕自己的利益受到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