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向曾国藩借智慧 > 第九章 向曾国藩借养生保健智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成就非凡之事功,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实际上,曾国藩一生多病,如肺病、癣疾、肾病、眼病等,这样的身体实在无法支撑他这样辉煌的事业。他是靠着自己摸索出的养生法门硬是坚持下来的。他非常注重养生,讲究一切顺应自然。

    他曾提出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养生先养心。养生六事:饭后千步,将睡洗脚,胸无恼怒,静坐有常时,习射有常时,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还有养生四字:视、息、眠、食。

    一百多年过去了,曾氏的这套养生法经过实践检验确有一定的功效,且简便易行,值得效法。

    养生以修养心性为根本

    古人谓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尊处胜友如云,难以寡言;簿书如麻,难以寡视。或请寡思,以资少息乎?

    ——曾国藩格言

    有研究表明,人类绝大多数的疾病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人要养生,首先应当养心。所谓养心,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情绪、意念。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常保持心理平和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能健康长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比如,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天沉浸在那些残缺的、伤感的回忆里,以致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便是再美好的风景都熟视无睹;有的人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致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精神抑郁症;还有的人因为情绪非常消极,总认为自己被社会抛弃,为他人所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更有的人因为过于贪心,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致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的重要性。

    不良情绪就像潜藏在身体里的毒素,毒素会越积越多。当多到身体再也无法承受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即产生病变,危害人的生命。所以,要经常给情绪排排毒。

    在调节情绪、修养身心方面,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心大法。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心平气和对待之。他在家训中说:“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

    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白、天宽地阔、心身泰然。这样一来,脏腑自然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培根在《论养生》中也认为,在影响长寿的诸多因素中,情感和思想居主导地位。其中,“心中的情感及思想,则应避嫉妒、焦虑、压在心里的怒气……”这与曾国藩的认识不谋而合。

    养心莫大于少怒,周瑜就是没有遏制住怒气,结果因此生病,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且受伤,然后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地盘。这是一气周瑜。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把孙尚香许配给了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美色迷惑刘备,想使其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地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吐血。这是二气周瑜。

    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占据荆州,但迟迟不攻取西川。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的方法,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临终前,他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周瑜太过气盛。天下之大,自然有比自己强的人,但周瑜心胸狭窄,容不得诸葛亮这样聪明的人,一再拿己不如人的聪明去和诸葛亮斗,屡屡失败也在所难免。如果他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番,也不至于最后被气死。

    关于养心的方法,曾国藩告诫家人,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少怒,曾国藩在中厅堂悬挂八本堂匾,其跋云:“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不仅他自己注意少动怒,也多次在家书中强调,与兄弟说,与儿女说,可见曾国藩的重视程度。

    养心务必养德。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实在太多。但凡能让人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关联。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都和名利得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养德才是养心的根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重要的便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锁,让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此才能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

    此外,曾国藩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他的日记中,常常可见“静坐片刻”字样。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

    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所以,当我们心中烦恼或者浮躁的时候,不妨回味高尚的品德,扩大胸襟或者静静地坐一会儿,平静地想一想,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再寻找烦恼原因,找解决的方法。长期坚持不生气、不烦恼,心情平静,便达到了养生的效果。

    ■

    优秀的品格是养心的关键。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豁达,少一些纠结;懂得放弃;与人为善;坦荡做人。能做到这些,就能达到养心的目的。

    另外,平常在书法、绘画、赋诗、填词、种花、垂钓等方面下点工夫,也可以起到培养情趣、平静心情的目的。

    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可以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有了坏情绪尽快解决,不要让它存在心中太久,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节制饮食且以素食为主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

    少食,也就是吃得不要太饱。古人称“一食为适,再食为增,三食为下,四食为肠胀,五食饥大起,六食人凶恶,百疾从此而生”,就是强调要少食,不要吃得太多。

    医学研究表明,少食的确有其科学依据。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若饮食过度,超过脾胃的负荷量,就会产生许多疾病。饮食过量,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滞留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布,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

    《黄帝内经》中曾讲

    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得过饱,肠胃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长期超负荷运转,就会导致脾胃虚损,身体日渐衰弱,外表则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松弛等现象。另一方面,饱食使体内积存宿食,不能彻底消化,破坏了大肠内的正常菌群,产生各种毒素,入血循行于面部,使皮肤变黑、粗糙,产生雀斑、黄褐斑、粉刺及各种赘疣。因此,吃饭不要吃得太饱,适中就可以了。

    少食可以减缓衰老、延长寿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少食还可以增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当然,少食有益,但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好,甚至不吃饭才好。如果吃得太少甚至不吃饭,人体就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能量损耗过大,会导致人体虚弱,影响人体健康。

    那么,少食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要坚持吃饭吃到兴奋之时戛然停止。通常吃饭有这么几个阶段,比如能吃两碗饭,吃完一碗的时候想再吃一碗,就在这个时候停止。这时,所有的细胞都动员起来了,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地就变成了能量。半个小时以后,人不但不饿,反而感觉到挺饱,很舒服,因为食物不但完成了消化,而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作为一种能量通达人体的四肢百骇。

    如果吃了一碗还能吃两碗,当你吃到第三碗的时候,就可能找不到感觉了,为什么呢?胃已经撑满了,不动了,食物就变成了酸性物质。人就想躺一会,躺也躺不住,又爬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头懵、浑身胀,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

    所以,一定要控制每次吃饭的量,以少吃为宜。

    曾国藩还提出要多吃素。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就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他曾“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他还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膏粱厚味,肥鱼大肉,皆会损伤脾胃。

    “多吃素菜,少吃荤菜”,爸爸妈妈从小就用这句话来教导我们。难道吃素真的很有好处吗?

    的确,吃素食有很多好处。素食能提供给我们较多的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加快,利于通便,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及时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质对肠壁的损害。因为素食食品中不含有对心血管构成威胁的有害物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人类体质偏碱性,肉吃太多易使体质变酸性,而增加患病的机会,吃素则有助于体质的酸碱中和。

    总之,吃素的好

    处多多,我们应该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这样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曾国藩同时还提出“清淡”,饮食清淡也就是指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口味比较清淡。从营养学角度看,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真味,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过多的盐会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脏功能,甚至发生高血压。过多的糖使牙齿脱钙、软化,容易发生龋齿,引起反酸,高渗性腹泻,也会伤及脾胃消化机能,影响食欲。太过辛辣,容易引起肝火。所以说,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少放油盐等调味剂的清淡饮食,最有利于身体健康。

    清淡饮食是与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摄入油盐等调味剂过多相对而言的,需要控制动物性食物摄入,同时减少油盐等调味剂的使用,能清蒸、水煮的就不煎炒烹炸。

    怎样才算清淡呢?通常是吃进去的食物咸度、鲜度和甜度正好满足人的细胞需要,吃完了饭不口渴,就表明很合适。当感觉到渴的时候,味就重了。

    当然,无论是少食、吃素还是清淡,都不能走极端。要保证营养均衡,一切以健康为目标,不要偏食。因为膳食单一会造成营养不良。

    ■

    正所谓“病从口入”,节制饮食,合理调节饮食,会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多吃素食,口味清淡,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多活动是养生第一要诀

    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尔每餐食毕,可至唐家铺一行,或至澄叔家一行,归来可三千馀步。三个月后,必有大效矣。

    ——曾国藩格言

    “动则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念。早在数千年以前,运动就已经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被广为运用。

    曾国藩认可运动养生。

    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所以,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走五里路。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另外,他还提出“习射有常时”,这里指的是射箭,当时军队习武的一个主要项目。曾国藩的原文在这句话后有个注释:射足以习威仪强筋力,子弟宜多习。

    其他很多历史名人也非常重视运动。

    我国著名相声艺术

    大师马三立先生不仅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养生保健也勤于探索,经常参加运动锻炼。他每天要做一遍自编的健身操,以活动筋骨,并坚持早晚外出散步,从不间断。他还经常做家务,如洗碗、扫地、浇花等,使自己经常处于活动之中。

    的确,生命在于运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运动可以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运动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运动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运动还可以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总之,勤运动,常锻炼,是人们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养生可以通过很多运动来实现。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有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踢毽子等。现代的有健身操、游泳、爬山、瑜伽、健身跑、自行车、球类项目等。

    在运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健身的目的,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

    传统运动养生最重要的是要达到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在这三方面中,最关键的是意守,也就是精神专注。只有精神集中,才能宁神静息,保证呼吸均匀,以疏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

    如此,我们才能在锻炼中达到内练精神、脏腑、气血,外练经脉、筋骨、四肢的内外兼修的目的,使整个机体内外和谐、气血周流,得到全面锻炼。

    2.运动要适度

    运动虽然能起到养生的作用,但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就曾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某西方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40~50岁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比普通人短。原来,剧烈运动破坏了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

    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了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3.要长期坚持

    运动健身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不间断才可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达到锻炼目的。

    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对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4.运动项目,因人制宜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肌肉力量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他们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像步行、太极拳、慢跑等。而对于年轻力壮、身体又好的人,他们可选择运动量大的锻炼项目,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

    另外,因为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应该有差别。比如,售货员、理发员、厨师要长时间站立,这样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在运动时应仰卧抬腿;经常伏案工作者,要适当选择一些扩胸、伸腰、仰头的运动去做,又因为用眼较多,还要注意做望远活动。

    总之,运动项目应该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适合身体条件。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运动中达到健身的效果。

    ■

    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调节我们的心情。当心情不好时,不要闷在家里,可以出去做一下运动,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让心情也透个气。

    热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认为,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他坚持每天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名人靠泡脚养生保健。

    唐朝一代美女杨贵妃经常靠足浴来养颜美容。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都运用足浴来强身健体。近代京城名医施今墨也是每晚必用花椒水来泡脚养生。

    由此可见,足浴在中华养生保健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泡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1.促进血液循环。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对那些

    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我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刺激经络。人的脚上有六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泡脚相当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

    3.辅助作用。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每天若泡脚15分钟,还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40℃左右的热水中,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

    对于感冒发热,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

    同时,经常坚持热水泡脚的好处很多,对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糖尿病等病症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

    既然泡脚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该怎样泡脚呢?

    曾国藩的方法是:水必温热,要浸洗到膝关节以上为好。因为,水温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起到刺激脚部穴位的作用,才能发挥作用。泡脚时,可以先倒入少量热水,没过足背,水温以40℃左右的温热水为宜。然后,随水温降低,逐渐添加热水,保持水温,直至双脚变红,全身有热感,微微出汗即可。另外,脚没入水中越深,热力越足,越能达到保健的效果。

    除了曾国藩说的以上两点以外,泡脚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太长,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2.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3.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铜盆等金属盆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4.泡脚时可以搓搓脚心,主要搓涌泉穴,能提高睡眠质量。

    根据个人需要,在水中放入一定的材料,还可以达到特定的保健目的。

    1.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这样泡脚有消炎杀菌、通大便的效果。

    2.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

    扁的生姜,这样泡脚有散寒、除湿的作用。

    3.酒泡:温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米酒或其他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4.柠檬泡:温水中加入两片柠檬,可起到顺气提神、预防感冒的作用。

    5.醋泡:温水中加入三大匙白醋,可起到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浸泡前后喝一杯水,以利于新陈代谢和体液的补充。饭前饭后一小时不要浸泡,以免影响食欲或消化。扭伤红肿期间,若有伤口,不可浸泡,以免刺激伤口发炎。

    浸泡后如果流汗,应该擦干汗水,休息一下再外出,因为此时毛细孔打开,如果吹到风,容易感冒。

    由此可见,泡脚是一个简单、可行、有效的保健方法,我们不妨在晚上泡泡脚,享受轻松一刻。

    ■

    泡脚不同于洗脚,泡脚要讲究水的温度,还要保证一定的浸泡时间。等到头部微微出汗,身上发热的时候,这就是泡脚成功了。泡脚是一种享受,泡完脚后,你会全身轻松,身心舒畅。

    凡药有利弊要正确使用

    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

    ——曾国藩格言

    现代医药科学告诉我们,凡药都具有两重性,在发挥其治病功效的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经常服用会出现耐药性。所以,对待药物,要慎重。曾国藩所谓“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便含有这样的道理。

    曾国藩祖父留下“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曾国藩颇重祖上“三不信”之言,加上他阅事丰富,故常常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

    但是,曾国藩家中的大小老幼,没有一个不吃药的,而且都是贵药,补药和凉药、阳药和阴药胡乱服用。

    看到这个不良习惯,曾国藩经常告诫家里人患病时以少用药或不用药为主。

    五弟曾国葆得了疟疾,曾国藩十分惦念、忧虑。但他忧虑的是他的弟弟“好轻下药”,即过分依赖药物。他在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二十日写信给曾国葆告诫他谨慎用药,并且还举了两个例子。

    吴彤云曾患重病,水米不进十多天,病情严重时到了准备后事的地步。曾国藩劝他不再用药,吴彤云试着不再用药十一天后,病情“竟大有转机,疟疾减去十之四,呕逆等症,减去十分之七八”。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