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向曾国藩借智慧 > 第八章 向曾国藩借理财用财智慧
    理财用财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是因为,金钱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日常的开销都离不开金钱。金钱对现代社会和个人都是重要的,它能够让我们实现很多美好的愿望,能让我们购买到宽敞舒适的住房,能让我们购买商品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让我们出去旅游享受生活的种种美好。

    求财是从穷到富的开始,理财是财富增值的途径,用财则是合理消费的根本。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人们才能逐渐成为梦寐以求的富人,保证自己吃喝不愁、生活宽裕。

    合理使用钱财,但不贪恋钱财,是正确对待财富的态度。曾国藩虽然拥有显赫的地位,但他却并不是很富有的人。他从来不为自己聚敛钱财,用自己的俸禄维持一家的日常开支。同时,他带领着一支庞大的湘军,供给这支军队日常开支和饷银。他是怎样做到让军队正常发展的呢?我们下面来看一下曾国藩的理财之道。

    君子爱财还要取之有道

    士能寡欲,安能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曾国藩格言

    追逐财富,期盼好的物质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在一个逐渐成熟的商业社会里,个人在创造财富时所做的努力,是直接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即便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古代,学术大家也不否定君子的爱财。但同时,爱财的精髓却体现在古训后面那句“取之有道”上。

    真正的正人君子能够禁得住钱财的诱惑,不谋不义之财,用自己的劳动、知识、智慧,去构筑自己的财富大厦。然而,一些贪婪的人则难以抵抗财富的诱惑,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财富。

    在清朝末年,做官就意味着聚敛钱财,就意味着发财,社会充斥着腐败的铜臭味。但曾国藩没有这样,他心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律,不取不义之财,也鄙视贪婪的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受皇上青睐,连升四级,位列五品。按照规矩,他已经不能在会馆住了,而应该出来自立门户,于是,曾国藩在外租了一处房子,租房子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曾国藩一向生活节俭,他本想用他的七品官服改成朝服,可早年的七品官服已经不能再改成五品朝服了,他只好又花了二两银子给自己做了身新衣服。作为五品官员本应该找一些帮手帮自己搬家,但他没有多余的钱了。恰巧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知道他要用人,就把自己的跟班陈升推荐给了他。曾国藩虽然没钱,但碍于面子,

    也就没有推辞。

    升了职位,换了衣服,曾国藩觉得比以前精神多了。可是不久,京城里就有这样的民谣:“皇城根下一大怪,五品顶戴走着来。”原来,曾国藩为了节省开支,每天都步行去翰林院,这首民谣就是针对他的。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曾国藩毫不理睬,依然每天精神抖擞地走路去办公。

    虽然生活如此节俭,日子还是撑不下去了。这天,曾国藩想写信跟家里要一百两银子接济。他心里想:“位列五品的官员,没能让家里沾光,却还要家里接济,估计这样的人只有我一个吧。”想着想着,他不禁黯然。这时,陈升醉醺醺地从外面回来了,边往屋里走边叫嚷着:“爷,这是100两银子,您拿着花去。”曾国藩一见陈升这般模样,真想甩他一巴掌。可是,碍于户部尚书的面子,还是忍住了。曾国藩问:“你从哪里来的钱?”陈升有点不耐烦:“是一个瘦高个儿给的。别管谁给的,您就花吧。”正说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向外跑:“爷,还有一封信,我给落喝酒的地方了,我这就去拿。”

    陈升很快就把信取回来了。曾国藩一看,原来是中堂大人的侄子找他说情,让曾国藩在皇上面前替他说几句好话。曾国藩看完信,稍微想了一下,便回了一封信,并附上这100两银子,让陈升送回去。

    陈升很是惊讶:“爷,您真的要把钱送回去吗?”曾国藩点了点头。“那恐怕您还得补上几文钱,我刚刚拿它付酒钱了。”曾国藩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是什么钱啊,你也敢花。你马上给我走人,那几文钱就当是你的工钱了。”说完,找人把东西送还给中堂的侄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国藩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他懂得不取不义之财这个道理,不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以至于断送前程。人生路漫漫,一时禁不住诱惑,拿人钱财,你就要替人家办事,而这就可能给他人留下把柄,埋下祸根。

    君子爱财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怎样“有道”地取财呢?

    首先,基本立场是诚信。凭本事赚钱,不坑蒙拐骗,才能取得长久的财富。

    胡雪岩深知生意场上诚信的重要性,他用俗语的“赌奸赌诈不赌赖”告诫手下,做生意可以凭借计谋智慧获取成功,但绝对不能依靠不讲信用来骗取财富。即使可以骗得一时,也绝非长久之计。

    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大厅里挂了两块匾,对内一块是“戒欺”,对外的一块是“真不二价”,两块匾额见证了胡雪岩所追求的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因此,胡庆余堂所用之

    人真心实意,所购之材真材实料,所制之药真方实作,所卖之药真货实价。

    例如,胡庆余堂出售给顾客的人参,都是在购进时放入生石灰中吸过水分的,把含水量降到最低,就是为保障顾客的利益,当然他们也会少赚钱。但是,胡雪岩说,胡庆余堂要“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他要求胡庆余堂员工除了“勤谨能干”外,还需“诚实心慈”,因为只有品行端正的员工,才能时时注意药店品质,才能时时为顾客着想。

    胡雪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顾客乃是养命之源”。他虽是“红顶商人”,却不以势压人。他定规立矩,提倡戒欺,诚信经营,质量上乘,服务周到。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的名号依旧饮誉大江南北,这就是有力的证明。

    其次,依法赚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因为生活贫困,为了能够实现一夜暴富,铤而走险,去偷盗、抢劫。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恶行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到头来,不仅自己没有实现财富梦,还成了阶下囚。还有一些官员,禁不住诱惑,贪赃枉法,最后陷入囹圄,把自己大好的前途断送掉。赚钱有很多方法,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定然能够赚钱。

    美国费城有位博学的牧师,名叫拉塞尔·康韦尔。他曾为创办一所服务于贫穷学生的大学所需的150万美元奔波了五年,但收效甚微。后来,他意识到应当从自身的内部潜能进行挖掘,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他人的需要。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也实现自己建一所大学的愿望。

    在经过理智的分析、论证后,他决定利用自己做牧师的有利条件,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才能,撰写演讲稿,引导和满足人们向善的心理需要,通过举办演讲,用演讲赚到的钱,实现筹建大学的愿望。

    康韦尔经过周密思索,选取了一个新颖角度,来阐发他的演讲主题。他在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他靠着辛勤耕作,日子过得很不错。后来,他听说,如果土地下面有金子的话,那只要抓一把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有金子的土地。他去到遥远的异国他乡,但最终未能发现有金子的宝地。绝望之极,他在异国他乡自杀了。

    过了不长时间,那个买下农夫的这块地的人,在耕种土地时,意外地发现了埋在地下的金子。后来,他在这块土地下面发现了一座金矿。

    这个故事,非常发人深省:财富只属于自己去发掘的人,财富只属

    于依靠自己的人,财富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康韦尔带着这个故事,演讲了七年。七年中,他赚的钱大大超出他建一所大学所需的数目。

    今天,这所大学矗立在宾夕法尼亚的费城。这就是著名的学府坦普尔大学。

    人人都有成为富翁的潜能,之所以有的人成了富有的人,有的人成了穷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自身的原因。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坚韧、强大起来,用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另外,求财还要有稳定的心态,急功近利是致富路上的大敌。想要致富,就要把眼光放长远。就像巴菲特,他从来不赚取短期的小利,而走长期定投的路线,使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他这里来。

    其实,这三点都和“道”本身有一定联系,它们都表明,想要获得财富,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一定要保持自己优秀的品格。这是我们获取财富的基础。

    ■

    每个人都想有更多的钱,但获得钱财的方法有很多,按照获取钱财方式的正当与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获取之道:邪道和正道。通过邪道得来的钱财,因为它并非是你应该所得,终究不能心安理得地使用,早晚会失去,或许还可能把你陷入罪恶的深渊中。只有从正道获得的钱财,花着才心安。

    要知道,是你的终究属于你,不是你的早晚会失去。

    不要都花光要留有积蓄

    盛时常用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曾国藩格言

    在兴旺时期,存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在困难时期则可取出存款,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这才是理性的、富于远见的消费观念。曾国藩向来推崇居安思危,他总是告诫弟弟们日月盈亏是自然规律,人生兴衰也是不断变化的。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在极盛时期就会露出衰败凋谢的预兆。人的一生同样如此,盛的时候应保持清醒,防患于未然,衰的时候也不可自暴自弃。

    出于这种想法,曾国藩在用钱的时候,会作长远打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国潢在家信中说,家中这一年收入已达五百两,不但负债全部还清,还频频买地,花费了很多钱。这让曾国藩感到非常不满。他随后给弟弟写信称:

    “乞明告我,即买竹山湾,又买庙堂上,银钱一空,似非所宜,以后望家中毋买田,须略积钱,以备不时之需。”

    上句中,曾国藩告诫弟弟买田的做法并不合适,以后要少买地,略微积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十八日写给父母的信中也体现了他居安思危的用钱观,他在信中写道:

    “男在京事事省俭,偶值阙乏之时,尚有朋友可以通挪。去年家中收各项约共五百金,望收藏二百勿用,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有很多人虽然薪水不算低,但积蓄几乎为零,这些人可能认为存些钱的观念已经过时,其实不然。秉承居安思危的思想来考虑理财问题,给自己留下点应付突发事件的钱为宜。谁都有突发需要用钱的时候,如果平时大肆挥霍,等到急需要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没有钱可用,这可就慌张了。

    1989年,史玉柱放弃前景光明的官职和稳稳当当的生活,自己开发做软件。他凭借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超强的营销能力,在两个月间,就挣了10万,四个月后成为百万富翁。

    1991年,他又辗转到珠海,并且在那里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成为东方的巨人。”

    他在事业上的确是太顺利了,1991年,巨人汉卡的销售量一跃成为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公司获纯利1000多万元。到1992年,巨人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资本超过1亿元、引人瞩目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这时,刚刚30岁的史玉柱顶上了各种光环,他荣获了珠海市科技进步特别奖,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

    然而,就在其事业处于巅峰的时刻,危机也逐渐显现。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国外电脑和软件大举进军中国,“汉卡”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巨人其他软件产品同样遭遇极大困难,巨人的危机开始在内部蔓延。

    但是,史玉柱没有看到巨人的危机。虽然一些领域他根本不了解,他也要去插上一脚,赌一把,认为自己一定能够驾驭得了未知的危险。于是,巨人开始进行多元化发展。他不仅进军保健品市场,还进军药品等其他行业。当时的他太过自信,认为自己做得越大越好。殊不知,进军各个市场都要花钱,因为资金分散,盈利却较少,而巨人大厦的建造还要大量资金,结果他的资金运转出现了问题。最后,他的第一次创业以负债2亿多元而失败。

    风光无限的史玉柱突然破产了,史玉柱自己也不会想到会这样。史玉柱的故事也启发了我们,盛时应该做衰时想,要有居安思危的前瞻性眼光。

    人生时刻都会发生变化,也许你现在没有变化,你依然在努力工作挣钱,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会有钱挣。殊不知,社会在变,公司发展在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

    ,公司的经营变化就会导致你无缘无故地失业。就像那些曾经在国有企业里工作的人们,都以为抱着铁饭碗,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有失业的一天。等到改革开放,国企改制,大量裁员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自己没有铁饭碗了,要自食其力了。

    这些事实都说明一点,那就是我们要存些钱,帮助自己渡过将来可能遇到的危机。

    也许你少吃一次肯德基,少去一次电影院,少打一次台球,就可以为自己省下一份钱。当然,存钱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只存不花,而是有计划地把自己每月的钱存一部分。

    总之,给自己留下一点钱,以备不时之需,确是必要且很好的理财之道。

    ■

    生活处处充满变化,攒点积蓄,就等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千万不要不屑于存钱,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可能用得上。当然,你也可以把这部分积蓄用于购买股票、基金、国债等,去投资,但一定要慎重。

    适时散财才能保持富有

    是故既吉矣川!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曾国藩格言

    但钱财总有花光的时候。与其把钱财用在购买各种奢侈品上,还不如作长远打算。当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帮助他人。虽然你暂时把钱散出去了,但你可以赢得人脉和好的名声。而广泛的人脉和好的名声则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财富。

    一般而言,曾国藩有了多余资金之后,都不忘记接济家里的亲族。他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三月十日写给家里的信中提到关于赠银给亲族这件事:

    “去年腊月十八,曾寄信到家,言寄家银一千两,以六百为家还债之用,以四百为馈赠亲族之用,其分赠数月,另载寄弟信中,以明不敢自专之义也。

    “后接家人,知兑啸山百三十千,则此银已亏空一百矣,顷闻曾受恬丁艰,其借银恐难遽完,则又亏空一百矣,所存仅八百,而家中旧债尚多,馈赠亲族之银,系孙一人愚见,不知祖父母父亲叔父以为可行否?伏乞裁夺。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

    “二则各亲戚家绵贫,而年老者

    ,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孙自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五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知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此二者,孙之愚见如此。”

    曾国藩说明了赠银的两点原因:一则,他深信财富多了就要散财以保平安的道理;二则,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由此可见曾国藩人格之高尚。

    他在外做官,经常想着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曾有过为帮助族人或贫困者而置义产的想法。他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七月十五日写给弟弟们的信中就提到此事:

    “乡间之谷,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小民何以聊生!吾自入官以来,即思为曾氏置一义田,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以赡救二十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予之处境未裕。无论为京官者自治不暇,即使外放,或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年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鸿嗷半天下,为大官者,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是义田之愿,恐终不能偿。然予之定计,苟仕宦所入,每年除供奉堂上甘旨外,或稍有赢余,吾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皆留为义田之用。此我之定计,望诸弟体谅之。”

    他不仅自己不忘接济穷困人家,布施恩德,也告诉弟弟们要多帮助他人。在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十四日,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闻我水师粮台银两尚有赢余,弟营此时不缺银用,不必解往,若绅民中实在流离困苦者,亦可随便周济。兄往日在营,艰窘异常,当初不能放手作一事,至今追憾。若弟有周济之处,水师粮台尚可解银二千前往。应酬亦须放手办,在绅士百姓身上,尤宜放手也。”

    以上种种可见,曾国藩是一位懂得知恩图报,懂得用财去换人脉、换名声的人。钱财多了只会遭人嫉妒,而有了钱财,懂得与人分享,则会得到他人的钦佩和拥护,会赢得更多钱财和比钱财更重要的赞美和人脉。

    从古到今,有很多这样的榜样。

    范蠡辅佐勾践打败楚国之后,就悄悄离开了,改名换姓,去做生意去了。他做生意没多久,就发了大财。发财之后,他把钱财统统布施,救济贫苦,统统散尽,再从小生意做起。又做几年,又发了,他又布施。

    据史书上记载,他曾“三聚三散”。他能够散财,布施恩德,是一个真正聪明、真有智慧、真有学问的人。他懂得散财,懂得与一切众生结恩惠,所以

    ,他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

    现代也有很多懂得散财施恩的人。

    歌手丛飞在他37年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四百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他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2006年,他因胃癌不幸离开人世。丛飞的妻子邢丹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和传播着丛飞的爱心事业,但一次意外也夺取了她的生命。

    丛飞的两个女儿都成了孤儿,但是,她们也得到了社会的资助。深圳市文明办和关爱办会对丛飞两个女儿的成长与教育给予了持续的资助,并对丛飞夫妻俩的父母的晚年生活给予切实的关爱,使丛飞和邢丹的亲人都能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下生活、学习和工作。

    丛飞离去了,但他的两个女儿得到了社会的回报。

    虽然说人离不开钱,但有了钱之后,也不要太过重视它,千万不能像吝啬人阿巴贡那样。

    世界四大吝啬人之一的阿巴贡,嗜钱如命。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儿子娶了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他自己也打算分文不费就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

    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

    他总是为自己一万银币的安全担心,怀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

    像阿巴贡这样生活有什么意思呢?最后留下那么多钱,又能怎么样呢?钱财只是保证我们物质生活的工具,而生活的美好和人格的提高都在于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帮助他人,多给他人以援手,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友谊,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所以,在能帮助他人的情况下,我们就该伸出援手,千万不要吝啬。

    ■

    帮助他人应该怀着无私的心,不要功利心太强,没有真心诚意,就无法获得友谊,也得不到他人的感激和帮助。如果你无私地帮助他人,就会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热心帮助。心胸放宽,人生路就会变得宽阔。

    脚踏实地稳健投资理财

    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

    ——曾国藩格言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时候。想要赚钱,就需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

    财富越积越多。

    曾国藩就非常热衷于稳健理财。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上,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把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这一条的确是非常中肯的建议。只要以农业为本,就不会挨饿,就不愁不能生存。

    曾国藩对农村的生产劳动极为重视,即便做了两江总督,在家门鼎盛之际,他仍时时嘱咐儿女们要谨守耕读家风,在种田上下工夫。

    曾国藩在重视农业这一点上给我们现代人的重要启示是:一定要做好本分的事情,保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无论收入高低,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工作。稳定的现金流来自脚踏实地的工作,而不是其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觉得工作只是一个饭碗,不知珍惜,在不断地“找饭碗、丢饭碗”的恶性循环中荒废青春。

    还有些年轻人觉得工资收入低,想靠炒股发财,就连上班的心思也全用在炒股上,其结果往往是股市上没有赚到钱,工作也没有干好,最终两手空空。

    这些行为都不是可取的,我们想要让自己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首先要分清主次,在确保自己有稳定收入或者在不损失既有资金的前提下去寻找更多的理财方法。

    为确保在理财时不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欠缺而导致财富有所损失,我们应该多了解行业信息,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理财会更稳妥。

    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其中,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其中的“数”便是理财。七十二贤人中有一位弟子可谓理财高手,他就是被后人奉为“儒商之祖”的子贡。

    在孔子遇到困难、窘境时,子贡总能挺身而出,显示出其“孔子首席理财师”的独特价值。在当时,孔子非常认可子贡的理财能力,并努力培养他在这方面的能力,让他术业有专攻。最终将子贡培养成了专业的人才,还辅助自己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孔子不善理财,但他把理财的事务让善于理财的子贡去做,结果自己得到了回报。这是很聪明的举动。凡事不一定事必躬亲,应该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并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师。

    另外,不要因为投资而欠债。有很多人梦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