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带着仓库养孩子[快穿] > 正文 第81章 第81章
    王元慧是原主的二女儿,比王元宝要大七岁。
    十年前被原主丈夫嫁到了数百里外的禹州,因隔得远,平常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带着丈夫孩子上门。
    这会儿才八月,所以王元宝才会觉得诧异。
    “二姐,这是小娟?”
    王元宝见王元慧抱着个孩子,以为是自己的小外甥女。
    王元慧脸色有些不好,估计是舟车劳顿,没有休息好。
    “娘睡了吗?我找娘有事。”
    “应该还没睡,先进来吧。”
    王元宝把王元慧?????迎进门,然后插上门栓,回头的时候,王元慧已经进屋了。
    “娘。”
    王元慧看到堂屋里披衣服站着的初心,话刚出口,声音便哽咽起来。
    初心皱了皱眉,“怎么了,又有谁给你委屈受了?”
    原主的丈夫是做跑商的,所以天南海北的人都认识。
    王元慧的婆家就是原主丈夫跑商时认识的人,对方家中是开茶铺的,王元慧的丈夫是家中老二,人倒是实诚本分,公公也是个厚道人,唯独那个婆婆,有些偏心眼,还特别的重男轻女。
    王元慧刚嫁过去头两年,因为一直没生养,没少被婆婆阴阳怪气。
    只不过当时原主丈夫还活着,王元慧的婆婆再过分也只敢私底下小声吐槽。
    等王元慧生了儿子后,她婆婆才改了态度。
    因为前头已经生了一个儿子,王元慧再生女儿的时候,她婆婆才没说什么。
    可王元慧的妯娌就没她这么幸运了。
    嫁进门头一年,生了个女儿,前两年又生了个女儿,王元慧的妯娌没少被婆婆欺负。
    去年王元慧的妯娌怀了孕,上个月总算生了个儿子。
    可婆婆却借口家里孩子多,养活不起,非要王元慧的妯娌把刚三岁的二女儿给过继出去。
    “娘不知道,我婆婆挑的那户人家,根本不是什么正经人家,专门挑人家长得好的丫头过继回去养,大了后说是嫁人,其实就是送去那见不得人肮脏去处。”
    王元慧自己有女儿,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
    她气哼哼道,“我婆婆看中人家给的五十两银子,逼着让老三媳妇把兰兰给过继给人家,老三媳妇娘家没了人,老三又不管事,为了不让兰兰落到那种肮脏去处,老三媳妇便托我,给兰兰找一户好人家养着,哪怕累点苦点没事,好歹别叫她去干那伺候人的活。”
    初心记得王元慧的公公是个挺明事理的人,“你公公也同意?”
    王元慧嗐了一声,“我公公这些日子不在家,若是在家,她还敢做这种事?”
    这时,王元慧怀里的兰兰哼唧了声,揉了揉眼睛,一副要醒的样子。
    “先把她放到我房里睡吧。”
    王元慧应了声,抱着兰兰跟着初心进房间。
    等看见床上躺了个六岁的小丫头,不由愣了神。
    “这是?”
    “你侄女,叫王英。”
    初心简短给她解释一遍王英的身世,王元慧听了也是唏嘘不已。
    “世上怎么尽是这样的狠心的父母,这孩子也是可怜。”
    王元慧把兰兰放到王英身边睡下,然后跟初心到堂屋里说话。
    王元慧想让初心帮兰兰在本地找一户人家,不求多富贵,只求真心对孩子好,并且不嫌弃兰兰是个丫头。
    初心摇头说,“这样的人家难找,要是自己亲生的,疼一疼还好说,若是外头领回去的,一时有那慈悲心肠,时间长了,难免不生矛盾。”
    王元慧脸色愁苦,“这可怎么好呢,兰兰这孩子素日乖巧的很,要是给她找了个受苦受难的去处,我自己心也不安。”
    初心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只是还得跟家里另外两个商量一番。
    “今天也晚了,先歇下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王元慧赶了两天的路,身上困乏的很,被初心这么一说,也打起了哈欠。
    家里房间是有的,只是女儿嫁出去后,就当做库房,一直没收拾。
    幸亏是热天,初心便在房里打了地铺让王元慧睡下。
    次日早上,王元宝出去卖豆腐。
    初心现包了几十只馄饨,一人煮了一碗。
    王英醒来后,也认识了自己的二姑姑王元慧。
    王元慧来的时候不知道家里多了个王英这样的侄女,什么见面礼都没带。
    听到王英乖乖巧巧的叫人,王元慧便摸了个银锞子出来,当做见面礼送给王英。
    王英摇着头不肯拿,被王元慧强塞进手里。
    “这是姑姑给的见面礼,不能不收。”
    王英只好拿着银锞子去厨房找初心,“奶奶,这是二姑姑给的,您收着吧。”
    “行,奶奶帮你收着,等年底找银楼给你打一块小银锁。”
    初心把馄饨端到堂屋,王元慧已经把兰兰给弄起来了。
    王元慧抱着兰兰喂她吃馄饨,兰兰也很乖,馄饨递到嘴边就会咬上一小口,然后慢慢嚼着。
    吃过饭,王英就主动带着兰兰玩。
    王元慧则问初心有什么办法。
    初心看了眼院子里玩耍的小姐妹俩,低声跟王元慧解释了王元宝子嗣艰难的事。
    王元慧只知道弟媳妇是因为偷人而和离的,并不知道里头还有这一遭事。
    王元宝是家中幼子,不光原主夫妻疼,上头几个姐姐对王元宝也是一样的娇惯疼爱。
    这会儿忽然听说弟弟子嗣艰难,王元慧一颗心像是火烧火燎的,难受的无法言说。
    “好端端的,怎么会有这个毛病,大夫没说怎么治吗?”
    初心摇了摇头,“也不是完全不能生,就是得看缘分,吃药也没用。”
    王元慧唉声叹气,想不通自己唯一的弟弟,怎么会无端遭受这种事儿。
    “你也别替他担心,我也想得开,也跟元宝商量过了,孩子这事交给老天爷,有更好,没有也不强求,反正现在家里有了阿英,也不算太冷清。”
    王元慧抬眼看向外面小院,王英十分耐心的陪着兰兰玩,心中下意识起了个念头。
    “娘,要不让兰兰给元宝做女儿吧。”
    王元慧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兰兰送给谁家,她都不放心,只有自己的娘家,她知根知底的,能举誓保证兰兰一定不会受苦。
    她娘是个和气心善的人,弟弟也是个好脾气,又老实听话,最主要弟弟不能生。
    这不管是对兰兰还是对弟弟元宝来说,都是两厢合意的事。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你既然跟我想的一样,那就把兰兰留在这,等兰兰跟阿英熟悉了,我再带两个孩子一起去上户牒。”
    王元慧松了口气,“兰兰交给娘和元宝,我是最放心不过的,这样我回去也能给老三媳妇一个交代。”
    初心又说,“这事你先别往外说,总要让我先问过元宝和阿英,我估摸着他们父女八成会同意,但总要先问一问,才好去办这事。”
    王元慧点头,“这是应当的。”
    于是中午吃过饭后,初心让王英带着兰兰去睡中觉。
    先问过了王元宝的意见,王元宝得知了兰兰被抱过来的原因,自是气愤不已。
    “女孩儿难道就不是他们家的子嗣不成?”
    王元宝上头有五个姐姐,五姐虽然夭折的早,但也陪他玩耍了几年,在王元宝心里,女孩儿跟男孩儿是一样的,可老天爷偏偏要捉弄人,让他一个也生不了。
    “二姐尽管把兰兰留在这儿,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她。”
    王元慧含泪点头,“这我就放心了。”
    下晌两个孩子睡醒,初心单独问过王英的意见。
    王英很喜欢这个乖巧的妹妹,听了兰兰的遭遇的事,也心疼不已。
    “奶奶就留下兰兰妹妹吧,我比她大,我能照顾她,带着她玩。”
    为了防止兰兰不习惯,王元慧特地多留了几天。
    平时让兰兰多跟初心等人接触,兰兰话很少,又安静,比王英刚来的时候还要乖巧几分。
    比起家里的两个大人,兰兰更黏王英。
    估计是俩人都是孩子,王英又会带着她玩,所以更亲近她一些。
    王元慧在娘家住了有五六天,她家里还有儿子女儿要照顾,也不能再多留了。
    王元慧走的时候,初心给她带上了许多吃的,有自己做的月饼,还有一些炸的零嘴,算是带给自己外孙和外孙女的礼物。
    王元慧走的时候兰兰没有哭,但是眼眶里却已经含了泪。
    虽然兰兰年纪小,但大概也有些明白,以后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王英也做到了一个大姐的指责,衣食起居都带着兰兰一起。
    初心跟王元宝考虑兰兰这个名字可能她听习惯了,便不给她另取名字,只改个姓,以后称作王兰。
    家里多了个孩子后,初心就不怎么带王英出去摆摊了。
    平时要是母子俩都要出门,便让王英跟王兰姐妹俩在家里看家,不管谁来敲门,一律不开,就算是邻居,也让他们等家里大人回来以后再来。
    炎热的夏季慢慢过去,来到了秋风萧瑟的秋日。
    王兰来到家里也已经有两个月了。
    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只会粘着王英,到后面慢慢跟初心、王元宝熟悉上,开始跟着王英一起喊奶奶和爹爹了。
    十月里,初心跟王元宝带着王英跟王兰姐妹俩去上户碟。
    当初买王英的时候,初心根本没把身契往衙门里备案,所以王英从来就不是奴籍。
    上了户碟以后,王英和王兰就是真正的王家人了。
    花枝巷的邻居们,都知道王元宝过继了两个女儿,有些人就在背地里说初心和王元宝母子傻。
    既然不能生,当然要过继儿子了,过继两?????个丫头有什么用,将来生了孩子,不还是人家的。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敢背地里说,谁也不傻子,那么没眼色的跑到初心一家人跟前说。
    初心的豆腐皮包子生意一直不错,只不过初心没有每天去摆摊,而是隔一日去一次。
    一个月下来,能有近五钱银子的进项,加上卖豆腐的两钱多银子,每个月的家庭收入在七钱银子左右。
    家里的每月开销,吃喝方面倒花不了多少钱,给两个孩子置办衣裳鞋袜,偶尔买点零嘴、头绳,才是大头。
    总的算来,每个月能攒下三四钱银子。
    到了年底,初心给王英和王兰姐妹俩一人打了一个银锁挂在脖子上。
    银锁下面挂着几个小巧的铃铛,晃动间,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姐妹俩爱的跟什么似的,每天晚上都要玩上一会儿,白日里就严严实实藏在衣服里,生怕被人瞧见。
    梓州的冬天从来不下雪,进入腊月后,雨水又多,屋子里总是寒津津的。
    哪怕晚上盖上两三层被子,都感觉一股钻心的凉。
    每到这种时候,姐妹俩就希望往初心身上拱,好汲取初心身上的暖意。
    年边上城里更加热闹,姐妹俩做了大红色的袄子,俩人皮肤养的白,穿上红袄,就像是年画上的人一样。
    花枝巷里的邻居,谁看了不夸姐妹俩长得好。
    王元宝现在也大变了样,也不再惧怕邻居们背后说他什么。
    碰到邻居们夸赞他两个女儿,也与有荣焉的挺起胸膛。
    家里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过年都要热闹几分。
    往年总听巷子里其他人家的孩子,笑笑闹闹,点炮竹,讨喜钱,今年他们家也有了两个小的,王元宝特地早早买了几挂大鞭炮。
    不想王英跟王兰都不爱玩这个,宁愿躲在屋里翻花绳。
    没办法,王元宝只好放给他们看。
    鞭炮在巷子里噼啪炸响,耀眼的白光不断闪烁,红色纸屑漫天飞扬,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新年要来临了。
    原主丈夫跑商这些年也攒了些钱,但原主只会做豆腐,所以也从没想过要拿家里攒的银子做些其他事。
    如今家里有两个孙女,等将来长大,不管是出嫁还是招赘,那都得要银子。
    光靠卖豆腐和豆腐皮包子,速度自然过于慢了些,所以正月里,初心便琢磨着做点小生意。
    夜市街那边不光晚上热闹,白天的生意也不少。
    初心过去考察了几天,用原主丈夫留下的银子,买了一间前店后房的门面。
    这个门面前任主人原是开布庄的,后来生意做大,把店搬到了城西,这家店就这么空下来了。
    初心把门面盘下来后,简单收拾了一遍,购置好桌椅、招牌,去衙门备过案后,就准备尽快开张了。
    家里的豆腐生意初心不打算扔下,而是交给王元宝继续干。
    王元宝跟着学了半年,已经十分有模有样了。
    这家店初心打算专门卖面食和蒸糕,晚上再多加一样,做各种水果糖葫芦卖。
    豆腐皮包子的摊子就摆在店门口,母子俩还能相互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面食就是普通的手擀面,但初心做了好几种卤子,有香辣的、酸辣的、葱香的,总之能满足各种口味的客人。
    蒸糕跟普通蒸糕不一样,是用纯糯米混合红豆蜜枣蒸出来的甜糕。
    卖的时候切成菱形长条,用竹签插着,一只一文钱,也不贵,还能吃个新鲜。
    店里的生意,白天面条卖得好,晚上则是蒸糕最畅销。
    来买蒸糕的大多是带着孩子的人家,或者是结对的年轻姑娘和少妇。
    已经七岁的王英不仅能照顾四岁的妹妹王兰,还能抽空帮初心收钱,招待客人。
    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火到入夏,才慢慢平淡下来。
    夏季燥热,胃口也不大好。
    白天吃面的人少了一二成,晚上买蒸糕的却足足少了一半。
    初心便想法子,减少了蒸糕的数量,又另增了一个摊位,专门卖酸梅汤。
    酸梅汤用井水冰镇过,喝着酸爽解渴,还甜滋滋的。
    一家人忙忙碌碌,从年头忙到了年尾。
    虽然一天都没歇过,但一年的收获足以对得起一年的忙碌。
    这一年光靠卖蒸糕和酸梅汤,就挣了二十多两银子。
    另外还有面条,每天能卖出去个几十碗,一年下来也卖了十几两银子。
    豆腐生意还是老样子,一年合计能有个二三两。
    豆腐皮包子就要挣得多一些,能有三十多两。
    以上这些刨除掉成本,以及一家人的全年花销嚼用,还剩下五十多两银子。
    在梓州,五两银子就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了。
    如果你要是有自己的房产,不用付房租,花销还会更少。
    原来的邓婆子跟王元宝母子俩,一年到头都花不了二两银子。
    这一年过去,王英也活泼不少,连带着王兰话也多了一些,只不过在外人面前,王兰依旧不怎么爱说话。
    去年过年的时候,王元慧被事情绊住了脚,没能回娘家拜年,初心估摸着今年应该会来。
    今年过年,比往年更热闹,家里置办的东西也更齐全一些。
    热热闹闹吃过年夜饭,正月初三,王元慧就跟丈夫带着一双儿女上门了。
    原本嫁出去的女儿都是初二回娘家,可谁让王元慧嫁得太远,赶路都得一天一夜。
    王元慧带了一些特产过来,还给王英和王兰准备了两身衣裳。
    两套衣裳针脚都很细密,一看就不像是外面买的。
    王元慧私底下告诉初心,这两身衣裳是王兰的亲娘私底下偷偷做的,她当娘的没法护住自己的女儿,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