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化龙道 > 正文 第414章大合流
    第414章 大合流
    刘縯一直以来都是志在推翻王莽、重建汉室天下,虽然占据了南阳,募集了刘氏子弟,得一千余人,再加上所养宾客,各方豪杰加盟,总兵力也在五千上下,而且是全副武装,算起来力量也算不小。如果造反只是为了过把瘾就死,那这点力量已经绰绰有余,但要想抗衡新朝天下的百万大军,还远远不够。
    为了谋发展、求壮大,首先便必须融资。南阳的豪杰们已经被刘縯收编一空,刘氏宗室弟子能参军的也全都被鼓动起来,在南阳这块地方几乎榨干了军事潜力。
    毕竟在一块地方潜藏了五千人,已经是冒着被新朝官员猜忌的风险,再多就要被发兵征讨了。无奈之下,刘縯就打起了流民武装的主意,正好新市兵和平林兵正在舂陵附近屯留。对于这些流民武装,刘縯本来是看不上眼的,但兵力过于紧缺,于是也不妨争取,反正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只要大家在反对王莽上取得共识,那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既然融资,便意味着股份稀释,自己的控制权也将因此减弱,但在刘縯眼中,这并不是一个问题。以他的智力和武略,以及刘氏的旗号和威望,要摆布这些既没有见过世面、又缺乏人生理想的流民,那还不是简单得很
    邓晨自告奋勇的前去游说,通过中间人的关系,顺利说服平林兵,再经由平林兵首领陈牧的引荐,成功说服新市兵的首领王凤和王匡,期间不免展露了一些,发生了一些战斗。
    但邓晨作为龙宫太子的转世之身,从小就天赋过人,堪堪和王凤,王匡其中一人斗了个旗鼓相当。让两人心服口服,再加上下山之前威灵仙说的那个真龙天子的名字,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
    于是在舂陵汇集,刘縯大开宴席,劳飨新市和平林二军,席间共推刘縯为统帅。刘縯也不谦让,欣然应允,将兵力分为六部:平林兵千余人为一部,由陈牧统领。新市兵五千人则分为三部,分别由王匡、王凤、马武统领。
    刘氏子弟为一部,由刘稷统领。刘縯的宾客也为一部,交由刘秀统领。刘縯则总领六部,自号为“柱天都部”,柱天者,意为擎天之柱,都部者,意为统摄诸部,名头不可谓不响亮
    草创时期,万事从简,刘縯自号“柱天都部”,已经颇感得意和满足,这毕竟是踏出的第一步,有这样的高起点算是不错的开始。
    刘縯部署停当,六部兵合两万余人,这便是他起兵时的部分家底,在这六部里面,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无疑以刘縯嫡系的两部最为精锐,但从人数上来讲,刘縯的嫡系却只只能占到四分之一。
    以四分之一的股份,控制着整个造反集团,如果造反进展顺利,自然没人会有想法,然而一旦遭遇逆境,这些招来的朋友,可能立刻便会翻脸成为仇人。
    为了表示共同起兵的诚意,也为了避免新市兵和平林兵的心理不平衡,刘縯又匀出大量武器装备,作为见面礼。刘秀更是让出自己的马来,以牛为坐骑,这牛自然不是一般的牛,叫碧波牛,分波踏浪只是等闲。
    部队结集完毕,向何处进攻习惯于四处流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新市和平林二军,并无法提出主张,只能听从刘縯的决定挺进宛城,先拿下这座天下五都之一的南阳首府。
    十月底,六部向宛城进发,也可以算是十月革命了。至于刘氏的家眷,自然也要携带上路,即便是老幼妇弱,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虽然明知这样会拖慢行军速度,给部队增加包袱,但也只能作此无奈之举。将家眷留在舂陵,无异于让他们白白送死。向来主张别惹事、事别惹的刘良,见大势所趋,也不得不跟随大军同行。
    六部一发,昔日繁华的舂陵,瞬间便成一座空城,只有留守的猫狗,望着主人们离去的背影,空喵喵,乱吠叫。
    于是西击长聚,大胜
    再经唐子乡,大胜,屠城
    随后,兵锋直逼湖阳。
    兵贵神速,最好是迅如闪电,猝不及防之下,便劈对方一个外焦里嫩。但在刘縯这里,随军携带众多家眷,根本不可能快速行军,只能缓慢推进,而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给前方留下足够时间进行战略准备,一路之仗,注定将越打越强硬。
    湖阳城乃是舂陵到宛城的必经之地,湖阳县尉荀杜早早收到消息,一边大力修固城防,招揽武道高手,一边紧急驰书求援。
    六部兵临湖阳城,久攻不下,颇有伤亡。战事陷入僵局,而新朝的援军随时可能抵达,到时内外夹攻,形势将非常被动。
    怎么办要不绕过湖阳城,继续向宛城挺进然而起了分歧,新市兵和平林兵执意不肯,湖阳在南阳号称富庶,一旦破城,那便意味着无数的钱财美女,宝山在前,岂能轻易舍弃
    另一方面,刘秀的外公樊重家居就在湖阳,而此时,刘秀的母亲樊氏也正在娘家养病。樊重听闻刘縯起兵,又怒又怕,一旦官府追究下来,他一辈子辛苦积攒的家产,就得白白充公,而一族人的性命,也将横受牵连。
    眼看大祸临头,樊重恐惧之下,只能拿可怜的女儿撒气,不断责骂樊氏,生出这么两个不肖儿子,败了刘家不算,现在又要把樊家也拖下水。
    樊氏本来就抱病在身,遭父亲这么一骂,又不敢辩解,老头子八十多岁了,哪里经得起顶撞,于是病越发沉重下去。一边是生养自己的娘家,一边是自己生养的儿子,樊氏两边都不愿拖累,趁夜悬梁自尽,只留一句遗言:勿以我为念。
    樊重见女儿自杀,不免感伤,更多的却是如释重负。他必须赶紧撇清和刘家的关系,于是连女儿也不敢安葬,只是停尸野外。族人樊巨公实在看不过眼,当夜将樊氏收敛,草草葬于城外乱坟岗。
    樊重依然惶恐不安,再向官府负荆请罪。荀杜见樊重送上门来,也不客气,将其一家悉数下在狱中,道:“倘若刘縯不经过湖阳,一切好说。如果经过湖阳,那就休怪本官无情,要按国法论处了。”
    然而,刘縯的军队还是来了湖阳,荀杜大怒,下令将樊重一家满门抄斩。属下官吏共谏道:“樊重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不如先扣留以为人质。城能守住,再杀不晚。万一城破,有樊重父子在,于刘縯面前也有说辞。”
    荀杜想想也有道理,杀了樊重一家,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好好利用他们和刘縯的亲属关系。荀杜于是命樊重出城劝降刘縯,樊重之子樊宏担心樊重年高,不能受刘縯之辱,请求代父出城,荀杜应允。
    樊宏出城,直投刘縯营中。
    刘縯见了娘舅,拔剑欲杀,左右苦苦劝住。刘縯命樊宏引到母亲墓地,只见坟茔连绵,一片荒凉,刘縯和刘秀跪在母亲墓前,痛哭流涕。
    哭罢,刘縯怒视樊宏,道:“舅氏前来劝降乎”
    樊宏见父亲逼死樊氏,也是深感内疚,他能理解刘縯的愤怒,但城中一家老小的性命又不能不救,只得软语哀求道:“请伯升垂怜樊家数百口性命。”
    刘縯冷笑道:“阿母为樊家逼死,我与樊家,已是恩断义绝。樊家死活,与我何干”
    樊宏道:“老爷子年岁已高,还望伯升念及。”
    刘縯本来就不待见外公樊重,也不被这个外公待见,老头子是个大财迷,虽然家资巨富,可他这个外孙却一点光也没有沾到,现在又逼死了自己的母亲,叫他如何不恨
    如今见樊宏拿樊重来说事,刘縯大怒之下,直呼樊重之名,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樊重早就该死。”又手指湖阳城,道:“舅氏入城去,告县尉,想杀樊家便杀,我意已决,必破此城。”
    樊宏堂堂一个长辈,楞是被刘縯骂得大哭,跪下哀求,刘縯不为所动,刘秀苦劝不止,刘縯才道:“阿母自杀,正是让我二人再无挂念,专心起兵。樊家咎由自取,须怪不得我无情。”
    刘秀无奈道:“舅氏自城中来,必知晓城中虚实,不如好生计议,看看可否有两全之策。”
    樊宏听闻刘秀之言,于无所希望处见到光明,连忙献计道:“城中主战者,惟县尉荀杜一人而已。只要杀了荀杜,湖阳必降。”
    刘縯于是召六部首领商议,募一死士,入城刺杀荀杜。在王凤和王匡目视之下,新市兵和平林兵无人响应。
    刘稷长身而起,大笑道:“一群小儿,何其懦矣。某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