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于小姐不嫁人 > 第172页
    “好啦,你。”霍时雯苦笑。
    “我还是得继续好好吃饭,去尽头找他算账。大骗子。”
    “的确。”
    “姐姐,你也得好好吃饭,你吃得太少了。”
    霍时雯这回却没有接话。
    两个女孩又待了一会儿,霍时雯给她要了一杯热红酒,喝完便舒缓了神经。快过年了,上海一年也就冷这些时日。她们穿好了大衣,霍时雯又将自己的围巾给她围上。
    “我家就在附近,”她说,“你围着叫黄包车回去,别冻感冒了。”
    “那我把我的丝巾给你。”
    “好。”
    她们并肩走出快打烊的咖啡馆。寒风袭来,霍时雯又转头提醒她:
    “我之前在报社的朋友给我传消息,最近可能会出事。你除了去商务印书馆上班,平日就别出租界了,你们那公寓位置很好,你好好住着,也别搬家。”
    于曼颐最近对新闻关注不多,茫然地点了下头。她坐上一辆黄包车,与霍时雯挥手告别,而后便向她与尤红所在的租界里的公寓方向驶去。
    这时候大概是九点半,回家路上又花了半小时。还好霍时雯将围巾借给了她,于曼颐一路走回去,身体几乎要被这寒夜和冷风浸透。
    公寓外面还能看见许多亮灯,有人睡了,有人没有。她急促地敲门,等尤红给自己一开,便扑进了家里的浴室,放了一缸热水,把自己彻底沉进去。
    十点半的时候,尤红站在浴室外面问:“我要做一碗面,你吃不吃?”
    “吃!”于曼颐迅速从浴缸里爬起来说。
    尤红觉得于曼颐比下午分开的时候好了许多,这种感觉很微妙,好了就是好了。她用酒精炉烧了一锅热水,抓了两把面条进去,又应于曼颐要求给她下了一个荷包蛋。
    面条端上饭桌,是十一点。
    于曼颐晚上根本没吃饱,西餐就是西餐,花那么多钱,只有一点点,只有缺乏食欲的霍时雯不觉得量少。她和尤红一边说话一边吃面,聊起来之后会迎来的练习生毕业意向。
    “我想去发行所。”于曼颐道。
    “发行所?棋盘街的那家吗?”
    “嗯,听说姜老师刚毕业的时候,就是去的棋盘街。不光能画画,还能直接见客户,谈合作,见大世面。”
    “行倒是行,可是……那你是不是就要搬走了?棋盘街离我们这比总厂可远多了。”
    “或许吧,但也未必。时雯姐和我说,最近尽量不要搬家……”
    “为什么?”
    “因为可能会出事。”
    “出什么事?”
    “出……”于曼颐哪里知道?她被问得迟疑片刻,还没来得及将后半句话说完,窗户外面,忽然传来了一片密集的枪响声。
    这枪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如此嘹亮,震掉了于曼颐手里的筷子,也吓得尤红打翻了手边的玻璃杯。两个人对视一眼,急忙起身,站到窗旁向外张望。
    寂静而漆黑的夜色里,上海闸北方向,如同暴雨将至的雷闪一般,泛出一道道凌厉的白光。
    作者有话说:
    最近几章每天都觉得明天可以完结了每个明天都写不到完结哈哈哈。
    但我今天确实觉得明天应该可以完结了,还剩最后一个人物的伏笔钩掉(不是表哥),押中是谁的发红包庆祝一下。
    第80章 不要回头(十)
    ◎敬于小姐◎
    于曼颐所住的公寓层数高,从窗外望出去,远近许多低矮建筑尽收眼底。伴随着那断断续续的枪声与白光,附近许多已经暗下的窗户都亮了起来。
    人人都在探看,但夜色里却寂静无声。那枪声起初是单薄的,断裂的,又在某一个时刻变得连贯爆裂,发出一长串“哒哒哒哒哒哒”的扫射声。
    楼道里终于传来了声音,一些住在隔壁的邻居打开了房门。尤红闻声也急忙去开门,房门拉开,于曼颐听见外面有个老人在安慰大家:
    “不碍事,不碍事,27年的时候也响过一次……明早或许就停了。”
    明早真的能停吗?于曼颐不知道。她和尤红没有再分开睡,而是一同挤在她的卧室里,甚至将一些零碎的行李收拾进皮箱。她衣柜里有许多样式好看的衣服,于曼颐一件都没拿,只把两条长裤和毛衣、棉衣找出来备着,又将马靴也摆在卧室门口。
    枪响了一整夜。
    于曼颐有种动物般的预感和本能,她觉得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但具体如何难,她还无法精准预测。她安慰尤红先睡一会儿,自己又去把家里的贵重物品藏好,再清点一遍家中存粮与现金。
    凌晨四点多,尤红睡醒,也来让她去休息。于曼颐逼着自己进入梦乡,也不知到底是醒还是睡着,但冥冥中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和她说,不怕,别怕,不要害怕。
    于曼颐在睡梦中眼角微湿,宋麒竟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她睡了两个小时,六点多醒来,发现家里的电也停了。楼道里的嘈杂声终于消失,或许人们都在回家自谋打算。闸北的枪声变得更为密集,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和更猛烈的爆炸。她和尤红站在窗户前面,看着慢慢亮起的天色里升起了一道道的黑烟。
    “是闸北……”尤红喃喃道,“是……是商务印书馆那边……曼颐,我们……”
    “再等等,”于曼颐也很紧张,但仍然冷静地看着远处,“时雯姐让我别出租界,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会有消息过来的。”
    她们的公寓楼下十分繁华,平日都会有叫卖报纸的卖报童一早跑来,然而今天也没有了。消息的传递回归了最原始的方式,于曼颐在窗前站了很久,随着天色亮起,看见许多衣冠不整的人涌上街头,显然是从闸北地区跑过来的难民,前来租界里投奔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