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犹太人智慧大全集 > 第28辑 犹太拉比关于教育的10则忠告
    动摇原则就是毁灭孩子

    要对孩子充满信心,要有自己不变的教育原则。如果动摇你的原则,一味只赶潮流,受害的是孩子。他们会因为你的教育方向的动摇而没有任何发展。无论是多么细微的事,只要抱着信心,从自己坚信的事做起便可。

    犹太民族有着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的科学家与历史巨人。犹太人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但很多民族却不是这样,他们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对孩子也没有自己的教育方式,特别是那些父母,虽然一直在热心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往往对儿女的教育愈是热心,愈急于尽快吸收最新教育方式,也就愈丧失自己的主见。

    有些方法也许并不适合于自己的孩子,可父母把这些方式生搬过来,强加给孩子,效果却适得其反。

    我们所要知道的是,孩子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天才的教育。比如,有不少的家庭,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弹琴,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该学弹琴;看到别的孩子在学习奥数,便放弃学弹琴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奥数。这样的事例很多。有很多的学习都不是出于孩子的爱好与需要,而是出于父母的认识,更为准确地说是出于父母的虚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出类拔萃的,学什么都可以为自己争光。

    这种追赶时髦,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这种不顾孩子的意愿自作的主张,不但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反而腐蚀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并不是凭自己的意志,而是全凭父母的决定做主的。因为他的出生也不是凭自己的意志而为。这个原因导致不少父母认为既然自己肩负着养育孩子的义务,孩子便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做人。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给孩子自己寻求与选择前途的机会,这才是父母的职责。父母让孩子学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启发,怎样才能把孩子的才情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追赶时髦。有不少在家庭幼教工作上投入心力的母亲,她们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为了时尚所驱才那么做。

    要对孩子充满信心,要有自己不变的教育原则。如果动摇你的原则,一味只赶潮流,受害的是孩子。他们会因为你教育方向的动摇而没有任何发展。无论是多么细微的事,只要抱着信心,从自己坚信的事做起便可。

    正如犹太教育家弥塞亚

    所认为的那样:

    父母充满信心的态度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需要。

    认同孩子等于鼓励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具有反抗行为。这是极为正常的事,也是自然的事。这表示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只是接受。

    在犹太家庭中,父母很认同孩子的观点与主张,这一点是其他民族所无法相比的。在犹太人看来,不注重孩子的能力,就是扼杀孩子。

    从一个专制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说出“不”字。试想一个这样的家庭,还能让孩子的性格得到健康成长吗?

    专横的父母,是不让孩子说“不”的。试想这样的父母,又怎能与孩子成为真诚的、平等的朋友呢?这样的父母又怎能把孩子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呢?

    成长中的孩子具有反抗行为。这是极为正常的事,也是自然的事。这表示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只是接受。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父母在说:“我的孩子理解能力很强,说了就能够理解,因此,他几乎没有什么反抗。”

    这样的话在教育学家们看来是危险的。

    以色列学者瑞巴曾经将孩子分成反抗期现象与没有反抗期现象两种。就这个问题,瑞巴曾做过近20年的追踪调查,他专门调查这些孩子们的成长情形。结果发现,显示有反抗期现象的孩子们,后来成为具有自主性较强的人格特质者,而未显示有反抗期现象的孩子,长大之后多成为缺乏自主性的人。

    孩子没有表现反抗期现象其实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缺乏自己的主张与精神,二是由于父母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就使孩子成为温顺、有固定形式的人格。

    不少孩子之所以能成为活泼、有反抗精神的人,是因为在某一时期体验过自己的主张,能够以自身的实际体验为基础,进一步表现自己的欲望或主张。

    家长讲什么孩子就记住什么

    每天反复听优美的音乐,任何一个孩子在此环境之中都会熟练地弹奏优美的曲子。

    重复具有不可低估的效果,重复能让孩子很快吸收知识。

    这也是很多教育家都认为十分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

    孩子对被重复的“材料”,具有非凡的“记忆能力”。这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希望的,也是父母们所望尘莫及的。

    父母所要知道的是,任何事物对两三岁的孩子而言都没有难易之分。“这对幼儿太难啦,还没有必要让他去记。”这完全是大

    人的错觉。其实对幼儿而言,根本不存在一件因为难而记不住的事情。

    犹太教育家昆兹说过,如果让一个孩子反复听本国的希伯来语,孩子就对本国的语言具有非凡的记忆能力。每天反复听优美的音乐,任何一个孩子在此环境之中都会熟练地弹奏优美的曲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孩子练习钢琴,邻居家的孩子在一旁倾听。当邻居家的孩子长大后也弹钢琴之后,他很快就超过了其他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对邻居家的孩子而言,那个孩子所弹奏的钢琴为他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说希伯来语,所有的犹太人都不会觉得困难,因为他们在听大人的重复交谈中,自然而然地就把它给掌握了。

    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孩子不会知道,记住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处,或者说是因为这事不好就赶快把它忘掉。因此,如果光给幼儿讲坏的事情,他就会不断的记住坏的事情。

    鼓励的效果胜过惩罚

    对孩子进行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惩罚,要比苛刻的惩罚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要因为孩子不肯吃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而对他有所限制,拿走他的点心就可以了。

    犹太父母习惯于让孩子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们从不惩罚或斥责孩子。孩子也不习惯于斥责别人,因为他们从未教孩子如何斥责。

    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不好的行为源于某种不好的决定,良好的行为取决于某种好的决定。当父母让孩子感到窘迫时,这种惩罚所制造的不健康感情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这种窘迫还会导致孩子认为父母卑鄙或者是不公平。

    惩罚必须合理。对孩子进行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惩罚,要比苛刻的惩罚更立竿见影。不要因为孩子不肯吃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而对他有所限制,拿走他的点心就可以了。

    合理的惩罚,会让孩子认识到恰当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

    对于孩子反复发生的不良行为,只有在尝试过几种积极的补救措施之后,实施惩罚才是应该的。例如你的两个孩子吵架,你可以对这两个吵架的孩子说:“如果你们不停止打架,这个周末你们就甭想出去玩。”

    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比惩罚的效果更好。当孩子们相互协作和共享欢乐的时候,使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会有另一种效果。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成年人会首先想到用惩罚来处理这件事,如果用肯

    定性的反馈来加强不良行为举止的对立面,会更好些。因为,肯定性反馈使用起来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肯定性反馈,能创造孩子们的内在动力。它教孩子自律,并能促成一种健康、愉快的家庭氛围。

    多使用肯定性反馈,强化孩子某种良好行为举止,例如:

    当你的孩子表现良好时,通过鼓励他们的方式奖励他们。

    当你看到你的孩子们在共享某物时,告诉他们,他们应该为自己的相互协作和共享欢乐而感到自豪。

    当你想让两个孩子减少吵架的次数,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不吵架的时刻。

    如果你的孩子有某种消极的、负面的态度时,那么奖励他所具有的积极、正面的态度。不要对孩子的要求让步。

    当他们试图用某种否定方式引起你的注意时,不要理睬他们。

    回家迟到的孩子第二天不能外出。

    没有完成份内家务活的孩子要丧失部分零花钱。

    在惩罚孩子时,犹太父母从不当其他孩子的面惩罚孩子。他们会把孩子带到一边。告诉他刚才做错了什么,以及他将被惩罚。有时,他们还留在晚上谈论这件事情。

    在犹太父母看来,对孩子使用惩罚前,自己应先回答以下10个问题:

    1.这个惩罚能改变孩子这种不良行为举止吗?

    2.当我对孩子实施惩罚时,我在生气吗?

    3.我是在报复吗?这个惩罚使我的孩子感到羞辱或窘迫吗?

    4.我不生气时,我能不能对孩子实施惩罚?

    5.我是不是先尝试过肯定性的补救措施?

    6.我的这个惩罚能不能教会孩子掌握良好行为方式的技巧?

    7.这个惩罚可以减少以后实施惩罚的必要性吗?

    8.这个惩罚是计划的一部分吗?我是不是出于冲动在对孩子实施惩罚?

    9.我对孩子的惩罚是始终一致的吗?

    10.我的这个惩罚是合理和公平、公正的吗?

    犹太父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惩罚孩子会带来以下10个负面效应:

    1.把孩子注意力引向不良行为举止。

    2.给孩子制造不愉快感觉,比如愤怒。

    3.导致孩子的失败感。

    4.对孩子的自尊有负面的影响。

    5.削弱孩子的自信。

    6.不能教会孩子信任,有时它还教会孩子恐惧

    。

    7.可能导致孩子绝望。

    8.可能会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远。

    9.使孩子没有勇气和父母交谈。

    10.会使孩子对其他人更苛刻。

    鉴于以上后果,所以犹太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很少使用惩罚。

    不要贸然打断孩子的活动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音响过大的音乐、震耳欲聋的电视或是收音机声、嘈杂的谈话声对天才孩子喜爱从事的思考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天赋的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能够完全投入于他们手头上的事。当他们非常年幼的时候,如果他们全身心集中于自己的活动而不能回应或遵从父母作出的指示,通常就会引起他们与爸爸妈妈的不和谐。

    比如说他们正在看书,他们沉迷于书中,忘记了周围的世界,对所有的打扰都两耳不闻。如果父母要叫她去做什么事,她可能书还在手中,却不见有半点动静。但父母一定要记住,孩子天生就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能够帮助他理解他所阅读的任何东西。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顺孩子的特点而行,而不是悖逆孩子的个性特征。

    作为父母,在对孩子作出一项指令或是发出一项命令之前,请先设法让孩子的注意力疏缓下来。给孩子几秒钟时间,先让他从自己全神贯注的事情上转移开,然后再让孩子注意父母的要求。

    作为父母应该注意的是:

    1.不要贸然打断孩子的活动,即便是在孩子非常年幼的时候也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会阻碍孩子的思考。当你的孩子用积木搭建一座尽可能高的塔时,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伟大的工程,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需要孩子集中全部的精力。

    2.如果有事情需要孩子离开,首先让孩子完成这项工作,或者说一直等到玩具塔不可避免地倒塌之后再带孩子去做别的事情。

    3.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以便让孩子能继续工作或是继续玩耍,而不担心被别人打扰。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读一则故事,请先告诉孩子还剩下多少时间,以便让他们加快阅读速度。

    在犹太家庭中,父母为孩子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音量过大的音乐、震耳欲聋的电视或是收音机声、嘈杂的谈话声对天才孩子喜爱从事的思考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左手往外推右手往里拉

    孩子对权力的需要不是

    一件坏事。关键在于,当孩子以一种否定的方式使用权力的时候,权力就会变成一个问题。

    《塔木德》中说:对于孩子,应该左手往外推,右手往里拉。

    孩子希望他们的想法得到每一个人的赞同。他们喜欢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其他人则是错误的。

    孩子喜欢控制形势,他们喜欢拥有支配父母的权力。

    孩子们对权力的需要是极为正常的。他们把成年人看成是拥有权力的人,他们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孩子总是让自己看上去独立而又有把握,他们认为自己都已经长大了,他们需要权力,也想拥有权力。

    在犹太家庭中孩子与父母总会出现类似这样的争论:

    “今天晚上我想去吃肯德基。”

    “今天晚上不行,我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吃饭。”

    “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去肯德基餐厅了。”

    “对不起,今晚不行。”

    “呆在家中也没什么可吃的,太没有意思了。”

    “请不要再争辩了。”

    “不行,我想不通,为什么我不能去。给我一个充足的理由。”

    “因为我说要这样。如果你不停止争辩,就关紧你的门。

    “关紧门,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呆在家中与关紧门又有什么区别呢?反正我什么也不想做,也没有胃口。”

    “好吧,整个一个星期,你都不能去肯德基了。”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我想去就去!”

    在争论中大多数父母总是通过强调相反的控制来处理权力问题。这不会起作用。控制一个追求权力的孩子,通常会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僵局或权力之战。对于父母们来说,永远也不会得到最后的胜利。

    作为父母,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了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就应该努力检讨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在与争执中赢得了这场权力之争,他就会确信自己拥有了权力,是权力带来的胜利,你是被他的权力所击败的。如果是你赢得了这场权力之战,你的孩子会认为是你的权力导致了胜利,并击败了他。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再次确认权力的价值。结果导致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所采取的方式一次比一次更为强硬。

    作为父母虽赢得了这次“战役”,但却输掉了整个“战场”。

    孩子对权力的需要不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当孩子以一种否定的方式使用权力的时候,权力就会变成一个问题。

    父母们要知道追寻权力的孩子试图为所欲为,他们拒绝做父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追寻权力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一位犹太拉比这样说:

    孩子反抗权威。

    孩子会创造规则。

    孩子喜欢由自己做主决定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方式。

    不必要的比较最容易伤害孩子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导致他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不少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聪明,不如人家的孩子成绩好,也不如人家孩子的学习用功……

    这都是比较出来的结果。这种比较是很伤孩子自尊心的。

    教育家切尼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导致他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很多父母认为,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向别人的孩子学习,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某些教育。通过比较,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样不但不能得到某种预想的效果,反而让孩子陷入一种自信心的失落之中。

    教育学博士塞德兹的好友哈塞先生想让两家的孩子来一次竞争,私下中让两个孩子比赛。结果除了在体力上小塞德兹不如他的儿子格兰特尔之外,其他各方面小塞德兹都胜过了他的儿子。这种比赛的结果是让哈塞先生的儿子格兰特尔失去了自信,因为哈塞先生老是指责儿子各门功课都不如人家。

    小格兰特尔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悲观之中,功课不但不比原来好,反而是一落千丈。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伤害是格兰特尔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孩子。因为他觉得自己太笨了,不好意思见朋友,于是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出现这个问题,哈塞先生不得不请教塞德兹博士。塞德兹博士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正视现实,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塞德兹博士告诉格兰特尔,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他不用功记忆单词,不愿意动脑子思考数学题,这些困难都是他自己能够解决的,而且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恢复自信,取得进步。

    塞德兹博士还告诉格兰特尔:一个人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

    可以做到的,之所以赶不上,那是因为努力不够,当然需要的时间也不像格兰特尔所想象的那么长,只要努力,再总结一些学习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从此之后,格兰特尔不再像以前那样灰心丧气了。他每天都非常勤奋地学习,并时常与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数学问题。没过多久,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像以前那样乐观地充满了自信心。

    父母拿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是有害的。在这种比较之中,其中较强的一方会因为优越感容易产生骄傲的心理,或者变得过分有野心。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位置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设置高不可攀的目标。如果不达到这个目标,就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失败者。这样,孩子就会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这种比较中较差的一方会更糟糕,他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还是无法超越他人,他就会觉得自己很笨,什么也做不好。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神圣的

    只有当一个民族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和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时,才会给孩子带上这样一轮光环,使孩子几近于神圣。

    《塔木德》中有一句极为睿智的格言:“人类有三个朋友:小孩、财富、善行。”

    这里的人类当然应当理解为犹太民族。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的是犹太民族的三个根本关注点:小孩是民族的肉体存在,善行是民族的精神存在,财富是民族的现实存在。

    犹太人的一则典故是这样说的:

    当初,上帝要把“十诫”授予犹太民族时,曾要求犹太人做出保证,他们必能守护律法。于是,犹太人首先以最早的伟大祖先,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名字起誓,一定守护“十诫”。

    然而,上帝认为不够。

    犹太人又以他们日后所能获得的一切财富起誓。

    上帝还是认为不够。

    犹太人又以所有犹太人所生的哲人的名字起誓。

    上帝仍嫌不够。

    最后,犹太人说,一定会把“十诫”传给孩子,并以孩子起誓。

    这时,上帝终于说道:“好!”

    这样的寓言,只有一个长时期在血与火的急流中跋涉而随时会遇到灭顶之灾的民族,才构思得出来。只有当一个民族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和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时,才会给孩子带上这样一轮光环,使孩子几近于神圣。

    从这样一种“孩子神圣”观念出发,犹太人的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的王国”。

    当孩子还在母亲的子宫里的时候,就已受到全家的特殊照顾。犹太人有一条规矩,孕妇应当享受特殊待遇,必须让她吃得好。在贫穷人家,甚至宁可大家挨饿,也不能让孕妇饿着。

    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用《塔木德》的话来说:“一岁是国王:大家集合起来,像服侍国王一样哄他,取悦他。”!

    赵凡禹 编著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希望你也喜欢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