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做事细节全书 > 第十一章 做事要有准备和远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吧!多花一点心血,也许可以省去更多汗水。此外,我们做事情还要有远见,因为能不能做到放眼长远,预见未来,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高明的人远见卓识,知迂直之计,善于变化万端,捕捉机遇。

    为什么不事先准备好?

    一位太太为了熬出一锅好汤,于是邀请邻居的太太来家里指导。

    她买齐了材料,准备生火烧水,邻居太太却说:“这个不锈钢锅不适合熬汤,我还是再去买一个陶锅,熬出来的汤会美味一些。”

    然后,她匆匆忙忙地卸下了围裙,跑去买陶锅。

    陶锅很快就买来了,这位太太正要烧水,邻居太太却说:“我想起来了,我有一组餐具很配这个陶锅,等我一下,我回家找找去。”

    然后,她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满身大汗地把餐具拿过来。

    正当烧水之际,邻居太太又看了看准备入锅的材料,摇了摇头说:“不行,这肉片切得太大块了,不容易入味,我得把它切小块一点才行。”

    好不容易拿出了菜刀,才切没两三下,邻居太太又说了:“这菜刀不利了,得赶紧磨一磨才好。”

    于是,她丢下菜刀,回家去把磨刀石拿过来。等到磨刀石拿来以后,她又发现,要磨利刀子,必须用木棍固定一下才方便,所以她又连忙出外寻找木棍,找了好半天都不见踪影。

    在家里等待的这位太太只好先把材料下锅,一边煮一边等。直到邻居太太气喘如牛,手里拿着木棍跑回来时,锅里的材料早已熟透,可以开始大快朵颐了。

    看完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在偷笑,天底下怎么会有像邻居太太这么愚笨的人啊!

    事实上,我们虽然不至于像邻居太太做出这么多愚蠢的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犯了和邻居太太一样的毛病,事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而待需要的时候却临时急抓,不只多费力气,而且也并不见得能讨好,更多的只会延误时间,误事误人。

    歌德曾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那“一瞬之间”指的是你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目标,却常常因为选择的道路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结果也有了天壤之别。

    你是没有机会,还是没有准备?

    阿明和几个朋友聚餐,每个人都大发牢骚,感叹生活中的不顺遂,抱怨自己的机

    运太差或机会太少。

    这时,有位学长对他们说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这位学长刚毕业的那年,很快就找到工作,但是没过多久,他便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

    当时,心情不好的学长,为了纾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常常会带着鱼竿到湖边钓鱼。

    但是,换了好几个地方,他都没有获得好成绩。于是,他的鱼篓子越换越小,最后只见他拎着一把钓竿和鱼饵就出门了。

    有一天,钓鱼技术不如他的同事老王,约他一同去钓鱼,老王拿了一个大鱼篓,当他看见学长几乎两手空空,便塞给他一个小鱼篓。

    学长摇了摇手,对老王说道:“不用啦,我每次都钓不到两条鱼,用手拿就够了。”

    但是没想到,这天却出乎意料,他们竟然遇上了丰富的鱼群,鱼饵几乎都来不及装,那些大鱼小鱼可说是一条接着一条地甩上岸。

    学长的鱼饵很快就用光了,幸亏老王带了许多鱼饵来。

    学长看着老王装得满满的大鱼篓,自己只能用柳条绑住几条,不得不放弃仍在地上活蹦乱跳的鱼儿,为此懊恼不已。

    当大家听完学长的故事时,什么感想也没有,反而扯开话题,嘲笑学长都35岁了,还想考研究生,未免太晚了。

    几年之后大家再次聚会,有人苦撑着小生意,有人勉强自己在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中苦闷度日。至于学长,知道讯息的朋友们说,他不仅拿到博士学位,现在更是许多公司挖角的对象。

    当大家羡慕之际,阿明这才想起学长说的那个“鱼篓子”故事,原来是有特别涵义的!

    这个故事的涵义是什么呢?

    我们总是怪东怪西,却从来不怪自己。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每当我们在抱怨运气不佳的时候,不要只顾着埋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看一看自己的鱼篓是否够大,有没有破洞;也许不是池塘里的鱼儿太小或鱼群不多,才装不满你的鱼篓,而是你的篓子破了个大洞,让鱼儿全溜走了。

    钓鱼的工具准备齐全了吗?

    工具不怕多,就怕鱼群来的时候,你正好缺了一个鱼篓子。

    有准备,才能因应变化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众人的意料之外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是如何自我锻炼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用智慧战胜对手的。”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山田本一是

    在故弄玄虚,毕竟马拉松是凭借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只要选手的身体素质好、耐力够,就有成为冠军的希望。所以,智慧对马拉松来说会有什么帮助?这个说法实在有些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的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并且再度获得了世界冠军。

    面对山田本一时,记者们再度问到了获胜的关键。

    性情木讷的山田本一原来就不善言辞,所以这次的回答还是和上次一样:“用智慧战胜对手。”

    不过,这次记者们并没有在报纸上挖苦他,只是仍然对他所谓智慧的说法一头雾水。

    10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明白地解释了他的“智慧”:

    “每次比赛前,我都会先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且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等等,就这样一直记到赛程的终点。

    等到真正比赛时,我会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刺,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再用同样的速度跑向第二个目标。

    这样一来,不管多远的赛程,只要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我就可以轻松地跑完全程了。

    刚开始时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会把目标定在终点线,结果跑不到十几公里便疲惫不堪,被前面遥远的路程给吓到了。”

    计划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有了计划,才能开始完成梦想的步骤。

    所以,我们不应该将计划视为一种束缚,而是把计划当成一种规范,再跟着环境的变动逐步的调整与修正。

    如此一来,成功的几率绝对比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碰壁要大得多,而且更能避免走许多无谓的冤枉路。

    能只怪鱼“狡猾”

    一对隐居山野的夫妇,长年以来,一直远离都市,自给自足。

    一天中午,妻子突然想吃鱼,于是吩咐丈夫利用下午的闲暇时间去河边钓鱼,这么一来,晚餐时就可以吃到又新鲜又美味的鱼料理了。

    妻子一面盘算着晚上的菜色,一面备妥用具,催促着丈夫赶紧去钓鱼。

    到了傍晚的时候,丈夫垂头丧气,两手空空的回到家里,妻子发现了丈夫这副狼狈的模样,焦急地问:“你上哪里去了?怎么一条鱼也没带回来呢?”

    丈夫边擦汗边说:“别提了,现在的鱼可真狡猾,我在河边等了一个下午,不但没有钓到半条鱼,

    鱼饵都还被偷吃光了呢!累得我满身大汗,快把我给气死了。”

    妻子听了半信半疑,这条河的鱼量向来丰富,怎么突然间连一条鱼也不上钩呢?

    于是她拿起了鱼竿,仔细地看了看说:“难怪呢!鱼钩都已经歪了,你怎么连这都没发现呢?怪不得蹲了一下午,连条鱼也钓不到,这个鱼钩根本没有作用了嘛!赶紧换上一个新鱼钩,我们很快就会有鱼吃了。”

    丈夫没有找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忙碌了半天,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像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你我都曾碰到过,没有选对方法,忙了半天也还是一场空。

    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是什么难懂的道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却因为我们粗心大意,得过且过的态度,不但不能明察秋毫,还如同瞎子摸象,摸得一头雾水,耽误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吧!多花一点心血,也许可以省去更多汗水。

    别带着空枪上路

    猎人带着他的袋子、弹药、猎枪和猎狗出发了。虽然人人都劝他在出门之前把弹药装在枪筒里,他还是带着空枪走了。

    “废话,”他嚷着,“以前我没有出去过吗?而且不见得我出生以来,天空中就只有一只麻雀呀!我走到那里,得一个钟头,哪怕我要装100回子弹,也有的是时间。”

    然而,他还没走过沼泽地,就发现一大群野鸭密密地浮在水面上,我们的猎人一枪就能打中六七只,毫无疑问,够他吃一个礼拜的,如果他出发前装了子弹的话。

    现在他匆忙装上子弹,野鸭已经发出一声叫唤,一齐飞起来了,很快就看不见了。

    糟糕的是,天空又突然下起雨来。猎人浑身都是雨水,袋子空空如也,只好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去了。

    成功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成功的人每天都有事做。今天的事是新鲜的,与昨天的事不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所以今天的事,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今天的枪膛也千万别让它空着。

    捡起生命中的那枚马蹄铁

    父子俩一同穿越沙漠。在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之后,他们都疲惫不堪,干渴难忍,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枚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是沙漠先驱者的遗留品。

    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一副不屑一顾的眼神,看了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什么用呢?儿子摇摇头。于是,父亲什么也没

    说,只是弯腰拾起了马蹄铁,继续前行。

    终于他们到达了一座城堡,父亲用马蹄铁换了200颗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跋涉在沙漠中遭遇干渴时,父亲拿出了酸葡萄,边走边吃,同时自己吃一颗还丢一颗在地上--儿子每吃一颗便要弯一次腰去捡。

    拾一块马蹄铁只要弯一次腰,而现在儿子却不得不弯上100次腰。一个你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东西,往往到了关键时刻,便成了你化解困厄和窘迫的金钥匙。一件你不屑去做的小事,机缘一错过,你就不得不付出百倍的努力。

    凡事都要留条后路给自己

    有两个村庄位于沙漠的两端,若想到达对面的村庄,有两条路可行。

    一条要绕过大漠,经过外围的城市,但是得花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如果直接穿过大漠,只要三天就能抵达。

    但是,穿越沙漠却很危险,有人曾经试图横越,却无一生还。

    有一天,有位智者经过这两个村落,他教村里的人们找许多的胡杨树苗,每一公里便栽种一棵树苗,直到沙漠的另一端。

    这天,智者告诉村里的人:“如果这些树苗能够存活下来,你们就可以沿着胡杨树来往;若没有存活,那么每次经过时,就记得要把枯树苗插深一些,并清理四周,以免倾倒的树木被流沙淹没了。”

    结果,这些胡杨树苗种植在沙漠中,全被烈日烤死,不过却也成了路标,两地村民便沿着这些路标,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多年。

    有一年夏天,一个外地来的僧人,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

    大家见无法阻止,便叮咛他说:“师父您经过沙漠的时候,遇到快倾倒的胡杨时一定要向下再扎深些,如果遇到将被淹没的胡杨,记得要将它拉起,并整理四周。”

    僧人点头答应,便带着水与干粮上路。

    但是,当他遇到将被沙漠淹没的胡杨树时,却想:“反正我只走这么一趟,淹没就淹没吧!”

    于是,僧人就这么走过一棵又一棵即将消失在风沙里的胡杨,看着一棵棵被风暴吹得快倾倒的树木一一倾倒。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走到沙漠深处的僧人,在静谧的沙漠中,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回头再看来时路,却连一棵胡杨树的树影都看不见了。

    此刻,僧人发现自己竟失去方向了,他像个无头苍蝇似地东奔西跑,怎么也走不出这片沙漠。

    就在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心里懊恼地想:“为什么不听大家的话?如果

    我听了,现在起码还有退路可走。”

    留条后路,不是让自己有遁逃的机会,而是让我们重新起步时,能够看见前路的错误足迹,记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然而,多数人都不懂得记取教训,即使前人已经有过失败的经验,他们仍然喜欢让自己撞得鼻青脸肿,然后才惊呼说:“没想到是真的!”

    人类的经验是靠时间累积出来,再经过长时间的去芜存菁得来的。所有长者的智慧与建言,我们都不能视若无睹,那些都是我们绝佳的成功秘籍。

    待人接物也是如此,凡事都要以宽容的心胸为自己预留一条退路,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是吗?

    看得远,等于替未来买保险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要比张仪还要早出道。当苏秦提出“合纵”之策,取得了各方诸侯的信任,身挂六国相印,声名响叮当的时候,张仪却还是个默默无闻的穷书生,尽管如此,在苏秦的眼中,张仪绝对是个不世出的人才,迟早都会冒出头来。

    在苏秦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惟一担心的是秦国这个难缠的国家,为了避免秦国离间各个诸侯,破坏他苦心经营的六国联盟计划,苏秦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最后决定运作一个人去当秦国宰相,以利于操控,而张仪便是他口袋中的最佳人选。

    当然,这种预先“埋暗桩”的做法并不容易,必须有精妙的安排。于是,苏秦先派人去游说、设计张仪,让张仪为了功成名就,而主动来求见他。结果,张仪真的来到了赵国,想要求见苏秦。

    在苏秦的布局中,他事先交代守卫,不要为张仪通报,但也要想办法不要让张仪马上离开。

    经过几天的冷处理,苏秦才让张仪见到自己。但是,见面时,苏秦却又故意摆高姿态,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让张仪在堂下如坐针毡;到了吃饭的时候,苏秦更随随便便地吆喝他去跟奴仆坐一块儿。

    眼看张仪快要气炸了,哪还吞得下一口饭,苏秦立刻再将激将气氛拉到最高点,以很不屑的口吻对他说:“以你的才能,竟然贫困、卑贱到这种地步,实在是难以想像。”而且还火上加油地说:“以我目前的身份地位,当然有办法一句话就让你马上富贵临门,但是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我认为实在不值得我这样做。”说完,便下逐客令,要张仪立刻滚蛋。

    经过这一番羞辱,张仪当然是气得说不出话来,恨不得马上给苏秦一刀,不过理智告诉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心想只有秦国才有办法制伏赵国,于是便

    打算进入秦国寻找机会,以便他日报苏秦一“辱”之仇。

    就在张仪气冲冲掉头走人的时候,苏秦早已安排好,向赵王请求配合,让他的一名亲信跟随在张仪左右,而且还送了一套车马和很多金钱,方便张仪四处打点。

    就这样,张仪很快便见到了秦王,没多久,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礼遇与信任,而且还进一步讨论到如何攻伐诸侯的策略。

    这个时候,苏秦派来的那名随护,觉得任务已经达成,便向张仪告辞,准备要回赵国去。

    张仪不舍地说:“我靠你的帮忙,才有机会出头,正想要报答你的知遇之恩,为何现在就要回去呢?”

    这名随护随即回答说:“我并不了解你,了解你的是我的主人苏秦。现在老实告诉你好了,苏秦是因为担心秦国攻伐赵国,破坏他的合纵之策。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你具有足够的才识,可以掌握秦国的大政,所以才故意激怒你,让你投奔秦国。而资助你的那些钱财,也都是苏秦吩咐的。现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要回去交差了。”

    张仪这时才恍然大悟,并感叹地说:“我被苏秦掌握在股掌之间,却不自知,显然我的才能并不如苏秦,如何打得过赵国呢?”张仪便要这名随护,回去后代他向苏秦表示感谢,同时捎了口信向苏秦保证,在苏秦担任赵国宰相期间,秦国绝不攻打赵国。就这样,在苏秦担任赵国宰相期间,张仪果然都未曾计划攻打赵国。

    苏秦是否真有如此“通天本领”,将世局的“轨迹”掌握得如此精准,几近左右历史的走向,不无疑问,但他这段识人、识才的故事,的确发人深省。

    大人物,做大人物的事,平凡人走平凡人的路。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因因果果,尽管错综复杂,却也不是毫无轨迹可寻。如果愿意费心体察,或许就容易看得见它的细微之处,或者是隐而未发的轨迹;而掌握得愈深入、愈贴近,也必然较有趋吉避凶或主宰未来的能力与机会。看得远,做人圆,等于买保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不用功,凡事又是抱着水来土掩、谁怕谁的老大心态,根本是一种偷懒、鸵鸟的行为,如此,常常跌得鼻青脸肿,也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要成功,看来,仍然少不了一番对于人情世故的精算功夫。

    退路安排好,进攻免烦恼!

    有一天夜晚,京城某个富有人家,遭到了一群蒙面盗贼洗劫,当盗贼远走后失主却捡到了一本盗贼遗失在现场的笔记本。经过失主细细一看,发现原来上面记载着一些富贵

    人家子弟的姓名,而且旁边还加注“某日某甲在哪里和谁饮酒作乐”,或者是“某日某乙到哪里赌博、嫖妓”……等等共二十条。

    天亮后,失主迅速将笔记本交给官府,官府认定这应当是盗贼不小心自曝身份的线索,于是就按照笔记本上所列的名字,一一将他们捉拿到案。经过审问,发现全都是平日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而笔记本所登载某甲、某乙等一干嫌犯,某日到哪里喝酒、嫖妓等等事项也都是事实。

    这群浪荡少年,虽然极力否认犯案,但由于平日素行不良,官府认为一定是推托之辞,不予采信,不但一口咬定他们就是当天做案的盗贼,连家长们也哑口无言,认为应该就是这些不肖子弟所干的好事。

    经过一阵严刑逼供后,这群纨绔子弟个个惨不忍睹,最后纷纷承认做案。不过,所盗财物到底藏在何处,竟然供词不一,这让官府有些困惑,再经多日审讯,强力逼供后,少年们终于说是埋在郊外某处。

    经过挖掘,果然在该地取出赃物。由于罪证确凿,全案至此,可算告一段落,少年们当然是相顾痛哭失声,大喊:“天灭我也!”

    不过,整个办案过程,一位协办官员却产生疑问,只是理不出问题出在哪里。经过他仔细推敲,却发现官府中的一位马夫,审理别的案子从未出现,审这个案子时,却每审必到,而且神色有些不自然。

    于是,他就将这名马夫召来问话。这名马夫起先并不肯透露实情,经过他一番技巧性的威胁利诱后,才突破心防,说出自己被真正盗贼收买的经过。原来,那群盗贼要他将本案官员与少年之间的问答,向他们报告,并且在得知少年瞎说赃物埋藏地点后,迅速将一小部分赃物埋在该地,以顺利嫁祸。

    最后,马夫也供出他与这群窃贼的连络地点,这位官员随即将他们逮获归案,洗刷了这群浪荡少年的不白之冤。

    经过调查,所有人万万也没想到,整个事件竟然是一群盗贼精心策划的“杰作”。从平日偷偷登载少年行踪,到故意遗失笔记本以便嫁祸,到收买马夫,熟知供词、审判过程等等,无一不是步步高明的脱罪棋局。

    还好,有一位明察秋毫、法眼明亮的官员,否则,这群浪荡少年,岂不成了百口莫辩的无辜羔羊?

    以这群盗贼来说,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成功的偷到东西,而在于精密的嫁祸安排,尽管百密一疏,仍不能否认他们具有高度的“科学精神”。这正是犯罪没什么,脱罪才厉害的最佳写照。

    先做好撤退计划,再进行

    攻击,确保万无一失,进退自如,即使是最高明的沙场战将,恐怕也不过是如此。

    引申到正面的人生来看,创业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如何经营顺利,稳当获利,才是重点。学生读书、考上学校很重要,但如何获得知识、发挥所长更重要。买到中意的房子很重要,但如何确保安全更重要。男婚女嫁很重要,但如何维持婚姻长久和谐更重要。

    总之,一个成功的拳击手,必先培养经得起挨打的能力,攻击时才更有后盾;起起伏伏的人生战役,得先有稳当的后路考量与安排,才不容易在挫折时一蹶不振!不是吗?

    以迂为直,放眼长远

    知迂直之计者胜。我们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倘能做到“权轻重”、“计迂直”,认识矛盾,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步步紧扣目标,运用你狐狸般狡猾的脑袋,调用你聪明的才智,变迁曲为近直,就一定可以走向成功。

    能不能做到放眼长远,预见未来,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明者远见未萌”。高明的人远见卓识,知迂直之计,善于变化万端,捕捉机遇。

    《孙子·军争篇》说:“军急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先知迂直之计者胜。”这就是说,“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而“天下之至难”中又以“知迂直之计”为最难。如果把这里的“争利”理解为“争机遇”的话,能把握谋划迂直关系的人就能获取机遇。所谓知迂直之计,就是要懂得以迂为直的办法,这个计谋表面上看走了迂回曲折的道路,实际上是为获得机遇、更为直接更为有效更为迅速地取得成功创造条件。

    日本专家村山孚先生谈《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时,旁征博引,曾把中国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我们党施行的第一个迂直之计。他认为开始是由于“领导人犯了错误,这不是好事”,但“推选了新的领导人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第二个迂直之计是西安事变,“把蒋介石杀了是眼前利益,放了,牺牲眼前利益却得到抗日的脸利”。第三个迂直之计是放弃延安。“看起来失去了一些城市,但从长远来看,获得了全国的解放”。他最后认为:“中国的调整方针,从大局从长远利益来看,也是迂直之计。”

    我们认为曲中见直、直中见曲,是放眼长远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曲中见直、直中见曲?列宁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乎于一串圆圈,近乎于螺旋的曲线。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