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 伍 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今河北琢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策划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以领镇宋州为国号,建立了宋朝。公元960至976年在位。传见《宋支》卷一至卷三《太祖本纪》。

    宋太祖在位十六年,他用全力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动乱与分裂,彻底解决了至唐末以来藩镇乱政的混乱局面,重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他对于历史的重大贡献。北宋的政治稳定,促进了自唐中期以来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使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高祖赵眺仕于唐,任县令;曾祖赵珽历仕藩镇从事,累官至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仕营州、蓟州、涿州三州刺史。赵匡胤的生父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为后周铁骑第一军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扈从周世宗征淮南有功,累官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赵匡胤父子共典后周禁兵,一时荣荣。

    作为将门之后的赵匡胤,武艺超群。他身材魁伟,器宇轩昂。幼时父亲曾一度要他弃武习文,为他请了一位名儒做老师。所以赵匡胤文武双全,不仅能征战,而且十分好学,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爱好读书成了赵匡胤的习惯,无论在马背上,还是燕居,他总是手捧一份书,从不间断学习。他在书中增长了见识,领略了无穷情趣,获得了无尽的收益。

    改革统一方略完成统一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后,当时北方有辽朝,太原有北汉,南方则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此外,周行逢割据湖南,刘从效割据泉州。河北为强敌,大江南北为不臣,中原王朝只占有经过长期战乱的黄河一线,这种局面不可能持久。这也是五代政权频繁更迭的原因之一。周世宗立志统一天下,亲征北汉,与强敌契丹军塞战,做得很有生气。赵匡胤扈从在周世宗鞍前马后,颇领略了雄主的风骚。周世宗的未竟之业,他义不容辞地担在肩上。

    赵匡胤针对敌人北强南弱,而且江南富实的形势,他改变了周世宗的用兵方针,制订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他的考虑是:“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待我富实则取之。”赵匡胤是想以南方的物质财富做后盾,先解决国家财政匮乏的困难;先避免与辽胡宣接对立,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事实证明,这一统一全国的用

    兵方略是正确的,辽国正在走上坡路,后来北宋全力与之较量仍处下风。以未统一的半壁河山与辽争雌雄,是不明智的。赵匡胤对南用兵,首先平定荆南。他效法春秋时晋献公出师假道于虢以伐虞的办法,向荆南借道进攻湖南,回头又占领了荆南,结果一箭双雕,一举平定荆湖。占据荆湖后全国形势急转直下,顿时有利于赵匡胤,因为这时他便可左击南唐,右窥后蜀,南进南汉。

    赵匡胤平定后蜀的过程表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天下的杰出指挥才能。他派张晖做凤州(今陕西凤县)团练使,暗中侦查蜀中山川形势、军事部署。后蜀主孟昶惊惧不安,派人送信给北汉,要求联合对抗北宋,但这封信被赵匡胤的将领截获了。赵匡胤这一下喜出望外,对后蜀用兵终于师出有名了。乾德二年(公元964)11月,赵匡胤下令分两路攻蜀,一路由大将王金斌、崔彦进率领,从凤州南下,一路由刘光义、曹彬率领,从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西上。临行前,赵匡胤设宴招待众将领,依据事先绘制的后蜀地图,对进军路线和作战方略作了具体部署。赵匡胤指着地图上的夔州(今四川奉节)对刘光义说:“江上有锁江工事,到达这里时,切忌用水师与他争胜,应先派步骑偷袭,待其退却,再用战船夹攻,可保必胜。刘光义攻到夔州时,果然见有锁江工事,遂依计施行。便很轻易地夺得这一江上重镇,孟昶腹背受敌。结果只用了66天时间,孟昶便宣布投降,后蜀平定,赵匡胤得45州。又过6年,平定建都广州的南汉,又过4年,平定建都金陵的南唐。

    稳定统一局面的改革

    赵匡胤自登基后的第四年即963年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至976年病死,前后以13年的时间,统一了除北汉之外的所有地区,基本恢复了完整的版图。结束战乱分裂,统一大半个中国,是赵匡胤一生最大的功绩。

    赵匡胤统一天下,一方面靠武力,一方面靠攻心。历来改朝换代之际,都充满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报复,赵匡胤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对失去权力的国君待之以礼,输之以诚,千方百计地感化他们,化反对力量为积极因素。周恭帝被废除帝位后,赵匡胤好生待他,他病死后,赵匡胤亲自素服发丧。南唐主李煜投降时,赵匡胤“御明檀门见李煜于楼下,不用献俘仪”,又“封李煜为违命侯,子弟臣僚班爵有差”,让他过着优裕的生活。后蜀主孟昶投降之后,赵匡胤“御祟元殿备礼见之”,赏赐无数。吴越王钱缪在赵匡胤称帝后即表示归顾,被封为兵马大元帅。钱缪入朝,赵匡胤检查准备与接待工作如

    何,又亲自接见。特准他剑履上殿,书诏不名。南汉主刘张被俘入京,赵匡胤对他释罪不问,封为思赦侯。赵匡胤优待的是几个亡国之君,所费甚小,而安抚了效忠亡国政权的一大批忠臣义士,换得了大片土地的完整与安全,所得甚大,这是富有政治眼光的做法。

    得民心者得天下,凡争天下者都会在口头上说这句话。但做起来甚难。多少赳赳武夫,放纵军队,草菅人命。宋太祖则不同,他领兵打仗,不扰百姓,秋毫无犯。待到他做了皇帝,更是把统一与安定作为战争的目的,反对滥杀无辜。每次战争,他都告诫主帅,勿以多杀为功,以攻心为上,得民心为上。每当主帅出发前,宋太祖都要语重心长地叮嘱再叮嘱,要攻地安民而不掳掠。进攻后蜀前,宋太祖对王全斌说:“勿害良民!”又下诏伐蜀将校,有受蜀人钱物者并即还主。江南之战,又要求曹彬“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并说:“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围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宋太祖的抚民方针也为部将所接受,用以激励自己并约束部下。曹彬围南唐都城金陵快要攻下时,突然病倒不视事。当诸将前来探望时,曹彬说出了自己的心病:“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宋史·曹彬传》)。众将异口同声答应,又焚香发誓,曹彬的病才好了。曹彬这样做,他是为了执行宋太祖的命令,可谓用心良苦。五代之时,百姓吃尽战争之苦,受尽士兵肄肆,一旦遇到这样的“仁义之师”,怎能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乎”!宋太祖能够很快平定大江南北的割据政权,并不是偶然的,他的宽仁爱敌恰好与各个割据政权后期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暴虐黎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子说:“仁者无敌”,宋太祖正是这样的一个无敌者。

    五代时期,短短的53年之间,王朝政变频繁,中原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有5姓13位君主登台。除五代的更迭外,周边还存在着吴、南唐、吴越;前蜀、南汉、楚、闽、南平、北汉等十国,各自割据,独霸一方。连年战争,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的形势下,赵匡胤统一全国顺应了民心,符合历史潮流。随着战乱的结束,社会生产恢复了,经济向前发展,统一显示了进步的历史意义。

    与统一全国一起使赵匡胤萦绕于心的另一问题是,如何杜绝五代以来的分裂与动乱,如何实现长治久安。建隆二年(公元961)7月,赵匡胤与最重要的谋臣赵普有一次很重要的谈话,清楚地表达了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

    路。赵匡胤问赵普:“自唐朝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方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安矣。”赵普的思路与赵匡胤不谋而合。赵普所指五代以来弊病可归结为两点:其一是地方权力大于中央,尾大不掉,其二是军人权力太大,军队左右了国家命运。赵匡胤的施政纲领便以此思路为基础。

    首先,宋太祖在一次宴席之上劝导诸将长保富贵,交出兵权,不要过问政治,在声色犬马之中度过余生。统管禁军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慑于宋太祖的神武,和平地交出了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接着宋太祖又夺去慕容延钊、韩令坤二人的禁军职,任命他们分别担任山南西道和成德节度使。为了集中兵权,赵匡胤又规定,禁军军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随时予以更换。这样一来禁军将领不能拥兵割据,“将不得专其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消除了其他人发动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为禁军三统帅,互相牵制。而且只有统兵权而没有发兵权。枢密院名义上有权调动军队,却没有统兵权,这样就使统兵权与发兵权分离,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北宋王朝的军队建置除禁军外还有厢兵、乡兵、藩兵三种,都是地方兵种,实力有限。封疆大吏即使想造反,也明明知道兵力虚弱,远远不是禁军的对手。赵匡胤从军权抓起,控制了禁军就根除了产生割据分裂的根源,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稳定全国政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的又一措施是改革官制,使权力集中。在中央权力机构中仍然设置宰相,使用平章事的名号,但增加了参知政事一职,称做副相,目的是分割宰相权力。同时规定军事行政、调动禁军的事由枢密院掌管,以使枢密院同宰相的政权相互对立。政权与军权又都直接听命于皇帝。财政权则归三司使。负责全国财政支出,号称“计相”,其地位与宰相、枢密院不相上下,用以牵制宰相,防止宰相一人执掌大权。又设置了枢密副院、三司副使作为枢密使、三司使的助手,以分割其权力,使皇帝更便于指挥。对于地方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或兼领数郡,称之为“支郡”。赵匡胤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每收复一地,都取消文郡,改由中央直接管理。宋代的节度使已成为“无职掌”的虚衔,仅作为一种名号,赐予宗室外

    戚和罢政出守外地的功臣故老和宰相的荣衔,实际无所统领。宋代地方行政分州、县两级,都设有通判,由中央直接派遣,与知州、知县共同处理州县行政事务,并监督知州的行动。采用了这个办法,便使知州、知县与通判分权而立,互相掣肘,谁都不能专权。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尾大不掉,与他们拥有财权有直接关系。赵匡胤乾德三年(公元965)下令“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鹤斐 编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赵匡胤收了地方的财权,藩镇大吏即使想要造反,也会因为兵无粮草、府无金银而举动不得。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军阀割据,重新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成为一代开国圣君载入史册。但是赵匡胤始料所不及的,他的一系列集权的军政措施,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军队和使政府官僚化,导致了北宋一代的积贫积弱。兵权过于集中,将不知兵,兵不认将,削弱了战斗力。官僚机构重叠,互相牵制,办事效率极低。北宋长期处于外敌侵扰挨打状态,最后国破家亡,徽、钦二帝被虏做了亡国奴。南宋朱熹指出:“本朝签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宋太祖高度集权所带来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