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舍与得智慧大全集 > 第五篇 世态之舍与得——舍掉有限的空间,换得无限的天地(1)
    第33章舍弃清高,想入世就不能孤芳自赏

    多些谦逊,少些傲慢

    东汉祢衡很有才华,但性情高傲,总是看不起别人。当时,许都是新建的京城,贤人达士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有人向祢衡说:“你何不去许都,同名人陈长文、司马伯达结交呀?”祢衡说:“我怎么能去同卖肉打酒的小伙计们混在一起呢?”又有人问他:“荀文若、越稚长将军又怎么样呢?”祢衡说:“荀文若外貌长得还可以,让他替人吊丧还行;越稚长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让他去监厨请客。”

    祢衡和鲁国公孔融及杨修比较友好,常常称赞他们,但那称赞却也傲得可以:“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其余的都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祢衡称孔融为大儿,其实他比孔融小了将近一半的年龄。

    孔融很器重祢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廷推荐之外,还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他。于是曹操便很想见见祢衡,但祢衡自称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见曹操,反而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曹操十分恼怒,但念他颇有才气,又不愿贸然杀他。但后来,祢衡屡次侮辱曹操以及其手下官员,最终被杀。

    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我们才能容得下东西,而自满,除了我们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东西。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

    但是打从一开始,这人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于是只好不断地为他倒茶。只见杯中的水已经注满了,可是大师仍然继续倒水。

    这人见状,急忙说:“大师,杯子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这时大师看着他,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变作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因而,要学会把自己的意念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多些谦逊,少些傲慢。

    远离张扬,收敛性格

    关于如何做人,有一本书写道: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疯狂会使人跌入万丈深渊。细细想来真是这样,做人不要太张扬。太张扬的人容易招人忌妒,招人白眼,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姜太公因为功高,周王把齐国

    封给姜太公。齐国有一个叫华士的人,为人十分清高,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与诸侯交往。太公命人去召他为国效力,连去了3次,华士都拒绝了,太公便叫人杀了他。周公问姜太公:“华士是齐国的杰出人物,你怎么杀了他呢?”太公说:“这个人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往,难道我还能希望他向我称臣,并且和我友好交往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是可以放弃的人,也是自我放纵的人。如果不杀这种人,反而纵容他,那么全国的民众都会仿效他,谁还会知道君王是谁呢?”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蛊惑。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之,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两个人并没有掩盖他们自己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而华士和少正卯两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不要高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如果为人高调,又和别人私人关系较好,或许别人会在一段时间内纵容你,但迟早会招来祸患。如果为人高调,又喜欢标新立异,自诩不和别人“同流合污”,那么,肯定也不能和别人相处长久,而且过得也会不愉快。

    为人高调很难找到朋友。虽然大多数人喜欢和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但是人们不喜欢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这两者并不矛盾。对于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自己是由衷钦佩的,而对于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如果你想多一些朋友,就表现得比别人笨一些;如果你想多一些敌人,你尽可能地表现比别人聪明些。想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的人,是很难交到很多朋友的。

    细细想来真是这样,做人不要太张扬。太张扬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招人白眼,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每个人真的应该做到遇喜不形于色,遇哀不忧伤于心,宽容平淡才是真。

    收敛光芒,端正心态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

    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遭遇灾祸。

    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为大将,统率全国所有的兵力。但是王翦的大军出发没有多远,他就命人回去找秦王嬴政讨封赏。部将们疑惑不解。王翦解释说,现在他率领的是秦国所有的兵力,秦王很难放心,如果秦王不放心,这场仗就很难打赢。向秦王讨封赏,秦王就会以为他是个有得失心的人,不会背叛秦国,这样他才能平定楚国。像王翦这样的大将遇到秦王嬴政这样有雄才伟略的国君时,都不免要装作糊涂,可见要取得国君的信任有多难。当时朝廷中一定有人忌妒王翦,怕他得胜归来位置远远高于自己,因此会向秦王进谗言。这种情况下,如果王翦只是一味地以军事为重,不懂得周旋之道,可能就真的得不到秦王的信任。

    过于优秀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忌妒。而有忌妒心的人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往往越突出。因此我们不要过于优秀。

    大家都不愿意和过于优秀聪明的人在一起,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会很孤单。试想,如果别人与我们相比处处不如我们,他自然不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这还没有算那些有忌妒心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有些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但是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可能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对强者的毁灭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对弱者总是无节制地同情。正是这种心态在作怪,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芒。

    智慧小背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表现出自己有多聪明,有多能干,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喜欢我们的聪明和能干。这时候,我们要善于保护自己,保全自己的实力。否则过于表现,别人会认为我们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相反,只要我们还有实力,就一定能够有出头的一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做人不要太张扬。太张扬的人容易招人忌妒,招人白眼,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每个人真的应该做到遇喜不形于色,遇哀不忧伤于心,宽容平淡才是真。

    第34章舍小异存大同,赢得广阔人脉圈

    不要只顾自己的面子,学会保全别人的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顾面子,有的人小则翻脸,大则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对面子冷漠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

    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会整天吃暗亏。

    许多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对人性的了解不深入,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个客观规律的存在。所以年轻人步入社会一定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和人交往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肯定会失去这个朋友,甚至会树敌,给自己带来损害。

    小杨为人直率,工作努力,也很乐于助人,但是同事对他却有点敬而远之。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小杨有个毛病,就是个性过分耿直,啥事都爱发表个人见解,而且不分场合,爱钻“牛角尖”,动不动就和人据理力争,非要争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他得理不饶人,常常让同事下不来台。这样令同事们都不太喜欢他,有的人就找机会故意让他难堪,这让他感到十分委屈。

    实际上小杨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若不想别人让你难堪,你首先不应该让别人难堪。他的问题在于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想让别人接受他的意见,却不考虑别人的情绪。随着年纪的增长,小杨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悟出了要与人愉快共处,首先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人相处要给别人留足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比让他损失什么利益都更让他不满。这时他才对自己年轻时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做法感到后悔,那让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失去了多少朋友啊。

    从此小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即使确信别人有错,必须指出来时,他也注意场合和时间,而且表达时尽量委婉,给别人留足面子,使大家乐于接受他的意见,别人也不再把他排除在交往圈子之外。

    再看一个例子。

    有一位推销员向一家金属器具厂推销一笔大业务,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利润。这家器具厂经营状况十分不景气,当时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每个月只领50元的生活费。

    这位推销员谈到此业务后,厂长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而我们有很多业务,要做这笔业务就得加班,还得支付加班工费,这样我们不仅不赢利,可能还会亏损。”

    显然,这个厂长在说谎。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工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待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接受这笔业务你们的确没有赢利,不过正如刚才所言,目前企业有多少能赢利呢?能正常运转就很不错了,如果接受这笔业务,你们厂上不了班的100多员工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资和一

    部分奖金,您看呢?如无异议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说:“好,好,我们就认了,就当交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并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推销员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地暗示对方,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就成了推销的突破口,使推销获得成功。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会应邀参加某单位组织的杂志评鉴工作。该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因为参与评鉴的都是一些文化界的名人。即便这些人,也只是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令人疑惑的是,这位仁兄却能年年有此殊荣。在他快要退休时,他公开了自己多次被邀请去参加评鉴的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最关键的,他的职位也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面子。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他一定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多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正因为他能顾及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学会适应对方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变化,如果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只能归于失败。

    举个浅显的例子。假如你想去东北开个菜馆,你可以不全卖东北菜,但最起码的东北4大炖菜你要保留,并且一定要请当地人做菜。假如你想靠什么徽菜或粤菜在东北站稳脚跟,那你就此打住吧。因为东北人最爱吃的就是炖菜,哪怕是东北乱炖也比那精工细做的菜肴更受欢迎。另外,再加上东北人炖菜实惠,而南方菜系讲究味道,分量较少,自然难以被东北人接受。再比如,东北人豪爽、讲义气,所以你只要服务态度好,他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菜馆。而假若你态度太差,即使给予他一定的打折,他也未必再来,因为他会认为你不讲义气。

    同样的道理,你要想在四川开菜馆,假若川菜不十分拿手的话,你一定会亏得血本无归。由此可见,适应环境和适应别人多么重要。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而忽

    视对方。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对方。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捉住杀了。第二天,又一只公鸡起来报晓,天亮,又被主人捉住杀了。这样的情形,一连持续了5天,这个人连续杀了5只公鸡。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扎上它们的嘴,可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于是那人一直保持杀公鸡的习惯。

    很多时候,只要作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学会适应别人,适应环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求同存异,不要抬杠

    有些人养成了专和别人作对的习惯,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他自己本来一点成见没有。不过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这是最可怕的习惯,犯的人很多,而且每每不自知。

    “这部电影糟透了,花了2个钟头,却一点意义也没有。”

    “看电影何必要看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一部片子实在也不能算是很坏。”

    “不过我认为它的布景是很伟大的,一定费了许多工夫。”

    “那又不然,我们弄惯了,这一点布景是很便当的。”

    “还有演员也算相当卖力,只可惜为剧本所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这几个演员已经算是做得不错了,如果在别的剧本里,一定要失败。”

    即使你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让他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而这种习惯

    使你自己与朋友或同事疏远,没有人肯提供给你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

    有这毛病的人总想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做可使人敬服,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不必去费心做更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日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如果不是在庄重地讨论问题,又何必在琐屑的事情上抬杠?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真是可佩服的见解),对方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时显露出像要教导别人的神情。

    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的许多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问题当中,你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把双方的总和再行分配,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倘若你的夫人问你:“我的发式好吗?”你回答:“不好。”她又问你:“我的衣服美丽吗?”你回答:“不大美丽。”或她说:“这双黄色的鞋子真好看。”你却偏要说:“不如黑色的。”她说:“孩子应该早点起床。”你却说:“迟点也不要紧。”试想,这是如何的煞风景啊!

    下一次你的同事给你提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立即赞同,也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你更要注意,意见的纷争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乏味的。

    你不可做一个固执的同事,不可做一个没趣的朋友,不可做一个无情的爱人,不可做一个冷酷的父亲,或者是一个执拗的弟弟。

    我们常听到批评某人“爱抬杠”,就是爱与人唱反调。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经常犯这个错误呢?现在你明白了抬杠是愚蠢的,那么,希望你避免与人作对才好。

    不要为自己树立敌人

    有一句话叫“君子之交绝不出恶声”。就是说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说难听的话,批评对方。为什么这样呢?如果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叫司马子期的人怀恨在心,后来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

    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国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那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的帮助。

    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最重视的通常是他的自尊,甚至认为它比金钱还重。一旦他人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往往不是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情况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我们应该记住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深刻教训。

    为了避免树敌,还要注意,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表面胜利了,其实你也失败了,因为你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因此在和人交往时一定要克制自己,尽量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智慧小背囊

    有些人养成了专和别人作对的习惯,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他自己本来一点成见没有。不过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很多人常常会不自觉地这样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我们心中重要的信条,更是一种正直心态的表现。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往往是得不偿失。

    第35章舍弃损友,选择朋友就是选择人生

    距离产生美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人本身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但是人们在不断深入的交往和了解过程中时常感到苦恼。性格的差异使人很难相处,而大多数朋友都是因为了解对方的本质、无法接受对方的缺点而分道扬镳的。

    友情对于人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爱我们的朋友就让他产生依赖,更不要对我们的朋友有任何的苛求,我们可以真诚地对待我们的朋友,但不要苛

    求朋友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有困难时总是依赖朋友向我们提供帮助。这样做只会给别人造成压力,使别人沉浸在永无休止的烦恼中。一个总是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感觉的人算不上真正的朋友。

    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在与人的交往和自己的孤独之间保持平衡度。因为朋友之间如果过多地了解对方的缺点,便难免会不再欣赏和尊重对方。有人也曾把人比作寒冷冬天里相互挤在一起试图想要得到一些温暖的豪猪。离得太近身上的刺就会刺到对方,这样也会很痛苦。于是他们不断地改变距离,反复尝试许多次后终于找到了最佳的距离,那便是在最轻的疼痛下取得最大限度的温暖。这个比喻实在恰到好处,因此对待朋友也应该如此,不要因为太亲近而让彼此永远地疏远,保持距离是维持友情最重要的秘诀。

    多结交优秀的朋友

    与优秀的人交往,我们就会从中汲取别人的精华,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我们与一个堕落的人为伍,有可能会受其影响而走向堕落。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地在社会中找到那些自己学习的榜样,并在生活中努力模仿他们,就会使自己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明智的指导。

    好人的一生是培养美德的活生生的教材,同时也是对邪恶的义正词严的驳斥。优秀的品格通过优秀的人的影响四处扩散。因此,与优秀的人交往总会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道德,可以通过这个人以及和他交往的朋友来判断。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与一个偷鸡摸狗的人交往;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会与一个荒淫放荡的人做朋友;一个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的人也不会和一个粗俗野蛮的人在一起。

    一个人的品格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会给自己的朋友们定下生活的格调并提高同伴们生活的激情。而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则会败坏同伴的品格。下面是印度传教士亨利·马丁在杜鲁初级中学上学时所发生的故事。

    当时的马丁体质十分虚弱,而且有轻微的神经质,由于缺乏活力,他对学校的一切活动似乎都失去了兴趣,再加上性情急躁,一些年龄大的学生总是故意激怒他,并以此取乐,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欺侮他。

    然而,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却和马丁有着浓厚的友谊,他总是把马丁置于他的保护之下。他总是站在马丁和欺侮弱小者的人中间。他不仅使马丁免遭欺侮,而且帮助他学习功课。虽然马丁是一个相当愚笨的学生,但他父亲还是决定让他接受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