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只要不离群索居,总是要在街坊邻居中同他人或其他家庭发生邻里关系,好的邻里关系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诗人王勃曾这样描述相邻而居的生活:“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然而,现代都市,钢筋丛林,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楼道里、电梯前相遇,别说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了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人情的淡漠,人与人的隔离已成为社会的一种病态……构建和谐社会,“邻里温情”必不可少。

    ■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接触相当频繁,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学会与邻里融洽相处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能让你受益终身。不要只让别人适应你,更要主动去适应别人。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定然会有所收获。

    学会与人融洽相处,不仅仅和你喜欢的人,更要和你不喜欢的人搞好关系。

    有一位老人,须发花白,坐在小镇郊外的马路边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个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下车问道:“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

    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搬家。”老人叹口气,说:“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

    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面露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能相处融洽。

    说实话,谁都愿意

    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讨厌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偏偏要作对,你的邻居可能正是你不喜欢的:你愿意安静,邻居则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你喜欢清洁,邻居则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你不愿被人打扰,但邻居却经常喜欢到你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在单位,也有你不喜欢的同事,虽然你尽量回避,但由于工作关系,又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

    如果你恰好有一个恶邻或不喜欢的同事,那该怎么办呢?没关系,尽量和他们和平共处就是了。再说,恶邻和不喜欢的同事毕竟不是敌人,用不着大动干戈。

    不过,一些相处的技巧还是需要的:

    第一,忍让。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多一些忍让和宽容,对你有好处。不要为小事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打个头破血流,不值得。

    第二,主动接近对方。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就算你骨子里讨厌他,也不要露在明处,除非你打算撕破脸皮,结下仇怨。

    第三,把你想象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第四,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他也会尊重你的本来面目。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

    第五,去想对方好的一面。对方也不总是那么招人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试着去发现这一点。

    第六,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影响对方。

    点评

    和每个人和睦相处,这是在社会中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否则很可能四处树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其实,大家同在一个城市里生活,能够相识也是一种缘分。为什么不能多一些谅解和宽容,和睦、融洽地相处呢?中华民族和睦邻里的美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心邻居,互相帮助体贴;二是礼让待邻,和睦相处。

    ■

    邻居同在一方宝地生活,彼此间难免有摩擦:你的音响吵得我无法休息,我倒脏水溅湿了你的鞋子,孩子划了人家的爱车,老人被邻居丢的香蕉皮滑倒……其实,这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因为这些小事形同陌路、反目成仇,还是宽宏大量、化干戈为玉帛?相信每个理智的人都懂得如何选择。用一颗宽容诚恳的心面对邻里矛盾,握手一笑泯恩怨,何乐而不为呢?

    小赵参加工作后,在一个居民小区租了一套房子。刚住

    进来时,因为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小赵经常把从家里提出的垃圾袋随手丢在楼道口。直到有一次,他被住在一楼的邻居看到。邻居批评他不讲卫生,他不服气,跟人家大吵了一架。

    住的时间长了,小赵发现在小区附近有个垃圾点,邻居们都往那里扔垃圾。小赵意识到跟邻居吵架错在自己,但也没打算跟邻居赔礼道歉。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小赵家厨房自来水龙头坏了,要换坏了的水龙头,先要关闭楼里的自来水阀门。

    小赵跑到楼道门口,找到自来水井,揭开井盖,一眼看到五六个阀门。“哪个才是自来水阀门?”小赵犯了嘀咕。正当小赵一筹莫展时,身后一个人说了话,“最里面的那个阀门是自来水阀门。”小赵回头一看,原来是住在一楼的邻居。关了阀门之后,邻居从家里拿来工具帮他换了阀门。邻居不计前嫌,感动了小赵。当天晚上,小赵第一次到邻居家,为自己以前的过错道歉,两人握手言和。现在,小赵跟邻居常来常往,还成了好朋友。

    邻里发生矛盾,即便自己完全有理,也不能得理不让人。如果邻居家的有些做法确实影响到了自家利益,也不应该怒火中烧,指桑骂槐,没完没了。要心平气和地给邻居讲清自己的意见,听听对方的想法,给邻居一个考虑和改正的时间。切不可自恃有理,就逼人太甚,以致矛盾激化,有理变成了无理。

    清代有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家人打算扩大府宅,便让邻居叶侍郎家让出三尺地面。谁知叶家也不好惹,不买张家的账,张英的夫人就写信到京让张英出面干涉。张英对家人倚官欺人的做法很不满意,写了一首诗回答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夫人看信后,羞愧不已,忙命仆人后退三尺筑墙。叶家受到了感动,也将院墙后退三尺。结果在张、叶两家之间让出一条方便乡邻出入的六尺小巷。于是就有市井歌谣云:“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能成为口碑,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对邻里之间礼让行为的重视。

    点评

    为了避免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害邻里感情,应该做好防范,在日常生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考虑邻居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收音机、电视机、音响在太早、太晚的时候都不能开得太响,楼上楼下的动作都要轻一点。

    ■

    邻里之间要想和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容。相邻而居难免会有些磕碰,如果一方做事有什么不妥之处,

    另一方能付之一笑,宽容待之,往往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若凡事斤斤计较,不依不饶,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也应该表示理解和容忍。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从前,在苏伯比亚小镇有两个邻居,分别叫乔治和吉姆。

    这两个人的关系很糟糕,虽然谁也记不清到底是为什么,但就是彼此不睦。他们只知道不喜欢对方,这个原因就足够了,所以二人时有口角发生。尽管在后院除草时,他们的除草机经常碰到一起,但多数情况下双方连招呼也不打。

    有一年夏天,乔治和妻子外出度假。一开始,吉姆和妻子并未注意到他们走了。也是,他们注意这干什么?除了口角之外,他们相互间很少说话。

    但是一天傍晚,吉姆在给自家院子除过草后,注意到乔治家的草已很高了。特别是自家草坪刚刚除过草,对比之下,乔治家疯长的草坪特别显眼。乔治和妻子显然是不在家,而且已离开很久了。

    吉姆想,这等于公开邀请夜盗入户,这想法像闪电一样攫住了他。“我又一次看看那高高的草坪,心里真不愿去帮我不喜欢的人。”吉姆说,“不管我多想从脑子里抹去这种想法,但去帮忙的想法却挥之不去。第二天早晨我就把那块长疯了的草坪除好了!

    “半个月之后,乔治和妻子回来了。他们回来不久,我就看见乔治在街上走来走去。他在整个街区每所房子前都停留过。最后他敲了我的门,我开门时,他站在那儿正盯着我,脸上露出奇怪和不解的表情。

    “过了很久,他才说话:‘吉姆,你帮我除草了?’这是他很久以来第一次叫我吉姆。他接着说:‘我问了所有的人,他们都没除。杰克说是你干的,是真的吗?是你除的吗?’他的语气几乎是在责备。

    “‘是的,乔治,是我除的。’我说,几乎是挑战性地,因为我等着他为了我除他的草而大发雷霆。

    “他犹豫了片刻,像是在考虑要说什么。最后,他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说谢谢之后,急转

    身马上走开了。”

    乔治和吉姆之间就这样打破了沉默。虽然,他们还没发展到在一起打高尔夫球或保龄球,他们的妻子也没有为了互相借点糖或是闲聊而频繁地走动,但他们的关系却在改善。至少除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说一声“你好”。先前他们后院的战场现在变成了“非军事区”。谁知道?他们甚或会分享同一杯咖啡。

    如何化解邻里矛盾,往小了说是个人处理问题的习惯,往大了看则是一个人品行素质的体现。不论是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后的歉意,或是自己被伤害后的宽容,圆满顺利解决问题都会让自己心旷神怡。反之,在矛盾中计较自己的得失,与对方理论高下短长,给别人留下恶名,还有可能被大家所孤立。其实,从某种角度说,矛盾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让人重新认识了解的机会,如何行动值得三思。

    点评

    邻里之间常有矛盾,而宽容正是化解这种矛盾的良药。如果在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中,与人为善、宽容大度蔚然成风,邻里之间必然关系融洽;反之,如果人们凡事斤斤计较,损人利己、以邻为壑,那就必然会带来纷争不断、内耗严重、离心离德,进而导致生活中矛盾重重。邻里之间那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觉将荡然无存。

    ■

    “诗圣”杜甫因安史之乱来到成都,住在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每到秋天果实累累,这时他的邻居——一个老寡妇常来打枣充饥,杜甫常任她去打,从不干涉。有一年杜甫搬家,便把房子让给了一个姓吴的亲戚住。这个亲戚来了以后就围上篱笆,以防老妇人打枣。杜甫得知此事之后写了一首诗委婉规劝他的亲戚不要这样做,这便是那首著名的七律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居家过日子,总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大家必须互相帮助,才能渡过难关。邻里之间朝夕相处,一人有难,众人伸手帮,而远方的亲人可能鞭长莫及,“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邻里相处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谁家都有个急事、难事,说不定哪一天就需要得到“及时雨”般的帮忙救助,就往往有赖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如果邻里关系处好了,各种各样的方便都出来了。

    具体来说,与邻里交往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主动登门拜访

    当你搬

    进一个新家之后,除了打扫卫生,收拾房间,还有一个事情一定记得要做:拜访邻居。说起来仿佛很庄重,实际上不过是主动打个招呼,这是起码的礼节,而且也会为以后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

    2.热情相待

    平时虽然大家都要上班,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是见到之后一定要有礼貌,主动打招呼,问候。尽管许多年轻人开始鄙视这些表面性的东西,但是一个人的礼貌往往能给别人留下非常深刻良好的印象。所以,年轻人的那一套狂放不羁还是稍微收敛一下,尊重和礼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加强沟通

    ∨)

    在大家印象都不错的情况下,如果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完全可以向邻居请教,或者表示希望得到帮助。一般来说,如果有什么事情从来不跟邻居沟通,这样容易形成一个误区,你这边需要帮忙没有人帮,而邻居则认为你根本不需要,甚至认为你目中无人。一般来说,大家还是很热情的,许多人都乐于助人。

    4.礼尚往来

    所谓有来有往,即如果邻居为你做了一些事情,你也要学会回报。虽然人家并不期望得到什么报答,但是你应该有这样的心思。许多时候,你做一点自己认为很小的事情,可能也会换来邻居很好的印象,人家有什么事情你帮个忙,比如自己有什么不太需要,但是对别人来说很有用的东西,那就完全可以送出去。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在这方面各位年轻人需要记住。虽然有时候你送出的可能是微薄的礼品,但是对于别人来说,这就是一份心意。当然,也不要搞得太假,这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邻里间是一个长期的关系。

    5.互相体谅

    在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要学会照顾邻居的情绪,比如你喜欢音乐放很大声音,可是墙壁的隔音效果没有那么好,这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这样会不会影响别人?千万不要一意孤行,这样非常容易影响邻里关系。比如尽量不要晚上很晚的时候突然打开洗衣机洗衣服,“嗡嗡”的声音可能影响楼下的邻居,这些都要考虑到。

    6.不要打听邻居隐私

    邻居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不是在一起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邻居,千万不要探问别人的隐私,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有好处的。邻里之间的相处,要真诚以待,同时也要适可而止。而且,这样一来,别人也不会过多探问你的私人情况,保留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点评

    和邻居相处的技巧很多,但只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原则,那就是:互相体谅,相互帮助。

    在处理邻里关系时,提倡互敬互爱互助,与邻为善,亲善邻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邻里之间的“互敬互爱”始终为人们所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