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FBI教你测谎术、阅人术、情报术大全集 > 第42章 经济情报:可以颠覆经济领域的本来秩序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情报已成为商战之中最活跃也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情报的地位逐渐提高,甚至可以颠覆经济领域的本来秩序,左右世界经济格局,进而影响世界格局。

    第一节科技情报领域内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战争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新兵器迅速应用于战争,并能够迅速地改变战争形态,进而影响战争结果。于是,工业情报人员应运而生,他们主要搜集科技情报,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应用于国防领域的科技情报。

    在世界大战铁流滚滚、尸横遍野的战场之外,在科技情报领域也有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对抗同样激烈、惊心动魄。FBI将为你讲述这场战争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保罗?罗斯伯德,这个被称为工业情报人员先驱的人。

    1896年,保罗?罗斯伯德出生在奥地利,1916年应征入伍,在奥地利皇家斯蒂里安27军团服役。1918年,保罗?罗斯伯德所在的部队向一只英国部队投降。成为英国军队俘虏,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保罗?罗斯伯德被俘期间,得到了英国军人的善待和礼遇,并被目光长远的英国情报机构招募为情报人员,从此开始了保罗?罗斯伯德作为情报人员和反法西斯斗士的传奇一生。

    保罗?罗斯伯德返回奥地利后于1920年进入德国的达木斯塔特工业大学学习化学,他成绩优异,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应聘到柏林一家冶金专业周刊杂志社任科学顾问,这正是英国情报部门所梦寐以求的。一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工业技术所带来的军事革命,使得各国争相搜集对方科技情报,在平时有经济效益,在战时则有巨大的军事价值。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员,保罗?罗斯伯德利用自己在德国科学出版界的身份,与欧洲著名科学家见面,并了解他们最新的研究动态。一战后,随着德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战争的阴云渐渐笼罩欧洲,保罗?罗斯伯德凭借一双利眼,密切关注着德国人在工业、科技方面的一举一动。

    20世纪30年代,德国是世界核物理研究的前沿,有许多犹太人血统的德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敏锐的保罗?罗斯伯德非常了解核物理在战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于是决心组织纳粹的核计划。通过帮助科学家逃离纳粹德国,保罗?罗斯伯德逐步减弱了德国在核物理领域的科研实力,

    同时,保罗?罗斯伯德还及时把德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通告给英国情报机构,以期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呼吁盟国科学家加强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保罗?罗斯伯德的勤奋工作,英国方面了解到了他们想知道的有关德国原子弹规划的一切事情——从开始到整个战争的全过程。

    1939年12月,德国潜艇在英国认为最安全的斯卡帕费洛湾击沉了战列舰“皇家橡树号

    ……德国人先进的军事工业令英国感受到了威胁。保罗?罗斯伯德作为一个具有物理学家身份的情报人员,迅速搜集整理德国的军事工业情报,并将情报递给了英国情报部门,这份情报就是谍报史上著名的“斯陆报告”。英国情报部门历史学家欣斯利教授曾指出:“奥斯陆报告第一次揭开了无人知晓的有关德国最重要的科学技术的进展情况。”

    奥斯陆报告使英军准确地了解到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装备情况,为盟军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装备打下基础。尤其是有关德国潜艇的情报,使得英国海军有针对性地制造了扫雷驱逐舰和深水炸弹,从而粉碎了德国海军封锁英国的阴谋。

    战争结束后,保罗?罗斯伯德返回英国,从此深居简出,1963年病逝于英国伦敦。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保罗?罗斯伯德功勋卓著,但无人知晓。默默无闻的保罗?罗斯伯德在间不容发之际,挫败了纳粹德国的核计划,进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保罗?罗斯伯德所提供的情报,不仅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也使得战后盟国军事工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更使得西方情报部门提高了对工业和科技情报的重视。

    工业情报人员不仅在战时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和平时期,发挥的经济效益更大,更强。

    德国福斯汽车公司挖走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成本削减专家罗伯兹,从而引发了两大公司之间针锋相对的一场战争。通用汽车公司在失去罗伯兹之后,转而指责罗伯兹是一名工业情报人员。

    1992年年底,皮屈在得知自己将被任命为福斯的总执行长后,就开始酝酿改革。皮屈认为,福斯公司近年来的扩张太快了,如此快速的膨胀令福斯公司有些不堪重负,皮屈要给福斯这个“超级胖子”减减肥,他决定找一位在削减成本控制支出方面有特别才能的专家担当自已的副手,以便使自已的计划能尽快见效。在皮屈的心目中,通用公司的罗伯兹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罗伯兹在短短的7

    个月时间里,就令通用的零件采购部的成本减省了1

    0亿美元。

    通过一位汽车零件供应商的牵线搭桥,皮屈和罗伯兹终于有了首度接触。1992年12月的一天,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市中心的一家餐厅角落里的坐着两名商人,正在洽谈生意。他们分别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零件采购部的经理罗伯兹、德国福斯公司奥迪汽车部门的总裁皮屈。初次见面,皮屈并未明确表明自己的意图,只是向罗伯兹感叹欧洲汽车业的人才都被美国和日本网罗去了,因而欧洲的汽车业举步维艰,难以恢复往日的兴旺局面了。言谈中向罗伯兹作出暗示。但是,罗伯兹并未就皮屈的慨叹作出什么反应。

    但是,有谁能想到,皮屈和罗伯兹的会面竟然引发出一场轰动整个国际汽车业界的商业战争。

    1993年1

    月,皮屈和罗伯兹再度会面。这一次,皮屈直截了当地对罗伯兹说出了“希望罗伯兹能投效福斯”的意愿。皮屈认为,身为欧洲人的罗伯兹(本是西班牙人)应该为振兴欧洲汽车业出力,而不是帮助党争对手美国来打击自己人。

    皮屈与罗伯兹的这次接触引起了德国新闻界的注意。1993年2

    月,德国多家传播媒体报道了罗伯兹已被福斯吸收的消息。这些报道令通用总执行长史密斯大为光火,因为是史密斯一手提拔了罗伯兹,是史密斯把罗伯兹从通用公司的欧洲子公司调至美国总部的。他让罗伯兹主管通用的要害部门——零件采购部。而罗伯兹为通用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令通用汽车零件的成本降低了10亿美元。

    史密斯当然不愿意看到媒体的臆测变成事实,于是,他要求罗伯兹立刻加以澄清。罗伯兹向史密斯承认确实与皮屈见过面,但他坚决否认“跳槽”的传言。但是,史密斯并不放心,他雇佣一名私人侦探来调查罗伯兹,这名侦探日夜跟踪罗伯兹的行踪。当罗伯兹发现被人跟踪后,立即意识到这是史密斯所为。罗伯兹向史密斯发出抗议,迫使史密斯撤销了对他的跟踪调查。至此,史密斯与罗伯兹之间的交情蒙上了一片阴云。

    1993年3月10

    日,罗伯兹突然向通用公司递交辞呈。与此同时,德国福斯公司的总裁皮屈亦向外界透露罗伯兹将投效福斯。罗伯兹为什么这么快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

    据悉,促成罗伯兹“跳糟”的导火索是,通用公司在1993年3月8日至9

    日举行了一次重大决策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用公司的决策层拟定了“未来十年进军欧洲汽车市场的竞

    争策略”,同时否决了罗伯兹“在西班牙设厂”的提议。事后,罗伯兹表示,他原先对西班牙设厂计划寄望颇高,根本没有想到通用公司彻底推翻了他的提议,这使他大失所望。更让罗伯兹感到痛苦的是,通用公司在作出否决决定前,竟然连个招呼都没打,这使他觉得自己的地位被动摇了,自己已经不再重要了,通用公司的决策层抛弃了他。

    然而,德国的媒体却报道说,罗伯兹其实是有意进军西班牙政坛。如果通用公司同意在西班牙设厂的话,罗伯兹在西班牙政坛上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可是通用公司却全盘否决了罗伯兹的计划,令罗伯兹进军西班牙政坛的梦想如泡沫般瞬间消失殆尽。所以,罗伯兹的辞职可以说是他对通用公司决策层的报复。

    1993年3

    月12日,罗伯兹在公开发表的一篇声明中说,在他宣布辞去在通用公司的职务后,他的许多下属职员来到他家,恳求他不要离开通用公司,甚至其中有人痛哭流涕地向他提出请求,当时的情景非常令他感动,因此罗伯兹表示他会撤回辞呈。其实,事情并不是罗伯兹说的这样简单。真正的原因是,罗伯兹被史密斯的承诺说服了。史密斯向罗伯兹许愿,只要他答应打消辞职的念头,他就说服董事会升任罗伯兹为通用公司北美汽车部的副总裁。

    可是三天以后,戏剧性的变化再次出现。那天,史密斯费尽了唇舌才说服了通用公司董事会同意把罗伯兹升为北美汽车部的副总裁。可是,一出会议室的大门,史密斯就遭到当头一问棍:他的秘书交给他一张便条,便条是罗伯兹亲笔书写的,大意是,在经过反复考虑权衡之后,罗伯兹还是决定辞职。这张便条是罗伯兹的一位朋友送来的,罗伯兹本人根本没有露面。

    1993年3月16日,罗伯兹在德国宣布:正式投效福斯公司。当时,福斯公司总裁皮屈就站在他的身旁。

    罗伯兹的出走使通用公司遭受了重大的打击:通用公司的削减零件成本大业今后将会面临群龙无首的困境了。更令通用公司气恼的是,罗伯兹走时显然手脚不干净。就在罗伯兹宣布跳槽之后,通用公司即闭门清点损失,赫然发现许多机密文件竟然不翼而飞,罗伯兹顺手牵羊,拿走了通用公司德国子公司欧宝公司的全部机密以及为数不少的通用公司内部最高级机密文件。

    于是,通用公司不能再沉默了,它要向福斯公司发起反击战。1993年4月

    2日,通用公司向德国法兰克福地方法院申请一份强制禁止令,禁止福斯公司“有系统

    、有计划地招编通用的高级职员”。5

    月24日,通用公司正式以“工业情报人员”的嫌疑控告罗伯兹与其他7名前通用公司高级主管。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当事双方各执一辞,相互指责,各不相让。无独有偶,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也来凑热闹。《明镜》周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揭露罗伯兹的“工业情报人员”身份,这一下子惹火了福斯公司,福斯公司对《明镜》“长美国人志气,灭德国人威风”的作法十分不满,当下向汉堡法院递交诉状,要求禁止《明镜》再作类似的报道。

    1993年6月底,受理此案的达姆斯特检方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案情就此急转直下。6月22

    日,德国威斯伯登警察局在当地的一问公寓中发现了四大箱文件、档案与一些幻灯片。这些资料经调查后发现,均出自欧宝公司和通用公司,内容包括发展计划、行销策略、削节成本方案等相关资料,无一不是通用公司最高管理层才能得见的绝密文件。偏偏这些文件被发现的地点,正是两位在案的前欧宝公司高级主管的住所。据此,达姆斯特检方认为罗伯兹与这四大箱文件的“易地而处”有直接关系。

    1993年7

    月20日,汉堡法院针对福斯公司和《明镜》诉讼案作出了如下的判决:允许《明镜》继续刊登“罗伯兹工业情报人员案”的有关文章,因为《明镜》的报道显然与检方的发现相差无几,福斯公司败诉了。

    尽管罗伯兹和福斯公司迄今还未被检方以任何罪名起诉,但一周内连续吃两场败仗,对福斯公司来说,真是内外伤惨重。不但罗伯兹个人过去在汽车业界打拼的辉煌历史可能就此被埋葬在“工业情报人员”的臭名里,福斯公司作为国际汽车业界的一个大企业之信用也将毁于一旦。这种结局,与当初力挖罗伯兹来中兴福斯的初衷岂止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福斯公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节谈判桌下的交易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情报战无处不在,甚至蔓延到谈判桌上,FBI将给你展现轰动一时的力拓事件。

    2010年3月29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澳大利亚力拓有限公司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胡士泰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分别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

    万元;王勇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520万元;葛民强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80万元;刘才魁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70万元;违法所得均予以追缴。

    法院经审理查明,胡士泰及中方雇员王勇、葛民强、刘才魁,于2003年至2009年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对华铁矿石贸易中,多次索取或收受钱款,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中,胡士泰收受人民币646万余元,王勇收受人民币7514万余元,葛民强收受人民币694万余元,刘才魁收受人民币378万余元。胡士泰、王勇、葛民强、刘才魁还采取利诱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中国钢铁企业商业秘密,严重影响和损害中国钢铁企业的利益,给中国有关钢铁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2009年中国20余家企业多支出预付款10.18亿元,仅下半年的利息损失即达人民币1170.3万余元。胡士泰、葛民强、刘才魁在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被侦查期间,分别主动供述了收受贿赂的事实,具有自首情节。

    就是以胡士泰为首的几个人,将铁矿石的贸易谈判搞得乌烟瘴气、扑朔迷离,那么,这个胡士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胡士泰1963年出生,原籍天津,初中毕业后在天津一个机械工业学校学习两年车工专业。高考恢复后,他于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

    胡士泰为人谦和,善于倾听,在做事上,重视调查,善用内鬼。胡士泰非常关心如何利用“金元”手段,来腐化与诱惑中国主要钢铁厂的中高层管理者。胡士泰说,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打听到最有价值的情报,一顿饭就可以从钢厂问到库存、产量等消息,而从协会、政府挖来的人打听这些消息就更容易。

    有人说,胡士泰业务能力非常强,是“典型职业经理人”。据一名曾与胡士泰打过交道的人说,胡多数时间都在中国,在业务方面,胡士泰的能力非常强,跟几大钢厂的人非常熟悉,经常去到三、四线城市的中小钢厂,推销自己公司的矿石。在业内,胡士泰声誉良好,善于倾听,是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力拓澳大利亚总部用“优秀”和“勤奋”来评价胡士泰。

    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称,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胡士泰等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

    自从中国钢铁业开始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以来,谈判从未被

    国内评价为成功。每一年谈判的结果公布,都引来阵阵质疑。“原来是中国钢铁企业出了内鬼,提供情报给竞争对手。”山东张店钢铁厂的一位内部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们从2009年的谈判价格表当中似乎能看出一些问题。

    时间

    中方

    外方

    2008年11月

    在如今全球经济疲软、钢铁企业纷纷减产的情况下,谈判局势似乎越来越利于买方(中国)市场

    一年一度的新年度铁矿石谈判启动,中方及欧洲、日本钢企代表,将与全球矿业三大巨头展开一对一谈判,确定2009财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

    2008年11月底

    中国钢铁制造商可以要求力拓等国际矿业巨头将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削减82%。

    传统的三大铁矿石巨头也或虚或实地发布了2009年减产计划和打算。

    2009年1月

    中国钢铁厂商已准备好谈判中要求两家公司将铁矿石价格下调40%,并引入季度定价机制。

    力拓、必和必拓与淡水河谷等三巨头分别造访中钢协,就铁矿石定价模式、中国国内铁矿石市场展开交流和讨论。

    2009年5月底

    中钢协发表声明称,中国钢铁企业不能接受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日前达成的2009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

    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率先达成09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粉矿在08年度基础上下降32.95%,块矿在08年度基础上下降44.47%。

    2009年7月

    中钢协秘书长表示,铁矿石谈判将很快有结果。有业内人士猜测,中方很有可能会接受百分之三十三的首发价降幅。

    铁矿石谈判进入白热化阶段,三大矿商加紧“逼宫”,并已停止了对中国铁矿石现货供应,要求中国接受此前与日韩钢铁企业达成的首发价格。

    但实际上,

    这并不是力拓瓦解中国参加铁矿石谈判根基的唯一路径,了解力拓在中国运作路径的人士向指出,除了通过中国钢厂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外,力拓在中国的“耳目”非常之多。

    三大矿山公司中国区一位主管曾向中国商务网记者透露,他们经常派遣一些员工到全国各地的钢厂进行调查,了解钢厂的生产需求情况。“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通过种种途径,对中国钢厂的需求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一位钢

    铁行业分析师这样说。

    从2003年起,力拓瓦解中国钢铁企业谈判的基础就逐渐建立起来。这一年,宝钢集团开始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因素就开始令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欣喜。他们知道中国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然而,一个不幸的消息是,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巨大的买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没有任何话语权。从2004年至2007年,铁矿石长协价分别上涨了

    18.6%、71.5%、19%和9.5%。同期中国钢铁产量也接连增长24.51%、30.94%、23.84%和15.17%。2008年开始,铁矿石谈判规则被“两拓”破坏,“两拓”通过“谈判”从钢铁企业那里“要挟”到了比淡水河谷更高的涨幅。

    而自从1981年铁矿石谈判机制形成以来的28年时间里,2002年以前的时间都是平静的,一年一度的谈判价格都没有大的波动。自从中国加入这个游戏规则,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就琢磨如何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获得更高的价格。

    根据铁矿石谈判规则,谈判格局是三对三,即供方——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对需方——宝钢集团、新日铁和欧洲钢厂,决定下一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只要其中任何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铁矿石买卖合同,谈判即宣告结束,其他各家谈判均要接受此结果。

    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全球钢铁业对铁矿石需求格局的改变,影响到了力拓公司的战略。因为中国企业分散,力拓找到了瓦解中国这个看似庞大的阵营的突破口。

    除了通过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和公司派遣内部人员前往全部各地钢厂调研外,力拓还从全国各大钢厂和政府部门高薪“挖”来政府公关人员、中国钢铁专家、中国矿业专家等“人才”。此外,还借助断供和舆论推波助澜。

    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为了扩大销售面,力拓等三大矿山公司还在中国寻找更多的销售对象——江西、河北、山西等中小钢厂达成协议,而实际上,这些钢厂并不具备进口长协矿的资质。

    此外,一个确凿的证据是:力拓铁矿石执行官山姆?威尔士也公开透露,今年力拓在全球铁矿石销售中,现货销售已经跃升到总量的50%。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也公开表示,必和必拓上一季度在现货市场销售的铁矿石占总量超过20%以上。

    “在这些因素中,最核心的应是通过中国钢铁企业套取情报

    ,得到了中国钢铁业的底牌,那么还怎么跟别人谈判呢?”山东张店钢铁厂内部人士说。

    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王勇、葛民强、刘才魁等四名力拓员工,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事拘留。

    2009年7月9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称,胡士泰等4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刺探窃取中国国家秘密。2010年3月2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力拓案发生后,力拓公司在中国两地的股价均受此影响而跌幅30%,商誉折算直接损失将近1

    000亿元。更牵引出了力拓等一些外企在中国有偷税漏税、商业情报人员,与政界腐败、等相关等问题。相应的,也揭示了中国内部的体制,特别是铁矿石进口资质管理制度科学性合理性不足,中国钢铁业腐败盛行等问题。随着力拓深陷“情报人员门”,更引来了中国铁矿石市场要重新洗牌的猜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情报人员大肆泛滥,有关部门应该提高警惕,同时加强体制改革,加强立法,以保护正当的贸易往来,为贸易谈判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三节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秘密争夺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电脑业曾发生过一场商业秘密争夺战。如今,再也看不到一点关于那场没有硝烟战争的一点痕迹,但它留给人们的教训,到今天仍然值得记取。

    这场商业秘密争夺战,发生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日本日立、日本富士通公司之间。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开始,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一直控制着全球

    75%的商用电脑市场。这巨大的市场份额早已使以模仿著称的日本的一些电子公司垂涎三尺,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1970年,一个机遇不期而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一个重要人物——360

    设计组主任工程师尤金?阿姆达尔辞职。得知这一消息,日本富士通公司如获至宝,董事长小林大佑通过各种渠道,获悉尤金?阿姆达尔辞职后,想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生产一种比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价格更廉、性能更好的电脑。于是,日本富士通公司百般讨好尤金?阿姆达尔,并于1971年在尤金?阿姆达尔公司的附近设立了一个研究所,两年后又收买了阿姆达尔公司24%的股票,又过一年,日本富士通公司就掌握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370

    技术,开始生产仿370型号的电脑。在日本富士通公司迅速行动的同时,日立公司也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