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 第24章 做事要讲究原则
    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竞争手段

    西施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据说她最漂亮、最迷人的时刻,就是心口疼,双手护心紧皱眉头的样子。很多人此时都会为之倾倒。当时还有一位名叫东施的女子,相貌长得很丑,但她也想使自己变得更美些,于是便仿效西施经常作捧心皱眉状。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能变得更美,反而愈加丑陋了,弄得那些看到她的人纷纷躲避走开,不忍正视。

    这就是“东施效颦”这一成语的由来。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千万不可简单地模仿别人,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

    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你,而只能作为你人生的参考。如果不加区别地盲目效仿别人,不仅无法增加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反而会使自己的长处变为短处。

    所以说,每个人都必须寻求到最适合自己的独特竞争手段,才能在竞争中获胜。2000多年前发生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齐国大将田忌酷爱赛马,常常与一些公子哥进行这种游戏。他的谋士孙膑发现,尽管田忌的马和其他公子哥的马实力相差无几,但田忌往往输给他们。孙膑便很想帮田忌获胜。

    碰巧齐威王想和田忌赛马,而田忌知道自己的马无论是上等的、中等的还是下等的,都比齐威王的马力量要弱。这一下田忌发愁了,他感到自己必输无疑。但孙膑并不这样认为,他对田忌说:“你尽管同威王比赛,我自有让你取胜的办法。”田忌感到很疑惑,但因他对孙膑一向言听计从,只能硬着头皮迎战齐威王,并押上了千金赌注。

    比赛开始后,齐威王率先派出上等马,孙膑却让田忌以劣马迎战,结果首场大败。第二轮齐威王放出了中等马,孙膑让田忌用上等马与之竞技,大获胜利;第三轮田忌用中等马迎战威王的下等马,再度获胜。田忌最后两胜一负,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变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这一竞争策略无疑是智慧的,如果说构想出这一策略并不算难的话,那么困难就在于事先必须弄清楚齐威王将采取什么策略,以便按自己所定的规则取胜。

    中国古人早就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与之相连的还有一句:“人贵有知人之智。”只有既能自知,又能知人的人,才能被称为是“明智”的人。要想真正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竞争手段,则必须兼备“自知之明”和“知人之管”。只有这样,才能像《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运气偏爱努力工作的人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纯粹偶然事件在科学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视了,多年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牛顿思考了该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做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引发出深刻的定律出来。

    同样,从普通烟斗里冒出来的五光十色像肥皂泡一样的小泡泡,这在常人眼里就跟空气一样普通,当然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现象,但正是这一现象使杨格博士创立了著名的光干扰原理,并由此发现了光衍射现象。人们总认为伟大的发明家总是论及一些十分伟大的事件或伟大的奥秘,其实像牛顿和杨格以及其他许多科学家都是研究一些极普通的现象,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从这些人所共见的普遍现象中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所罗门说过:“智者的眼睛长在头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长在脊背上的。”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之中去,他们才能看到差别,进行比较;抓住潜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悬挂着的物体有节奏地来回摆动,但只有伽利略才从中做出了有价值的发现。

    比萨教堂的一位堂守在给一盏悬挂着的油灯添满油之后,就离去了,听任油灯来回荡个不停。伽利略,这时是一个18岁的年轻娃娃,出神地看着油灯荡来荡去,由此他想出了一个计时的主意。此后,伽利略经过50年的潜心钻研,才成功地发明了钟摆,这一项发明对于精确地计算时间和从事天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即便在今天,无论我们怎样来估计它的作用也不会过分。有一次,伽利略偶然听到一位荷兰眼镜商发明了一种仪器,借助于这种仪器,能清楚地看清远方的物体。这促使伽利略认真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导致他成功地发明了望远镜,从而奠定了现代天文学基础。

    以上这些发明,绝对不可能由那些漫不经心的观察家或无所用心的人创作出来。

    有些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确归功于偶然的机遇。然而就他们

    本身来说,他们确实具备了获得成功机遇的才能。

    许多人相信掷硬币碰运气,而且认为事业的成功也大都这样。但好运气似乎更偏爱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汗水,一个好的机会就会眼睁睁地从手边溜走。

    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发现和发明看起来是纯属偶然,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发现和发明决不是靠什么偶然得来的,也不是什么天才灵机一动或凭运气得来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在常人看来纯属偶然的事件,不过是从事该项研究的人长期苦思冥想的结果,也就是说,纯粹的偶然性虽以偶然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其实也是在不断实验和思考之后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形式。

    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

    松下幸之助常常对处在各个岗位上的负责人这样讲:“在你的部门,有种类繁多的工作。那么多的工作,即使你是部长,你也不可能是神仙,不可能什么都会做。甚至有时候就某一项工作来说,你的部下更有才能,在别的什么方面,他比你更了不起。所以,你作为负责人、领导者,不是在每个方面或专业技术上都能指导的。然而,由于你处在领导的地位上,你还必须领导,必须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重要的?那就是你要对你所在部门的经营要比谁都更有热心,不能亚于任何人。知识、才能不及别人是可以的,因为优秀的人才很多,不及人家是常有的事,但是,做好几项工作的热情你应该是最高的。这样大家就会行动起来。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做部长就不合格了。

    “作为位居他人之上的领导者,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情。当然,作为位居他人之上的人,如果一切都优于他人的话,不用说这是无可挑剔的。既有知识,又有本领,还有才能,且人格又好的人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实际上这种一切都很出众的人大概不会有。就拿我本身来看,在其他方面也都像我说的那样,学问啦,知识啦,都没有多少,在这一点上不但说不上最高,倒可以说是处在最低的状态,再加上身体不好,在这一点上差不多劣于所有部下。不管怎样,作为社长和会长,位居大多数人之上,我对事业上的热情不亚于任何人,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所具有的力量,所以我能够长期胜任重要职务。我常常想经营这家商店、这家公司,自己一定要比任何人都有热情,这一点是重要的事。正因为我有这种热情,社员们也就产生‘他像父亲那样热心于公司,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的情绪。然而,即使是有智慧、才华上远远优

    于他人的首脑,如果在经营商店、公司时没有热情,那么在其手下的人们恐怕就很难产生‘在这个人的领导下使劲干’的情绪。这一来,难得的智慧和才华也就完全等于零了。还是这样,在其他方面哪怕什么也不具备,但是对于经营的热情必须要保持。如若这样,即使自己什么也没有,部下也会有智慧的出智慧,有力量的出力量,有才华的出才华,各自都会给与合作。

    “特别是最近,公司在飞速地进步,技术上的事可谓日新月异,还不断地有一些新的难题产生出来,就经营而言,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等进行复杂的分析已成为必需。对于我来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理解这种高超问题的,在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完全不懂也是实际情况。不仅是我,一般的人要明确地了解那些专业性的东西也是十分困难的。这样一来,一方面站在他人之上开展工作是非常不可靠的。但我觉得没有担心的必要,因为有通晓各专业的人,大家都会去做。所以,可以说只掌握一知半解的知识没关系,而需要担心的是再三强调的,自己是否有经营公司和干工作的热情。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人们就会各自离去,即使不离去,我想他们为公司,为工作耐心地提供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情绪也会渐渐地淡薄下来。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就糟了,所以,负责人、领导者必须经常地自问自答这些问题。如果是10个人的科长,在这10个人中自己是否最有热情?如果是百人的部长,或者是万人的大公司的总经理,在这百人当中或者万人当中,自己对经营方面的热情是不是最高的?如果你自信是最高的话,那么你表面上哪怕像玩一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而完全尽到责任。但是,如果对这个问题总是含含糊糊的话,那么,你还必须去培养这种热情。如果缺乏热情,认真地说,这个人恐怕就不能不离开负责人的地位了。”

    爱默生说:“缺乏热诚,难以成大事。”热诚是一把火,它可燃烧起成功的希望。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来发展和推销自己的才能。

    激情工作才能获得财富

    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一次走进一家袜店,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

    少年从一个个货架上拖下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

    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喜悦,像是在向作家展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的玄理。作家立刻升起了对这个少年的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他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十年,你会成为美国的短裤大王。”

    任何人,只要他是自己工作的主人,他就能够感受到建设性劳动所得到的快乐。

    工作不可没有乐趣

    人的一生中,工作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如果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人的一生将多么痛苦!令自己厌倦的工作即使给你带来了名与利,这种光彩也是何等的虚浮!所以,工作不可没有乐趣。

    没有乐趣,只能变成工作的奴隶。让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这样才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无止境地日夜工作正如无止境地追逐玩乐一样不可取。

    工作是为了给个人的生活赋予意义,给自己的生命赋予光彩,而不光是为了活着。

    带给自己工作乐趣的不是最后达到终点,而应当是工作的历程。一个演员的快乐要来自演戏的过程,正如一个老师要在教学中得到快乐一样,也正如一个待产的母亲,她的快乐不只是来自婴儿的诞生,同样地要来自怀孕中的期待。

    一举成名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有执著的工作目标,他们能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种乐趣,并能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乐趣。

    美国创设苹果电脑的杰伯、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丰田汽车的会长丰田英二、台湾台塑企业的王永庆,在他们的生活中,工作就是乐趣。如果工作没有了乐趣可言,自然也就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那还谈什么成功呢?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大多数平凡的人都想变成不平凡的人。这虽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现象,但是枯燥、紧张的工作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理上的压力与情绪上的对抗,他们渐渐开始厌倦劳动、厌倦生活。

    无论是否能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每一个人都应当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工作的乐趣如健康一样珍贵,但有时候比名与利更难得到。

    工作的乐趣不是天生而来的,需要靠工作者的自信、毅力、谦虚、坚持……工作乐趣的观念完全系于一念之间。

    业务员的招呼

    有个业务员为强生公司拉客户,客户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和店中的

    每一个人打招呼,最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的店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了。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问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说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中,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店主同意这个看法,从此这个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

    这个推销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重视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俗话说“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由一件接一件的大事组成,而是由一些零碎的小事组成,只有从小做起,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小事,才能让自己更加有魅力,事业才能走向成功。

    努力工作使自己永不下岗

    贝尔蒙多是巴黎一家星级大酒店餐饮部的一名小厨师。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大场合的大菜,所以他在餐饮部里只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去掉果核,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天衣无缝地放进一只苹果中,显得特别丰满,吃起来特别香。一次,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夫人发现,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见了做这道甜点的贝尔蒙多。这个一直不被人重视的憨小伙儿激动地表示,他将再接再厉,以不辜负夫人的赏识。

    贵夫人虽然长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套房,可是一年中加起来也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贝尔蒙多做的甜点。酒店里年年都裁员工,却从来裁不到贝尔蒙多。后来,酒店的总裁告诉他,那位贵夫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职场就是战场,要想保住自己的饭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

    勇于从最底层做起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拿着自己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跑了许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最后,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证

    明,到一家跨国大企业去申请“程序录人员”。面谈后,他当即便被部门主管拍板录用。

    这份工作,对于攻读到博士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简单的工作中,他仍然干得一丝不苟,十分投入。不久,主管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不禁感到很奇怪。

    在询问之下,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部门主管大吃一惊,感到让他干程序录人员实在太屈才了,便报告老板提出给他换一份更好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这位博士依然干得兢兢业业,并拥有了更多与老板接触的机会。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很多。于是,老板想弄清楚他为什么能与众不同的原因,便邀请他单独谈话。

    一谈之下,他便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马上又获得了提升。

    再过一段时间后,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便再次“质询”。此时,他才亮出了博士学位证书。因老板对他的水平已经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便毫不犹豫地给他委以重任,使他拥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大好机会。

    脚踏实地是出人头地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完全不必顾虑或者害怕自己被埋没。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年轻人应该有从基层干起的目标和打算。

    “职业”和“事业”是两码事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试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可是,他丝毫不以这种生活为苦。为什么?因为他把人生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的方向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了。

    职业和事业其实并不是一回事:职业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事业则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些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把二者完全混为一谈了。

    布朗先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之一。但是,他却被三家大公司革过职,生活几度潦倒不堪。

    最初在故乡N·弗洛姆文化出版公司,他凭着自己过人的艺术才干和不拘一格的文化经营胆略,仅用两年时间就坐到了公司的第三把交椅上,时年仅25岁。可是,因为一套全国农机企业营销网络丛书出版受挫,他与公司其他高层人士意见不合,最后被迫愤而去职。

    在纽约,在新阿美利坚文库刚结束试用期的他,一跃升任为编纂部副总裁,令其他同仁无不惊羡。可是,几位“东家”一年后又延聘了一位财大气粗的圈外人加盟,而他和这个

    人在文库的艺术追求等大方向问题上,常常意见相左。不久,他又“因故”被辞退了。

    回到加利福尼亚以后,他又进入了名闻遐迩的二十世纪霍士公司,在管理高层先后任职6年。但是,由于董事会不喜欢由他建议并主持拍摄的诸如《埃及妖后》等多部大制作影片,他再次被迫离职。

    此后,布朗先生开始仔细回顾和检讨自己10多年来的职业路径——坦率地说,他的视野开阔、他的思想活跃、他的任人唯贤、他的秉公直言以及他的擅凭直觉行事,这些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卓越胆识和艺术修养,不啻是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新娱乐时代一位成功老板的宝贵要件。可是,有哪一像公司真正需要他这样的老板呢?

    布朗痛苦地分析了自己打工每每失败的根源所在之后,毅然决定贷款30万美元,开始自立门户。很快,他就拍摄出《大白鲨》《裁决》《天茧》等一系列巨片,带给美国和世界影坛一次又一次震撼。

    在职业的道路上,布朗是个屡战屡败的公司行政人员;在事业的奋斗中,布朗又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出色的大老板。也许很多人会对此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他的职业选择和事业追求合二为一了。

    那些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是能够把自己的才干、兴趣、个性、处世风格与卓越的人生价值追求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人。如果你也能像爱迪生和布朗那样,使职业和事业达到完美的统一,那就一定能取得最大的收获。

    找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许多成就卓著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终找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而是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来选择行业,结果就会发生失误。对此,每个人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原本有很多条,但并不是任何一条路都是最适合自己的。通常,一次性选择就能获得成功的人当然很幸运,因为这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并且较是地把握了“自知之明”。像贝多芬、莫里哀、梅兰芳等人,就属于这类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认清自己的本质,选准努力的方向。人们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之后,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古今中外,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人,十分之

    多:

    著名诗人艾青,本来在法国学的是绘画,只是偶尔在速写本上记下几句闪光的诗句。偶尔被一位诗人看到了,自作主张地寄给一家杂志,那首诗竟被发表了。这才使艾青认识到了自己的诗才,从而登上文坛;

    作家冯骤才在步入文坛之前,曾是一名专业球队的职业球员,球艺一般;后又去学画,也没有成果。但他在学画时偶尔也写些东西,终于发现自己擅长文学。此后,他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名作《义和拳》。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现。一天上午,当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创作上,终于使自己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是学工程科学的,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由此他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更是碰撞过多种职业才开始进入科学领域的。他本来准备当牧师,后来步入军界,走出军界后又做了银行职员,这期间他又研究音乐和医学。就在一次植物园的散步中,他幸运地碰到了卢梭。从此,他才进入了大有用武之地的生物科学界。

    现在许多人都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工作着,干自己并不愿意干的工作。与其折磨自己,空耗人生,倒不如早做决断,另起炉灶。这样你就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万无一失的求职方法

    很多年前,有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当时已是报界名人的马克·吐温。

    不久,马克·吐温就给他写了回信,信中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就可以为你在报界谋得一席之地。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这位青年接到信后,当然异常兴奋,便赶忙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同时一再向马克·吐温诚恳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示。

    很快,马克·吐温又给他寄来了第二封回信,信里有如下几段话:

    “只要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那么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不必着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