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智囊大全集 > 第二十七卷 奸诈狡黠的智囊
    夺权前的准备

    齐国的大夫陈乞想驱逐年幼的国君晏孺子,让公子阳生当齐国国君。但又感到扶助晏孺子的高张和国夏这两个人势力大,这件事很难办,陈乞就装出事奉高氏和国氏的样子,每逢上朝,必定和他们坐在一辆车上,为他们当卫士。每次跟他们出去,一定要提到齐国的大夫们,说:“他们都很骄傲,打算抛弃您们的政令,他们说:‘高氏、国氏受到国君的宠信,必定要威胁我们,何不就除掉他们呢?’他们本来就在打您们的主意,您们要早点考虑对付他们的对策,要想对付他们,最好是全部消灭他们,犹豫等待是下策。”到了朝廷上,就说:“他们这些大夫都是虎狼。见到我在您们的身旁,很快就要杀我了。请让我靠到他们那边去。”他又对大夫们说:“高氏和国氏这两位仗着得到国君宠信而要打你们的主意,他们对国君说:‘国家多患难,这是由于显贵们和受宠信的人们造成的,把他们全部除掉了,然后您的国君的位置就稳定了。’现在已经定下计划了,你们何不乘他们没有动手之前,就抢在他们的前头动手?等到他们动手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大夫们听从了。那年夏天六月,陈乞和众位大夫率领武装部队进入齐国国君所住的宫室,国夏听说了,和高张坐车到齐侯那里。双方打了一仗,国氏和高氏失败了,逃到了鲁国。

    当初,齐景公活着的时候,他喜欢他的小儿子荼,跟陈乞商量,想立荼作太子,陈乞说:“人们为什么乐于作国君?原因就在于:当国君的在立哪个、废哪个上完全可以由自己作主。您要是想立荼为太子,我就请求立他。”

    齐景公的年长的儿子公子阳生对陈乞说:“我听说您原来已经不打算立我为太子了。”陈乞说:“一个国家的君主,要是抛开他的真正继承人,而立非法继承人,那么看样子他一定是要杀死他的真正的继承人了。我没有提出要立您作王位继承人,为的是给您留一条活路,您赶快离开齐国吧!”陈乞给了公子阳生玉节,让他逃走了。景公死后,荼被立为齐国国君即为晏孺子。现在高氏和国氏被打败了,陈乞就派人把公子阳生从鲁国迎回来,安置在自己的家里,等办完齐景公的丧事之后,大夫们都在朝廷上,陈乞说:“我的母亲主持一次小小的祭祀,希望大夫们参加。”大夫们都说行,于是都到陈乞的家里。陈乞派大力士扛出一个巨大的口袋,打开口袋,大家一下子看到了袋里的公子阳生。陈乞说:“这就是咱们的国君。”大夫们不得已,也就很快地面北,向公子阳生行了君臣大礼,尊公子阳生为齐国国君。在这之后,便

    前去杀死了原来的国君荼。

    自从陈氏给了齐国的百姓很多施舍之时起,他就有取代姜氏在齐国称君的势头了。他所怕的,只不过高氏和国氏罢了。高氏和国氏除掉后,齐国的大夫们又能对陈氏怎么样呢?他先杀了荼,立公子阳生为国君,不久又杀了公子阳生,立公子阳生的儿子壬为国君,这些都是他在逐步接管齐国国君的位置期间所作的文章啊!六朝时,统治者最熟悉这种伎俩,陈乞恐怕是这种伎俩的创始人吧!

    智囊

    陈乞为了篡夺齐国朝政,大耍阴谋两面派手法,除掉高、国,废掉幼君,迎立公子阳生。陈乞虽然没有手刃孺子,但正如公子阳生所言,“微子则不及此”。

    孺子荼之弑,实祸起于陈乞。经书“陈乞弑其君荼”,乃追首祸者。也有篡政者与篡位者合谋弑君者,如卫宁喜弑其君剽即是其例:卫献公流亡在外十二年,希图假手宁喜复国,而宁喜则视置君为儿戏,见利忘义,杀掉卫殇公,驱逐孙林父,以复卫献公。这又是一起谋位者与谋政者狼狈为奸演出的一场流血事件。

    反激得真情

    楚成王已经立商臣为太子,随后又想改立小儿子公子职。商臣听说这件事后,一时分辨不出这件事是真是假,因此就告诉他的师傅潘崇说:“怎样才能把这件事情查清楚呢?”

    潘崇说:“您可以用酒食招待江芊,但对她表示不尊敬。”商臣听从了他的意见,江芊果真发怒了,说:“喝,你这个只配供人使役的下贱东西,难怪楚王想废掉你而立公子职为太子啊!”

    商臣对潘崇说:“改立这件事是确实的了。”

    阳山君在卫国当相。他听说卫国国君怀疑自己,就装着批评卫国国君所宠爱的樛竖,从樛的反映中他摸到卫国国君对自己的态度。他用的方法与此事相同。

    智囊

    激将法,通常是从反面刺激对方以达到正面激励的效果,从而接受建议的方法。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正面鼓动难以奏效,就不妨有意识地运用反面刺激方法,直接贬抑对方,以激起正面心理冲动,不自觉地接受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智的支配,也同样受感情的驱使,激将就是要用话使别人放弃理智,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去行事。所以,激将最适合在那些经验较少,容易感情用事的对象身上使用。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运用激将法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利用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

    “刺激”的方式对学生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其“不服气”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收到不同寻常的教育效果。运用激将法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主要取决于“刺激”中暗含的期望目标是否适宜以及对“激将”方式和时机的把握是否恰当。

    专权新术

    田婴在齐国做相,有人向齐王进言说:“年终财政结算时,您何不抽出几天时间亲自听取下边的汇报呢?要不是这样的话,您就无法知道官吏是否在营私舞弊,也不知道政事得失。”齐王说:“好吧。”田婴立即请求齐王听他报账。齐王打算听他报账了,田婴命令官员准备好全年财政收入上大大小小的所有账目和凭据。齐王亲自来过问财政结算,但这些账目听不胜听,他吃完饭后又得坐下来听,累得吃不下晚饭。田婴还请求说:“这些是臣子们一年到头白天黑夜都不敢马虎对待的职事,大王您再用一个晚上亲自听取他们的报告,那么臣子们就会从中得到鼓励。”齐王说:“行。”过了不久,齐王已经打瞌睡了,官吏们抽刀把刻在竹简上的结算出来的账目全都涂改了,齐王终于决定不再亲自听取财政结算了,于是把这类事都交给了田婴。

    大宦官刘瑾想专权,就在明武宗跟前准备了各种杂艺,等到武宗玩赏得很入迷时,就取了很多各衙门的章奏来请武宗处理,皇上说:“我用你是干什么的?你要用这些事一件一件地来烦死我吗?你该马上拿走。”刘瑾这样做了几次。以后事情不论大小,只随刘瑾裁决,不再报皇上审定了。

    【智囊】

    唐朝的官宫伊士良良接着的宦官仇士良拥立唐武宗,权倾天下,无人匹敌。当时宦官的势力大到足以左右天子的废立,唐武宗尽管对仇士良又恨又怕,但又对此无可奈何。奴才毕竟是奴才,奴才的野心再大,最终成不了主人。宦官也毕竟是宦官,宦官的野心再大,最终也不可能成为天子。况且,正如万物有盛日,也必有其衰时一样,仇士良深谙此理;所以,在他认为引退的时机到来之时便借口老衰而引退了。退休后,他的心腹下属常常到他的府第去请安,顺便向他讨教驾驭皇帝的心得。

    假孝子

    东海地方的孝子郭纯的母亲死了,每次他哭母亲时,一群群的乌鸦都聚集在他的周围,御史核查后发现这件事确实属实,就在他的乡里表彰了他的孝行。后来再次查询此事时,才知道原来是他每次哭母亲时就往地上撒饼,因此才有成群的乌鸦争先恐后地来吃地上的饼。以后,他屡次这样做,所以

    乌鸦一听到他的哭声,没有一次不争相聚集到他的跟前来的。原来他是靠饼饵引来乌鸦群,不是由于他的“孝心”产生了奇迹。

    田单在守即墨时,让城中的人每次吃饭时必须在庭院中祭祀祖先,使乌鸦在即墨城上下飞舞来就食,而使攻打即墨的燕人误认为他有神相助。现在郭纯所用的,正是田单这一类的妙计,可惜用在了小处。然而撒饼喂乌鸦也可以说是帮助他母亲修了阴德,称他为孝子也是可以的。河东地方的孝子王燧家里,猫和狗互相喂奶。王燧的儿子向州里提到了这件事,因此受到州县两级政府的表彰。查问此事,才知原来是他家的猫和狗同时都产仔,王家的人把小狗放在母猫的窝里,把小猫放在母狗的窝里,母猫习惯于奶小狗,而母狗习惯于奶小猫,于是也就习以为常了。

    这些事即便不是假的,跟孝又有什么关系呢[智囊】

    人有人性,兽有兽性。何为兽性?即野兽生存的本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俗话中前半句对于人性的概括或许有偏颇,但后半句对于兽性的解剖却是千真万确的。利用此种兽性,它或许可以使你“美名”干古,事业有成。像郭纯、王燧这样的“孝子”得以哄骗了当时的不少人,不能说不与当时的政府褒奖此类“孝行”有关,正如汉代以来的封建统治者,他们纷纷标榜“以孝治天下”,表彰孝子,举孝廉,赐粟帛,蠲捐税,搞得好不热闹,其实都是骗人的。许多帝王弑父熏母,兄弟相残,连表面上的温情脉脉也不要,有些士流也极力装成孝的样子骗人。上面两则见载于《朝野禽载》的伪孝子轶事,便是较为突出的两例。

    李代桃僵

    邹老人是苏州地区的一名狡猾的人。有一个叫王甲的有钱人,深夜杀死了他的仇人李乙。这件事败露了,官吏把王甲抓起来关进了监狱。王甲用重金贿赂邹老人,求他想办法救自己。邹老人向王甲要了一百两银子,他拿着这一百两银子很快来到南京,同掌管刑法的官员徐公交往,两人关系渐渐密切了。徐公常常留邹老人住在自己家。有一天半夜,他突然拿出这些银子献给徐公,向他诉说自己的内亲王甲吃了冤枉官司。徐公说:“我倒是不惜为您想办法,但是王甲在苏州地区犯的案,跟我们南京不是一个府,我怎么能给你尽力呢?”老人说:“这事不难办,昨天您抓来了二十名海盗,其中有两个籍贯是苏州地区的。您只管叫这两人承认李乙是他俩在夜里杀死的,这样做,对他们来说也不增加什么罪过——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要判死刑的,而我那亲戚王甲就能再生了。”徐公同意了这个主

    意。邹老人出来后又私下里又去找那两个海盗的妻子,答应在两个海盗处死后养活他们两家,叫她们劝丈夫招认谋杀李乙,那两个海盗也同意了。等到审讯时,徐公问:“你们是苏州地区的人,在那里曾杀人没有?”两个海盗马上就招供某月某日把李乙杀死在他家中,抢走了他的钱。老人抱着这一案卷回到苏州地区,让王甲的儿子向官府鸣冤,这样,王甲竟然得以释放。

    智囊

    “李代桃僵”的核心在于,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当必须损失局部利益时,要忍痛割爱,“舍车保帅”以便取得更大的全局性的胜利。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大意是:当局势发展到必须要有所失时,要舍弃损失小的而保存损失大的。阴者,指小部,局部;阳者,指大部,全局。

    敌我双方的情况,各自都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全面、绝对的优势是不存在的。双方的胜败,就在于对强与弱的运用上。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的田忌赛马,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李代桃僵的一种运用。

    棋战中的各种情况,总是利害相关的,“李代桃僵”就是要趋利避害。“两利相衡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这个原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权衡其轻、其重是很不容易的。对于比较简单的技术问题,可借直观辨认,但对于复杂的多子力的组合型攻防,有时很难分清,甚至可能会判断错误。这就需要周密地运筹、计算,方能趋利避害,找出最佳方案。

    一局棋是由许多局部构成的,每个局部争斗的状况又各不相同,有的矛盾尖锐,子力短兵相接,争夺激烈,有的区域相峙对阵,形势较为缓和,因此一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矛盾激烈的部位。但不能仅顾一隅,而要全局在胸。棋战中木能与对手争一日之长短,而要从长计议,有时需要牺牲局部利益以减少更大的损失或换取全局的胜利。总之,必须树立全局观点,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反咬一口

    古时浙江中部地区,有一家儿子殴打七十岁的父亲,把老人的牙都打掉了。

    老父亲拿着打掉的牙,到官府去告儿子不孝,那个儿子害怕极了,去找一位讼师,向他讨教办法,答应给讼师一百两银子。讼师摇头说:“这事太难办了。”那个儿子答应再多给些银子,再三恳求讼师帮忙,讼师这才答应,叫那个儿子留给他三天期限想办法。

    到了第二天,他忽然对那个儿子说:“想出办法来了。你让别人都躲开,我附耳告诉

    你。”那儿子侧耳靠近他,讼师立刻咬住了他的耳朵,咬下了半个耳轮,上衣上沾上了很多血。那个儿子大吃一惊,喊叫起来,讼师说:“你别喊,这就是用来使你脱身的办法。但你必须好好地把这半个耳轮藏起来,等法庭审讯时再拿出来。”

    到了法庭上,法官质问那个儿子为什么打掉父亲的牙,他就为自己辩白,说是他父亲咬了他的耳朵,以至咬落了自己的牙齿。官员们认为那儿子不可能自己咬掉自己的耳朵,而老人的牙齿本来就不坚固,咬儿子耳朵时咬掉了牙,也确实是可能的。这样,那个儿子竟然免于刑事处分。

    明明是儿子打了老子,却能用计谋来使儿子免于刑事处分,那讼师颠倒黑白的能力实在是可怕呀!然而他的计策也太奇特了。

    [智囊]

    古代的所谓“讼师”,即今天的律师。讼师做的是帮人打官司的职业,所谓“受人钱财,替人消灾”。接受了人家的钱财,那天地良心自然也就被抛到后脑壳去了。但是,细细分析讼师的计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巧妙地将矛盾转移给了对方,将问题的症结推脱给了别人。

    所有的组织,矛盾的多少,矛盾的强度,构成了一个矛盾的总量。而此矛盾的问题,是和质量守恒定律一样,本身是不可能减少也不可能增加的,总量永远是那么多。一个封闭系统的热量就是那么多,除非这个系统开放,开放了之后,热量虽然还是那么多,但是有一些热量跑到其它地方去了,本地的温度就会降下来。因此,如果希望组织的矛盾总量减少,即组织的和谐程度增加,封闭系统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就需要开放。所谓开放,是引起系统之间交互的意思。也就是说,各个组织的矛盾,就象热量一样,虽然是不可能消除的,却是可以传导来传导去的,是可以转移的。既然如此,如果打算打造一个和谐的组织,在矛盾总量不可能消失的情况下,唯有的办法,就是把矛盾转移到组织外部去,只要矛盾守恒定律成立,就别无选择。

    张某智用乞丐

    北京城外某街有一个姓张的人,是当地的土豪,能用钱财结交人,使别人为他卖命,所以北京城中的无赖都依附于他。一次他忽然想到:对于乞丐这一类人,他还没有搜罗到手。于是就在空地上盖了房,招乞丐去居住。在乞丐无以谋生时,他经常接济他们。乞丐对他感恩到极点,想报答他,只是没机会。时间久了以后,他先用乞丐们去收债,债户人家怕乞丐纠缠,没有一个不是马上还债的。不久,张某探听到有人承担了营建房舍的事,张某就前往拜

    见,自己请求居中办理此事。有的人不答应,张某就暗地里叫乞丐们去纠缠这人,又私下里派人替这人出谋划策,说是此事非张某人不能解决。等到他把张某请来,张某一到便瞪起眼睛大喝一声,把乞丐都吓跑了,那个人佩服张某的才能,因此就请张某负责营建房舍之事。张某接手以后便任意笼络别人,从中得利不计其数。

    张某又因一件小的怨仇而生一个安徽人的气,那人是开当铺的,张某派人假装拿着几件龙袍去典当银子,装出一付十分着急的样子,说:“我要银子有急用,所以来典当,你姑且不要开当票,替我暂时留着支撑龙袍的外架,晚上我就派人带银子来赎取。”另外又派人向法官上告,指责那安徽人违犯禁令,家里私藏龙袍。那安徽人口称冤枉,说这龙袍不是他的,是别人来典当的,但官府见那龙袍还用架子架着,而查账本上边又没有用龙袍典当银子的人的姓名,因此那安徽人便没有办法为自己申辩,就被判处立枷,让犯人直立在木宠内,笼顶枷于犯人颈上。过了一年,张某因其它事犯法被关进监狱。那安徽人的儿子为父亲的事打官司喊冤,他把张某所做的不法的事情全都揭发了出来,而且拿出了很多钱来上下打点,结果张某也被判处立枷,所用来枷张某的,就是前一年用来枷安徽人的那个木宠,枷上封记上那安徽人的姓名还在。人们都为此事感到惊异。张某终于死了。

    智囊

    乞丐是社会上无用的人,而张某用智来驱使他们,使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些手下拥有众多的人力却不能指挥他们去发挥作用的人,与张某相比又怎么样呢?张某的险恶狡诈不值得称道,但他的才能也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要是遇到汉代虞诩设三科来招募士人那样的机会,张某还能任一个队长的职务?

    盗盘妙法

    乡下有一老妇人,一直念经,她有一个很值钱的古代铜盘。一个盗贼把石块放在包袱里背着,到了老妇人家门外,别人问他背的是什么,他说:“铜盘,我打算把它卖了。”他走到老妇人家的门口,见家里没有人,他就把石块扔在地上,背走了古铜盘,回过身来向门内问:“你们想买盘吗?”有人回答说:“我家有盘。”盗贼就把盘包好,又背着出了门,门内门外都没有人觉察。

    智囊

    这是一起明显的掉包盗磬的事例。小偷施以掉包计,与其它小偷一样,是在乘主人和邻人不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本来,老妪家里已有铜磬,而小偷将石头背至老妪的门前,以伺机暗中“调包”。尤其是他装以卖铜磬的商贩的身份,故意大

    声吆暍,一来使屋里的“老妪”不起疑心,二来为他调包得手后,顺利出走——即不使邻人见疑。而小偷却正是在这种他人全不疑心的背景下,实现其光天化日之下盗窃的目的。

    假绝食的和尚

    有个和尚相貌特殊,能不吃任何东西也能活着,随身除了一个瓢和一件僧衣之外,没有一根丝,一粒米。他乘坐在安徽商人的木筏上,十天不吃饭也不饿。商人们想试探他是否真的不吃东西,就把他坐的木筏放在河的中游。又过了十天,还是如此。于是大家都去向他下拜,称他为活佛,争先恐后地供养他。他说:“不用供养我,我是某山寺的和尚,因为山寺的大殿年久失修,快要倒塌了,想跟各位施主求布施。你们能布施就是功德无量。”于是就拿出化缘薄,让各人写上化缘的数目,写好之后,他就和大家约定某月某日到佛寺见面。到了约定的日期,大家前去寺中,一打听并没有这么个和尚。

    大殿确实快塌了,但是也没有人去求过布施。商人们正与和尚们为此事感到很惊讶,,忽然看到寺中伽蓝菩萨的相貌和那个化缘的和尚十分相似,菩萨怀里有一本薄册,就是前次的化缘簿。众人惊诧地认为这是神明显灵,高高兴兴地布碗了一千两银子。又怕说出去有损功德,因此互相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后来才知当初塑佛像时,因为这个和尚长得相貌特殊,就照着他的形象塑造了伽蓝像。于是想出了这么个办法来骗钱。而所谓一粒粮食也不吃,原来是他事先用干牛肉切成几十颗大的“念珠”,自己暗地里吃这牛肉干做的念珠来充饥。这都是奸诈的和尚做的事。

    阌乡有一个鄙俗的和尚,见农民家的牛长得肥大,每天在野外等着那牛,把盐放在自己的头上,让牛来舔头上的盐。时间久了,牛就习惯了。那和尚有一天晚上来到农民家,哭着告诉农民说:“您的牛是我父亲脱胎的,父亲托梦给我,告诉了我这件事,我想赎它回去。”牛的主人把牛赶出来,牛见到和尚,就来用舌头舐他的头,仿佛有舐犊深情,牛主人把牛给了和尚,和尚回去后杀了牛,做成牛内丸子,放在空心竹杖中,又用自己能静坐不吃东西来欺别人,后来有一位姓孟的知县,查了和尚的大小便,才使他的欺诈行为败露了。

    [智囊]

    世人皆为凡人肉眙所生,必食以五谷杂粮方能够生存,岂能“旬日不食不饥”而安然无恙乎?若吹嘘己不同于世人,类似神仙,其中必定有诈,如像本文中所述的“活佛”那样,揭穿其西洋镜,乃为彻头彻尾“奸僧”罢了。

    挖银不得反失银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南京有个山西来的商人,在三山街卖毛织品。忽然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同一个道士一起来到店里,光订毛织品就用了一百多两银子,而且要的品种都很奇特。两人先留下了一大锭银子作订金,说等到货物到齐之后再给足银子。从此后,两人借催货为名,经常到店里来。到了以后两人就附耳低语,还指天画地,好象是有极秘密的事似的。商人越看越起疑心,问他们在说什么,而那两人不说。

    商人第二次问他们,那外地人才屏退旁人,告诉商人说:“我的那位道兄是个十分善于望气脉的人。从前秦始皇认为江南地方有一股天子气,于是就埋了千万两银子来压住这股天子气,所以南京当时叫金陵。但这些银子到底埋在哪里,人们一直不知道。前些日子我的那位道兄半夜里总是见到一股宝气腾空而起,心知这藏银时间久了,现在应当出世了,但他也不知道这银子埋在哪里。这几天经他仔细地观察后,发现那股宝气所冒出来的地方,正是在贵店的第三排房下,要是能在诚心诚意的祈祷之后去发掘出这笔藏银,就可以富得与国君相匹敌。”

    商人很贪婪,相信了那两人的话,就说:“这第三排房子是我家的内室,在那里发掘怎么样?”

    那外地人说:“这件事必须请教我的道兄。”

    那道士说:“可以带我去看一看吗?”

    那商人说:“行。”

    那道士仔细地查看了一番后说:“的确是在这儿,从这儿到那儿,总共三丈多,都是埋银子的地方,这银子埋了几千年,宝气才蒸腾而上,这也的确是天数,您要不是有这么大的福分,也不能遇到我们来到此。现在只要选择黄道吉日,准备好祭祀用的牛、猪、羊等三牲以及美酒,来祭告天地,再找来几十个掘地的工人,在夜深人静以后,一齐动工发掘,挖到五尺左右,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那商人相信了他的话,跟别人订好了掘地的日子。到了下午,那外地人和道士一起来了,他们祭奠得极其诚恳。道士又披散着头发,拿着剑作法,过了很久,又让约来的挖银子的人都吃了一顿饱饭,等到夜深人静时,锄头铁铲一起下手,挖掘到了五尺深,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这时天已大亮,忽然听得门外有达官贵人到来时仪仗队开道的喊声,原来是某总督带着世代有交谊的红帖来拜见。

    那商人正感到十分惊讶,这时穿绣花衣裳的贵人已经登堂入室,坚决要求相见。那商人的儿子勉强出来拜见,伏在地上,那贵人把他搀起来,对他说:“听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