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华格言大典 > 三十二、艺术·哲理篇(3)
    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

    ——语出唐朝刘禹锡《天论·中》。上天能做的就是创造世界万物;人类能做的就是治理万物。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语出唐朝贾岛《题诗后》。写两句诗用了三年的时间,一声长吟不禁流下两行热泪。表现了作者对创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刻苦精神。

    雄鸡一声天下白。

    ——语出唐朝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报晓,黑暗就过去了,光明就到来了。现在用来比喻对未来充满信心。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请麻姑痒处抓。

    ——语出唐朝杜牧《读韩杜集》。烦忧的时候,读读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就像是在大痒之时,请到了麻姑抓痒一样惬意舒适。诗句用“麻姑搔痒”这一形象的比喻赞美了杜诗韩文的精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语出唐朝杜牧《阿房宫赋》。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语出唐朝聂夷中《劝酒二首》。太阳不会是静止不动的,江水也不会是静止不流的。比喻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出唐朝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不使用一个直接的词语来形容,却将事物的精神实质表达得透彻淋漓、美妙超逸。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语出唐朝卢延让《苦吟》。为了用妥一个字,要反复吟诵,连胡须都捻断了好几根。极写作者冥思苦想、斟词酌句之艰苦情态。

    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

    ——语出唐朝孙樵《与友人论文书》。写文章要言辞高妙,语出不俗,这样才能称得上新奇;文章的思想主旨一定要深远辽广,这样才能称得上工巧。说明写文章一定要言辞美好、意义深远。

    天若无霜雪,青松不如草。

    ——语出唐朝唐备《失题》。天上如果不下严霜冰雪,那么青松可能都不如野草。比喻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显现出一个人的坚贞品质。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锸钩。

    ——语出唐朝李群玉《放鱼》。要知道香甜的饵食下面,就是锋利的钓鱼钩啊。比喻在诱惑的背后就是陷阱。

    一人向隅,满堂不乐。

    ——语出唐朝严挺之《谏安

    福门醑宴疏》。一个人在角落里不高兴,满屋子的人都会不高兴。

    马取稳健,不择毛色。

    ——语出唐朝李肇《国史补》。选马要看它是否走得稳健,不看毛色是什么样的。比喻重视事物的本质,不看表象。

    当局称迷,旁观必审。

    ——语出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元行冲列传》引《释疑》。下棋的人常常迷惑,在旁边观看的人一定是明白的。常用来表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物极则反,数穷则变。

    ——语出北宋欧阳修《本论》。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必然发生变化。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语出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描绘难以描绘的情景,要写得生动得如同在眼前一样;蕴涵的旨趣要深远,要表现为弦外之音。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语出北宋苏洵《辨奸论》。月亮的周围出现了光环,就会刮风;房子的基石湿润了,就会下雨。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前兆。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人的本性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物不极则不返,恶不极则不亡。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事物不发展到极限就不会走向反面,罪恶不发展到极点就不会灭亡。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语出北宋司马光《续诗话》。古人作诗,贵在意思在言语之外,让读者经过思考自己体会出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出北宋王安石《元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也将旧的桃符换上了新的。形容一派万象更新的气象,现在常用后句说明除旧布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万物静观皆自得。

    ——语出北宋程颢《秋日偶成》诗。静观世上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语出北宋苏轼《论项羽范增》。东西一定是先腐烂了,而后才会生虫子。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语出北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写文章该写的就尽情地写下去,不该写的就收笔不写。

    美

    必有恶,芬必有臭。

    ——语出北宋苏轼《颜乐亭》。有美好的事物就一定会有丑恶的事物,有芳香的东西就一定会有腐臭的东西。比喻事物总会有对立的一面。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语出北宋苏轼《琴》。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放在琴盒中它又发不出声响呢?如果说琴声是从指头上发出来的,又为什么不从指头上倾听呢?诗句虽很俏皮,却极富哲理,比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语出北宋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泰山虽然大,却不是最大的;秋毫虽然小,但也不是最小的。泰山和秋毫的大小,都是两相比较而存在的。

    小诗有味似连珠。

    ——语出北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诗文虽然短小,但每一句都隽永有味,就像串联的珠子,每一粒都晶莹剔透。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语出北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王维创作的)诗中就像有画一样,景色如在眼前;(王维创作的)画中就像有诗一样,诗意盎然。亦即诗中有画情,画中有诗意。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语出北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杨玉环和赵飞燕,一个丰盈,一个纤瘦,各有其美,谁敢说她们不漂亮呢?比喻书法艺术不必偏重瘦硬。

    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

    ——语出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在画竹子之前,心中一定要先构成要画的竹子。成语“胸有成竹”即由此而来。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语出北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作诗与作画的要求和规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都需要有自然的工巧和清新的风格。

    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语出北宋陆佃《鹖冠子解·学问》。船行驶到河中心快翻时,一个葫芦可以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语出北宋陆佃《鹖冠子解·天则》。一片树叶挡住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颗豆子塞住双

    耳,连天上的响雷也听不见。比喻被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面或本质的问题。

    文章最忌随人后。

    ——语出北宋黄庭坚《赠谢敬王博谕》。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一味模仿,而写不出自己的风格。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语出北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嬉戏、说笑、恼怒、谩骂,都可用来形成好文章。用来赞扬文章文笔灵活绝妙。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语出北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胸中开阔像天朗气清时的和风,雨过天晴后的明月。这句话比喻人胸襟开朗,心地坦率。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语出北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没有自己的见解,只知道跟着别人跑,那么永远都是落在别人后面;只有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境界。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语出金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文章如果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并且是发自内心的,那么自然就会传神生动;而闭门苦思,即使搜肠刮肚也不能写得真实贴切。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语出金朝元好问《论诗》。每个人都可以手握自己的凌云大笔纵横挥洒,如果只是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那就实在太可怜了。说明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绝不能只是一味地仿效别人。

    文章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使不从。

    ——语出金朝王若虚《滹南遗老集·诗话上》。文章应该以思想内容为主旨,而词句只是为主旨服务的。让文章的主旨突出,文辞稍有简洁,那么词句就会听从主旨的支配。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语出金朝王若虚《评东坡山谷四绝》。文章贵在能独创新体,标新立异,一味地沿袭前人的风格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创作呢?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

    ——语出金朝王若虚《论诗》。写诗作文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材料,不假细琢,写起来就像滚滚的江水一样,豪放洒脱。诗句常用来赞誉写作者才思敏捷、挥洒自如。

    诗文要纵,纵则奇。

    ——语出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诗文当得文人即可》。写诗作文,感情、文字都要奔放,能做到这点,作品就富有灵气。

    登临自有江山助,岂是心中不得平?

    ——语出南宋洪适《此韵蔡瞻明登巾山》。登上高山或者面临大海,大自然的秀丽景色都会促使你的文思涌动,怎么能说只有在心境愁苦、百般抑郁的时候才能写成文章呢?说明外界的客观事物对创作有着推动作用。

    文章最忌百家衣。

    ——语出南宋陆游《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东拼西凑,而没有自己的独创。

    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

    ——语出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如果没有米和面,即使再巧的妇人也做不出汤饼来。用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人再能干,也无法成功。

    必有事实,乃有是文。

    ——语出南宋陆游《上辛给事书》。一定有这种事实,才会有这种文章。说明文章要写好,必须反映社会真实。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语出南宋陆游《读近人诗》。在词句上过分雕琢本来就是文章的一大弊病,刻意追求奇险尤其会损害文章的精神和内容。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语出南宋陆游《示子遹》。如果你真的想学诗的话,就要在作诗之外多下工夫。说明诗人应多观察生活,参加实践。

    百锻为字,千炼成句。

    ——语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比喻文学作品写作认真,每一字每一句都经过了锤炼。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语出南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关上门在屋里冥思苦想不是写诗的办法,只有到外面多旅行,就自然能够有好诗。说明创作要多深入到生活当中。

    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

    ——语出南宋杨万里《江水》。水本来是无色的,积蓄得深了就自然成了绿色。比喻书读多了,境界自然就会提高。也指凡事只要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发生质变,有水到渠成的意思。

    炼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语出南宋杨万里《晚寒题水仙花并潮山》。写文章锤炼字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怎么能够缺少呢?但仅靠这些,还不一定能写出出色的作品来。槌:也作“捶”,锤炼意。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

    ——语出南宋杨万里《和李天麟二首》。学习古人的诗作,不能被其束缚,做到不囿于俗见,不因袭他人,自然会富于独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出南宋朱熹《观书有感》。若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这是因为水的源头是长流不断的活水。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语出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规律的。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语出南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如果诗的句子中没有多余的字,整首诗没有长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很好的诗;如果句子耐人寻味,整首诗又让人回味不尽才是好上加好的诗。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语出南宋陆九渊《象山集·鹅湖和教授兄韵》。涓涓细流能积聚成大海,拳头大的石头能积聚成像泰山华山那样的高山。比喻只要不断积累,少能成多,低能成高。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语出南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写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切忌跟在别人身后模仿因袭。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语出南宋俞文豹《清夜录》。靠近水的楼台最先欣赏到月色,朝阳的花和树最容易感受阳光。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语出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是挡不住河流的,它最终会滚滚向东流去。比喻事情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语出南宋范开《稼轩词序》。大的乐器声音必然宏大,志向高的人诗文意境一定深远。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语出南宋范晞文《对床夜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如果在文学创作中只写“虚”,一味地抒情,就会给人以空洞感;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又会缺乏生气。所以这里说的“以实为虚”就是将心情物化,通过有形的景物状态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尔。

    ——语出南宋何汶《竹庄诗话》。诗词文章不能凭空勉强写作,遇到某种情境而产生的诗文,自然就是好作品。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语出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捉拿盗贼

    必须拿到赃证,捉拿通奸之人必须捉拿到男女双方。意思是,在处理问题时,必须用证据说话。

    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语出南宋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金子的碎屑虽然珍贵,可是落到眼里就会导致疾病。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

    ——语出南宋普济《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许多盲人摸大象,每个人摸到的地方不同,对大象样子的描述也很不相同。比喻仅凭某一方面的判断,不能了解事物的整体。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语出南宋普济《五灯会元·九顶清素禅师》。来向你说别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出南宋卢梅坡《雪梅》。梅花没有雪花那么洁白,可是却比雪花芬芳。比喻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语出南宋岳珂《桯史·徐铉入聘》。我自己的床铺旁边,怎么能容许别人打鼾睡觉!比喻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不容许有威胁自己的力量存在。

    含血喷人,先污其口。

    ——语出南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嘴里含着血喷人,首先就弄脏了自己的嘴巴。指捏造事实诬陷别人的人,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人间巧艺夺天工。

    ——语出元朝赵孟頫《赠放烟火者》。人间的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胜过了天然。

    吕端大事不糊涂。

    ——语出元朝脱脱《宋史·吕端传》。吕端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语出元朝脱脱《宋史·岳飞传》。(摆兵布阵)方法的巧妙运用,全在用心思考机动灵活。后也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所收到的奇妙效果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有意为之,谓之“存乎一心”。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语出元朝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没有文章的宣传,义理就不能发扬光大;但如果文章离开了义理,也就不称其为文章了。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

    ——语出元朝邓玉宾《中吕·粉蝶儿》。羊羹虽然很美昧,但是众人口味要求不一样,难以调和得让大家都满意。比喻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意见很难协调一致,也指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儿不嫌母丑,犬不怨主贫。

    ——语出元朝徐田臣《杀狗记》第十六折。儿女不会嫌弃母亲长得丑,狗不会抱怨主人家贫穷。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语出元朝徐田臣《杀狗记》第十九折。一家人一条心,就会发家致富;一家人各怀心思,就会败家致贫。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语出元朝李直夫《便宜行事虎头牌》。妻子贤惠,丈夫就不会有什么祸事;儿子孝顺,父亲的心里就宽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语出元朝刘君锡《庞居士误放来生债》。行善的和行恶的,到头来都会有报应。别看当下没有报应,那是还没到时候。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语出元朝无名氏《硃砂担滴水浮沤记》。行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不会没有报应,只是报应有快有慢而已。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语出元朝元名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梁园(比喻一切游乐之地)虽然繁盛华丽,毕竟不是自己长久留恋的地方。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语出元朝无名氏杂剧《刘千病打独角牛》。公开的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却难于防备。

    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语出明朝宋濂《元史·外夷传》。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死亡只在早晚之间。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发生祸患是迟早的事。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语出明朝刘基《卖柑者言》。陈柑外面“玉质而金色”,而其中“干若败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却是一团糟粕。

    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

    ——语出明朝刘基《司马季主论卜》。长期卧床的人总想起来,长期冬眠的动物总想出洞。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语出明朝刘基《郁离子》。激飞而下的瀑布下面一定会有深潭,高高的山坡下面一定会有深谷。

    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

    ——语出明朝刘基《郁离子》。具有多种本领的人很少有精通的,喜欢前思后想的人很少有快速作出决断的。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语出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顺应天时的人就很容易成功,违逆天时的人就很难成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语出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赤壁之战,诸葛亮用火攻之计破曹,但条件必须是东南风起。其他一切准备就绪,只差一个条件,就可成功了。

    诗贵情思而轻事实。

    ——语出明朝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诗歌的创作贵在抒发情思而不着重写实。

    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水。

    ——语出明朝何景明《赠杨静之南归序》。航海的人不了解山,陆地上行走的人不了解海。比喻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某事物没有实践经验,就不能认识该事物。

    狐白虽美,炎夏必置;舟车之用,易地则弃。

    ——语出明朝王廷陈《矫志篇》。白色狐皮的衣服虽然华美,但到了夏天也只能搁置起来;船、车在水上、陆上都分别有用,但是二者换了地方就派不上用场。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语出明朝谢榛《四溟诗话》。诗歌作品有的可以解释,有的不可解释,有的不必解释,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只要具有美感就行),不一定非要找出它们的形迹出来。

    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

    ——语出明朝谢榛《四溟诗话》。做诗人要有阳刚正直的英雄之气,要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肯做的事。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语出明朝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有风吹起的时候水才会起浪,没有潮汐的时候海水自然是平静的。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

    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语出明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写作乐府诗也要讲究方法,开头要像凤凰头那样美丽,中间要像猪肚子那样丰满充实,结束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有力。写文章亦当如此。

    物相反者相成,见相左者相益。

    ——语出明朝吕坤《呻吟语·伦理》。相反的事物又相互促进,相反的意见又互相补充。

    久积之水,必多蛙蛆;久仆之木,必多蛀蠹。

    ——语出明朝庄元臣《叔苴子·外篇》。积聚了太久的水,一定会生出很多青蛙蛆虫;仆倒了太久的树木,一定会生出很多蛀虫。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语出明朝庄元巨《叔苴子·内篇》。进入山中遇到问题就得向樵夫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