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华格言大典 > 三十一、艺术·哲理篇(2)
    ——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千里的大树林,不可能没有因病害而枯萎的树木。比喻人一多就会什么样的人都有。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对于无法挽救的病人,就不再给他下苦口的药;已经朽烂的木头,就不能接受精美花纹的雕镂了。比喻对于无可挽回的事物,应该实事求是,没有必要白费工夫。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循本》。想要盖高楼大厦,一定要加厚地基;想要使枝叶茂盛,一定要让根部扎得更深。比喻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要打好基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置身于大自然中,其中有不尽的妙趣真意;想要解说,却忘记了该怎么去说。诗句原意是赞誉作者的隐居生活,现长用来形容诗文蕴涵着不可言传的意趣和神韵。

    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陈蕃列传》。比喻没有客观条件,就不会给坏人干坏事的机会。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陈宠传》。重是从轻开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大是从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指小问题积累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大问题。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陈宠传》。大堤崩溃倒塌只是因为蚂蚁打的小洞,气体泄漏只是因为针尖扎的一个小窟窿。

    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能劈开悬崖冲破岩石的滔滔大水,原来只是涓涓的小溪;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大树,是从青翠的小苗长成的。

    良医不能救无命,强梁不能与天争。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苏竟传》。再好的医生也救不活必死的人,天要塌下来,再强大的梁也支撑不住。比喻事物发展到了该衰亡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挽救不了的。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语出东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柔能克制刚,弱能克制强。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语出东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好时辰、好景致、好心情、高兴事,这四种情形很难同时具备。

    会心处不必在远。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心灵(对事物的)感悟不一定到远方去寻求。

    覆巢之下,无复完卵。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翻了的鸟巢下面,不会再有完好无损的鸟蛋。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从管子里看豹子,每次只能看到一块斑点。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语出南朝·齐范缜《神灭论》。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语出南朝·梁萧统《蒙华林园戒诗》。处于高位时要时常考虑会被免职,在盛满的时候要常考虑可能会溢出来。

    蒿艾有火,不烧不燃;土中有水,不掘无泉。

    ——语出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蒿草和艾草易燃,但是如果不点燃它们,就不会燃烧;土里有水,但如果不挖掘就不会有泉水。

    登高使人意遐,临深使人志清。

    ——语出南朝·梁萧绎《文选·李善注》。登到高处使人意念遐远,临近深渊使人神志清醒。

    大厦既焚,不可洒之以泪;长河一决,不可障之以手。

    ——语出南朝·梁庾信《庾子山集·拟连珠》。大厦已经烧起来了,不是用眼泪就可以浇灭的;黄河决堤了,也不是用手就能堵住的。比喻小补无益,无法挽回大势。

    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善于作文的人,即使写上万篇,其才思还有富余,却为用上一个恰当的字,常常感到难。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写作时,文思凭空想象,意蕴容易奇特,但要用具体切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却常常难以运用得巧妙。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这几句是说在文学创作中联想所发挥的作用。“寂然凝虑”和“悄然动容”是说在创作时人的面部表情;“思接千载”和“视通万里”则是说联想打开了时空的界限,千年前的事物和万里外的事物,都可以为我所用。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语出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吟诵咏唱诗文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好像吐珠纳玉般悦耳动听。极言诗文语言的美妙和生动。

    百节成体,共资荣卫;万趣会文,不离辞情。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多个骨节构成人体,必须依靠血脉的贯通;多种意念构成文章,离不开辞与情两个要素。

    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瞻。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字句删掉了,却让意思残缺了,是短缺,不是精炼;词句扩充了,却使得语句重复,是繁杂,不是丰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就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就可知道如何识别剑器。指知识在于经验积累,做一个文学批评家也是这样,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才能鉴赏。

    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诗歌有固定的体裁,但思想却没有固定的规矩。随个人的性情来适应,很难有能将各种体裁都做得好的。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到欢乐,字字句句都带着欢笑;谈到悲伤,字里行间都带着哭泣。说明文章的语言和内容应是一致的。

    吃文为患,生于好诡。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文章读起来不顺畅,是喜欢怪异造成的。意思是文章贵在达意,没必要用奇字怪句标新立异。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文学作品如果只追求辞采华丽而缺少思想感情,让人读起来一定会心生厌烦。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辩骚》。采择奇伟的内容而不失掉其真实的精髓,赏鉴花朵但不弄掉它的果实。比喻学习古代作品应注意保持其真切纯正的东西,而不是只注重内容奇巧和辞藻华丽。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一想到登山,情思里就充满了山的秀丽景色;一想到观海,情思里便腾涌起海面的万里波涛。刘勰在这里说的是写作初构思时,感情和想象所起的作用。

    文章当从三易:易

    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写文章应遵从“三易”的原则:一是内容要明白清楚,二是要没有生僻难认的字,三是读起来要朗朗上口。

    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想买驴,结果写了三页纸也没有出现一个“驴”字。现常用来讽刺文章文辞繁冗、不得要领、苍白空洞。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居住在山中的人不相信有大树那样大的鱼,居住在海边的人不相信有大鱼那样大的树。比喻受环境条件限制,人的认知也会相应受到局限。

    爱毛反裘,甚无谓也。

    ——语出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为了爱护皮毛,就反着穿裘衣,这样做实在没有意义。

    枯朽生于英华,英华归于枯朽。

    ——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言苑》。枯朽都是来自于繁华,繁华也会最终归于枯朽。原意指人最终都会衰老死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语出北齐杜弼《檄梁文》。城门失火,大家就会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鱼就死了。比喻受连累跟着遭殃。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语出隋朝王通《中说·事君》。大厦将要倾倒的时候,不是一根木头能支撑得住的。比喻情势危急的时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现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语出唐朝张锡《幽梦续影》。峰回路转才能显出山的妙处,风起波涌才能显出水的妙处。比喻文章写作切忌平淡,有起承转合才见妙处;也可用以比喻人生经历了曲折坎坷,才能显出生活的意义。

    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

    ——语出唐朝房玄龄《晋书·孝愍帝纪》。房子的地基宽广就很难倾倒,树木的根部深就很难拔起。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语出唐朝房玄龄《晋书·王鉴传》。好战的军队容易冲动,被弓箭惊吓的鸟难以安定。

    理虽万变,可以一观;来事虽悬,易以往卜。

    ——语出唐朝李延寿《北史·太武五王传》。事物的道理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未来的事情虽然悬而未决,可以

    用过去的事情作为参考来预测。

    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

    ——语出唐朝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规讽九》。悲哀和欢乐不相同但也相距不远,吉祥和灾祸相反但也会相随。

    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比翼。

    ——语出唐朝刘知几《史通·品藻》。香草、臭草不放在同一个器皿中,猫头鹰和凤凰不并翅飞翔。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能共事。

    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

    ——语出唐朝刘知几《史通·采撰》。温暖的狐皮袄需要许多狐腋下的皮毛才缝制而成,高楼大厦需要许多材料才能构建而成。比喻做成一件大事需要很多人的力量。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语出唐朝张说《起义堂颂》。源头水充足水流就长远,树根扎得深树叶就茂盛。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语出唐朝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义,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天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语出唐朝李白《经乱离后天恩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文章应该像出水芙蓉一般清新自然,毫无雕饰做作。

    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语出唐朝李白《与韩荆州书》。一天之内就能写出一万字的文章,靠在战马前动笔,当即就可以完成。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语出唐朝李白《日出入行》。草返青不需要感谢东风,树木落叶没必要埋怨东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出唐朝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我为人性情古怪,偏好题诗作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表现了作者对创作严肃认真的态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语出唐朝杜甫《偶题》。著书立说是流传千古的大事,写得好与不好,只有作者自己的心里清楚。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语出唐朝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下笔犹如疾风暴雨,诗写成能使鬼神感动而哭泣。赞叹李白下笔之敏捷,诗篇之神妙。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语出唐朝杜甫《解闷》。又想起了襄阳的孟浩然,他的诗句清新亮丽,句句都值得流传后世,流

    芳千古。此句原为作者称赞孟浩然的诗句所作,现在人们也常用来称赞那些清新亮丽的诗句或文章。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语出唐朝杨巨源《城东早春》。诗人最偏爱早春清新的景色,绿柳才刚刚发芽,透着微微的黄色,大多还没有长匀呢。说明诗人对美更加敏感,更加善于发现新事物,勾画新境界。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语出唐朝杨巨源诗《城东早春》。若是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候再去看花,那时一出门到处都挤满了看花的人,也就没有什么清新的情致了。比喻写诗作文要有敏锐的感觉,善于最先撷取好的素材。

    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生尘垢。

    ——语出唐朝马总《意林·文子》。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狐裘,都没有什么用处的话,只能是放在一边,蒙上灰尘。

    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语出唐朝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眼睛经常看到,耳朵经常听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用专门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才能。

    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语出唐朝韩愈《答陈生书》。向聋子打听话,向瞎子打听路。比喻所求非人,不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语出唐朝韩愈《原毁》。事情做得完美了就会有人来诽滂,品德高尚了就会有人来诋毁。

    爱博而情不专。

    ——语出唐朝韩愈《与陈给事书》。由于您喜欢的人多了,就不可能专注于对旧友的情谊了。后被用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闳其中而肆其外。

    ——语出唐朝韩愈《进学解》。文章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其形式和文辞上却流畅奔放。极言文章之妙。

    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

    ——语出唐朝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毫厘般的差错会导致巨大的弊端;日晷上的误差会留下万年的祸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语出唐朝韩愈《送孟东野序》。一般来说万物在失去平衡时就会发出声音。用来比喻人在遭遇不平时,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语出唐朝韩愈《与李翊书》。坐着时仿佛忘记了什么,行走时仿佛丢失了什么,有时样子庄

    重若有所思

    有时则一脸茫然好像很迷惑。

    惟陈言之务去。

    ——语出唐朝韩愈《与李翊书》。(写文章)力求避免出现陈词滥调。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语出唐朝韩愈《答李翊书》。(立言者)有着很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

    那么文章语句的长短

    声调的抑扬就会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化

    因此就都是合适的。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语出唐朝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诗词文章写欢乐的很难写得动人

    而写因苦的则容易写好。

    事有所必然

    虽常人足以致;势有所不可

    虽圣哲不能为。

    ——语出唐朝白居易《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事情如果符合客观的规律

    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成功;如果违背客观规律

    就算是圣哲之人也做不成。

    人间无正色

    悦目即为姝。

    ——语出唐朝白居易《议婚》诗。人世间本无什么标准的美色

    只要自己认为好看

    那就是美好的。

    新篇日日成

    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

    无妨悦性情。

    ——语出唐朝白居易《诗解》。每天都有新作写成

    这不是为了名声。将旧时的诗句拿来不断地进行修改润色

    还不妨可以借此愉悦性情。说明创作要勤于修改。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霹虽团岂是珠。

    ——语出唐朝白居易《放言五首》。草丛中的萤火虫虽然有光泽但毕竟不是火光

    荷叶上的露珠虽然圆润也不能说它是露珠。

    纲一提则群目举

    源一澄则众流清。

    ——语出唐朝白居易《李宗河可谓南令李圮可京兆府户曹制》。只要提起网的总绳

    所有的网眼就提起来了;只要澄清了水的源头

    所有的支流也就清澈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语出唐朝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沉没的船只旁边

    千百艘船只仍然破浪前进;在枯萎的树木旁边

    各种草木依然欣欣向荣。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语出唐朝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乎高

    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乎深

    有蛟龙就能降福显灵。仙是山的灵魂

    龙是水的灵魂

    没有仙的山再高也难以成名山

    没有龙的水再深也不会降福显灵。后常用来表示

    不要因一些事物表面不起眼就小瞧

    关键是要看它的品质。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朝刘禹锡诗《杨柳枝九首》。请你不要弹奏那些以前的曲子了

    还是听听新编成的《杨柳枝》吧。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语出唐朝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

    敦诗

    晦叔三君子

    皆有深分

    因成是诗以寄》。春天欣欣向荣的树林里

    新叶催换了旧叶;江河奔腾的流水里

    前面的波浪让给后面的波浪。用来比喻新陈代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