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 Chapter 9 设定自己的目标
    做好内心的准备,我们需要设定目标,给心灵指引方向。在对人生进行一番思索之后,你是否已经明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已经明确自己的脚步如何迈出?

    是否能够抵御自己的惰性?如何用明确的目标抗拒内心的空虚,以至于当我们回望人生的时候,能够心无惶恐,淡定从容。

    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生活的灯塔,如果失去了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确立人生目标,是一个能让我们以筹备的繁忙来代替对现实的不满和抱怨的好方法。目标对于人生,正像空气对于生命一样,没有空气,生命就不能存在,没有目标,等待人生的只有失败与徘徊。

    曾有三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同样辛苦地建造一堵墙。一个行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我在砌墙。”一人答道。“我干一小时活,挣五元工钱。”第二个瓦工答道。行路人又稍向前走了几步,来到第三个瓦工面前,提出相同的问题,第三个瓦工仰望着天空,以富有幻想的表情凝视着远方,答道:“我正在修建一座大教堂。

    建造一座对本地区产生巨大精神影响的、能够与世长存的教堂。”

    多年以后,起先的两个瓦工庸庸碌碌,无甚作为,还在砌墙,而第三个瓦工则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工程师。

    对于人生而言,在确立目标之前,你不会向前迈进半步。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在路上不断地徘徊,就像拉磨的驴子,结果只能是漫无目的地生活。

    早期的登月人埃温德·奥尔德林在登月成功后,曾一度精神崩溃。事后他在一本书中写道,导致他精神崩溃的原因是他忘了登月之后仍然要活下去。登月,人类多少世纪以来的梦想,在他手里实现了,人生到此还能有什么追求呢?失去生活的目标,正是他无法生活下去的原因。

    松下幸之助将“铲除贫穷,促使人类过上富裕生活”作为自己事业的目标。为此,他提出“自来水”哲学,即大量的工业生产使商品像自来水一样,自然就可以解除贫困和物资匮乏。根据这一想法,他为生产者定出了250年达到的目标,并将250年等分为25年为一个阶段的十个阶段。他又将第一个十年作为自己必须克尽责任的时期,并把25年划分为三个时代,即建立时代十年,活动时代十年,贡献时代五年。

    正是松下幸之助定出了层次分明的目标,松下公司到现在也未曾

    为自己的前进方向混乱过。一个人也一样,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你原先在哪里,现在在哪里,而在于现在要走向何处。

    许多人认为目标制定出来了,就可以安心躺下睡觉了,但事实上,制定目标不应该只有一次,周围的情况在变,个人的观点也在变,制定出来的目标也应该时时加以检查,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估。

    花一些时间来考虑、评估、修正自己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让工作累坏了头脑,也不要让自己看不清目标。要记住,努力和调整好目标一样重要。

    确立人生目标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条件等。过高,那么目标就很难实现。过低,目标就没有努力、拼搏的意义了。

    世上人有许多种,正如西方先哲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人与人如何相似与相近,但本质上却还是完全不同的。因而谁也不可能让别人取代了自己,因为别人眼里的幸福不一定就是你的幸福,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你的。究竟怎样的目标才是适合自己的,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然后自己就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或者金钱,或者时间,或者爱情,或者……

    有人以为自己拥有了很多钱,让自己躺在金钱的怀抱里尽情享受,什么也不做那便是一种幸福;有人以为自己拥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便是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幸福;年轻人以为自己能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拼搏出一番惊人的成就那便是一种幸福;老年人以为自己能长时间与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那便是一种幸福;有人以为自己同时拥有金钱与时间那便是一种幸福;还有人以为能永远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那便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我们每一天都为生活的质量进行拼杀,无论你承认与否都是如此。生活有时是很无奈的,当你对生活感到乏味时,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因为不快乐。而事实上,快乐不快乐你都得这样活下去,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没人能逃得过去,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活着。于是,把握自己的生命态度,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尽量过得充实快乐,进而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最为实际的。无论你爱好什么,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是好的。

    总而言之,适合别人的不见得就适合你,你眼中别人的幸福或许于她(他)正是一种苦难也未可知;而你拥有的或许正是别人羡慕的,虽然现在艰难重重,但毕竟是暂时的,只要你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幸福或许就在不远的地方招手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味道,哪怕再

    苦再累也是甜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这么写着:“城市老鼠兄,有空请到我家来玩。

    在这里,可享受乡间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过着悠闲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的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屑地说:“你怎么老是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呢?住在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没有,多么乏味呀!还是到我家玩吧,我会好好招待你的。”于是,乡下老鼠就跟着城市老鼠进城去了。

    乡下老鼠看到那么豪华、干净的房子,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以大麦和小麦为食物,冬天还得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满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来,自己实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会儿,他们就爬到餐桌上开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他们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了饥饿,想了一会儿,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乡下平静的生活,还是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乡下吃麦子来得快活。”说罢,乡下老鼠就离开都市回乡下去了。

    不同个性、习惯最终会使彼此回归到自己所熟悉的架构里。我们在构筑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习惯。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的目标是不行的,也不是适合自己的。

    目标可以缓解无聊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工作太辛苦,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抓彩票中头奖,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那样的话就可以整天不愁吃穿,啥也不干,那该多快乐啊!其实不然,过于清闲未必就能快乐,却是有可能“太闲生恶业”。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留下来居住。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若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止你;我这里有舒服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

    事情需要你做。”

    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开始一段日子,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就去见宫殿的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我现在是脑满肠肥,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否为我找一份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要再住在这里了。”

    宫殿的主人轻蔑地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安于清闲的生活原来也是如此可怕,原来也是一种地狱!它虽然没有刀山火海,没有油锅,可它能够腐蚀人的心灵,使人寂寞空虚、百无聊赖。正如诗人荷马所说:“太多的休息,本身成了一种病态。”

    什么叫做闲?闲有身闲,有心闲。身闲是身体不忙碌,心闲则是心中无事。闲适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人生能得闲适的时光,十分不容易。工作之余,坐在院中的桂花树下,一边欣赏月色,一边和家人谈论着生活琐事,能让人忘却生活中的忙碌,放下心中的名利,自有一番闲适的天地。但是,若人生没有追求,生活没有目标,只过闲逸的日子反而让人受不了,反而有害。心中追逐名利,万念难平,而又无事可做,那么这种身闲心不闲的日子也许会生出种种邪念。能做到心闲而身不闲的人并不多,人们大部分追求的都是物欲之乐。许多罪恶都是从玩乐中产生出来的,过度的玩乐易使人迷失自我。人生如朝露,何妨善用闲暇,使它变成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最好的活法应该是将为生活而忙碌与对生命闲适的追求合而为一,似忙而闲,闲中有忙。闲散无事时,不断发愤自强;奔波忙碌中,不失闲适雅趣。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长吁短叹:虽然工作、学习都很紧张,但依然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内心十分寂寞。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空虚心理其实是一种社会病,存在极为普遍。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人们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不良心理。

    心理空虚的人不思进取,没有人生的奋斗目标,自然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他们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感到生活无

    聊、心灵空乏虚无、寂寞难忍。空虚者常常寻求刺激,比如抽烟、喝酒、赌博、闹事等,以此来排遣时间、摆脱心理寂寞。严重情况下,空虚者会偷盗、抢劫、奸淫等,走上犯罪的道路。

    人们通常是因为下述两种情景而空虚:一是物质条件优越,没有生活忧虑。此类人习惯了满足与享受,看不到或懒得思考人生意义所在,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从而整日安逸奢靡、无所事事、空虚度日。二是人生目标不切实际,遭受现实打击。有的人心比天高,目标不切实际却又不屑追求,当目标无法实现时,感觉饱受挫折,心灵便虚无空荡,一蹶不振。

    俗话说“治病先治本”。空虚多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消除空虚的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要想真正克服空虚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空虚即无实在内容、不充实的意思。当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人们无所适从时,就容易产生这种空虚感。怎么才能摆脱空虚呢?

    空虚心态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是胸无大志;二是目标不切实际,使自己因难以实现目标而失去动力。因此,摆脱空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活目标,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当一个人失意或徘徊时,特别需要有人给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只有获得社会支持,才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良方。读书能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与空虚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生活也就越充实。劳动是摆脱空虚的极好措施。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当某一种目标受到阻碍难以实现时,不妨进行目标转移,比如在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使心情平静下来。

    当一个人有了新的乐趣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迎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设定目标,才能准确迈步

    目标,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一个目标并不只是一个设想,而是一个得以实施的设想。一个目标不只是模糊地“希望我能”,而是明确“这是我的奋斗方向”。

    目标对于成功者,犹如空气对生命,不可缺少

    。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功的出发点,那些98%的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的第一步。

    当你研究那些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的人物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各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已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安德鲁·卡内基曾编写并出版伟大人物达到永续成功所依循的各项原则。

    卡内基原来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凭着制造及销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质的钢铁的明确目标,而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并且有能力在全美国小城镇中捐盖图书馆。

    他的明确目标已不是一个愿望而已,它已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欲望,只有发掘出你的强烈欲望才能使你获得成功。

    认识愿望和强烈欲望之间的差异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尊重——但是大多数人仅把这些希望当作一种愿望而已,如果你知道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对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坚定性到了执着的程度,而且能以不断的努力和稳健的计划来支持这份执着的话,那你就已经在发展你的明确目标。

    从明确目标中会发展出自力更生、个人进取心、想象力、热忱、自律和全力以赴,这些全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成功人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清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总是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因而,总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设立的目标必须清晰而明确,才能有利于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旦你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个明晰的概念,你必须制订某一个你认为能够保证目标实现的行动计划。例如,如果你决定去西雅图,你必须决定怎么到那儿。你是开车,坐巴士,坐飞机,坐船,坐火车还是它们的综合?你将采取哪一条线路?什么时候动身?什么时候抵达?等等。换言之,在为自己确定目标后,有必要将这个目标分成几个必须采取的步骤,以使目标有可能实现。计划是一个处方,这个处方描述了制作《烹饪》杂志封面上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的方法。这个处方将告诉你需要什么原料,什么时候添加和怎么处置它们。但是,这个处方并没有为你制作菜肴,它仅仅告诉你如何去制作。

    一个普通人,你问他希望从生活中获得什么,回答总是些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良好的教育、优越的职业、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旅游、金钱等。心理学家指出,这些目标对于你设计令人满意的生活没有多大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些目标是固定的、缺少变化的,而生活恰恰相反,它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变幻无穷的。比如说,你希望有一个好的职业,这意味着什么地方有那么一个职业在等着你,它将永远使你感到愉快。或者你向往一桩美满的婚姻,这意味着如果你找到了意中人与他(她)结婚,那么,以后你会一辈子生活得很幸福。

    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实际上,所有目标如果不做某些调整、更新,就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黯然失色。一种工作干第一年兴味盎然,五年之后,则没有多少兴趣了;若仍不更新,十年以后它就会变成机械的活动,二十年以后则如同坐牢了。婚姻也同样如此,离婚率也许是婚姻失败的最好标志。它的持续上升,告诉人们,即使是所谓“白头偕老”的爱情,如果缺乏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削弱,产生变异。这些特定的具体目标并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重点所在。

    第二,它们一旦实现,就不再显得重要了。提职、挣一万美金,与世界上最显赫的人物结婚,赢得金牌,获得学位,完成定额——这些都只是引诱我们去追求理想,它们是令人神往的,特别是在开始的时候。但是如果它们只是空洞的允诺,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实现,就失去吸引力了。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道:“从未成功者,方知成功甜。”没有哪一个具体的目的一旦达到了,它还能使人们对它保持长时期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而我们总是走在这条道路上。要认识这一点,需要相当的生活阅历。

    放弃“结局”的概念,是制定人生目标最重要的一步。很多人很难接受这一点。很多年轻妇女把幸福的结局当作她们生活的目标(如“一个家庭”“一所好住宅”“一桩美好姻缘”)。但是,当她们的孩子长大离开了家,她们孤独地生活的时候,当她们意识到她们每周打扫的房子只不过是一块围在她们脖子上的磨盘的时候,当她们的丈夫完全为工作所吸引而把她们晾在一边的时候,她们就感到莫大的痛苦,因为对处在这种境地的妇女来说,幸福的结局不过是看似漂亮实则无趣的生活。

    这听起来似乎悲观,不过那只是在你将生活看成单纯的情况下才这样。生活是复杂的——这才令人想到兴味无穷——我们需要一种能

    把握它的复杂性的思维方式,以便让我们根据生活的复杂性相应地确定我们的目标。

    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所谓“顶点”,也就是一个人铆足了劲儿努力逼近既定目标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事实上,人生的大目标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就如同珠穆朗玛峰至今仍在不断升高,即使你曾经到过它的“顶点”,却不可以说永远征服了它的高度。所以,人生需要不断地为自己确立新的攀登的高度。正如歌德所说:“人生在世,仅此一遭,一个人要有力量和前途,也仅此一遭!谁不好好利用一番,谁不好好大干一场,那就是傻瓜!”这是从一个顶点到达另一个顶点的人生气魄,是变顶点为新的起点的人生艺术。当一个人毅然从顶点折回时,貌似急流勇退,实则是向另一个顶点进军的准备,就如同过山车的俯冲不是坠落,而是积蓄再一次爬升的动能那样。

    当一个人实现了所期望的目标后,若要继续维持先前的热情和冲劲,那就得立即再制定出一个足以让他动心的目标,如此将可以使他先前实现目标的兴奋心情,不落痕迹地投注到另一个新目标上,让他能够继续成长下去。若无成长的动机,人生就会停滞,人的老化不是始于肉体,而是始于精神。

    设定超越自我的目标对你人生方向的影响,一开始可能不是很明显。就像航行在大海里的巨轮,虽然航向只偏了一点点,一时很难注意,可是在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便会发现船会抵达到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并不是所有的愿望与梦想都可以称为目标,愿望与梦想代表着我们一种美好的企盼,但目标却是为了实现而制定的,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其可行性。

    有时候很难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目标实现与否,比如,婚姻幸福美满、做一个更好的朋友或做一个更好的领导等,所以你最好在一张纸上标明目标已被实现、你认为可靠的指标,这些指标就是一些明显、可衡量的迹象,以此来判断目标实现与否。这一点做起来有些麻烦,但却是十分必要的,你可以随时从中反馈。

    信念是走出困境的最大动力

    有时候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坚持,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地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地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地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

    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这是爱情专线,号码不公开。”从此女孩每天都把它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开。在一个阳光明媚,让人有一份好心情的周末,女孩只留了一张字条给父母,坐上汽车奔向邻近的县城游玩,但是没有人知道女孩正走向一场灾难……

    女孩在县城玩了一天,拖着沉沉的脚步找到了一间带淋浴间的小旅馆。一走进房间,女孩迫不及待地走进浴室,想洗去一身的疲惫。当女孩正准备脱衣服的时候,脚下一阵晃动,她急忙扶住一根铁管,心想错觉吗?但是当第二次晃动时,女孩知道这不是错觉。

    跟随第二次的晃动中还带有急促和沉闷的断裂声,女孩的全身开始战栗,她知道可怕的地震来了,随着第三、第四次的更加猛烈的震动,无边的黑暗和无边的恐惧把女孩紧紧地包裹起来。女孩像一只受伤的野兽,拼命地放声号叫,拼命地拍打、撕咬浴室的门板。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女孩无力地蜷缩在阴凉冷漠的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腰间一阵颤动,是呼机。女孩匆匆地摘下它,在黑暗中摸索着按到了按钮,即看到了绿色的光芒:“林先生请你七点钟到老地方见面。”读着这句话,女孩的泪水又一次涌出来,滑过嘴角,咸咸涩涩的。想着电话那边的他,女孩又再一次尝试着走出困境,但还是再一次的徒劳与绝望。女孩跌坐在地上,缩成一团,眼睛盯着呼机的屏幕。不知过了多久,女孩睡着了,又不知过了多久,呼机再一次在女孩的手中颤动了:“林先生问你在哪里,请速回电话。”女孩再一次流下眼泪,我想告诉你我在哪里,但是我办不到啊。渐渐地女孩平静了下来,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女孩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呼机第三次震动:去了你家,看到你留下的字条,请火速回家。”女孩的心又开始躁动。呼机第四次震动:“我听到广播,知道你那里发生了什么,相信你此时正拿着呼机读我的话,我们很快会见面的。”似乎有一缕曙光在女孩的眼前闪过。女孩期待呼机第五次震动,此时的呼机成了她生命唯一的寄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呼机像一个疲惫的孩子一样睡着了。

    终于第五次震动来了:“我去找你,车不通,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无功而返。我相信你不会出问题的,你是一个聪明又好运的女孩。

    我等待你的归来!”第六次,第七次……女孩在男孩一次又一次的传呼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恐惧与绝望的时刻,不知不觉已经两天两夜了。

    死亡的阴影越来越紧地箍住女孩的全身,仿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