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向犹太人借智慧 > 第二十四章 犹太人处世教育智慧
    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不自利,会变成寄生虫。但只自利,则会成为吸血鬼。完美的人生,是自利与利人的统一!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人对自己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既然得到别人的关心,同样也会去关心别人。这样一来,人们互相间就容易形成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

    犹太拉比告诫世人: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去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这样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其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犹太父母告诫小孩子说:“人不自利,会变成寄生虫;但只自利,则会成为吸血鬼。完美的人生,是自利与利人的统一!”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哭喊声,便急忙跑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子掉到粪池里了。于是,他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前,一位绅士优雅地走出来,自我介绍说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诚恳地说:“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我要报答你。”农夫说:“我救你的小孩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和对于生命的呵护,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出来。绅士说:“让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有用于社会的人。”

    农夫答应了这个协议。后来,农夫的小孩就读于圣玛利亚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不幸染上肺炎。此前,这是一种不治之症,无药可救。但是,有了盘尼西林,他就得救了。绅士是谁呢?是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真诚地关心他人要无私。生活中,这类情况屡见不鲜:有些人,一开始接触给人印象不错,但时间长了,人们却逐渐对他敬而远之,疏远他;有的人刚刚相处,似乎很难交往,但时间一长,人们却越来越喜欢他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同的局面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人品”不同。前一种人尽管表面上待人很热情,实际上却是冲着回报去的。他帮助别人,目的是希望

    放长线钓大鱼,想从别人那里捞取更多的好处。后一种人则正好相反,他帮助别人时不露声色,做到了施人勿念,并不要求什么回报;但别人对他的帮助,他却受施勿忘,时刻铭记在心,一定找机会报答才能安心。

    真诚地关心别人,还要尽可能避免给对方出难题。有些人只顾自己的需要,丝毫不考虑别人的难处,常向别人提出一些使人难以达到的要求。例如,同学之间,考试时要求同学将考卷给他抄袭等。这样做只会使同学之间产生隔阂,造成关系紧张。

    犹太父母告诉孩子们说:为人处世之道就是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他人。

    互利改善了世界的品质。犹太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这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益处,也给世界带来了进步与温馨。

    在孩子心中树立孝敬长辈的形象

    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尊重长者,是犹太人崇尚的美德。

    根据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间有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和祖辈。在这样的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这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做家长的都深知这个道理,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美德。因此,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有孝心。然而,在父母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

    犹太拉比经常给幼小的孩子讲述下面这个故事:

    一位老祖父和小孙子在后花园玩耍,小孙子过分好动顽皮,爬上爬下不听祖父的劝导。老祖父顾及小孙子的安全,禁不住用力打了他几下。小孙子受到突然而来的责打,痛得哇哇大声哭了起来。这时候,站在旁边工作的父亲见到此情景,竟然一言不发地猛打自己的耳光。老祖父更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走上前去询问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自己打自己呢?”儿子赌气地答道:“你打我的儿子,我就打你的儿子。”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爱他人和社会。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它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为他人、为社会献爱心呢?

    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以下是犹太人培养孩子孝心的几条原则。

    1.要教育孩子明理。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一种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让他们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明理,做父母的可以多给孩子讲些古今关于孝道的故事,引导孩子更形象地理解。

    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

    3.父母要做出好榜样。为人父母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

    4.创造机会,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培养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负起责任来。遇到为难的事情,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如果有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便会在孩子的身上扎根。

    5.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父母。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而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在休假日就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注重孩子的团队精神

    人与人只有彼此尊重和理解,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向着同一目标努力,才能产生1+1+1大于3的功效。如果互相都不信任,甚至相互攻击、相互推诿责任,1+1+1就小于3。

    犹太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两千多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长期的流浪生涯中,每到一处,他们都十分注重与当地的居民合作,友好相处。因此,在孩子小时候,他们就教导孩子:为了更快地达成目标,必须懂得与人合作。

    父母会通过学习情境以及日常生活,让孩子明白合作的有效性取决于选择合适的合作策略。例如,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家庭清洁工作,如果妈妈一个人做,要花1个多小时;如果爸爸、妈妈和儿子分工合作,则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妈妈也可以同时提出几个合作分工方案,大家讨论,在讨论中教育孩子明

    白分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合作的有效性提高。

    卡耐基通过自己的成功经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所谓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就是学习合作。现在,企业在招聘人员时特别强调:应聘人员要求具备有关的知识技能,爱岗敬业并具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包含着诸如团结、合作、信任、诚实、奉献、敬业等很多道德品质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善于合作。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21世纪,一个人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合作。父母要利用生活中、学习中、游戏中的有关情境,让孩子从具体事实中体会到:一个人再能干,也难以独自做完所有的事。有些事需要众多人的同心协力来完成。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尊重和理解,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向着同一目标努力,才能产生1+1+1大于3的功效。如果互相都不信任,甚至相互攻击、相互推诿责任,1+1+1就小于3。

    帮助别人是对的,但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带着良好的愿望与人交往,但有时却达不到预期目的。究其原因,除了有些是双方缺乏真诚合作的意愿和有效的策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交往中人们缺乏认知的换位。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经常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对对方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心理反应。例如,同情不等于施舍。当你同情人、帮助人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维护被帮助者的尊严。

    让孩子懂得一个“合”字,也就是要培养孩子有与人合作的愿望。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六种儿童人格需要中,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最强,孩子盼望能和同辈交往。有20%左右的独生子女感到孤独,认为孤单寂寞是最大的苦恼。但儿童还有另一种人格倾向就是富有攻击性,这是儿童向外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的一种方式,但直接的结果却使儿童在行为上表现出不懂交往、不会交往,甚至破坏交往的情形。这两种人格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就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无声教育。如果家中每个人都能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些,互相帮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关心别人,与人合作、与人共处,学会做人。

    除了家庭,家长还可以从犹太人对孩子的培养中学到一些在其他环境下团队精神的养成方式。

    首先,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消除孩子孤僻的心理障碍。比如,在吃饭和

    睡觉时要让孩子互相帮助,值日时要负责任,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及时给予帮助。对于孤僻的儿童,首先要消除他与其他孩子的疏远感,使他真正加入到孩子们中间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团队精神。

    其次,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游戏可以说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科目。游戏中,父母和教师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服从集体利益,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

    再次,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适当让他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使每个小朋友用较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在争第一中要有正确的心态,要用正当的手段。

    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每一位父母都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有选择性地交友

    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适时的帮助。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

    如果孩子失去了朋友,或者不被同伴接受,即使日后取得很大成功,也会终生有一种不满足感。

    犹太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对孩子性格发育的作用,他们认为孩子的性格发育和人际关系的培养是同步进行的。

    孩子的人际关系首先开始于与父母的相处。孩子到了7~8岁时,开始脱离父母的影响,越来越看重同学和朋友对他的喜欢、支持和赞成。尽管他们的感情食粮理所当然地要从父母身上汲取,但从朋友身上也能得到精神与情感的支持。

    孩子的交友技能在儿童期过后就很难再学会了,它有些像学习游泳,对蹒跚学步的幼儿来说极其容易。但如果在这个时段失去了机会,等到成年时再学就比较难了。当然,尽管孩提时代没有朋友并不注定成人后就会孤单,但应该承认,有些情商技能的发展是有时间性的,正常的时间一过去,一样的技能就会变得很难学会。所以,要鼓励孩子们多交朋友,但择友时一定要慎重。

    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适时的帮助。我们要引导孩子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

    父母在帮助孩子学会交友时,应该牢记一位犹太拉比的教诲:

    拥有一个好朋友,

    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这会影响他日后的人际关系。

    少说多听,一语言中

    青蛙、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人们就知道是天亮了。话说多了未必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

    犹太人认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他们教育孩子,话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对。

    犹太人认为,长舌远比三只手更令人头痛,假话传久就会变恶言,谣言足以隔离亲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发现看不见的东西。同时,犹太拉比们还告诫学生说:“遇到鬼的时候,你一定会拔腿就跑。同样的,遇到马路消息时,你也要快速地逃。”通常,犹太人总是尊敬那些懂得听话艺术的人,而讨厌那些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的人。

    拉比西蒙?本?噶玛尔对他的仆人塔拜说:“到市场去给我买些好东西。”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他又对仆人说:“出去到市场上给我买些不好的东西。”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拉比对他说:“为什么我说‘好东西’,你带回来一个舌头,我说‘不好的东西’,你还是带回来一个舌头?”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塔木德》告诫人们说:“不要说得太多,要习惯倾听多过说话。”对此,《塔木德》又说:“神为什么给人两个耳朵,却只给人一个嘴巴呢?这是因为神要告诫我们: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因此才这么做。”

    犹太人认为,愚者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愚昧,贤者却总是隐藏自己的智慧。假如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青蛙、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人们就知道是天亮了。话说多了未必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话说多了不仅没有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你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不停地和邻座同学讲话,不但无法专心学习教师讲授的东西,也妨碍了别人的学习。平时和朋友聊天,你若是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就会给人“没修养”的感觉;况且话说得多了,出口不够慎重,难免会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

    应该由心来操纵舌头而不应该由舌头来操纵心。

    少说多听已成为犹太民族的处世秘密之一。他们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的。他们告诉孩子舌头可比刀剑,必须小心使用;否则,不但会伤害别人,而且还会伤到自己。

    实事求是,不说大话

    只有凡事符合实际,才能令人信服,赢得他人的信任。盲目吹嘘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原本相信自己的朋友。

    虚张声势的人、说大话者永远让人鄙视。

    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犹太拉比经常给孩子们讲这两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山雀飞到海边。它夸下海口,说是要把大海烧枯!全世界都为山雀这一奇怪的举动而不安地议论纷纷。京城里挤满着吃惊的居民,森林里的野兽接连跑过来,鸟儿也成群结队地往海边飞。大家都想看海水怎样燃烧,热量又有多大。

    那些听到这轰动消息的人们都跑了过来,大家挤到一块,张大着嘴巴眺望这场奇观,他们默默地凝视着海洋。这时,有人说话了:“快看,快看,海沸腾了!快看,海着火了!”

    “不对头!海在燃烧吗?不,没有燃烧。海发烫了吗?一点没有呀!那是太阳出来了!”

    山雀吹牛夸口,结果如何呢?最后,它羞惭地逃回了它的巢。山雀的大话闹得满城风雨,却不曾把海烧着。

    有只老鹰总在村子上空飞翔,一心一意想要下来抓小鸡。可不幸的是它被猎人看见了,猎人瞄准它就是一枪。空中强盗给打中了,顿时掉在地上,然而,鹰毛仍在空中飘了很久。这时,公鸡从矮树林里正往外走,一看,他最怕的家伙一动也不动,两眼没有了神,利嘴失去了劲。这时候,公鸡一下子变得威武万分!它的那顶鸡冠简直跟血一样红。“喂,鸟儿们,都来瞧一瞧吧!”它发出胜利的呼声,几乎喊破了喉咙。鸟儿飞来看见老鹰在公鸡脚下。“好样的,大公鸡!好样的,智谋家!你的力气竟这么大!”这位吹牛大王越叫越威风,用战胜者的姿态向四面瞅。偏偏有位朋友过去把那老鹰翻个脸朝天,从毛里面一啄,啄出一颗子弹,接着又啄出一颗。于是,真相大白,吹牛大王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有的人就像这只公鸡,最擅长的就是吹牛。

    犹太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们要实事求是,不说大话。只有凡事符合实际,才能令人信服,赢得他人的信任。盲目吹嘘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久而久之,会失去原本相信自己的朋友。

    谦虚使人进步

    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世界上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其中最丑陋的便是“自大”。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地呐喊,“他给人以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伟大的拉比!”

    信徒们陷入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犹太家长经常给孩子讲的这则“谦虚的拉比”的故事,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狂妄自大的拉比的愚蠢。

    犹太人认为,当一个人自满自大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错。因此,《塔木德》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但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周围的人却不可能那么重视自己。因此,他厌恶别人的漠不关心,更为自己没有达到更高的目标而生气,就会产生过度的自我厌恶。在犹太人看来,这也是自大的一种表现。这种自我厌恶和虚荣心是互为表里的。

    犹太人常说:“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了。”因此,犹太人在夸奖别人之前,绝不会夸奖自己。

    犹太人告诫孩子们不可自大时,常引用《圣经?创世纪》作比喻:在《创世纪》中,神首先分开了光明和黑暗;再分割天空和地面并将地面划分为水和陆地;然后他开始创造生物;到了最后才创造人——亚当。连跳蚤都比人早到这个世界,人有什么了不起呢?就是在动物面前,人也没有耀武扬威的资格。

    犹太人教育孩子要谦虚,在《塔木德》中对谦虚有很严格的规定。它告诫人们:“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此外,法典还对自大提出了警告:

    “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犹太家长时常告诫孩子:

    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不嘲笑别人

    嘲讽他人给孩子一种控制他人

    或控制局面的快感,大多数孩子承认他们嘲笑同伴主要是为了寻找乐趣。作为家长,要像犹太家长那样,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不嘲笑别人的好品质。

    孩子喜欢嘲笑他人是有原因的。他们不再因为喜欢同一种颜色或同一首歌而交友;相反,他们喜欢与自己的外表相似、行为也相似的孩子在一起。嘲笑他人能使这些孩子团结起来,孩子们也用嘲讽来表达他们的竞争意识。

    在学校里,在运动与功课方面,孩子们经常要参加考试,以分出个上下,而嘲讽正是显示自己占了上风的最简单方式。

    孩子语言能力的增强也对嘲讽起了加速剂的作用,稍微大些的孩子不仅能够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而且还会把个人的价值观念附加到自己的观察上去。

    一个幼童会天真地评论说另一个孩子超重了,而大些的孩子就会附加一个诸如“傻胖蛋”之类的外号。在这个例子中,这种附加是负面的,因为他们在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

    犹太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们,不要嘲笑别人。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幼时文静而怕羞,被认为是一个小傻瓜。小镇上的人经常捉弄他,把一枚一角和一枚五分的硬币同时扔到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枚五分的硬币,引来大家的一阵嘲笑。一天,一位老妇人看到小威廉的样子很可怜,就把小威廉拽到一旁,问他:“你难道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值钱吗?”威廉慢条斯理地说:“我当然知道。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硬币,他们恐怕就再没兴趣扔钱给我了。”

    在这个故事中,嘲笑者让被嘲笑者嘲笑了,这大概不是嘲笑者的初衷;而嘲笑者并不知道自己才是被嘲笑者,这是深层次的悲哀。威廉后来成为总统,当初的嘲笑者会不会有人去献媚,说自己曾经“救济”过他呢?当然,这则小故事的流传,并不因为威廉是总统,只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幽默。

    嘲讽他人给孩子一种控制他人或控制局面的快感,大多数孩子承认他们嘲笑同伴主要是为了寻找乐趣。作为家长,要像犹太家长那样,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不嘲笑别人的好品质。

    做一个诚实的人

    倘若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就应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人家。

    农场主汤普森的小店里有很多寄宿的人。苏珊的妈妈每周都给他们代洗衣物,报酬仅5美元。一个周六晚上,苏珊像往常一样去那儿替妈妈收钱,她在马厩里遇到一位农场主。

    显然,那些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