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时空的朝廷,某些心怀鬼胎的大臣,闻言顿时虎躯一震,万历十年就死啦?张居正这害群之马,竟然没活到七老八十就死了?他效忠之人...不就是皇上吗,这是被皇上清算啦?太好了,这种损害天下同僚利益的巨奸之人,就该来个悲惨下场,以儆效尤!

    【这个在张居正死后清算他的人,自然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朱翊钧条件反射猛一下站起来,紧张地看向张居正,“先生!不是朕!那个人绝不会是朕...”

    张居正走上前温和安抚道,“陛下勿要担心此事,无论将来...臣下场如何,这场改革,臣不能停下,请陛下一如既往支持臣,只有如此,才能救大明!”

    朱翊钧含泪点点头,此时的他完全不能接受、也不能理解,将来的自己,为什么要背叛老师?

    他的母后时常提醒他,放眼整个朝廷,他们母子真正靠得住的只有张居正,她相信张居正会忠心耿耿为她们、为大明着想,而在朱翊钧心中,也是这么认为的,那时他面临刚刚失去父皇的悲伤,登临帝位的惊慌——是张居正温和而坚定地守护安慰着他,陪他度过最茫然无措的日子...在他心中,张居正是良师,也是假想中的父辈。

    【其实,张居正和朱翊钧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非常融洽的,幼年丧父的朱翊钧把这位长身玉立的股肱大臣,视为自己的长辈一样,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夏天,他看到张居正讲书流汗,会赶紧吩咐宦官为他打扇;冬天,他担心张居正受寒,亲手为对方调制胡辣汤送给老师...而张居正也把朱翊钧视作半个亲子,日常不但传授他知识道理,还时时关心他的起居衣食...那么,这场双向奔赴的君臣之谊,为什么会变质呢?】(1)

    【事情大约还要从万历七年说起,这时的朱翊钧已经十七岁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一心崇拜和依赖老师的孩子了,他迫切地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掌控朝政,哪怕他实际并没有管理的经验和智慧——而张居正,却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在他心里,朱翊钧还是那个乖巧的、跟自己感情很好的孩子,还是那个事事需要自己为他把关的孩子...在双方意志逐渐南辕北辙的情况下,加上朝中有心人士若有若无的挑拨,一条他们都没察觉到的缝隙,渐渐蔓延扩大..】

    朱元璋一把扔下棍子,仰头望着爬到殿梁上的朱棣,指着他气喘吁吁道,“朱老四,你看到了吧?他十七岁又咋啦,P都不会一破毛孩,长到十七岁就要翻天不成?

    ”

    抱着梁柱的燕王朱棣气咻咻道,“我今年也才十五岁,那个龟孙子的事与我何干?你一天到晚就想找机会揍我,天天就想揍我!”

    朱元璋那个气啊,正想捡起砚台砸他,就见天幕画面中出现一箱箱银钱,他顿时眼睛一亮,蹬蹬蹬跑去凑近了看,

    【朱翊钧的第一次真正试探,就从绕过张居正直接向户部下令、要求他们铸钱专供内库使用开始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本,户部每年按份例送进宫中的银子是一百万两,但万历六年朱翊钧成亲时,户部太仓库为给帝后采办珠宝用品,添了二十万两进来..但此事过后,往年的一百万两,已经无法满足朱翊钧奢靡的花销,他屡次勒令户部尚书张学颜、以后每年都按一百二十万两送进宫中..】

    【可他不知道,就连大婚这额外的二十万两,也是户部东挪西凑拼出来的,根本无法再年年多出二十万两供应宫廷..后来还是张居正主动揽过责任,上书劝谏,说改革虽然让朝廷富裕了些,但整个国库一年的总收入,才四百三十万两左右,然后把开支一项项列给他看,此事这才作罢...】

    朱元璋这下彻底顾不上骂朱棣了,他心疼得要命!气冲冲走上殿阶,破口大骂,“朱翊钧,你这狗日的败家子!P事都还没为我大明做,就敢一年花老子国库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大臣们都快哭出来了,谁人不知皇上有三宝:皇后太子和金银财宝!谁敢打这三位的主意,那是真能把你皮给扒下来啊...眼下,他不会让大臣掏钱,凑个一百二十万两来赔他吧?

    燕王朱棣嗖嗖顺着梁柱滑下来,冷笑道,“这点钱算啥?说来说去,我大明还是太穷了!没看宋朝那神棍,建个宫殿就上亿两白银么!依我看啊,咱们除了放开海禁、训练海军,还应该多搜罗徐福那种出海人才,再多造点大船,学宋朝拉点瓷器丝绸去卖,顺便再沿路抢一波回来,孟姑娘不是说了吗?后世那些国家,可没少抢我华夏之国,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习惯性地正要劈头盖脸骂他,突然脑中飞快闪过一道精光,立马拍案而起,“这个主意好!朱老四,看不出你还有点脑子嘛!”

    大臣们面面相觑,朱标走到朱棣身边,有些迟疑道,“可如今朝廷要打蒙元余党,又要除倭寇,从何来银钱造大船出海?再者,华夏自古乃礼仪之邦...”

    朱元璋越想越美滋滋,他想过很多种富国的方案,就是从没想过,还可以出去直接抢...

    于是挥挥手不在意道,

    “诶,多线作战怕什么?再说,江湖上以牙还牙是天经地义之事,既然后世那些狗东西欺负咱中原百姓,我们先帮后世报个仇,这叫什么抢?这不是以老祖宗的名义,给后世小小地讨个公道吗?至于这造船出海的费用,让我再想想...”

    燕王朱棣道,“这有何难,直接找那些江南大户借不就成了?到时卖货的钱和抢回来的东西,朝廷跟他们三七分帐...但他们还要出点人,送来朝廷统一培训一下,到时带着家伙跟我们走...”

    朱元璋看着说得神采飞扬的朱棣,突然觉得这老四,长得很顺眼嘛!

    大臣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文臣担心出海会遇上妖怪,或是附近国家太穷了空手而归,徐达等武将却跃跃欲试——他们尝到了全国大面积种红薯的甜头,还想去抢更多粮食种植物回来,到时大明有了钱,想打谁不行?

    朱标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哈,不过他仔细想了想,“到时还是让人先出海一趟,画张海上舆图回来...”

    朱元璋嘿嘿一笑,指着自己的脑袋道,“不必了,我那回看神画的故事记得很牢,那个樱花国的位置,你爹我闭着眼睛都找得到,这龟孙子有那么多金银矿藏...造船吧,第一个就它了!让老四去负责。”

    燕王朱棣忙不迭脆生生道,“好!我这就去...”

    话音未落,人已经跑没影了。

    【但是,被后世评价为历史上最贪财的、也是个人小金库最丰厚的皇帝,万历只不过是表面听张居正的话,暗地里则偷偷命户部铸私钱...要知道,洪武年间一千文铜板可以换一两银子,到了嘉靖年间由于私钱泛滥,六七千文才能换到一两银子,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而眼下十七岁的万历,只在意自己能得到多少银子,他并不懂滥发私钱会给百姓和朝廷带来多大弊端...张居正知晓后,急忙上书劝谏,此事又暂时停了下来...可接着,万历又下令让江宁、临安等地增加织造布匹,多达七万三千匹,张居正只得再次上谏...】(3)

    【当然,这样的事在万历执政的几十年里,时有发生,比如他后来找太仆寺支取银两,把来用于战时购买马匹的银子,悄悄挪用了...后来又把目光瞄准了光禄寺,以至于,后来有大臣直言上书,骂他贪财误国...总之,我们可以看到,成年后的朱翊钧,自主意识开始萌芽,经常跟张居正唱反调——虽然,张居正暂时压制了他疯狂花钱的欲望,但当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发生时,朱翊钧还会像以前那样,无条件信任和喜欢张居正吗?不

    会了,他只会觉得张居正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只会觉得张居正的存在很碍眼...】

    永乐年间的朱棣狠狠瞪了朱高炽一眼,“看看你生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身为一国之君,连自家国库的钱都要贪,不像样!”

    朱高炽也很委屈,转身揪着在一旁打瞌睡的少年朱瞻基,“看你生的好东西!”

    朱翊钧急得都快哭出来了,红着眼眶看向老师,他又担心又委屈道,“先生,我真的没有,我真的不会这般贪财...”

    张居正上前一步,安慰道,“陛下,臣信您,那个人..其实并不是您,请陛下勿要担心。”

    朱翊钧仔仔细细打量着张居正的表情和眼神,见确实跟往常一样,老师并没有嫌弃自己,这才放下心来,勉强笑了笑。

    【其实到了这时,身为跻身人臣之极的首辅,张居正必然也察觉出君主想独立掌权的愿望,也许他这些年确实太累了,也许他为了避祸,不想重蹈先前那些首辅的下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万历八年三月,他接连上书乞骸辞官,希望能回乡安度晚年——但是,习惯有老师里里外外、帮他张罗一切朝政的朱翊钧,一再下旨,极力挽留不许他走,李太后更是下旨,让张居正辅佐儿子满三十年才能辞官...总之,在这样依然情深义重的君臣氛围中,张君正留了下来,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一边继续为国事操劳,一边应付与皇帝越来越多的分歧,直到两年后...】

    张居正朝天幕看去,只见画面中出现瘦骨嶙峋躺在病榻的自己,而皇帝则流着泪坐在病榻前,抽泣道,“先生为国鞠躬尽瘁,居功至伟,乃大明当世孔明,朕无以为报,唯有好生为先生看顾儿孙罢了,呜呜呜...”

    张居正艰难地吐出感激之言,“臣...多谢..陛下...”

    画面外的张居正便是心智再坚韧,此刻也情不自禁动容了,他想到了自己年近七十的母亲、相伴二十余年的妻子、还有满堂儿孙子女,陛下待我如何我皆无怨言,但求陛下履行诺言,善待我的家人...

    画面中,一场风光的葬礼和皇帝追赠的上柱国之衔、‘文忠’的谥号,无一不在彰显着君恩之盛...

    直到画面一转,朱翊钧下令,抄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家,并将他驱逐去南京...(2)

    【要知道,冯保是跟张居正联手保朝堂安稳的盟友,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第一时间收拾冯保,那些人精大臣,会猜不透皇帝在透露什么信号吗...】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着画面:老子的才能你这龟孙子没学到,老子的翻脸无情你倒学到了,狗东西!

    画面中,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书,洋洋洒洒写了张居正的十四条大罪,“陛下,张居正贪污腐败,党羽众多,背叛君主,祸国殃民,实在罪不可赦啊!”

    朱翊钧叹了口气,“唉,虽然张居正有负先帝之托付,仗着摄政之权胡作非为,不思尽忠报国,但是,朕毕竟跟他君臣一场,他为大明操劳十载,虽无甚功劳,但苦劳还是有的,算了,朕就既往不咎了...”

    可“宽容”的朱翊钧并没有如愿,几天后,各处御史官员对张居正义愤填膺的告状,如雪片般纷纷飞来,朱翊钧看完奏章,一脸悲痛,无可奈何道,“唉,怪朕识人不清,竟被奸恶小人蒙蔽多年,让吏部去查,看看张居正究竟还做了哪些恶事...”

    画面外的张居正,双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在朱翊钧的默认和推波助澜下,张居正早已身败名裂,他从一个于社稷有大功的忠臣,变成了众人口中比王振之流还奸诈恶毒的小人,但皇帝并不想善罢甘休,万历十一年三月,他下令剥去张居正所有官衔和谥号,闻风识肉味的官员们,对张居正展开新一轮清算,有人说张居正贪污了大半个国库的钱财,他家光是银盆就有三百个,随便贿赂官员出手就是十万两黄金,比皇帝还阔绰...】

    【最后,在各方势力的努力下,朱翊钧终于发出那道指令——抄家...】

    画面中,接到命令的地方官员,把张家人全部赶到旧宅中,把门封起来等待朝廷派人前来...等朝廷的人开门查抄时,张家已经饿死十几个人,活着的人麻木地看着院中亲人的尸体...张家子孙被捆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张居正长子不堪受辱,上吊自杀...

    张居正只觉一股气血争先恐后上涌,脑中一片空白,下一瞬就不省人事,朝堂一片鸡飞狗跳...

    【当然,在贪腐风气最盛的明朝,手握重权十年的张居正,确实算不得一个清廉的官员,抄家之时,他们挖地三尺找出合计十多万两金银之物——但是,这个数目远远低于朱翊钧的预期,对于每年花销上百万两的他来说,原本以为张居正至少也会贪个几百万两...总之,在一个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朝廷,一个两袖清风、不懂用利益交换拉拢别人的官员,根本没有机会登阁拜相,造福天下百姓,比如同时期的海瑞,他为官就很清廉,可他一辈子就只能在偏远之地做小官,想造福当地百姓都要受制于上级官员…

    】

    【不管怎么说,张居正贪腐确实不对,但从大局来看,他在位期间,为明朝带来的利益、为百姓带来的好处,又远远比他贪的钱多得多,起码在他执掌权力期间,朝廷国库的收入大增,但百姓的税赋负担反而少了——那么羊毛究竟出在谁身上呢?当然是那些握有大片土地的藩王权贵阶层。他们恨他吗?当然恨之入骨!】

    【后来张居正死了,名声毁了,家人也没了,他推行的新政,自然也成了朱翊钧的眼中钉...在逐渐废除张居正的改革后,后来万历又用什么办法来满足自己对钱财的贪欲呢?当然是对百姓加重税了...】

    【万历躺在张居正为他积攒的家底上,消灭了张居正恶人的全部踪迹,自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有想到,没有了张居正的政策,后来的明朝,成了达官显贵的乐土,朝廷越来越穷,穷到崇祯皇帝想打仗筹军费,只能满皇宫找一切金银之物来熔化铸钱...更恶劣的影响是,万历对张居正的背叛,堪称让大臣心有余悸,此后,再也没有一个明朝大臣,会为了皇家利益、苍生利益,敢站出来跟达官显贵作对,因为,他们害怕自己遇到下一个背刺的万历,从此,大明再无张居正...62年后,明朝亡!】

    【好的,关于这个系列的话题就盘点结束了...】

    朱翊钧早就看楞了,他不相信,他绝不肯信那是自己!他绝不会那样对老师的,永远不会!

    而那些大臣,不少人则悄悄相视一笑...

    李太后不顾宫人的喊叫,一路狂奔,不,绝不能让张先生寒心!若他走了,我母子二人如何撑得起偌大一个朝堂摊子!

    这个时空的百姓们,有的看完在悄悄垂泪,有的则一脸愤愤不平——这年头遍地都是贪官,可其他人谁敢跟王爷显贵们叫板?谁敢从他们手上贪钱?他们贪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只有张大人,他敢跟那些人夺利,让我们少缴税少出钱,只有这种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才是我们眼中的好官,为什么好官得不到好下场啊!

    等张居正悠悠醒来后,看着面色惨白的太后和哭得眼睛都肿成桃子的小皇帝,忙在宦官的搀扶下,勉强支撑着坐起来,朱翊钧哇一声哭出来,“先生,是我错了先生,请先生罚我!”

    张居正长叹一声,道,“陛下,太后,请放心,微臣虽非白玉无瑕之纯臣,却也有一腔忠君报国之心..无论将来微臣下场如何,我也会坚定陪着大明走下去..”

    这一世,他们剖心置腹,暗暗主动改了自己的缺点,携手保忠良

    为百姓,一生君臣相得,并无嫌隙。

    《番外1》

    岁月如白驹过隙,仿佛只不过转眼之间,历史直播间的天幕,就在各个时空存在了十年,各个时空的帝王都抢到了答题的机会,打开了预示本朝未来的大门,或多或少得到了系统的奖励——而那位孟姑娘给出的每一样奖品,都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的...

    在他们眼中“神”的监督下,经过君臣百姓们十年的努力和奖品的加持,各个时空的粮食产量大幅飙升,粮价平稳,百姓们过上了一日吃三餐干饭、不再饿肚子的日子,终于吃饱饭的他们,在天幕的科普下,学会了把水烧开了喝,学会了简单的卫生护理知识,也学会了冶铁炼钢,学会了高产畜牧养殖和各种手工艺...

    在各个不同限度开放商业自由的朝代,各大城市欣欣向荣发展,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只要他们愿意,都能凭借一技之长都得到谋生的本领,或是进官办工坊,或是自己做点小生意...

    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各个朝代根据自身的财政情况,修建了或是廉价、或是免费的官办启蒙学堂,政府还强制下令,满5岁的男童女童,都要送到学堂读四年启蒙教育,如果有个别家中不肯让女儿读书,还会按律抓起来,在大街上施以鞭刑...

    但是,越来越多的女子通过读书、参加科举或武举,得到了出人头地机会,因为她们如果在家中读过私塾的话,可以只去太学或武学,上三年课直接参考——那些参加琼林宴、踏马游街的女状元和榜眼探花,不知羡煞多少家有不争气男子父母的双眼;那些一身铠甲、威风凛凛战胜归来的女将军,不知让多少不学无术的男子被爹娘追着打;每日上朝下朝的路上,那些坐在官轿中的女官员们,不知激发了多少父母渴望自家闺女当官的梦想...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压根没有父母想留着女儿在家干活,因为这笔账他们算得很清楚——官办学堂读书可以免费四年,接下来,想考状元也不过多花费十来年的时间,每年花掉家庭一月半月的收入,算下来并不昂贵,但女儿若争气,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就算女儿考不上状元进士,当不了官,但多读书认字还能去做买卖挣钱呢...

    同时,那些不算特别拔尖或者对读书没兴趣的女子,也能花上几十个铜板,在朝廷开办的技术学堂里,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技术,潜心学上几年,靠着双手自力更生致富——正因为如此,重男轻女的观念开始真正退化,毕竟,这年头大家都不缺吃的,女儿生下来也养得起,舍得花点钱

    和时间送去学堂培养,人家指不定比隔壁邻居家儿子还有出息!

    有了指南针、天气预报、航海技术等硬活的加持,当有一天,大家听孟姑娘说那个樱花国、竟然要往大海排放剧毒水、想拉着全人类陪葬时——各朝各代的君臣们都决定,这种狗日的东西,必须早点斩草除根!

    那时,孟棠还邀请了满载而归的朱元璋和燕王朱棣、作为特邀嘉宾上了直播间,图文并茂为大家演示了航海路线和挖金矿秘诀——□□和制作方法,很快也被普及到所有朝代...

    不同时空的人们怀着同一个目的,带着武器和军队,踏上了征服的旅程...

    而这其中,有几个朝代表现得特别耀眼:

    秦朝,自从有了轻便纸张,每天能批阅更多奏章的秦始皇,彻底化身工作狂魔,带着李斯和科举薅来的男女重臣,完成了大秦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原本的七国之名彻底融合为大秦子民,大秦的疆土,往北拓展到原本匈奴的地盘,往南拓展到后世交趾一带,有了孟姑娘奖励的清除瘴气方法,岭南一带也成了宜居之地,在朝廷发放每人一百亩土地的奖励下,许多百姓自愿迁居岭南与当地人融合...

    汉朝,卫青和霍去病携火器北击屡屡来犯的匈奴,毫无悬念一击而灭,接着,他们一路打到西域各国,对方纷纷开门献城,不战而降——当然,刘彻的意思本来就是威慑他们,留着慢慢薅羊毛挣他们的钱,比把他们灭了再耗费人手驻守划算多了,至此,路上丝绸之路开辟出当世最强的护卫队,往来的中原商队络绎不绝,西域各国对‘仁慈’的大汉帝国感恩不尽...

    通过樱花国金矿、商业税和贸易差额,赚得钵满盆满的刘彻,开始往海上砸钱,让卫霍二将根据灭樱花国的经验,训练大汉水师,开启更远的征程——后世再没有人说汉武帝穷兵黩武,因为他打仗自掏腰包,没多收百姓一分一厘税赋...

    唐朝,在百姓终于实现丰衣足食、餐餐吃得起肉的梦想后,李世民迫不及待亲自上阵,带着贞观群臣从高句丽一直打到樱花国,接着,又顺便一路南下,占了交趾优质水稻之地,亚洲之地尽数归唐....

    但他对那张世界地图上、物产丰盛的南美洲一直念念不忘,于是陆续派出数支探险航海队,先去打探一番那边的情况,没想到,一年的时间就回来3支探险队。

    后来,李世民带着大唐军团,征服了北美阿拉斯加,沿着西海岸来到南美洲,中国人第一次占领这片遥远的土地...

    明朝,靠着一

    波改良版猛烈武器,彻底打趴草原民族的朱元璋,干脆利落占了那片广袤的地方,养马养牛养羊…

    接着,朱元璋放开膀子专心训练大明精锐海上力量,时常亲自率军在神州附近的海域巡逻,在几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中,大明海军大获全胜,让那些有心觊觎大明、想来分一杯羹的邻国胆战心惊,乖乖收起了那点小心思,变得温顺无比…

    而朱棣就不同了,自从他得到几何原本就心急如焚,这种据说有大用的、但自己满朝君臣都看不懂的东西,竟然是西方人写出来的,这岂不是代表西方要比华夏进步?他绝不能接受这个条件,于是派人拿着一张描摹图,四处寻找看得懂这本书的人才——皇天不负有心人,竟然有一位在朝廷开设的算学班、学了两年多的女子,自称能看懂这些东西。

    朱棣欣喜若狂,急忙命人以官轿接她来京城,事实证明,这位名叫王伊的女子,也是王贞仪那样无师自通的算学天才。她在短短的两年学习时间里,从未接触过几何,但她的脑中里,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几何模型——直到看到这本书,她才知道那叫“几何”...

    从此,大明有了第一位女工部尚书,在她的反复试验下,蒸汽机问世,正式拉开中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所谓一样通百样通,很快,永乐年间有了自动纺纱机,兴起一股学技术热潮,城市工坊更加繁荣起来...

    朱棣这才放心披甲四处征战,要不怎么说他是他爹亲生的呢?人家面上啥也不显,但把那些后世欺负过本国的国家,也暗暗在心底的小本本记着呢!

    当然,扫除了各种弊端、富得流油的明朝,在提高男女官员待遇的同时,在反腐路上也下了决心,通过各种雷霆整顿手段,加之天幕的震慑,贪腐之事大大减少,更无大小官员敢鱼肉百姓…

    清朝时空,自从看完华夏土地后来的遭遇、还有看到后世仙境之中,56个民族友善和谐相处的画面后,康熙、雍正等人,翻来覆去考虑了很久很久,最后决定——仙人既然愿意把这一切与我们分享,是不是意味着,大清在神仙的心中,也是华夏中原之臣民?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不该对汉人百般防备?

    想到后来的惨痛结局,他们还是迅速拍了板——这天下无论谁来坐,都轮不到那些不属于华夏之民的外人来坐,该改的旧观念还得尽早改,不然那些人又要超过我们了…

    于是,清朝也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方位改革,这个决定,让华夏从此昂首阔步朝工业化道路飞奔走去,这条盘旋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