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给各朝代直播科学技术 > 第 114 章 一切都在变
    【既然已经说到了教育,说到了考试,那就再提一嘴跟它相关联的——科举考试。】

    天幕上缓缓浮现出四个字。

    李世民稍微坐直了些。

    早就听到过“科举”二字,且一直在想科举到底是个什么的隋唐之前的人们赶紧将思绪从军训的热血里抽出来,准备专心听讲。

    唐朝之后的人面容复杂的听着,毕竟就之前天幕的对待他们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的态度,是真不敢奢望。

    不过,这次他们猜错了。

    因为天幕只是原原本本的列了一下科举的各个阶段考试及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跟现代教育的对应。

    按照考试的难易程度,大致可对等为——

    童生=高中毕业

    秀才=学士

    举人=硕士

    贡士=博士

    进士=博士后

    所以古代能经过科举层层选拔做官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刚跟着天幕听了一遍现代教育的隋唐之前的人们很快就理解了。

    原来就是不断的读书考试,然后能在最高层次的学府毕业的人就能入朝为官啊!

    天幕列出的资料很详细,包括科举的历史都有。

    大家一目了然。

    【……科举严格说起来不算教育类,而是属于选官制度。

    从隋文帝的分科选拔人才开始,

    到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和武举,

    到最后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后来成为定制,直到清末才废除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大家震惊,飞速计算,“那这得是多少年?!”

    【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两百多年,它摒弃了以往夏商周世官制、秦及汉初军功爵制、两汉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在选官时被贵族世家把控的劣势,以较为公平的考试选拔人才,让寒门学子开始有了出头之日。

    这样公平的选官制度,对于君王而言自然是一件幸事,因为它打破了世家贵族在官员上的垄断,让君王不再掣肘于权贵,让真正的有学之士能够入朝为官、协助君王治理天下。】

    嬴政眼睛蓦然一亮。

    自从统一六国后他就觉得手上的人不够用了,尤其在庶务这一块,除了李斯几人几乎无人可

    用,不然他也不会对昔日六国贵族都那么客气。

    可惜,他以前没什么办法,而现在,天幕倒是给他指了条明路——考试。

    不论是科举制度还是教育,那都跟“考试”脱不开干系。

    就跟军功封爵一般,什么都不必多言,一切凭本事论断!

    不过,不能急,得先把教育普及开来再论。

    嬴政暗暗告诫自己。

    ……

    觉得自己手下能人众多的刘彻没有这个烦恼,何况,他还有太学呢!

    把太学再改造改造,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库!

    ……

    李世民握着李承乾的手,不动声色的朝官员们扫了眼。

    他大力推行科举就是为了打破世家垄断,只是效果还不明显。如今看来,子孙后辈倒是接着朝这条路走了下去。

    只可惜,到后期……

    李世民想想自宋开始选出的那些上不得台面的的读书人就心塞。

    ……

    已经继位的李治这下已经确定,那位“则天陛下”,就是他的皇后。

    李治心情复杂。

    武则天面色依旧从容。

    ……

    许多寒门读书人更加坚定了读书科考的决心,这是他们出人头地唯一的机会!

    【好了,本期关于教育的话题就说到了这里,喜欢的宝贝记得一键三连呦~】

    【我是朝云,我们下期见!】】

    天幕说了再见,但大家依旧紧盯着天幕,等待着链接拓展内容。

    【叮——】

    【链接内容已全部上传,欢迎大家下载!】

    果然,熟悉的小云朵未曾失约。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链接:

    1.《汉武大帝》作者:xxx

    2.《细数古代那些令人窒息的高压教育》作者:xxx

    3.《千古一帝的败笔》作者:xxx

    4.《九龙夺嫡》作者:xxx

    5.《论科举考试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作者:xxx

    6.《回忆录:我的一生》作者:xxx

    7.《选官制度汇编》作者:xxx

    8.《成为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作者:xxx

    ……】

    这次上传的资料链接依旧很多,都是天幕讲解中提到过的内容。

    咸阳宫中,已经完全了解扶苏是个什

    么性子的嬴政没着急看什么高压教育、也知道后世究竟是如何褒贬自己,因此《千古一帝的败笔》也不着急,他眼下最需要人才,因此直接看了《选官制度汇编》,迫不及待的想要汲取后面朝代的一些东西,从而找出最适合秦朝的一套选官制。

    未央宫中,刘彻这一整期视频的心情都还不错,尤其天幕夸他是千古一帝,他如今所忧愁的未来都解决了,“汉”之一字传至天幕所处的时代,源源不断。

    所以刘彻心情十分愉悦,看什么都非常顺眼。

    然后,他点开了《细数古代那些令人窒息的高压教育》,想看看里面的反面教材,顺便给自己找点乐子。

    然后,一打开目录,第二篇——汉武帝刘彻与戾太子刘据。

    他看到了自己的乐子。

    刘彻心里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据儿怎么会是戾太子?!

    这书是不是写错了?!!

    他三十而得子,平时爱着捧着,都想好只要据儿聪慧能扶得上墙就立他为太子,以后将大汉交给他。

    结果现在,这书册里竟然有他跟据儿?!

    刘彻脸色都变了,赶紧翻到讲自己和刘据的那一页。

    等看完,那脸色精彩纷呈。

    “欺人太甚!”他快气死了。

    这震怒太骇人,朝堂上正看着自己感兴趣文章的朝臣们吓了一跳,不明白这好端端的,陛下怎么突然发火了?!

    只有同样看到这部分内容的个别官员心里知道是为什么。

    说实话,他们心情很微妙。

    同时很不懂为什么他们陛下走上了跟秦始皇嬴政一样的道路。

    这难道就是千古一帝的宿命?

    那位唐朝的太宗刚还被天幕举例了来着。

    卫青看着青筋暴起的刘彻,犹豫着要不要出声问问,结果还没等他开口,他就对上了刘彻的视线,然后他自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心虚。

    卫青:“???”

    突然就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今日的大汉,注定不会平静。

    ……

    唐朝,李渊久久的出着神,脑海里全是天幕之前说的他对于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区别对待之言。

    已经登基为皇的李世民散了朝,找了个清静地打算细细研读那些文章,避免悲剧再发生。

    ……

    链接里的内容向来是最受欢迎的,尤其这次还跟孩子相关,那人们就更看

    重了些。

    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自杀什么的太可怕了,他们一定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在自家头上!

    “别人家这些错误我们不能犯,不然以后把娃养废了怎么办?”

    “就是,那个什么李承乾,还是个太子呢,那般富贵,却连活都不想活了,我们家可没那个泼天富贵,那就更没甚舍不得的了。”

    “可不是嘛,我们得把娃教好了!”

    “唉,要是我们也能有那个学校就好了,后世的娃娃读那般多的书,多好啊。”

    “别想了,不可能的,哪有钱。”

    哪有钱?

    商人手里有。

    很多商人再次从天幕上看到希望,反正他们钱多,要是能用钱改善名声、甚至还养出个为官做宰的人出来,那才是件大喜事!

    学校,必须修!

    钱多的就资助修大些,钱少的就资助修小些,然后买些笔墨纸砚、找个识字的先生,这蒙学不就开起来了吗?

    现在也要不了多少钱!

    尤其那种还自己沾了造纸生意的,需要投入的钱就更少了。

    在各地商人投入钱财开始办学堂时,对普通百姓而言就是赚钱的机会多了,同时也眼巴巴的奢望着自家的孩子以后能有机会读书。

    自然是有机会的。

    商人们开办这个学堂就是为了刷名声,那束脩自然是不要的。

    等到当地百姓听到这话,顿时就疯了,他们连连问究竟是不是真的,自家的娃能不能进去读书之言。

    商人们这个时候自然回答说是,并趁机好好的宣传了自己一波,企图树立正面的形象。

    他们成功了。

    百姓一听是真免费读书,不仅激动的老泪纵横,还自发去帮忙。要修学堂的帮忙盖房子,不修学堂的就帮忙做杂事,就指望这学堂早点开。

    商人们的名声变了许多。

    不仅仅是商人们行动,读书人们也行动了起来,尤其一些有见识的学校,先生们已经将“为寻常百姓启蒙”列入了实践活动,人人都得参加。

    这对原先读不起书、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而言自然是大好事一桩,他们的命运也在渐渐改变着。

    一切都在悄然的改变。

    ……

    春去秋来,按照天幕说的肥料追肥的百姓进来迎来了一个好收成。

    而天幕在各朝各代也讲述了快一年。

    保暖手段、简单的急救措施、杠杆原理

    、制冰法、陶瓷烧制、马具、百炼钢、织布机、自然灾害的预警与应对、防控防疫、蒸汽机、发电原理……

    等等。

    但凡跟技术相关的,天幕都讲了。

    汉文帝刘恒看着今年的税收舒展开了眉头,与太子刘启高兴的对弈。

    汉武帝刘彻今年凭借天幕所讲、然后叫官员整出来的东西赚了个盆满钵满,尤其煤炭,简直是个中大头,利润极高。

    他琢磨着照这个势头下去,最迟后年应该就能攒齐大军出击匈奴的粮草,然后灭了匈奴。

    想到这里,刘彻极其高兴。

    他想,老天都在保佑朕,不仅十三年音讯全无的张骞今年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不少作物和有关西域的许多消息,为大军出击做了准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出现了天幕。

    给大汉讲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大汉学到了许多。

    也让他学到了许多。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小黄门突然禀告。

    刘彻自思绪中回神,看着被霍去病牵在手里那个走的摇摇晃晃的小娃娃,心里一软的同时已经伸出了手,“据儿,父皇抱。”

    汉昭帝期。

    霍光处理完手头的公务,再一次拿起了放在边上的书。

    上边写着四个字——汉武大帝。

    这是根据天幕给出的造纸方子造出来的纸,字是霍光自己的字。

    这本书,是他自己在天幕上抄录的。

    书册边缘已经有些毛,那是长时间翻阅而不可避免的问题。

    他凝视着书名看了片刻,才缓缓翻开书册,慢慢的看了起来。

    ……

    三国,魏。

    洛阳城内血腥味弥漫,是从昔日赫赫的司马太尉府中传出来的。

    抽丝剥茧两个月,曹丕终于确定那个姓司马的晋朝就是司马懿的后代,而且还真是司马家夺了他曹家的权,这叫曹丕如何能忍?!

    于是,筹谋半年,甚至还暂时放下与蜀汉、孙吴的恩怨,大家暗中商议,终于在今天把司马家给处置了。

    司马懿是个能人,但杀了他曹丕不后悔。

    铲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他从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

    ……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白砂糖。

    那是用岭南甘蔗做出来的糖,以天幕说的熬糖法做出来的白糖。

    自从有了白砂糖,

    大唐的糖都不再昂贵,外邦的糖已经被彻底淘汰。

    当然,最令李世民高兴的还是早上朝堂上出现了新面孔,那是今年科举新考上来的官员。

    他们的数量不算多,但朝堂里却不再只是世家子弟了。

    甚至,因为天幕里诸多新事物的冲击,世家和普通百姓的差距正在缩小,假以时日,普通百姓定成气候。

    李世民觉得这个势头就很好。

    贞观年间。

    被天幕剧透“安史之乱”的李隆基被气的病了一场。

    等他好之后,贵妃那那里也去的少了,于朝政上倒是更勤勉了些,这个当头棒喝敲的他心虚老实了不少。

    各地藩镇势力也在往下压,没再继续宠幸安禄山和史思明。

    李隆基心想,也幸好如今他们的势力还没强到不能动的地步,不然大唐真的要葬送在他手上。

    到时,他何颜去见太宗?

    ……

    宋,岳飞再次大捷。

    捷报送至临安,李纲看完长舒口气,那颗一直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下。

    很快,他又投入朝政忙碌中。

    赵构已经被软禁着,这已经是宋朝上下心照不宣的秘密,天幕就挂在上边,没有哪个不长眼的跳出来说三道四。

    当然,大家也都没这个想法,毕竟,谁也不想亡国。

    如今宋朝主内是李纲,外驱应敌是岳飞。

    他们都在等着赵昚。

    ……

    明,商部派出去的船刚刚在码头停下,船上的人皆满脸风霜,但眼睛却亮的惊人。

    而郑和却早已经回来了。

    他带回了红薯、玉米和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哪怕还没种下去,但看着种子朱棣连说了三个好。

    那时的郑和是松了口气的,原来陛下也能看到天幕啊,这下他们不会因为擅自做主被惩罚了。

    朱棣说道:“等明年开春就种下去,百姓就能吃饱了!”

    …

    景泰年间。

    明英宗朱祁镇被愤怒的百姓砍死在城外,已经坐稳皇位的明景帝朱祁钰跟于谦吃完了一盅酒,朱祁钰似是醉了,突然说了句:“朕不悔。”

    于谦笑了下,眉眼温和且不失锋芒,“臣亦不悔。”

    ……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崖山海战、金军入关的悲剧。

    是武安君白起死于一场未参与的战争、冠军侯霍去病英年早逝、岳飞死于莫须有、于少保被冤杀的不平。

    因为悲剧与不平,所以才格外憧憬。

    历史是什么?

    是沈二妮造出了纸,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在家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她交得起不婚罚金,能够不被逼着嫁人;

    是王二一家辛辛苦苦一整年得了好收成,养的猪膘肥体壮,如今杀了肉端上了桌,油汪汪的肉块配白米饭,一家人吃的头都不抬。

    是秦朝黔首用瓮闷出来的一锅热腾腾豆腐,然后用买来的豆油煎豆渣饼,再配一个粗粮馒头,就是最精致不过的饭食。

    饭后,他们拿着那本朝廷发下来的《农政全书》再次学习,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学习里面的种地知识了,也是在学习里面的字。

    简体字,已经在秦朝推广开来,他们如今走在路上,遇到挂着牌匾的店家也不再是睁眼瞎。

    历史是什么?

    是嬴政端坐在咸阳宫中,接受昔日六国贵族们的屈膝参拜。

    “张良参见陛下。”!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