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娘子在上:王爷,悠着点周若彤萧成渝 > 正文 第752章青山绿水,戏子佳人
    地处江南道有处青山,青山旁有水,天光好的时候,两侧山林都会倒映在水面上,当地人便管这条长河叫做绿水。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绿水。
    竹篾编成的小竹筏子顺着水面一路朝下缓缓流淌,两侧山林中不时有飞鸟惊飞,在下游处有一方四角高翘的亭子,木筏就在这里停下。
    穿着姑苏织锦的胖员外从筏子上跳了下来,他摸了摸圆滚滚的肚皮,抬头朝远处张望了一眼,心想自己来的倒是第一早。
    天边逐渐飘起了细雨,细雨连绵,水面上起了一圈一圈的小涟漪,非常好看,就像是某位佳人于歌舞中飞速旋转盛开如花的裙摆。
    不多时,另有木筏从上游飘落,其中有几个带伞的撑着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油纸伞,一路在青山绿水红尘烟雨中漂流,像是水面上流淌的各色花瓣。
    另有几个没带伞的则显得有些狼狈,好在风雨不大,只是烟雨,落在身上除了有些黏糊,倒也不至于让人恼怒。
    木筏子在小亭处停稳,先到的胖员外探出身子对熟识的几个人打过招呼后,便将靠岸的众人一个个拉了上来。
    众人之间相互寒暄了两句,便不发一言,不是因为山林僻静清幽,害怕搅扰了此地氛围,而是这片山林的主人多喜安静,最是不喜外人叨扰。
    来者众人并不算多,放眼望去也就十五六个,山林清幽而空旷,两侧石道又是刚刚开凿出现,看上去还很新,加上厚厚的树冠笼罩的阴影,时不时有各种城中少见的鸟雀扯着嘶哑的嗓音扑啦啦的高飞,倒也显得有些阴森恐怖。
    但众人并不多少担忧,他们是山外姑苏城内有名的票友,也算是文人骚客中最喜不务正业的一批人,他们多有丰厚的家底,且能在前后两位皇帝一位娘娘发动的三场有关江南道的战争中活得依旧滋润无比,想来背景也是有些。
    众人凑齐后,发现并无一人拉下,便撑着油纸伞,缓缓地朝山上走去。
    前两年,这些票友在无意当中发现外头来了一个有名的伶角儿,那人当真是有一副好嗓子,一嗓子出来,直叫人身子骨都酥了,更关键是,作为下九流的戏子,不管成不成名,有没有被人追捧,都或多或少带着一股骨子里的自卑感,这种感觉是无法掩盖的,但那伶角儿丝毫没有,甚至有着一股由内而外的贵气,这种贵气就连新上任的知府老爷身上都没有。
    带着贵气的下三滥,可就不是下三滥了。#@$&
    如果让周若彤来说,她估计会给个对大梁而言十分新奇的词儿——艺术。
    三教九流,各有千秋,但艺术本质不变,那是深深植根于文化当中的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同时他也是打通阶层的桥梁,这也是为什么这帮子票友听惯了大江南北各地唱腔,唯独对此地新来的角儿情有独钟。
    这角儿有股子傲气,唱戏不低头,这才是真正的卖艺不卖身。
    在半山腰,有一片竹林,林子里清一色的上好湘妃竹。
    这原本是姑苏城中制扇名家的竹林,之后被来此的神秘人物以重金买下,曾经轰动一时。%&(&
    穿过竹林的清幽小道,一路朝内中而去,有小桥流水人家。
    竹林后头新盖的建筑不算豪奢,也不算多大,但却足够精致。
    内中该有的摆设全都有,该有的假山流水小门画屏一个不缺,且多古色古香,各种摆设又相得益彰,可见其主人极高修养。
    外院与内院之间隔开了一道空场,前后以白墙相连,中间搭着戏台,底下摆着桌椅,不很大,也不很多。
    两侧或多或少栽了几丛不知名的竹子,若是赶上天光好的时候,竹影照在白墙上,就是一副任一画师都描绘不出的泼墨画。
    众人一路无声的来到小门前,其中由胖员外为代表拉着还有刷漆味儿的铜环叩了叩门。
    咚咚咚的声音在清幽的山林中回响,显得有些沉闷,这里当真是安静到了极致。
    片刻后,一个看着年岁不大的下人开了门,那胖员外轻声问道:“冯先生在吗?”
    那下人点了点头,然后按照往常的惯例,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里头的人多了两个,有些不悦的皱起眉头,说道:“怎的多了两个?”
    此地主人有些怪规矩,来听戏不要金银,不要赏钱,但何时唱,唱什么,却不许客人多言,而是由主人自己规定,同时每次开戏来多少人,也是由主人定好。
    若是某日这主人开口想唱戏,便会派人出去对这些老主顾们挨家挨户递个消息,说我家先生何时开唱,当然这也仅限于递个消息,至于您来不来,人家却并不在意。
    也正是这主人有此怪脾气,再加上人家不为了钱来,唱腔极好,便在姑苏内成为了一个传说,许多贵人们都想着来听上那么一回,但这家主人只和熟人相交,能进来的也大多都是熟人介绍,生人莫近。
    各种传闻交杂在一起,更是在姑苏城权贵圈子里卷起一阵风潮,因此地在湘妃竹林深处,大家都管这叫湘妃戏,私下里给内唱戏的主人起了个雅号叫湘妃,大家都以能来听上那么一段湘妃戏为荣。
    而面前这个胖员外,就是第一个来这里听戏之人。
    其余票友也是他介绍来的。
    胖员外深知此地主人规矩,拱手道:“小哥儿麻烦了,烦请和冯先生讲一下,今日多来了两人,若是先生不喜,那我便将二人遣散便是。”
    那小哥儿打量了人群中的两人一眼后说道:“你们先候着,我去问问先生。”
    后院中,穿着青衫的冯先生正手持画笔给已经换上戏服的男子轻轻地描眉,听着窗外烟雨中云雀啁啾,那戏子显得有些恼怒,嗔怒道:“我便说了不让人来,咱们关起门来过日子,你倒偏要人来,当真是无趣。”
    “别动。”
    冯先生细细描眉,待得全部描好后轻笑道:“何必介怀,你我久居青山绿水,虽说日子过得恬静,但也总要有人交流,更遑论你这戏曲儿乃是当今世上最好的戏曲儿,不来点人听听,都给鸟雀听了去,倒也着实可惜了。”
    那戏子晓得对方为自己着想,心中感动,嘴上却不饶他,佯装嗔怒道:“我这戏唱与你一人听便是,谁让他们来听的,那等子俗人能听得懂?”
    冯先生展眉一笑,轻轻放下手中画笔,说道:“你既不愿,那我便去赶走他们,省的你心烦。”
    “别。”
    戏子摆手,叫住了对方,微微恼火道:“人家大老远来一趟,倒也不容易,来都来了,再说还下着雨,便让他们进来吧。”
    冯先生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开门迎客后,冯先生并没有前去招待,也没有去听戏,只是一个人站在白墙下,也不撑伞,任由青色烟雨染湿蓝色儒衫,望着锦绣山林,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中院早已搭上了篷布,众人坐在篷布底下,倒也不怕有雨。
    小茶几上摆着几碟坚果和一壶刚充好的热茶,最中间的一桌只有两人,正是那新来的两人。
    其中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略显老态,头发黑白交杂,眉眼间有着沧桑后的平静,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卷书册,然后将毛笔放在舌头上舔了舔,但仍觉不好,便唤来下人问问有没有砚台。
    那下人心中奇怪,却也给他取来了砚台,那人之后从怀中取出一块小墨,下人更是好笑,心想还有人随身带墨的,等到看清后,才显得有些惊讶,那竟是西泠印社的松香墨,看来这老倌儿也是个有钱的人家。
    坐在老人身边的是个年轻人,眉眼英挺,整个人往哪一坐,自有一股子逼人的英气,让人不敢直视,那下人好生奇怪,心想王员外这回带来的人当真是有趣儿。
    等砚台内出现墨汁,松香阵阵后,戏子甩着长袖缓缓走出,他来到中场,看到那新来的两人后,浑身忍不住哆嗦了一下,那两人微微一笑,对那戏子点了点头。
    戏子先是低头,像是沉思,王员外看着看台之上的变故,心中有些好奇,今日这位先生怎的有些奇怪。
    好在那戏子只是迟疑了片刻后,就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起来。
    今日唱的是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金平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一曲戏了,那老儒生的笔尖开始落墨,上面写下一排小字。
    “江南有名伶,藏于深山……”
    至于其他的,可看不清了,只看到开头写的是那《齐王传》。
    雨声逐渐专极,那老儒生从椅子上站起,对看台上的戏子拱手作揖,年轻人也点了点头,戏子微微一笑,退于幕后。
    众人散场后,这小院重又归于平静。
    到了深夜,用过晚膳,红罗绸帐后的两位佳人坐在床榻上,那戏子卸了妆,竟然是男儿郎。
    他略有娇羞的说道:“今日好像撞见熟人了。”
    冯先生微微一笑,说道:“那也是缘分。”
    他起身吹灭了烛光,两人躺在被窝里,不知为何,两人一时间都没有入睡。
    “保保,你听我唱了这么多年,你也给我唱一个。”
    “王爷,我哪里会唱。”
    “不行,你得唱一个。”
    “行吧行吧,奴才遵旨。”
    “不许说奴才。”
    “不说便不说,那咱们就唱一个……唱一个什么好呢,有了,当年在宫中娘娘教了一个,我唱与你听听,若是不好听,你莫怪我。”
    “你唱的都好听。快唱吧。”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