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多的小孩记忆就跟金鱼似的,林绛玉记得自己去过庄子玩,记得的都是跟裴辙一起的记忆,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十分快乐。
    至于庄子里的人言行如何,装束如何,那不是一个三岁小孩会留意的事情。
    时间一晃,两年多过去。
    五岁的林绛玉已经开始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来观察他们。
    “那当然不一样啊。庄子里的人都是村民,以种田为生的。”
    跟弟弟不一样,陶然山庄小住的那几天生活,林黛玉记忆犹新。她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朋友叫春兰,是陶然山庄的一个小女孩,很活泼很有生命力,跟荣国府的姐姐妹妹们都不一样。
    在不羡园西书房的案桌上,摆放着一只竹篾编成的八哥。
    就是因为那只八哥,林黛玉回扬州后才会想着要养一只八哥。
    裴辙知道林黛玉想养一只能说话的八哥,回扬州后,就让父亲把自己养在府里的八哥送去了林黛玉。
    两只八哥,从扬州的闲云阁,到京都的不羡园,都一直陪着林黛玉。
    林黛玉每次看书累了,一抬眼就能看到书桌上和走廊上的八哥。
    不知道曾经的小玩伴,如今怎样了?
    林黛玉想起春兰,回头看向贾滟。
    贾滟仿佛心有所感,杏眼含笑,温声说道:“你若想知道陶然山庄的事情,等裴五婶婶从扬州回来,我请她到家里来玩。”
    林黛玉一怔,随即笑着点头。
    “好。”
    第96章
    096
    庄子里的人都好奇贾滟等人的身份,远远地打量着。
    竹青在庄子里收拾了好几间四合院,刚好够给贾滟带来的这些人住。
    贾母住在一个三进的院子,宝玉是老人家最疼爱的,自然要将他放在眼皮底下。史湘云平日爱热闹也淘气,贾母生怕她到了庄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也将人放在自己的院子里。
    于是,贾母的院子,她住在正房,贾宝玉住东厢房,史湘云住西厢房。
    卜氏带着探春、迎春住一个四合院。
    贾滟住的也是三进的四合院,比贾母住的四合院稍微小一些,她带着林黛玉、薛宝钗和尤三姐住一起。林绛玉最喜欢黏着裴辙和他的芸舅,非要跟两个少年住一起,贾滟也就随他去了,吩咐竹青将几个少年安排好,各自的住处就定下了。
    贾宝玉要到庄子来,秦钟也跟着一起。
    贾母要把宝玉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平时也喜爱秦钟,于是也让秦钟住在她的四合院那里。
    这么一来,所有到庄子的人都安顿好了。
    几个四合院相隔不远,都能听见彼此院子里的欢声笑语。
    贾母年少时也有过与父母去避暑的经历,那都是在自家的别院里住着,并没有住在这样开放式的庄子里。后来嫁到荣国府,当家主母,要操心的事情数不胜数,自然再也没什么机会离开京都到旁的地方去。
    初次到乡下地方避暑,大概是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不想讲究太多虚礼,竟感觉很喜欢。
    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很近,有好奇的小孩躲在墙角悄悄地打量着从城里来的贵客,并不上前打扰。
    贾母杵着拐杖出来,见了这些小孩,吩咐身边的鸳鸯,“等会儿散一些银钱给这些小孩儿们,就说是请他们吃糖用的。”
    鸳鸯听了,笑着应下。
    贾母平时在荣国府里,走远一些还要坐轿子,到了庄子,竟也杵着拐杖沿着几个四合院走了一圈。
    鸳鸯看得心惊胆战,生怕老人家一下子走那么多路,会走出什么毛病来。
    贾滟却笑着说:“没关系,老太太也并不是那么娇气的人。你看庄子里的老人家,个个腿脚都麻利得很。”
    庄户人家的老人,即使头发全白了,牙齿也掉了,依然动作麻利。
    倒是富贵人家的老人,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动作也比较迟钝。
    “庄户人家的老人自然不比老太太金贵,但养生之道,都是一样的。只要老太太愿意,多走动些也没坏处,你多看着些,别让老太太摔了就行。”
    生命在于运动。
    贾滟一直不太赞成中医说的静养,什么都要静养,可人一旦不运动,肌肉很容易萎缩。很多老人到年老的时候下盘不稳容易摔跤,就是腿部肌肉没了,力量不足。
    贾母如今七十多,平时很注重养生,就是不太爱动。
    如今到了庄子,她愿意多走动是好事。
    鸳鸯听贾滟那么说,觉得也是这个道理,见老太太愿意走,也没阻拦,只是更加小心地照顾着,随时关注她的身体状况。
    林黛玉和史湘云她们正在四合院外面的竹林里乘凉,贾母寻声走过去,跟小姑娘们凑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