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幸福的秘诀是学会珍惜 > 第十三卷 善待他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缘分
    第108章你需要别人的帮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6只健康的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食品放的位置高度完全不一样。

    学者们把食物放在第一间房子的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他们煞费苦心地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则直接悬挂在房顶上。

    数日后,学者们发现关在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牙齿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全部死亡。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们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他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诱人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不费吹灰之力便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死伤各占一半。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终因食物悬挂太高,获取难度过大,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独到的本领蹦跳取食,然后随着可享用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采取了协作的方式取得了食物。其中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他们都能取得刚好够吃的食物,自然就活了下来。

    虽是以猴子取食为实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作精神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之一。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共振的生活氛围。

    美国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就认为,合唱、合奏等群体性的音乐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公民与群体、社会相协调的生存意识:这些活动要求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一种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在保持集体行动的参与者的独立性的同时,又培养共同的团结、协作的思想和技能。

    如果没有合作,社会就无法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礼尚往来至关重要,我们的伦理道德也强调以德报德。我们的生活有赖于我们的合作。

    第109章第五颗钉子

    在西北的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手艺传给自己的三个徒弟。

    老鞋匠耐心地从理论一直讲到实际,三个年轻的徒弟领悟力很强,他们都进步很快。在他们手艺日渐成熟,准备外出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一定要记住,补鞋底时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青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谢别师父,踏上了茫茫旅途。

    几个月过去了,三个年青人来到了一座大城市。并且各

    自安了家,落了户。

    很快,这座城市的人们都知道了有这么三个年轻的鞋匠。同行就是冤家,同一行业必然有竞争。但由于三个年青人的技艺都不相上下,日子过得倒也风平浪静。

    又过了些日子,第一个鞋匠对老鞋匠的那句话感到了困惑。因为在每次的操作中,他用四颗钉子总不能完全修复鞋底,可又一想,师命难违,于是他整天活得好辛苦。终于,他百思不得其解,不能解脱烦恼,只好收拾好东西,扛着锄头回家种田去了。

    第二个鞋匠也为四颗钉子的事苦恼过,可他后来发现,凡是用四颗钉子补好后的鞋底,经常会再坏,而且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彻底修好,这样一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第二个鞋匠非常感谢师傅,并且经常为此暗暗窃喜,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的真传。

    第三个鞋匠同第二个鞋匠一样,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郁闷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往鞋底上多钉一颗钉子,就能把鞋一次性补好。第三个鞋匠连着几夜没合眼,终于决定背着师父,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数月,小镇上的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截然不同的做法。于是第二个鞋匠的铺面渐渐门可罗雀,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却络绎不绝。最终,第二个鞋匠被逼无奈,也关了铺门。

    日子依旧这样持续下去,第三个鞋匠依然和从前一样尽职尽责地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服务。直到他渐渐老去的时候,他才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嘱咐的含义。

    又过了几年,第三个鞋匠老了,这时同样又有几个年青人前来向他学习这门手艺,同样在当他们学艺将成时,鞋匠也向他们嘱咐了那句话: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生活其实有时很像在修鞋,它同样要求人们: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而且不能有丝毫的贪念,否则必会为社会所淘汰。

    第110章真正的朋友

    仲建国下岗了,一时工作没了着落,成天闲着无事,他打算回老家暂居一段时间,但又怕信息不灵,延误了找工作的机会。因此临走前,他便约了十几个平时关系特铁的哥们儿吃了一顿。

    酒酣饭足,仲建国趁着脸红耳热之际,强烈要求哥们儿帮忙留意一下各家公司的招工信息。

    王通涨红着脸嘟囔道:“这算什么难事,咱兄弟多活动活动,一定能帮大哥找份即轻松又赚钱的活。”“对!没问题!”朋

    友们神情激昂,抡袖子拍胸脯拍大腿作保证,他们一再表示一旦有什么信息一定第一时间通知大哥。

    仲建国看到哥们儿如此群情激昂,满含热泪地说:“谢谢!谢谢!我找到工作后,一定不会忘了大家!”这时,一直默默不语的章琦站起来,端着酒杯建议他回老家开一个店面,卖衣服,弄些钱渡一下难关,其实自由职业者有很多好处,自由自在的,比找什么工作强多了。此话一出,热闹的场面突然安静下来了,大伙全瞪着章琦。

    仲建国不喜欢章琦的这番话,他有一点儿不高兴了,心想:这人就会泼凉水,真不够朋友。于是只将联系电话告诉其他几个,便伤感地离开了。

    仲建国回到老家,整天呆在家里无事干,人如果没了盼头,很快也就没了精神。妻子劝他安静下来,正好可以在家看看书,写点东西什么的。可他老惦记城里,惦记着城里的朋友,惦记着城里的工作,惦记哥们儿帮他找到工作后打电话来。他往往看一会儿东西过来瞧一下电话机。如果有事外出,一回来就慌忙去翻看电话的来电显示,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仍然半点音讯也没等到,仲建国觉得生活太没有奔头了。

    半年后的一天晚上,仲建国看完电视新闻,进到房间里与其说是看书还不如说是烦躁地到处东翻翻西翻翻。

    这时,章琦裹着一身雪花闪身进来。仲建国给他泡了杯热茶,责怪他不事先打个电话,好去接他。章琦说:“你又不给我留个电话,害得我只能亲自跑来。晚报招记者,报名截止是明天中午,我是专程来通知你的,赶紧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准备。”

    仲建国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参加了应聘,并且当上了记者,在一家高档饭店请朋友们喝庆祝酒。喝着喝着,王通大声说:“晚报招聘广告一登出来,我就打电话过去了,可大哥电话老是占线。我就知道大哥准成,嘿……来,喝酒!”仲建国心里掠过一丝厌恶。

    接下来,另一哥们儿说一家设计公司招人,打了好几次电话却找不到大哥。

    另一个更动情地说实力通讯公司招业务主管我还帮大哥报了名,打了几次电话也联系不上。

    接下来一个比一个说得真切,仲建国的脸却越来越无奈。这时,依然是一言不发的章琦站了起来,举起酒杯说:“大家都为大哥的再就业操碎了心,都出了不少力。现在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家都来干一杯,干!”“好,干!”声音喧闹而高亢。仲建国暗地里一直用力地握着章琦的手,悄声地说:“我换号了,你记一下:1396……

    真正的友谊,是三月的细雨,时刻滋润着朋友干渴的心;真正的友谊,像六月里的柔风,为朋友赶走心头的一切烦恼;真正的友谊,是中秋节的月亮,照耀着两颗坦诚的心;真正的友谊,又像冬天里的太阳,在寒冷的季节给人们以温暖;真正的友谊并不是建立在金钱、权势之上,是在心上彼此都能够坦诚相待,所以真正的友谊在于交心。

    坦诚是友谊的种子,团结是友谊的根,互爱是友谊的茎,互助是友谊的果,理解是友谊的叶,真正的友谊,不是挂在嘴边说的,它以坦诚相待为基础,以互相信任为原则,以使朋友完美为目的。只要我们执著地去追求,就会拥有自己永恒的朋友。

    第111章拨去梦的衣裳

    有位秀才经过三次落榜后,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他下定决心要最后一次进京赶考。他又住进了经常住的那个店里。

    考试的期限马上到了,前两天他突然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天下大雨,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了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秀才觉得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第二天他赶紧找了位算命的给解解梦。算命的一听,连连摇头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在高墙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劲吗?戴着斗笠打雨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那明摆着没戏吗?”

    秀才一听,觉得蛮有道理,于是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明天不就开考了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把店老板给逗乐了:“哟,我小时候也学过些法术,也会解梦。我与那算命的截然相反,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这么跟你讲,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准备充分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准备振作精神决战到底。公榜的那一天,秀才居然中了个探花。

    人们都喜欢积极的人,因为他们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人们都讨厌消极的人,因为他们像月亮,初一、十五各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还有两个旅行中的天使,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不冷不热,并且把舒适的棉被偷偷藏起来,让他们在冰冷的地下室的一个角落里过了一夜。当他

    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扣起一块泥土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感到纳闷,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到了另一个村子。和上次不同,他们来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白面拿出来款待远方的客人,还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给了两个天使。

    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被农夫和他的妻子的哭泣声惊醒。原来,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看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第一个家庭要啥有啥,老天使还亲手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贫穷但是还是热情地款待了素不相识的客人,然而老天使却没有及时阻止他们奶牛的死亡。

    老天使平静地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的表面看上去那样。当我们在那富人家地下室过夜时,我通过墙洞看到了另一个屋子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卑贱得只剩下金钱,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我知道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为了感谢他们的热情招待,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表面看上去的那样。”

    有时候,眼见的未必就是事实;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第112章黑暗让人又见光明

    一个年轻书生自小勤奋好学,无奈贫瘠的小村里没有一个好老师。父母决定变卖一切家产,让孩子外出求学。

    这天,天色已黑,书生饥肠辘辘准备翻过山找户人家借住一宿。走着走着,树林里忽然窜出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书生立即拼命往前逃跑,无奈体力不支再加上山匪的穷追不舍,眼看着就要被追上了。正在走投无路时,书生一急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见状,哪肯罢手,他也追进山洞里。洞里一片漆黑,在洞的深处,书生终究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他被山匪逮住了。一顿毒打自然不能免掉,身上的所有钱财及衣物,甚至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一掳而去了。山匪给他留下的只有一条薄命。

    完事之后,书生和山匪两个人各自分头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山匪将抢来的火把点燃,他能轻而易举地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恶人有恶报,他力

    竭而死。

    书生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里透进来的一点点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如果没有黑暗,怎么可能发现光明呢?

    感谢黑暗!

    有一个小孩,他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了一个玻璃瓶中,然后,他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安静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他看到,蜜蜂云集在瓶底上,不停地碰撞,想在那里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的表现则完全不同,它们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对光亮狂热的喜爱,于是蜜蜂才死亡了。

    蜜蜂一定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设置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自以为合乎逻辑的行动。在蜜蜂看来,玻璃是一种高科技、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破不了的障碍;它们的智力越高,就越对这种奇怪的障碍感到不可理解。

    苍蝇,向来被人们认为是愚蠢的家伙,它们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逃窜,由于运气好,结果误打误撞地成功了。

    世间大多如此,人类也大多如此。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由于眼前的光明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第113章一个半朋友

    有一个朝廷命官,一生广交好友,为人正直。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在官场上闯荡多年,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年少的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你以后自然会懂得朋友的要义。”

    儿子先找到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由于奸人陷害,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片刻思索,赶忙叫来自己正在温课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身上的衣服换给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人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是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

    儿子按照父亲的旨意,又去了所谓的“半个朋友”那里。儿子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深表同情,他思量再三说道:“孩子,这等大事不是我等平庸小辈可以摆平的呀,这次我可真的救不了你啦,我这里有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的一些银两,我会统统给你,让你有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吧,你放心,凭着我与你父亲多年的交情,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在这一次明白了:在人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于你的人,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这位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告诉他儿子,而且也告诉我们一个交友的真理:不反对广交天下朋友,而且也不妨对朋友动用真心,但是付出了就不要要求回报,更不可以苛求朋友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精神上的快乐之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付出就会大打折扣,失望就会痛苦地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就如同给予和获得一样。你的善良只能感染得别人也善良或者淡化别人的恶意,但不要奢望让其彻底转变。当然,如果你能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他人的人善待你,那么你该庆幸那是你今生最大的幸福。

    第114章放手

    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厨房清洗碗碟。她四岁的小孩子非常听话,自得其乐地在地板上玩耍。

    过了一会儿,孩子的啼哭声把妈妈吓了一跳。妈妈不知道究竟发生什么事,还没有来得及将手抹干,就一个箭步冲出去客厅,看看孩子到底在哪里。

    原来,孩子蹲在沙发旁,但是,他的手却插进了放在茶几上的花瓶里。花瓶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宽的那一款,他的手很容易地伸了进去,但却拔不出来。母亲想尽了各种不同的办法,但都不得要领,还是没有把卡着了的手拿出来。

    妈妈被孩子的哭闹声弄得越来越焦急,她稍微试着用力一点,小孩子就会痛得大哭。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妈妈只得用一个下下策,就是把花瓶狠心地打碎。

    开始,她稍微有点犹豫,因为这个花瓶确实不是一只普通的花瓶,而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过,看到儿子痛苦的表情,为了儿子的手能够拔出,妈妈狠了狠心想,现在这是唯一的一个办法。终于,她忍痛将花瓶打破了。

    尽管有点心痛,但只要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太往心里去了。她紧张地让儿子将手伸给她看,看

    有没有伤到哪儿。孩子的手完好无缺,没有受到任何皮外伤,只是他的拳头仍是紧紧地握着,好像无法张开。妈妈再一次惊惶失措——是不是抽筋呢?

    小孩子看到妈妈如此着急,便开口说:“我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头慢慢张开,原来他的手里一直紧握着一个一元硬币。他是为了得到这一个硬币,所以才把手卡在花瓶的口子里的。

    小孩子的手拉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瓶口太窄,而是因为他自己不肯放手。

    谈到放手,不只指真正意义的单纯的肌肉拉动。

    面对感情的事,人们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最初的恋爱,是新鲜的、盲目的。你曾为心爱的人心甘情愿地做每一件事情,当时,你觉得是多么的天经地义;而今天回过头,也许你又会感到荒谬至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自己曾经是盲目地幸福着。突然有一天,你会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发现自己被感情问题卡住了,动弹不得。

    接下来的时间,大部分被用来求助朋友,祈求上天。其实,问题不是你所想的那么复杂,只要你肯放手就解决了。可是你却偏偏不肯放手。你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到底爱不爱他?他到底爱不爱我?……这样执著到底值不值得……”

    其实,就是那个放手就可立刻解决的问题,一直搞得你精神恍惚。你不愿意承认现实,你宁愿把自己困在没上锁的牢笼里,不愿得到解脱。

    你忍痛坚持的这份感情,只是一枚一元硬币。你不惜代价,消耗了许多眼泪,虚度了大量的岁月,遗弃了很多机会,到头来只为了那一枚一元硬币。

    只有放手,才能带来更大的释怀。为了区区一元,打碎了一个古董花瓶,小孩子当时当然不会理解妈妈的心情,当然不会为此感到后悔。在他的心里,一元钱,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第115章马鞑子里的喜与怒

    一天晚上,天高月朗。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驱除一天的疲惫。忽然,天边出现了一束耀眼的光芒。从部落传说里,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神被光环笼罩着,终于说话了:“勤劳的牧民们,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所有的人都会非常快乐,但同时也会非常懊悔的。”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从小时候的故事里知道,神能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的体魄以及长寿的

    生命,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费力而又毫无意义的事。尽管心中多有怨言,但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仍旧各自开始捡拾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一直走了一天,捡了一天。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当他们又开始安营扎寨休息时,有人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璀璨的钻石。他们高兴极了,也正如神料想的那样,人们同时也懊悔极了,他们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轻易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

    第116章水上飘

    经过二十年的寒窗苦读,一个博士终于毕业了。他被分到一家专业很对口的研究所,成为所里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一个人。在众人的吹捧之下,他很快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发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是个钓鱼的好去处,等他到了那里后发现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一声没吭:“这两个本科生,没多少学问,和他们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般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的眼珠子,如果不是厚厚的镜片作保护,早就掉了出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从容地“蹭蹭蹭”从水上飘了回来。“怎么回事?”博士生碍于面子不好去问,他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博士生。哪知又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扭了扭腰,“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去了。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厥过去:“不会吧,我怎么有幸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这件事一直在博士生的心里不停地翻动着。一天,大家又在一起钓鱼,博士生感到有点内急。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上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大楼里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连本科生都能过得的水面,我博士生过不得。”

    只听一声巨响,博士生头朝下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赶忙将他拉了出来,问他:“小同志,你思想上是否有什么包袱?说出来单位一定尽量予以帮助。”博士生听了,有点难为情:“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才放下心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