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 第十章 升级思维——永远与世界同步
    古人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而在当今,在无论什么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的社会里,如果我们的思维停留在原地,如果不把视野放得更远,如果不去努力学习……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不可能往前再迈进一步。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不断地获取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的话,“升级思维”之于我们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升级是人的生命线

    升级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汇,用在思维方面,仍然有其适用的道理。升级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步,改掉原来的不足,让优势更突出。可以说这种升级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需要,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如果不形成这种升级思维,必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然会止步不前,落在别人后面。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升级是人的生命线。

    2006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应聘并任职于一家公司,一个是名牌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的小王,另一个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小赵。这两个年轻人都很活泼,在公司担任几乎相同的职位,只是起薪有所不同。一段时间过后,小王虽然在大学里储备了丰富的知识,也能按部就班地执行工作任务,但是好像过于自信,不喜欢征询别人的建议;而小赵似乎觉得自己的学历背景不够好,很有压力,每天仔细地观察别人如何完成工作,并经常征求领导的建议。

    有一次,老板加班到10点,正要离开办公室,看到小赵还在,就问他很晚了怎么还没走。小赵告诉老板,他觉得自己完成工作有些吃力,便每天晚上在国外网站查找些学习资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老板点了点头,给他推荐了两个不错的专业网站,就离开了公司。

    一年过后,这两个年轻人的工作能力的差别显露出来:小王和刚入公司一样,没有太多的提高;而交给小赵的任务,总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令人惊奇的是,小赵还提出了很多改善公司、创造效益的好点子,有一些被采用了。作为老板,谁都会提拔那些有上进心,并且能为公司作出大贡献的人。经过上下部门的一致认同,小赵被提拔为部门的组长,职位和薪水都高于小王。

    事实就是这样,不是小王做得不好,而是小赵做得更出色。名牌大学的背景并不能让人进步,而优秀的学习能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可能小王还在想着自己辉煌的过去,而小赵正在悄无声息地学习,赶超同龄人。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进步缓慢,你就会被身边数以万计的人超过。

    人的起点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差

    别,关键在于有了这个起点之后你会怎样?是选择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还是选择止步不前呢?你的选择就会决定你的将来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人们奋斗的任何领域里,都有同样的教训:今天的胜利轻易就会变成明天的失败。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冠军的成绩,只能和1990年波士顿的马拉松比赛入围成绩相提并论。而1990年入围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人数多达9000人!这正说明了人们的思维是在不断升级的。

    凡事不进则退,维持现状不过是虚话。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周围强者环伺,你的对手,你的同行,无不兢兢业业,日夜精进。他们深深知道,为了取得优势就必须改善自己。如果身边的人一日千里,而我们却选择原地踏步,两相对照,其实是等于拱手认输。

    在过去,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何许人也,到了今天,你已经不能肯定了。你认为传真机制造商想到过E-mail会成为比传真更简易的沟通方式么?有什么样的新技术又在酝酿之中,日后将会让E-mail过时得像一张废纸呢?

    仔细想想,你的工作内容在不断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和兴趣在不断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你不能指望自己一劳永逸地掌握满足需要的知识或经验,你必须能够跟上节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学习,就像给自己的电脑升级一样,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唯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我朋友所在的小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后,公司新总裁就宣布:公司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员工的法语太差,以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他很有可能被裁掉。公司将通过一次考试来检验他们的法语水平。当其他的员工都涌向图书馆,开始补习法语时,只有一位叫马凯的员工和往常一样没有表现出紧张的神情。其他人认为他可能已经放弃这个职位了。但是当考试成绩公布后,马凯的成绩却是最高的。

    原来,马凯自从大学毕业来到这家公司后,就认识到:同别人相比,自己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从那时起,他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实现自我提高。公司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马凯每天都坚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在销售部工作,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有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影响。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规定要学法语,但是马凯还是自觉地学起了法语。

    对马凯来说,公司被兼并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但是他能够通过积极的学习,增加自己的技能,从而顺利的适用了新任领导的要求。

    曾经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的回答很明确: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小时候是非常喜欢念书的人,成功后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坚持看英语电视,温习英语。李嘉诚从小就喜欢学习,到了香港后,他坚持半工半读。父亲死后,他做推销员时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年轻时代在兴趣的驱使下,如饥似渴的寻求新知识,事实证明当初学习的冲劲,对日后事业发展有极大帮助。李嘉诚自创办塑胶企业,到投资房地产、投资股市、入主英资公司,也许有人说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幸运,在于机遇。但机遇偏爱有头脑的人,正是由于李嘉诚永不停步的学习,才使得他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香港超级富豪。

    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在五年之后,你就会惊讶于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

    所以,如果你想集聚更多的财富,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赚钱方式,来升级自己的思维。当然,人的精力有限,你不能指望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学尽所有的知识。学习那些与你的事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研究生要写毕业论文,在确定了题目后,就需要阅读与论文题目相关的书籍。如果他一头扎进图书馆里,不加挑选就开始阅读,很难期望他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好的论文。所以说在升级的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

    我们不断升级自己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有时候,我问身边的人,谁每天坚持看书,举手的人聊聊无几。如果我再问,每天坚持看书的人当中,谁在阅读和自己工作有关的书籍时,几乎没有人举手。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每天花30~60分钟阅读,那么一周你就可以阅读完一本书,每年就能阅读完50本书。如果你每年阅读完50本书,就相当于在本领域内获得一个实际的博士学位。如果你一年读完50本书,十年就是500本书,想想吧,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每年阅读不到一本书,那你将会获得多大的优势呢?

    我们要善于从专业人士哪里学习。为了让自己提高的速度更快,你应该多参加一些和你的专业相关的讲座或培训或课程。每年努力参加4~5次公司内或社会上的专家讲座,你会受益匪

    浅。专家除了授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会有一种成功者的魅力,能够深深吸引你想做一名事业成功者,在潜意识里督促自己的努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提问。在古希腊时期,埃及港口城市亚历山大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处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世界的知识中心。是什么让它的文明空前繁荣呢?那就是:任何船只,都必须奉上随船书籍供抄录之用,否则不得入港。

    可以效仿亚历山大古城的做法,向每一个走进你生活的人提问,期望发现新的观点、有用的信息和珍贵的经验,丰富你知识的储备。

    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成功者提出的问题不断,但对答案并非道听途说,全盘接纳。信息本身并不具备太多价值,当你不假思索,连别人的结论也一并接纳时,它甚至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在你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要不断问自己:“它和我的前途、行业、生活有什么联系?”仔细验证信息的来源,看你自己是否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坚持不断学习,坚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你才能赶上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不会被社会淘汰。

    努力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从事的行业千种万种,论其社会意义或者社会贡献,纵向里根本无法比较。不过单从一个行业里着眼,你的价值排名就一清二楚了,所以这个小节我们讲的是常见的一种升级思维:努力提高自身,争取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拿破仑的座右铭想必大家都知道:不想做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对,我们普通人同样需要这样的气魄,不求全能,但求专能,成为行业里的第一。

    提起许海峰,你肯定不会不知道,这位运动员是中国奥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至今人们还喜欢把他与“零的突破”这四个字放在一起。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他等待工作人员确认最后的比赛结果。那个瞬间他甚至还来不及考虑,他就成了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这是许海峰一生的荣耀,作为一名射击选手,他不光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镌刻上了一流射手的标志,也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荣耀。喜欢挑战的许海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总是说:“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自信,我觉得做事情就是要做到最好。”

    工作无贵贱之分。所谓事业的成功,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出类拔萃,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即使是一位清洁人员,他要是能把地板刷洗得折出人影,把马桶刷得光洁如新,那

    他也称为专家,拥有了这样的毅力,不成功都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能力也不行。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吧。此外,天赋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是司空见惯。毅力加上决心,成为专业里的成功人士是不难的。

    众所周知,市场表现最好的产品都是在行业里面第一名的产品。其实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就必须成为行业里最有功绩的人。著名的成功学家博恩在他的书中这样写到:就像一张招聘的海报上所写的,在你的行业里成就自己才是你的目标之一。只有出类拔萃者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成功的那些人所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在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时刻都鼓励自己要表现卓越,鼓励自己要成为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而且不在乎要付出多少代价和牺牲。有了这样的决心,促使他们从那些从未这样下定决心的人群里凸现出来,于是他们的功绩是同行中那些普通人的好多倍。博恩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由于少年时期接受教育不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是一个底层的销售员,也对自己缺乏自信。后来他逐渐认识到,每一个行业里面最顶尖的10%的人,以前也都是从最低层开始做起的。他常常鼓励自己,他们可以最终成为顶尖,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最终他也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

    其实每一个杰出的人物都有过表现平平的过去,他们也是一步步走向卓越的。因此,不要认为别人比你强,别人比你善于做此行,所有的技巧都是可以学会的,只要努力,你也可以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成为专家不再是你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的要求。全通型人才已经明显不如专精型人才受欢迎了。因为现在讲究团队,讲求合作,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必须精通各自的那点东西,便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力求做到精通,然后再力求比别人更精通,这才是行业里的专家。

    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浮躁。一部分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专家,不付出努力还沾沾自喜;一部分则以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专家,垂头丧气,也不努力改变现在的局面。前一类人呢,总喜欢和篮球冠军下象棋,喜欢和象棋高手打篮球,然后自以为自己真就成了象棋专家、篮球高手;后一类人呢,刚学会篮球就和篮球冠军打篮球,刚把象棋入门就和象棋高手下象棋,结果弄得信心全无。擦亮你的眼睛,逐步的学习,逐步的接近专家的水平,不可以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搜狐公司C

    EO张朝阳面对网络游戏市场的激烈竞争,曾如此说道:“中国游戏不仅是发展国内的市场,而且要向国外输出抢占国外的市场,使我们的游戏能够在世界上做到最大,做到最好。”目前,搜狐的网络游戏研发团队正在着手于《天龙八部》的研发,而就今后网络游戏推出的周期情况,张朝阳介绍说:“我们做游戏是为了是要给整个的搜狐矩阵的玩家提供全方位的感受,他们来这儿读新闻,收邮件,跟别人交流,参与各种社区,写博客,玩弄博客,然后玩游戏,玩新鲜游戏,玩RPG游戏,每个人的兴奋点是多重的,所以我们要从整个搜狐矩阵的玩家角度考虑,给他一个完整的感受,不仅要使得我们的游戏成功,而且使得搜狐游戏成为搜狐矩阵给玩家提供感受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使得我们整个搜狐能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巨无霸,成为为五亿网民提供最主流服务的公司。”

    从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初期到现在,中国的原创游戏市场就属于一直被入侵的状态,国外的游戏一直不断的吞噬着国内游戏生存的空间。所以“努力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口号,也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口号。中国那些以互联网起家的企业家们一直都不懈地努力着,争取把国产游戏能够做到最大,做到最好。

    那么如何做才能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呢?专家是不是需要天赋呢?根据脑科学家的研究,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在他们身体没有缺陷的前提下,发展到专家水平。很显然,上天给予的天分、自然的禀赋、遗传特质并不像它们被夸赞的那样神奇。实际上,看那些在音乐、数学、象棋或其他领域里卓越的人,更多的是他们或许在专注、投入和追求卓越的欲望上有一种特别的天赋;或许所谓的专家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尝试得多得多,或者他们刻意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尝试。对于卓越者而言,目标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同样的事情,而是每一次都更上一个台阶,更好掌控他们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会觉得练习很无聊。每一次的练习,他们都会在某些地方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次数多了,他们就成为了行业中的顶尖者。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避免练习那些需要努力才能掌握的东西,所以我们总是停留在中等或者业余水准上,处于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中。如果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那些看起来没有乐趣的事情,我们就能变得更好,更优秀。我们需要那种追求精通的激情,而专家就是在很多细微的方面,永远表现得不满足,永远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要再踌躇了,

    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怀疑你是否具有天赋成为专家了,实际上你在任何年龄都可以产生新的脑细胞,只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都可以成功。想想看,即使你现在已经50岁,明天你就开始学习外语,到你70岁的时候,你已经说了20年的外语,你不就成为一位熟练掌握外语的老人专家了吗?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无论做什么,投入精力和时间,你就是那行的专家。

    以空杯心态去汲取

    提起空杯心态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找个小徒弟来干嘛?于是他让小徒弟去请禅师出来,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暗示他,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来者恍然大悟,急忙叩谢悔过,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哪一个人在哪个年龄段都应处于一种汲取知识的状态。不过我们的环境和状态在不断的改变着,这也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以变应变,不断的充实自己,升华自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空的杯子,虚心的学习,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空杯心态是一种心态,而并非一种状态。拥有这种心态的前提是有了一定的知识或经验储备,不过很多无知的人却误以为空杯是一种起点,不求上进,还沾沾自喜。首先,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外部否定和内部否定共同作用的结果。世间万物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动过程。客观世界如此复杂多变,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也是在一步步地发展,一步步地接近真理。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多少昔日正确的结论,在今天重新被推翻改正,所以我们昨天的认知可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今天,也会阻碍我们正确的认识今天。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们该怎么办呢?人类认识自己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而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否定自己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我们这里强调的空杯心态。

    不要停留,时刻做好准备挑战自己,空杯心态就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升级。我们绝对

    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做好准备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重整,清除过时的思想,为新知识、新思维腾出空间。这样,我们的知识和技巧永远是最新的,在不断的更新中,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抛弃。空杯心态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在学习和进步的活力。

    国内知名企业红塔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被誉为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红塔集团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们企业“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理念,这其中就蕴含着红塔员工“不断地寻觅更高的山峰”的空杯心态。喜欢攀援运动的人都知道,只有征服下一座更高的山峰,才是攀援运动的乐趣。在追求更高的过程中,最让人沉迷的无非就是这个充满了挑战和新奇的过程。无论多高的山峰,攀援者须重新从山脚爬起,与他此前翻越的山峰的高度无关,这就是空杯心态的现实反映。只有空杯心态才可以使你的人生不断的进入新的佳境。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代,不进则退,不思则废。空杯心态就是让我们忘却以往的成就,潜心学习,防止停滞。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批评才会表现出警惕,进而拥有学习的动力。而当鲜花和掌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就会膨胀,反而忘记了继续前行。事实告诉我们,真正妨碍我们进步的,让我们产生终点错觉的反而是那些小小的成就。很多人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销声匿迹,或者从此再也拿不出优秀的作品来了,这就是缺少空杯心态的表现。空杯心态代表了一种成熟,一种荣辱不惊的高度。空杯就是要把自己视为常人,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都有让自己再次升华的空间。也许你在某个行业已经成为专家,但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对手,新的生活,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和优势。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储备,去吸收先进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那就只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结局,往日的成功一去不复返。

    可见塑造空杯心态的意义非同小可。首先,我们要有永不满足的心态。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问到:“您认为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这就是成功者的魄力,在谦虚中依然看得见的那种霸气。所以对我们而言,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

    ,而应迎接新的挑战,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树立新的目标,攀登新的高峰,从而达到崭新的人生境界。

    其次,要学会不停地清理我们大脑中陈旧的积累。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觉得工作起来非常熟练,无需再学习。总觉得一些方法、技巧学得差不多了,一些工具也已经能熟练应用了,所以不再上进,结果越来越懒惰,工作也越来越没有激情。虽然有一部分人也想着自学一些新的技能,但是因为有了陈旧技能的禁锢,学习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感到不以为然,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用心去实践,最终慢慢地变成了依靠若干年前的老本生存。殊不知,社会前进的速度太快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走出过去经验的误区,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克服自己自以为是的骄傲,全面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才会与时代同行。

    所以即使我们有一天真的成为了行业里的专家,我们依然需要有空杯心态和海绵心态去汲取新的知识,更何况如今的我们大多数还依然处于新手阶层。无论成就有多大,都让自己以学徒的心态来看待日益更新的变化。不能自以为自己杯中的水满了,便洋洋得意,目中无人,孰不知你的半杯浑水不但没满,还需要倒掉,重新灌入新的活力。如果总是守着自己的半杯水,晃来晃去,就会陷入盲目自大、敝帚自珍的状态,和那只孤陋寡闻、目光短线的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区别呢。保持空杯心态,及时地清理掉杯子中陈旧的浑水,使你的大脑就如同电脑一样,定期地进行系统重装,引进新的软件和资料,不能让容量有限的大脑和心灵因为陈旧的过时的垃圾塞满而死机。

    经验不会总是正确的

    什么是经验?通俗地说就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凭我多年的经验怎样怎样,我的经验告诉我是这样的”等等。善于总结经验是好事,但是一味的套用经验、依赖经验就不对了。因为以前适用的方法现在却不一定行得通,适用于自己的方法,却不一定适用于别人,也就是说经验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虽说老马能识途,但也要视情况而定。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老马也不见得能识途。因为昨天你刚刚走过的路,今天也许就没有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凭借经验要随机应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