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 第七章 换位思维——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苦恼与挫折,有时采用惯常的思维无法摆脱困扰,所以要进行换位思考。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从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揣摩到对方的心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他人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换位思考能够让你从平庸的人群中走出来,让你变得出类拔萃,步入杰出人士的行列。

    换一种立场看问题

    一样的问题,看待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当你遭遇挫折,身处困境感到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时,不妨跳出问题的本身,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样你会发现,问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还是有乐观之处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晚上遭人偷盗,丢了很多东西,一个朋友听说此事后来安慰他,然而,罗斯福却笑着说:“没什么,不用为我担心,我很高兴。第一,那贼只偷走了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全部;第二,他只是来偷我的东西,而不是要杀我;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作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可见,事情并没有严格的好与坏之分,只是要看你如何看待。你看待的角度不同,自己产生的情绪就不同。我们不可能事事都称心如意,遇到困难、烦心的事;如果采取既“进”又“退”的多条路线去想问题,去看人看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位老妈妈生养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这样她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不多久就白了头。

    一天,一位远方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原由,不觉好笑,那亲友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干嘛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人精神多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依靠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经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唐;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

    誉四起而得意忘形。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

    在生活中,被人误解或受点委屈是常有的事,如果我们此时不急于表白自己,而是换个角度来分析,把它看作是提高自己的阶梯,那么,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有可能的。

    作家嵇鸿先生在上海读中学时,有一次国文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上海一角”的命题作文。他立即想起曾在虞洽卿路(今西藏路)与某路交界处,见过做道场的一个场面。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与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后的凶恶气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嵇鸿对此感触颇深,他只觉得有千言万语在脑子里奔腾。于是他以此为题材提笔写作,在纸上展现了一幅人鬼共舞的画面。

    哪知作文本发下后,见到先生的批语竟是:“是否出自本人之手?”当看到这句评语后,嵇鸿的心里十分平静。他“波澜不惊”,甚至还“喜出望外”。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是这样想的:先生既然怀疑我抄袭,正说明自己的作文已“非同寻常”。从此他信心大增,后来,终于走入文坛和讲坛。

    同样是这句“是否出自本人之手”,换了旁人也许会使他们像被什么刺了一样,一跳三丈高,甚至从此对学习采取冷淡、敷衍的态度,自身的潜能也就因此而得不到有效开发和释放。而嵇鸿先生正是因为善于辩证地看问题,才能够“冷话热听”、“辣话甜听”,从中得到激励,因此终生受益,成了作家、教授。

    人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某种思维定式来评判谁是谁非,在看别人和看自己时下意识地采取两种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只能是雾里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有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同工,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走过去了。面对这件事情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个是这样想的,那个同工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而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有理睬,也可能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我顶撞了他,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他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茬了”。

    这让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事;

    而后者就可能忧心忡忡,以致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常能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能够使我们心胸开阔,不拘泥于事物。当我们刚走上社会而心存畏惧时,我们要想那是锻炼我们的好天地;当我们做某件事情成功后,我们要想到它其实也可能会走向失败……

    换一种立场需要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如果别人鄙视你,说你能力如何如何不行,业绩如何如何不如他人,事情办得如何如何差劲,你一定不要生气,也许这正是改变他人眼光的好机会。以你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来证明你是能干的、能行的,鄙视者自然也就不再鄙视你了。所以,在你换一种眼光的时候,让别人也换了眼光,你应该感谢别人鞭策和激励了你。

    换一种立场,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新奇的发现。横着切苹果,我们会发现珍贵的“星星”,站在别人的立场,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换一种立场看垃圾,如果措施得当、得力,它将不再是脏乱的废物,而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你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这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再也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勇敢地面对挫折,在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换一种立场看问题,自己就会在平淡的日子中获得快乐,心灵也会豁亮,不再烦恼。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美好的生活,成就伟大的事业。

    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沟通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部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通常要花费50%~75%的时间同别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通过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抱负,使我们的工作取得良好的进展,使日常的工作计划圆满完成。

    良好的沟通谁都不会拒绝,企业希望与他的合作伙伴和顾客沟通无碍,个人希望和他的家人、朋友、同事融洽相处。但是沟通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误解对方。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在和别人谈话时总是滔滔不绝,但是在别人说话时他们却不肯认真倾听,而是在思考,思考如何进行下面的讲话。这样的人和别人的沟通肯定存在障碍

    ,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换位思考。

    可以说,换位思考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庆节的假期里,一位教授接待了十多位学生,教授和他的学生关系很好,在一块儿坦诚相待,不用说客套话、好听话,气氛自由与开放,让人舒畅。这些学生中还有人带来了孩子。

    吃过饭后,大家很自然地围坐一圈自由地交谈,渐渐地大家不再以孩子为中心,转而谈到了教育、社会等等较为严肃的话题,有个大约11岁的男孩悄悄地加入了谈话的阵营,他坐在地毯上依偎在他妈妈的脚下,而其余所有的人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一个人因为没有座位而坐在地上。教授当时有一个闪念:“我应该坐在地上与他为伴。”但是这念头稍纵即逝,他未采取行动。

    突然,这个11岁的小男孩说:“我可不可以打断你们一下,我也想说句话。”大家说当然可以。那个11岁小孩的话深深地震动了教授:“你们知道婴儿为什么会在人多的场合哭吗?”大家都猜测,有人说因为太吵了,有人说因为他要引起注意……这个男孩继续说:“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真正的原因,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

    这个时候大家都睁着眼睛看着这个男孩,也彼此相望。教授非常赞赏他的勇气与所说的话,而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高高在上”,于是他从座位上下来,坐在小孩的旁边,不仅给予他口头上的肯定,也用行动表示“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于是他们开始交谈,特别是谈到对“恋爱”的看法,11岁小孩的言论让教授惊讶他的成熟。最后小孩和教授谈得很开心,年龄一点也不妨碍彼此的交谈,两人可以平等交流与分享彼此的经验。

    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这个时候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显得尤为重要。那个11岁的男孩,通过换位思考才使大人与他一起坐在地毯上。同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或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先换到对方的角度来看,就容易沟通得多,结果也就好很多。

    一位部门主管,早上上班,进办公室时,居然大家都没有和他打招呼。分配工作时,他们也是各人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没有人抬起头答应一声,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他想想实在气不过,走出办公室时,竟又回过身来,气冲冲朝众人大吼一声:“都听见了吗?”谁知竟然也是一片沉寂。他实在想不通:人与人之间怎么可以这样?

    而另一方面,

    这位主管的同事,他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主管的同事也是满腹委曲地说:“哪里是我们不理他,你不知他那天走进门的样子,肌肉紧绷,满脸冰霜,真是吓死人,谁还敢开口?我们中的一个人小声唤了他一声,他也不搭理,连正眼也不瞧他一下,我们如何凑得上去巴结他?”“那么分配工作时,你们又为何不响应呢?”“不都是照他的吩咐在做嘛!还要怎样呢?后来他猛地大喝一声,真让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脾气也太大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就如物理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若你想着别人的优点,想着他平日待你的种种好处,抱着爱的情绪去与他交谈时,你同样会感觉到他对你的喜爱和欢悦;但如果你心里对某人有了成见或疙瘩,尽管你口中没有说出来,但你的脸部表情、你的身体语言、你的说话口气已将你心中的愤懑暴露无遗,因而你也就不可能得到热情的笑脸。这就是“作用相等于反作用”的原理。如果有人在背后长时间用目光盯着你看,尽管你背后没长眼睛,但你仍能感觉得到,你会情不自禁把头回过来看个究竟。可见,人的整个身体都能接受他人传来的“电波”。

    所以,如果彼此有了误解和矛盾,不要埋在心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相见,及时与之沟通,不然的话,不良情绪会越积越多,误解会越来越深,以至发展到难以愈合的程度。但如果及时沟通了,就会发现原来让你愤怒到极点的东西只是小事一桩,并没有多少了不得的矛盾。正如我的那位朋友,因为他家里的事不开心,上班时不自觉地拉长了脸,从而引起了同事的误会。后来双方说开了,意见也就冰释了。这件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出现矛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沟通,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但是如果我的朋友和他的同事能够做到换位思考,能够彼此体谅,为对方着想,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了,所以说换位思考的作用是重大的。

    换位思考才能找到共同的利益,立场和方向

    人毕竟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和苦衷。因此我们应该时常换位思考,多多地体谅他人、信任他人,尤其是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不要轻易去怀疑和抵毁他人。人际之间就是这样:“日亲日近,日远日疏。”一段时间不接触就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甚至无端的隔阂,但当我们接近、沟通之后,就会发现彼此仍是老朋友,这就是“沟通”的重要所在。

    黄金法则的内涵■

    人际关系的

    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会告诉求助者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初听到这句话时,说真的,我是有些震撼的,震撼于我们往往认为的常识、真理其实是那样的不合理。就像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应该怎样对我”或是“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这其实是错误的,是违反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的。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遵循“黄金法则”,就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你就会更加明确别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你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对待别人了,人际交往自然也会和谐很多,就不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

    阿尔贝托和维多利亚女王夫妻相处和睦,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原因就在于妻子是女王的缘故。

    有一天晚上,皇宫举行盛大宴会,女王忙于接见贵族王公,却把他的丈夫冷落在一边。阿尔贝托很生气,就悄悄回到卧室。不久,有人敲门,房间里的人很冷静地问:“谁?”

    敲门的人昂然答道:“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没有一点动静。女王只得再敲门。房里的人又问:“谁?”

    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

    可是,门依然紧闭。女王气极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还敲不开一扇房门。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可是走了一半,想了想还是回去,于是又重新敲门,里面仍然冷静地问:“谁?”

    敲门人轻声地说:“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为什么三次敲门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维多利亚女王转变了角度,第三次不是以女王的身份而是以妻子的身份来敲门,更多的考虑了对方的感受,结果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会换位思考,做事违背黄金法则,最后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非洲某个国家曾经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一个长发的白种女人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

    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让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黄金法则作为人际交往的原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被称为一种原则,一种行为的原则,一种道德原则,一种伦理原则,一种一般性的原则,一种人类关系的普遍性原则,理性伦理的最高法则,一种重要的道德真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违背了黄金法则,就会导致各种矛盾的发生。

    朋友之间,如果没有黄金法则,我们就会更加注重利益交换的对等或索取。今天我为你办了事,你就欠了我一份人情,明天你必须回报我,甚至比我给你的更多。这样所谓的友谊几乎成了成人世界的常态,我们忘记了孩童时单纯,甚至不求回报的义气,我们更注重的是究竟可以从对方身上索取什么、得到什么!可是,即便付出与回报是平等的,你没有付出,尤其是没有真心的付出,又怎能得到回报。更不用说运用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于是,人与人之间实际成了物与物的交换关系,甚至是不依市场规则进行交换的关系。

    恋人之间,如果没有黄金法则,当我们用尽全身力气、用尽心思去爱对方,付出了很多而没有得到所要的爱时,我们就会变得歇斯底里。我们指责对方为什么我这样爱你,你却不爱我?我们指控对方的无情无义,看不到自己辛苦的付出,让我们忍受不被爱的痛苦。我们甚至开始报复,用尽一切办法折磨对方,想得到所谓的平等的爱……回头想想,对方爱不爱自己,是我们本身能左右的吗?他(她)又要求我们这样为她(他)付出了吗?试想想,你难道没有被人喜欢过而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喜欢别人的经历吗?如果是按照我们要求对方的原则,难道要自己去喜欢一个并不喜欢的人吗?如果爱,用心就好了,爱本身就是付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权要求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我们所想所愿去做,因为我们本身也是独立的,不是吗?

    夫妻之间,如果没有黄金法则,就会有不断的抱怨,每个人都认为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却得不到对方的体贴和赞扬。是的,一个家需要家里每一个成员的付出,甚至为对方的牺牲,而每一个人也都在付出着并为了不同个体的另一种生活做出了让步和牺牲。任何一方都希望得到认同、肯定、体贴甚至赞扬,可是,自己若从来没有赞扬过对方又凭何要求对方这样做呢?又或者,我们总是抱怨对方不够温柔,如果我们自己都是暴怒的老虎或狮子,又

    怎能让对方心平气和温柔的对待自己。

    太多的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变得太自我,总是认为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应该体会到我的心情,应该明白我的心意。而事实上,在我们无法体会别人的心情、心意时,在我们无法做到与别人共享时,我们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呢?

    所以,学会换位思考吧,因为每个人都是希望别人真诚的对待自己,爱自己,体会自己的心情的。如果你能够理解别人的这种心理,并利用黄金法则——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你的人际交往就会顺利很多,做起事来当然也会方便得多。

    换位思维带来奇迹

    换位思维,就是设身处地将自己摆放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这是一种非常有益又十分实用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种复杂的技巧,而是一种人生态度,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到。当我们学会灵活运用它的时候,就是我们成功开始的时候。

    处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也许是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了。在现实生活中,误解和不理解总是伴随着我们,其实,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换位思考一下,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对方。

    也许有人会说:我干嘛要花那么多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啊?没错,我们是可以不必去了解别人,但如果你不想永远只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话,不防试着去多了解别人,才知道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层人们的心理。

    当你更加了解别人以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别人那么多不可理喻的决定原来是可以被理解的;别人曾犯下的错误是可以被理解的;别人苦苦爱着一个不爱他的人是可以被理解的;甚至别人的无情、冷漠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其实无论对亲人、朋友、伴侣、工作伙伴、竞争对手或是偶然遇到的陌生人,如果能够多揣摩别人的心理,就会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这样你做起事来胜算的把握就会大得多。

    这是一个许多人都听说过的真实故事:

    一个条件富裕家庭的年轻父母想让自己的儿子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于是在一个暑假,他们找到了农村的一户贫困家庭,让孩子们相互到对方家庭生活半个月。

    城里的父母让农村的孩子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生活,住在儿子的房间,一起进餐,一同游玩,半月后在回家时让他带回很多礼物与学习用品。在依依不舍离开时,这位孩子

    说,城里的生活真幸福,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离开农村,将来也过上这样美满的日子。而在这半个月里,那对农村父母也是挖空心思,尽量做最好的菜,用家里最漂亮的衣服让城里的孩子更换,为了能让他每天洗澡,每天还要到三里远的山上挑水。但城里的孩子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家里与室外的肮脏、蚊子与苍蝇的骚扰、猪圈与家人的共餐……他每天都瓣着手指,期望早日回家。

    半个月期限临近的前一天,那位农村父亲去了医院。第二天城里的爸爸去接儿子回家,同时去探望那位农村父亲时发现,他是前一天去山上为儿子挑水时不慎把脚摔骨折的。此刻城里的孩子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懂得了许多生活的道理,懂得了农民的辛苦,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对眼前生活的满足与珍惜,更收获了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换位生活体验,让城里的富裕孩子和农村的贫困孩子都对彼此的生活有了了解,收得了按正常途径比如夏令营、假期学习班等所不能得到的效果。这样的收获,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辈子!可见,换位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

    换位思维同时也是双方的。都说当今老百姓的一大心病就是怕上医院看病,巨额的医疗费用令人生畏;到了医院,那白色的墙壁,严肃的表情是第一道无形的屏障;同时有些人在潜意识里就怕医生是否会给用错了药或把疾病给诊断错了,延误了治疗。

    现在的医院医疗纠纷不断,而医护人员的艰辛很多人却并不理解。虽然医生看病处处小心,但是医学是一门科学,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也不能让所有来医院诊疗的病人满意出院,其实,面对人命关天的病人,有几个医生敢马虎以对?

    那么是什么使目前的医患关系如此的紧张,老百姓不敢到医院看病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假如双方都能做一个换位思维:作为医生要想到假如有一天自己生病住院的感觉,面对生硬的态度,漠然的表情,家人去了解病情,拿出一副大医生的派头,会是怎样的滋味?在很多时候,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加上平和的言语与耐心的解释就可以化解病人许多的阴霾,取得家人的理解与宽容。作为病人,不妨想象一下医生的快节奏工作方式,频繁的加班,面对疑难危重病人的从容与执着,况且,哪位医生希冀我们的病情恶化?这样,我们就会互相理解,或许,许多的医疗矛盾即会化解。

    如果我们都能以平和的心善待别人,用真诚的笑容慰籍困苦,这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