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交际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然存在的,但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不同的嗜好、职业以及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然存在的,但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不同的嗜好、职业以及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可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了一些人的人际关系不能正常地发展。我们的周围时常有一些人总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任何人交往,也没有一个朋友。还有一些人总是容易和别人发生口角,不能和人融洽相处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社交中的病态心理所造成的,常见的病态心理如下:第一种:在生活中十分谨慎。每发表一种看法都必须深思熟虑,即使自己认为对的观点,有时因为胆怯而拒绝表达。这种心理属怯懦心理,一般发生在一些性格内向、涉世不深的人身上。

    第二种:总喜欢为了某件事或某个观点与别人针锋相对或对于任何事都和别人有意无意地唱反调,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心理是强叛逆心理,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第三种:喜欢自吹自擂,见异思迁。嘴上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行动。具有这种心理的人习惯于逢场作戏,一般不会有交心的朋友,大多是一般的朋友。

    第四种:喜欢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爱慕虚荣,嫌贫爱富。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就套近乎,拉关系。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大多疑心特别重,交给别人办的事总担心别人办不好或会让自己受到损失。

    第五种:是对任何人任何事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具有这种心理的人过于冷漠,而使人感觉其十分孤傲,不好相处,因此会疏远他。

    病态心理的形成与人所生存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该尽量改变所处环境,平时多与一些积极乐观、性格开朗的人接触。在生活中给自己创造发表言论的机会,例如:一次公共场合的演讲等。这有助于你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克服胆怯的心理。另外,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坚定的信念,避免做一些有损失于个人形象的事情。认真地剖析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最后是矫正自身的行为,可以通过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并通过他们进行自我调节。不要因为病态心理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更不要让它存在而给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危害。

    2

    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世界上没有永远快乐的人,也不存在永远都痛苦的人。

    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家庭中,出现这样以及那样的冲突与矛盾是很正常的。而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时常困扰着人的生活,给人造成了精神的紧张和压抑,从而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反应,诸如脾气暴躁、易怒、惊恐、抑郁、消沉。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直接损害着人体的健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情绪化的一面,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人往往很难控制自己保持某一种情绪,也就是说没有永远快乐的人,也没有永远悲伤的人。再乐观开朗的人也难免会有苦恼和伤心的一刻,只要他们能够排遣解脱,很快就会从痛苦中恢复过来。同样的道理,无论一个人在生活中多么消极悲观,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也一定有让自己感到快乐的时刻,哪怕只是瞬间。因此快乐和悲伤都不是绝对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活得轻松些,常常乐观开心地想生活中好的一方面,就可以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果你能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事物有利的一面或他人友善的一面,并把一件件令你愉快的事以及他人对你的友好串联在一起,你就不会因为某一次的不如意或别人对你不公平的待遇而怨天尤人了,你也就会认识到生活中的误解和敌对都是可以避免的。

    生活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同样都是人,我们碰到的事情别人也许早已经历过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也可能有一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因此,在生活中不要过于挑剔别人的不是,而要与周围的人处好关系。一旦你和周围所有人的关系达到融洽时,你就不会为突如其来的遭遇而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从外界获得支持和帮助。

    有些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自己解决,无论心里多么痛苦,总是一个人承担,这样并不能说明他坚强。这样长期使自己处于低潮或压抑的状态,可能会吞噬掉我们健康的身体。因此,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个人倾诉或大声地喊出来,喊出你内心的不满,而不要把它藏在心里,或者做一些运动或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这样,你的内心就会渐渐变得平和宁静。

    生活中谁人背后不被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不要因为某一个人在背地里对你出言不逊,你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你会因为又多了一个生活的对头而整日焦虑不安,因为你在明处,永远无法知道“敌人”下一步的行动。惟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坦诚对待别人,即使这个人在背地说了你的

    坏话,你的这种行为会让对方自愧不如,也许会和你握手言和。不要因为某一个人对你背后恶言而生闷气,那样正是帮助别人达到了目的,对方说你的坏话无非是为了让你生气,况且,你又没有亲耳听到别人在说你什么坏话。这样做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利方法。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鼓励我们和支持我们走向成功的朋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增进人际关系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3

    朋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生活中无论两个人之间怎么友好,彼此都应该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维持友情的一个重要的秘诀。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人本身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但是人们在不断深入的交往和了解过程中时常感到苦恼。性格的差异使人很难相处,而大多数朋友都是因为了解对方的本质、无法接受对方的缺点而分道扬镳的。

    友情对于人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爱我们的朋友就让他产生依赖,更不要对我们的朋友有任何的苛求,我们可以真诚地对待我们的朋友,但不要苛求朋友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有困难时总是依赖朋友向我们提供帮助。这样做只会给别人造成压力,使别人沉浸在永无休止的烦恼中。一个总是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感觉的人算不上真正的朋友。

    其实不只是朋友之间,亲人之间也是这样的。不要因为对亲人的过于苛求而让他们感到痛苦。下面这则故事也许让你有所体会:伊丽莎白是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女,从她出生起,她的母亲就一心要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而且想彻底证明自己是个“好母亲”。

    虽然她家距邮局和店铺只有一条街,但是伊丽莎白的母亲从来都不让她自己去,而且她与许多同龄伙伴的活动基本上绝缘,甚至在她读高中时也是这样。尽管学校的校车每天早晨都要经过她们家,可是她母亲一定要亲自开车送她。伊丽莎白坠入了情网并希望结婚时,这位母亲又出面阻拦,要他们尽快分手,条件是:伊丽莎白可以得到一次欧洲豪华旅行。

    每当人们问这位母亲每天都做什么时,她总是大谈伊丽莎白最近的奇遇,以及她担心有一天这个“最亲密的伙伴”会结婚,留下她孤零零一个人。她总是在提醒伊丽莎白,自己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她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到她老时,伊丽莎白应该报答她,如果伊丽莎白离开她是不公平的。这位母亲如此这般,给她女儿

    带来的只有深深的痛苦而不是幸福。

    很显然,她们这种依赖关系仅仅符合母亲的需要而不是女儿的需要。儿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生活需要。

    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在与人的交往和自己的孤独之间保持平衡度。因为朋友之间如果过多地了解对方的缺点,便难免会不再欣赏和尊重对方。有人也曾把人比作寒冷冬天里相互挤在一起试图想要得到一些温暖的豪猪。离得太近身上的刺就会刺到对方,这样也会很痛苦。于是他们不断地改变距离,反复尝试许多次后终于找到了最佳的距离,那便是在最轻的疼痛下取得最大限度的温暖。这个比喻实在恰到好处,因此对待朋友也应该如此,不要因为太亲近而让彼此永远地疏远,保持距离是维持友情最重要的秘诀。

    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成功是靠他人的帮助,共同的合作来实现的。

    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越来越迅速的现代社会,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团结起来,共同合作是成功的前提。这正应了古训中的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说到团结合作,生活中最真实的例子应该属于大雁。当大雁在飞行的时候,总是以V字形排开,而且V字形的一边总是比另一边长一些。为首的大雁在前方引路,其余的排成V字形跟着向前飞,并且它们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领导”。为此科学家们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成群的大雁以V字形飞行比单个的一只大雁单独飞行能多飞72%的距离。其实人也应该是一样的,只有彼此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做一件事。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则故事: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和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而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个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跟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去。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人劣等玉米的花粉。

    农民之所以事与愿违,是因为他不懂得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道理:给予总是相互的。我们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我们都需要给予和接受。当付出了同情和友善,你也必将

    会收获同情和友善。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上面这则故事说明相互合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中如果你善于与人合作,那么在帮助别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你很难想像一个自私刻薄又不愿与人合作的人会取得什么成就。切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成功是靠他人的帮助,共同的合作来实现的。

    5

    不要让嫉妒占据了你的心

    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

    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伯特兰·罗素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嫉妒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仇恨,当一个人让嫉妒占据了他的心,他就会因别人的灾难而感到无比快乐,也会因别人的快乐而感到悲伤不满。嫉妒心过强的人,往往会以恨别人开始,以害自己而结束。那么如何在生活中战胜嫉妒心呢?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你该如何做: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

    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华,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丑角,就不会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由此可见,以宽大的胸襟去对待别人可以让自己战胜内心的嫉妒。

    嫉妒心其实也是一个人的虚荣心在作怪,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对不真实荣耀的追求。虚荣心使人产生嫉妒,使人总是想方设法来贬低别人,不愿意让任何人超过自己,比自己强。因此,在战胜嫉妒心的同时,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当你对某一个人

    萌发嫉妒时,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动机。

    只要消除了内心对他人的嫉妒,你就能战胜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你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以及其他人。

    6

    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你要喜欢所有的人,也不意味着你要和所有的人都成为好朋友。

    人是产生一切矛盾的根源,凡是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必定存在矛盾。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与别人发生过一些矛盾或分歧,或者此刻你正面临着如何处理与一位朋友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我们有时会因一个小观点上的不统一或生活中的小摩擦而从此不再来往,甚至成为仇敌。

    一个人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说这个人一定要喜欢所有的人,并与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一旦是自己认准了的友情就必须精心地去呵护。有人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我们每个人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就好比一座大仓库,这样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本来是坚固的,但如果长年累月无人照料整理,那么风雨的侵袭,裂缝的扩大,就会造成隐患和危机。一旦哪天刮大风,下暴雨,它就会突然坍塌,变成一堆废墟。当你捡起旧椽木察看,就会发现,就某一根木头来看有可能还很结实,但连接榫头的木钉腐烂了,旧椽木就无法把巨梁连接起来。”

    他接下来写道:“友情是需要照顾的,就如同谷仓需要人的照料一样,一些背弃过别人的信任或发生争执后没有和解就如同渗进谷仓的雨水,腐蚀了木梁之间的连接,原本需要花很少的工夫就可修好的,现在却只有放弃后再花几倍的工夫重新建造。”

    其实在交际中,我们不妨用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计较人的一点小错误,并能主动地与他人握手言好。这就不至于因为一件小事而失去一个朋友。

    看过《红楼梦》的人也许对薛宝钗有深刻的印象,她总是善于抓住机会,以自己的宽容化解僵局。

    黛玉、宝玉和宝钗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对于宝钗与宝玉的亲近,孤傲清高的黛玉自然心酸嫉妒,把宝钗视为“情敌”、“心腹之患”,因而每有机会,黛玉总要对宝钗贬损一番。然而宝钗总是采用恰当而巧妙的办法予以化解,对于黛玉无关紧要的敌意,她不予理睬;对于某种有辱人格的讽刺挖苦,予以适当的回敬,一旦发现了转机便紧紧抓住,努力争取和解。

    有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艳词。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怎么能读禁书,说艳词?这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好在许多读书的人没有听出来,但此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痛快,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

    事后,到了背地里,宝钗便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她先给黛玉来了个下马威,让对方感到问题的严重。黛玉只好求饶说:“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宝钗见她满脸羞红,不再往下追问。这种适可而止的宽容的态度又让黛玉觉得感激。宝钗还设身处地开导黛玉,在这些地方要谨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因为她是出自真心实意的关心。“一席话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

    此事之后,宝钗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一点黛玉失言之事。她的信守诺言,使黛玉改变了对她的成见。黛玉诚恳地对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断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些话,再不对你说的。”至此,宝钗和黛玉已达成和解。宝钗的最大优点、可爱之处就是善解人意,珍重友情。她并不以和解为止,而是和解之后对黛玉关怀体贴,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她深知黛玉心中的苦楚,黛玉生病,她来探望,当得知黛玉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愿熬燕窝的时候,立刻将自己家的燕窝送给黛玉吃。当黛玉悲叹自己孤苦伶仃的时候,她便劝慰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便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替你解一日。”如此劝慰体贴,便使黛玉觉得自己到底有个可以相伴谈心知己,自然更加亲近。宝钗又说:“我虽有个哥哥,但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是同病相怜!”一个同病相怜,一下子使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宝钗如此善解人意,又很会说话,怎能不使原先对她抱有敌意的黛玉视她为可靠的知己呢?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愉快轻松地与人相处,不对别人心存戒备,你就会少了一层与别人之间的隔膜,矛盾会因此而化解,友谊也会因此建立,何乐而不为呢?

    7

    勇于接受别人善意的忠告

    衡量别人的意见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指导者是否真正地了解你和你的能力,以及他

    是否真心想帮助你。

    一个人无论多么正直诚实,都不代表他一定能够辨别出任何一种事物的好坏;一个电影明星的演技也许是无可挑剔的,但他仍然无法证明一个剧本的好坏。因此,一个人的人格或许很好,但这并不代表他对于其他任何事都有辨明好坏的能力。一个人也许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在其他一些方面仍需要向别人求教。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罗斯福总统打猎的时候,会请教一个猎人,而不是政治家。

    他有政治问题的时候,会去请教一个政治家,而不是请教猎人。

    一次,罗斯福在牧场做工时,同他的上司麦利菲德在培德兰打猎。他们看见了一群野鸡,罗斯福便追着去打。

    “不要打。”麦利菲德喊着。

    罗斯福对于这命令毫不理会。当他的眼睛正盯着野鸡的时候,忽然从树丛中跑出来一只狮子,从罗斯福眼前掠过。

    麦利菲德红着眼珠,责骂罗斯福是头等的傻子,并以命令的口吻说道:“我每次举起手的时候,你就要站着不动,懂吗?”

    罗斯福安然地忍受着同伴的怒气,因为他晓得同伴是对的,日后他也驯良地服从猎人的命令。他之所以服从是因为那个猎人对于打猎具有了高超的知识和经验。

    瓦烈梅克曾经说过:“平凡的人征求别人的意见,并不是想追求真正的智慧,或是利用长者已有的经验,他们不过是想让别人肯定他们自己的结论。结果得不到这种同情,他们仍按照自己的计划而行。”

    其实无论你的感觉怎么样,重要的是寻求真理,你必须养成一种对别人的意见无成见态度。那能使你对于别人的意见敢于接受或敢于拒绝。这是你求教问题时一件重要的而又不可避免的事。

    然而对于求教的人来说:“在事情搞砸后,你可以找理由责备别人错误的指导。其实错误不该归咎于给你指导的朋友,你应该仔细地想想他是否真心以你的利益为前提?是否怀着恶意故意让你走错路?”

    衡量别人的建议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指导者是否真的了解你和你的能力,以及他是否有诚意帮助你。

    8

    与优秀的人做朋友

    一个忠诚朋友乐观的建议、及时的暗示或友善的劝告,可以给一个人的生活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好人的一生是培养美德的活生生的教材,同时也是对邪恶的最义正词严的驳斥。优秀的品格通过优秀的人的影响四处扩散。因此,与优

    秀的人交往总会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道德,可以通过这个人以及和他交往的朋友来判断。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与一个偷鸡摸狗的人交往;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会与一个荒淫放荡的人做朋友;一个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的人也不会和一个粗俗野蛮的人在一起。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汲取别人的精华,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与一个堕落的人为伍,首先表示自身品位极低,而且有趋向邪恶倾向,甚至有可能会受其影响走向堕落。即使当时不会造成影响,但在心灵上也会撒下邪恶的种子。而这种种子必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萌发。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地在社会中找到那些自己学习的榜样,并在生活中努力模仿他们,就会使自己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明智的指导。

    一个人的品格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会给自己的朋友们定下生活的格调并提高同伴们生活的激情。而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则会败坏同伴的品格。下面是印度传教士亨利·马丁在杜鲁初级中学上学时所发生的故事。

    当时的马丁体质十分虚弱,而且有轻微的神经质,由于缺乏活力,他对学校的一切活动似乎都失去了兴趣,再加上性情急躁,一些年龄大的学生总是故意激怒他,并以此取乐,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欺侮他。

    然而,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却和马丁有着浓厚的友谊,他总是把马丁置于他的保护之下。他总是站在马丁和欺侮弱小者的人中间。他不仅使马丁免遭欺侮,而且帮助他学习功课。虽然马丁是一个相当愚笨的学生,但他父亲还是决定让他接受大学教育。在他15岁那年,他父亲为他能得到一份奖学金而想把他送进牛津大学,但他未能如愿以偿。他在杜鲁初级中学继续待了两年,而后他去了剑桥。在剑桥的圣约翰学院注了册。在那里,他又遇到了在杜鲁初级中学的那位伙伴。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从此以后,这位稍长的学生成了马丁的指导老师。此时,马丁已能够应付自己的学业,但是仍然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偶尔会发泄自己难以抑制的愤怒。相反,他这位年纪稍大的朋友却情绪稳定,富有耐心,勤奋刻苦。而且,他时时刻刻照顾、指导和劝勉自己这位易怒的同学。他不允许马丁结交邪恶的朋友,劝他认真学习,“这不是要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这位朋友的帮助使马丁在学习上进步很快,在第二年圣诞节的考试中他名列年级第一。然而,马丁的这位友善的朋友和指导者自己并没有取得什么辉煌的成绩,他被世人淡忘了。虽然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