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弃请彻底:每天读点柏拉图 > 第七章 交际——在交际中点亮自己
    人生需要交际,生活需要朋友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柏拉图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苏格拉底,一个是叙拉古的迪恩。苏格拉底不仅是柏拉图的老师,同时还是他的挚友,两人的关系甚至超越了一般挚友的情谊。当柏拉图第一次去拜见苏格拉底的时候,苏格拉底在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腿上站立着一只洁白的鸽子。因此,当苏格拉底看到柏拉图的时候,就认为对方是自己梦境中的那只白鸽。因此从一开始,两人的师生情谊和朋友关系就深深地交错在一起。同时,在苏格拉底深厚学术的影响下,柏拉图终于站在了哲学的殿堂之上。

    迪恩也是柏拉图的好朋友,两人相遇在叙拉古,当时正是柏拉图人生的低潮期,但是和迪恩的相识使柏拉图在患难之中感受到了真正友谊的那种阳光般的温暖。两人一起沉浸着哲学的世界中,仿佛忘记了时光的存在。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性生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交际成了一项必不可少且能够连接人和社会之间的载体,朋友也由此产生。

    因此,相信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朋友这个概念一直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始终。它作为一种友情的元素,和亲情、爱情一起构成了人类情感世界中难以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有了欢乐和喜悦的时候,我们需要朋友来分享;当我们遭受挫折困苦的时候,需要朋友来鼎力协助;当我们处于孤独的时候,更需要朋友来陪伴、来安慰。身边有了真正朋友的存在,我们就可以忘却许多不快和烦恼,在积极的正能量鼓舞下昂扬向上。

    故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可想象身边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们于茫茫的人海中,遇到了最能懂得自己的那一些朋友,双方不分名利地位,不论高低贵贱,仅凭一份浓浓的情谊就能够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近。虽有聚散离合,但是其间所结下的友谊始终不变、亘古长存。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在琴艺方面有着高超的技艺。但是当他学有所成,每每独自一人弹奏的时候,总是感觉身边少了一个能够真正懂得自己琴音含义的知己,并因此而感到彷徨苦闷。

    一次,俞伯牙在江边弹奏起《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当他的琴意在高山的时候,忽然听得身后有一人高声赞叹道:“弹得实在是太好了呀!琴声就像一座座巍峨的高山。”当伯牙的琴意在流水上面的

    时候,这个人又接着赞叹道:“弹奏得真好呀!琴声就仿佛那浩浩荡荡的东流之水。”俞伯牙闻言大喜,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知己。

    两人由此成为了至交好友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感叹生命中再无这样的知音相随,于是将琴摔断,终生不再弹琴。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是肝胆相照,是荣辱与共,是生与死的不离不弃,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地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所以说真正的友情是无私的,是彼此建立在相知基础上的一种最为朴素和最为高尚的情感,正如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以及迪恩之间的关系一样,相交相知,惺惺相惜。

    真理是交际的原则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柏拉图

    柏拉图是一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同时更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伟大学者。他的后半生都沉浸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因此将学术真理视为如生命般宝贵,并给以高度的重视和尊重。这种尊重的情感甚至要超越对他人的礼遇之情,这一点在柏拉图创建和发展学院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时,柏拉图比较推崇哲学和几何学,于是他在房屋的门外挂上了一副牌子,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准入内”。可见,为了维护他心目中崇高的文化知识和数学真理,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少了尊重的味道。换言之,柏拉图的这种行为明显地告诉对方:如果你没有知识的头脑,那么就别想做我的朋友。

    将柏拉图的人际交往理念再向深层次推广,就是一切以真理为交际的准则。说真话、办实事,有着真才实学、诚诚恳恳的人才是我们值得交往的对象;趋炎附势、表里不一的人,我们应当在防范中远离他们。

    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大师陆九渊两人原本是好朋友,但是在具体的学术观点上却有着较大的分歧。

    后来,文人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人之间的矛盾分歧,分别召集两人在鹅湖相会。在这场闻名后世的“鹅湖相会”中,朱熹和陆九渊继续就学术和思想上的分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最后的结果尽管朱熹和陆九渊两人不欢而散,但是双方出于对学术的尊重,其思想上的交锋反而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这就是友情和真理出现两难选择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真理。

    在真理交际的原则上,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忠奸品行。秦朝末年的宦官赵高,为了压制大臣向秦二世禀告

    实情的行为,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刁钻办法。他命人牵来一只鹿,然后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非常优秀的战马。秦二世也疑疑惑惑,然后让其他大臣发表意见。凡是说出实情的,赵高事后都暗中加害;而那些随声附和的,赵高便引为同类。

    赵高利用这个办法分清了大臣中谁和自己一派,谁又心怀不满,他使用欺上瞒下的手段压倒了真理,虽然表面上占据了上风,但是秦朝的灭亡也由此埋下了伏笔。那位糊涂的秦二世还据此以为赵高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谁知最为奸猾的小人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

    以事实说话,这是人际交往的一大准则。正像柏拉图一样,以真理和知识为交友的纽带,远离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士。我们喜欢和那些诚实果敢的人士交往,是因为他们始终能够坚持事物的真理和原则,不因私情而动摇。这些人的身上都具有正直、无私、坚韧的高尚品格,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吸收到无数积极的正能量为我所用,以对自我人生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话不要想说就说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柏拉图

    作为一代哲学和文化大师,柏拉图称得上是一位智者,因此他站在智者的高度来看待众生,对人性有非常精辟的论述。那些头脑有智慧的人一般沉默寡言,对事物轻易不发表自我的看法,只有等到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时候才会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也往往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助推作用;反观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士,遇事不论对错总爱发表自我的意见,希望以此来显示他的高明,尤其在关键时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只会乱上添乱。

    由此可见,话语不是想说就说,要分对象、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一旦讲话时机不当,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给自身带来不测的祸患。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根据对方说话的水平和艺术,来正确地区分智者和愚者。

    三国时期,曹操身边有一位大才子杨修,为人聪敏机敏,见多识广。但是,杨修身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点,就是时常喜欢卖弄他的才学,深怕别人不知道。有一次,曹操让人造了一个花园,花园竣工之后,曹操参观了一下,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门上面写了一个“活”字,众人面面相觑的时候,杨修过来说:门上写“活”字,意思为“阔”,说明丞相嫌弃门太窄了。众人听后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动手重新将园门修整了一番。

    类似的例子发生了好几

    次,杨修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显示自身的小聪明,但是却不知道已经犯了曹操的忌讳。但是这些事情都是一些“脑筋急转弯”性质的问题,曹操也无从发火。最为严重的事情是,一次曹操出师不利,想要退兵又有些难为情,于是在传达夜间巡逻命令的时候,随口说出了“鸡肋”两个字。杨修一见,立马意识到这是曹操想要退兵的意思,于是在未争取曹操同意的情况下,就在军中擅自发布撤兵的消息。这一次杨修的做法终于激怒了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

    杨修为人不可谓不聪明,但是他也很愚蠢,不会说话,也不明白什么时候应该说话,模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极大地挑战了曹操的权威,其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和杨修相反的例子是清朝名臣张廷玉。张廷玉前后一共侍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这份殊荣在大清空前绝后。尤其是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年代里,大臣一句话不注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如果一直装糊涂,也难以瞒过这几位精明的皇帝。梳理张廷玉屹立不倒的秘诀,就是他始终秉持一个重要的原则:“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说话办事要看时机和对象,该说的时候一定要直抒胸臆,亮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赢得皇帝的青睐;不该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乱说、胡说,管好自己的嘴巴,以免惹祸上身。

    从杨修和张廷玉两人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他们中间谁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始终以柏拉图的告诫为准则,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在自我思虑成熟的时候才开口。同时,从反方向说:当我们遇到一位自以为很聪明又喜欢夸夸其谈的人,那么立即就可以断定其人智力的高低了。

    好性情让你的语言更有吸引力

    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通常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

    ——柏拉图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好的性情非常重要。对此柏拉图也有深刻的体会,他作为哲学大师,从文化的角度谈了好性情对于语言、乐调以及节奏等艺术形式美的看法,他认为这一切艺术形式的美都是建立在一个人良好性情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们在心底深处所涌动的那种真善美,往往是外在行动的力量源泉,并由此促使这些外在的行为方式趋向美好的一面。

    一个人的好性情往往表现为善和柔两个方面。为人善良和蔼,那么就会以温雅的方式处世,接人待物也彬彬有礼。生活中我们也有

    很多这样的感触,面对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人们会立即生出几分好感,那种初次见面的陌生和戒备也将极大地降低很多。尤其是在人际沟通中遇到复杂矛盾的时候,善意的言行举止常可以使得对方平息怒火,转而以心平气和的方式倾听我们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建议。因为我们的善,所以在化解矛盾过程中的语言也常常充满强烈的张力和感染力,能够直抵对方的心灵深处,从而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好性情中“柔”的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柔并不代表一种软弱,而是一种春风细雨式的感化,和人接触的时候谈话方式委婉轻和,解决矛盾的时候不急不躁,建立在“柔和”基础上的语言艺术极具吸引力,这也迎合了哲学上“以柔克刚”的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向赵国发动进攻,抵挡不住的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但是齐国方面却要求赵国送来人质才肯出手相助。由于齐国方面索要的人质是赵太后最为疼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对此赵太后坚决不肯答应。

    虽然赵国大臣据理力争,但是无论怎样反复陈说其中的厉害也难以让赵太后松口。最后,恼羞成怒的赵太后竟然放出话来:“谁要是再提长安君为人质的事情,我就向他脸上吐口水。”

    面对刁钻又死脑筋的赵太后,众人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大臣触龙前来拜见,看见怒气冲冲的赵太后,触龙充分展现出自身好性情的一面。他不顾赵太后的讽刺挖苦,先是道歉长时间没有向赵太后问安,随即又和她拉起来家常。等到赵太后放松警惕,不那么反感自己的时候,触龙又很自然地谈到了对自己儿子的疼爱,由此触及了赵太后柔弱的内心。最后,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赵太后回心转意,同意让长安君充当人质的做法。

    触龙的劝谏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高超的心理艺术灵活运用外,更为重要的是触龙有着一个忍耐的好性情,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顺利拿下个性强硬的赵太后,从而将矛盾完美解决。

    不言而喻,好性情可以使人的谈话艺术有较强的感染力。但是,正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好性情不代表对人的一种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柔与善。心灵柔和纯美,那么外在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也就能够呈现出与人为善的特质了。

    相遇是缘,离开是分

    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柏拉图

    柏拉图以八十高龄告别了这个世界。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可谓阅尽了世

    间的沧桑荣辱。他当过兵,从事过政治运动,在国外游学多年,同时在晚年的时候又教授过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一生之中和无数个形形色色的人打过各种各样的交道。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他对人生的感悟总是那么直抵人心。

    在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上,柏拉图深刻地指出,人与人相遇就像流星一般,可以在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最终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老人的话语很直白,甚至有一点酸楚的味道在内。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人一生之中的交往很多时候不正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吗?

    人们常常用“茫茫人海”来形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世界那么大,人又那么多,很多时候彼此只是擦肩而过的关系,可为什么偏偏是你和我能够近距离地相逢在一起并成为最好的朋友呢?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所以,既然你我相逢相知,那么就要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然后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将这份珍贵的友谊酿成醉人的清酒,一起朝着双方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斗,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但既然是缘分,那么这种来之不易的缘分也许会有缘尽的那一天。等到我们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而不能够在并肩奋斗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多的伤感,因为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就有散,有合就有分,只要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即可。因此,相聚了就要好好珍惜,分别了也要好好珍藏,珍藏住一切美好的回忆,彼此鼓励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

    三国时期刘备在最为落魄的时候,谋士徐庶来到了他的身边,他为刘备详细分析天下未来的发展形势,在多次的军事斗争中也曾努力地出谋划策。徐庶为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举贤任能,他在刘备身边的时候,积极地向刘备夸赞诸葛亮的才能,并对刘备说得到了诸葛亮便可以得到天下,由此促成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经典桥段。

    但是,徐庶和刘备的缘分也就短短几年的时间,由于徐庶母亲被曹操俘虏,因此在曹操的胁迫下,身为孝子的徐庶只好告别刘备,到曹操一方任职。原本是君臣和谐的关系,此时却成为了对立的一方。然而,大度的刘备并没有责怪徐庶,也非常体谅此情此景下徐庶的处境,虽然双方站在了对立面上,但是彼此却心有灵犀,小心翼翼地珍惜着以往的那一段难得的君臣之缘。

    我们感叹徐庶的离去,常常由此责怪造化弄人,但在自然之道下的人际关系也往往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结局。因此,当我们理解了柏拉图话语背后的意思,那么就应当珍惜茫茫人海中的每一次相遇,在相遇的时候一起

    笑、一起哭,不要等到分别的时候有任何的遗憾,因为缘分尽了,纵然有万般的不舍也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最为真实的人生交际吧!

    用“爱”沟通

    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柏拉图

    柏拉图对爱情有很深的见解,他认为爱情是双方彼此灵魂的沟通,在形式上则表现出爱意浓浓的话语,这是双方心与心相交接的桥梁和载体。其实不仅是爱情,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也需要使用爱的语言来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进而成为可以交往的朋友。因为在柏拉图看来,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需要在爱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如果没有爱的元素参与其中,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缺乏必要的真诚,再华丽、优美的言辞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用“爱“进行沟通,首先是要做到真诚。采取以情动人的策略来打动对方,因为真诚是爱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必须坦诚相见,作为主动沟通的一方,更要以真诚来对待对方,只有自己先拿出了信任,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永远是有效沟通的“王牌”。

    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将领,一生征战南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赵国和秦国的外交争斗中,作为宾客舍人的蔺相如以大义凛然的行为为赵国保存住了国家的尊严,因此受到了赵惠文王的喜欢,连续升迁蔺相如的官职,后来竟然位居廉颇之上。

    对于这个后起之秀,廉颇从心眼里瞧不起,认为蔺相如并非贵族出身,只不过是依凭巧舌如簧的本事才荣登丞相的宝座,可以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为此廉颇不断地暗中使绊子。

    面对廉颇咄咄逼人的气势,蔺相如从大局出发,并没有反唇相讥,他知道只有联合了廉颇,赵国才有兴旺稳定的可能,一旦内斗将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蔺相如对廉颇一方充分展现出了真诚的一面,他曾意味深长地对门客说:“我连虎狼一般的秦王都不怕,怎会害怕廉颇将军呢?我之所以一直退让,就是因为不愿意看到将相不和的情况发生啊!”

    蔺相如的话语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听后深受感动,也为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坦诚所感化,立即捐弃前嫌,上演了一场“负荆请罪”的经典故事。

    用“爱”去沟通,还要充分展示出我们善意的一面。在善意的基础上,推心置腹地告诉对方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对方考虑,这样我们的话语才有高度的感染力。否则,伪装出来的假心假意会令人更为不舒服,反而起不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赵匡胤夺取天下之后,常常为手下军事将领手握兵权而担忧。于是,他特意召集了一场宴会。在酒宴之上,赵匡胤以唐朝灭亡为例子,对在座的诸位大臣们说:“你们手握重兵,做皇帝的寝食不安,何不如告老还乡,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富家翁,如此君臣相合岂不相得益彰?”赵匡胤的话语不多,也没有采取阴谋胁迫的手段,而是直白地将自己为这些将领未来命运的考虑说了出来。这些将领立即心领神会,一场“杯酒释兵权”就将君臣之间的矛盾化解于无形。

    显而易见,人际交往中如何沟通很重要,我们要始终把握柏拉图用“爱”去沟通的原则,切忌伪善的行为,那样反而会让人更加察觉到我们的虚伪并反感不已,如此便会落一个弄巧成拙的下场,得不偿失。

    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制造不公比承受不公更可耻。

    ——柏拉图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应当秉持公正公平的理念,不分高低贵贱,也不论出身背景。这一原则也是柏拉图人生阅历的总结,他认为以不公正的方式对待别人,是对别人的一种莫大侮辱,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感,从而使我们处于更加难堪的地步之中。因此,对人要一视同仁,做事从公心出发,光明磊落才是做人的准则。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侠客,在他侠义之风的感染下,先后有数千名宾客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这些人当中各有才能,虽然各自的出身地位不同,但是在孟尝君这里都能够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有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秦国国君倾慕他的才能,因此想要将他留下来加以重用。但是,秦王的做法并不符合孟尝君的心意,他一心想要离开秦国。后来,在谋士的建议下,孟尝君采取悄悄逃离的策略,从秦国首都一路潜逃出来。

    一行人连夜跑到了函谷关这里,然而此时已经是半夜时分,按照秦国的律令,只有等到鸡鸣时分才可以开关,恐怕夜长梦多的孟尝君万分着急,这个时候他手下的一位宾客毛遂自荐,拿出自身的看门绝活,惟妙惟肖地模仿起雄鸡打鸣的声音。守关的士兵听到声音之后,误以为已经到了黎明时分,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打开城门放走了孟尝君一行人,这就是历史典故“鸡鸣狗盗”的由来。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孟尝君在平日里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宾客,并不因对方的身份地位而看不起他们,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逃出了秦国的牢笼

    。

    同时,在另一方面,当我们承受了不公正对待的时候,要放平自我的心态,以宽容之心对待那些曾给我们制造不公平的对象,以德报怨最终可以收到化敌为友的良好效果。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楚国国境相邻的地方有两个村庄,当时正好遇上了一场干旱的天气,魏国村庄的百姓非常勤快,每日里对田地里的蔬菜不停地担水浇灌,因此蔬菜长势旺盛。看到这种情况的楚国人内心立即不平衡了,这个村庄的百姓常常趁着黑夜去破坏魏国那边的庄稼。

    面对这种欺辱,魏国方面一开始也是怒气冲冲,也准备采取同样的方式加以报复。但是,村内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却劝慰大家应当以德报怨,否则双方的仇恨会越积累越深,最后将兵戎相见。在这名老者的劝说下,魏国村庄的百姓在黑夜里不辞辛苦地担水去浇灌楚国那个村庄的庄稼。

    楚国人得知真相后羞愧不已,楚王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深受感动,于是主动向魏国方面示好,双方边境因此安定下来。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以柏拉图的处世方针为榜样。一方面,我们应当以公平之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使他们始终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尊重,从而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当我们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时候,要有宽恕之心,不能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方式。如果这样的话,反而会使事情陷入更加复杂的局面之中而难以调和,最后导致一个两败俱伤的不良后果,于己于人都百害而无一利。

    讲真话,赢信任

    讲真话是演说家的美德。

    ——柏拉图

    柏拉图既是一位哲学大师,在年轻时代也曾醉心于政治活动,又称得上是一位有着自我见解的政治理想家。作为一名政治活动者,在面对听众进行演讲的时候,就必然要讲真话,讲实话,以情动人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好感。如果满口谎言,希望通过虚情假意的许诺和不切实际的口号来吸引人们的关注,那么对方只能算作一位嘴脸丑恶的政客而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讲真话,这也是柏拉图从事政治活动的底线和准则。

    他提倡讲真话的思想可以从他在七十高龄时所撰写的自传式著作《第七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做非法逮捕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