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懂得生命的价值。我们要信仰自由,没有谁能够阻拦你对自由的向往。要学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是生存的根本。我们要永远相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愿意行动,就会有大把的机会在面前。对于富贵,不要看得太重,富贵有如过眼烟云,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人要学会有远虑,没有远虑的人往往有近忧。同时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过于狂妄的人往往最先灭亡。

    信仰自由,给自己留条退路

    老狐狸认为,人要学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事情。

    有很多的武将被史书称为忠臣,但翻开他们的经历来看,他们并非一辈子服务于一个王朝。他们为何被称为忠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服务于旧王朝的时候,作为臣子尽到了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在新的王朝中,他们又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竭力为新王朝服务。所以他们被称为忠臣,而且当之无愧。冯道,作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曾服务于六个政权,在每一个政权中他都竭尽全力做好臣子该做的事情,而且正是因为他,很多黎民百姓避免了被涂炭。但是后世对冯道的评价确是差异很大,而且即使是历史名人对冯道的评价也有着天壤之别。

    像这些人都给自己留了退路,尽忠竭智,国家还是亡了,那又何必继之以死呢?留下这条性命多给百姓做点好事,不是更好吗?如果国家是国君的,那么国君被推翻,国家就算灭亡;但如果国家是百姓的,国家永远都不会被推翻,而忠臣也没有必要为国君死节,而应该继续为百姓服务。

    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说话不要太满,太满的话容易被别人抓住口实;行动不要过激,过激的行动容易招来最彻底的抵制。固然需要对上级忠心,但这种忠心只局限于做事,而不要上升到做人的阶段。因为一上升到做人的阶段,人们往往就会表现得有点愚忠:凡是上级说的,都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自己的错。这种态度用于做人是绝对不可取的。

    同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还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这就是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成就多大的事业。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复国后,及时功成身退去经商,又成为十分富有的人,被誉为商圣,千古流传。倘若他当年身退之后,只是退隐山林,那么他帮助越王勾践的战功可能也不会广泛流传。正是因为他身退后还在继续做事,结

    果他又有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而且更加凸显了当初的战功。而文种却似乎什么名气都没有了。

    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个人的生命中还应该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如果一件事情成了生命的全部,那么这样的生命是可悲的。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留一些心情去体验生活,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待人好心可以,但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始终是最可贵的,以越国的范蠡为例。

    范蠡之所以不辞而别,原因就是他不想在盛名之下失去自由。当他决定离开的时候,定然已经想到越王勾践会继续称霸,而他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尽头,如果他继续留下,就会失去自由。

    自由有三层含义,最基本的一层含义是生命的保障。范蠡如果不功成身退,他的生命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会控制在别人的手中,况且他树大招风,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或者设计陷害,所以他必须退出,以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

    第二层含义是发展的机会。在越国范蠡被拜为上将军,已经位极人臣,他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没有职位上的发展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会在另外的天地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果然他因为经商而巨富,最后被后世誉为“商圣”。

    第三层含义是自我实现。有的人想成名成家,有的人想成为富商巨贾,这些都是人希望自我实现的目标。范蠡从楚国逃到越国,无非是想寻找一个晋升的空间,最后他找到了,而且他也实现了位极人臣的梦想。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我实现的自由,选择离开正好可以让他在另一个领域中寻求自我实现。他选择的是经商,同样做得很成功。

    老狐狸认为自由是最根本的,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由,这样做不值得。

    困难只有个强大的外表

    老狐狸认为,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不过是有一个困难的外表而已。

    有一户人家,他家的菜园里有一块石头。这家人到菜园去时,很少没有不被石头绊倒和擦伤的。

    儿子有了几次经历,很是气愤,问父亲为什么不把这块石头给挖走。

    父亲回答说,他何尝不想。但这块石头从他爷爷在时一直放到现在,只要看看它露在地面的庞大的体积,就知道要挖走这块石头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谁有那个闲工夫,倒不如自己走路的时候小心一点。

    就这样过了几年,这块

    大石头一直还留在菜园里,直到儿子娶了媳妇。

    媳妇对这块石头也看不顺眼,十分生气地对丈夫说:“菜园的那块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要不我们请别人搬走好了。”

    丈夫回答说:“还是算了吧!这块石头太重了,我以前也想把它搬走,但实在无能为力,要不我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听了很不好受,因为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了多少次。

    她不甘心。有一天,她带着锄头和一桶水,首先将整桶的水倒在石头的四周。

    过了半个多小时,媳妇开始将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事情会很艰难,但媳妇心中早有准备,必须挖掉它,不论有多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不过几分钟,这块石头就被挖了出来。单看外表十分庞大的石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有人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人在困难面前一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总是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那么他肯定很难爬上山去。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世界总是沉闷而无望,那么他也就无法改变世界。要想改变自己的世界,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正确了,才能在紧要关头把握住机会。

    人们的心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心态积极向上自然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很多困难都被我们夸大了。大多数情况下,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只不过在我们心中,一种畏难的情绪让自己不得不把它看得过于严重。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去读书,主修心理学。他喜欢喝下午茶,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经常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中不乏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创造经济或者政治神话的人,当然也少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人必然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又运气十足地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聊天,他发现这些人幽默风趣。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些人居然把自己的成功都看成是非常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原来取得成功并不是那么难,只不过有的人描述自己创业的时候,将艰辛夸大了。正是因为这种夸大,使很多正在创业的人退却了。

    这个学生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分析和研究。后来,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看了以后十分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新发现。把成功中的艰辛夸大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东方社会,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

    但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敢于提出来并加以研究。老师这样描述他的感受的:“我说不清楚这篇文章到底能给你多大的帮助,但我能肯定的是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篇文章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正是这本文章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韩国人,告诉他们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成功,固然成功需要艰难困苦的努力,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你长久地对某一事业感兴趣,而且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老天已经赋予了你足够的时间和智慧去圆满地做成一件事情。当然,这个学生后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他成为韩国某汽车公司的总裁。

    老狐狸认为,人们不要迷信于别人的说法,不要太相信别人的经验,要始终相信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老狐狸认为,人要永远相信办法比困难多。

    有一只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行驶,船上有个小孩由于是第一次出海,他总是哭个不停,船上的人都拿他没办法。有位哲学家想出了个好主意。他让人把这个小孩捆起来,然后威胁他说要将他扔到大海里去。小孩一听,十分害怕,很快就不哭了。

    这并不是说威胁在起作用,而是说人由于没有经历一些东西,他肯定不会体会到另一些东西的可贵。比如没有离开过家的人,对家的眷恋自然比不上长年在外的人。人们不安于现状,有些时候让他们吃点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懂得失去的痛苦,才会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一个成功的人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一个失败的人总会觉得困难比办法多。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认为困难比办法多的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可以创造出各种奇迹的,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只能导致自己一日不如一日,一年不如一年。人们应该明白世界上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相信困难比办法多,就不应该对一些事物或困难感到畏惧,而应该尝试着去解决它们。

    古时候,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一条水沟边,遇到山洪暴发,桥被冲断了,他实在过不去。这个时候他发现山涧旁有一座神庙,神庙里有个神像。他把神像取了出来,在水沟上搭了一座很简易的桥,顺利地走了过去。不久,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当他看到神像被放在水沟上时,连声发出叹息:“真不知道是哪个强人胆子这么大,对神像竟敢如此亵渎?”他将神像扶了起来,而且用自己干净的衣服把神像擦得干干净净,然后

    双手捧着神像,将它送回神座上去,很虔诚地拜了几拜后,沿着原路返回。

    庙里的小鬼问神像说:“您在这里做神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人们的祭祀。现在居然有个很是无知的人这样侮辱你,我看您应该赶紧降祸惩罚他才行,否则以后您就什么威严都没有了。”神像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这些我都不是很在乎,但是如果真的要降祸,那么也只能降给后来的那个人。”小鬼很是不理解:“那个打柴的人用脚来践踏您,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了,您怎能不在乎呢?而后来的那个人对您如此虔诚和敬重,甚至用自己的干净衣服来擦拭您身上的污泥,这样的人您为什么会降祸给他?”

    神像笑着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前面那个人根本就不相信神道了,对于这样的人,我怎能降灾祸给他。”

    打柴人不相信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反而得到了神像的尊重和敬畏。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决心和困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心越大,困难越小;决心越小,困难越大。有些时候,人们遵从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质是想逃避一些困难,而不是想办法来解决困难。就像后来的那个人将神像扶起,然后并没有过沟,而是原路返回。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在困难面前寻找理由。人们应该正确地面对困难,决心和努力越大,困难就越小。

    况且,我们经常遇到的很多被称为困难的东西,都不过是虚张声势,根本就不值得害怕,有一则寓言很清楚地指出了虚张声势者的本质。

    有一个人在自家的园子里松土,锄头正要锄到一个土堆的时候,突然土堆的后面爬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毒蜘蛛很庞大,而且长相恐怖。农夫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到一边去了。毒蜘蛛挥舞着长爪,发出怪叫声,似乎在威胁农夫:“你敢动我一下,我就立即咬死你!”。

    当毒蜘蛛看到农夫有点害怕的神情,就又向前爬了几步,张开大嘴表现出十分凶恶的样子,那种神情似乎在说:“该死的农夫,你听明白了,只要你被我咬上一口,你立即就会死掉。首先你会在痛苦中抽搐,然后在更加痛苦中咽气!所以你最好给我走开,我现在可以不伤害你,否则的话,你要倒大霉!”

    过了很长时间,农夫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了,他心里很明白这个毒蜘蛛是在装腔作势,其实这个小东西是过高估计自己了,这正好说明它很是害怕的。想到这里,农夫向后退了一步,然后运足了气力,光着脚狠命地朝着毒蜘蛛踩去,边踩边说:“其实你也挺吓人的,但是不知道你实际上又怎

    么样呢?我倒想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咬死我!”

    结果,毒蜘蛛被农夫踩死了。然而在它被踩死之前,毒蜘蛛还是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然而这个农夫始终相信蜘蛛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果然如此,由于农夫脚掌上有着厚厚的老茧,所以他只感觉到轻微的一蜇,就没有其他任何不好的感觉了。踩死毒蜘蛛后,农夫觉得特别轻松。

    老狐狸认为,其实很多时候,困难就像毒蜘蛛,而人要向农夫学习。解决困难的过程也许会伴随着痛苦,但是一旦困难解决,人就会立即轻松起来。如果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痛苦就会一直持续,而毒蜘蛛的口气会越来越大,人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沉重。

    机会空等不来

    老狐狸认为,机会是空等不来的,要想有成就就应该有目标,就应该不安于现状。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训诫,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而不要有野心。其实雄心壮志和野心并没有多少区别。如果一个人确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是雄心壮志,别人看来可能就是野心了。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十分卑微委琐的目标,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不算是雄心壮志,但别人也还是会认为那是野心。

    雄心壮志也好,野心也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而不应该安于现状。

    刘备生存于东汉末年,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正是因为这种明确的目标,并通过积极的努力,导致了他最后获得极大的成功。他最初要提高声望,后来他成了刘皇叔;他需要将才,不仅有了关羽张飞,而且也有了赵云、黄忠和马超。他需要谋臣,于是卧龙凤雏都愿意供他驱使。

    后来有个作者写了这样几段关于刘备的故事:

    “刘备不断征战,最终成为帝王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他感到不安全。他感到生存的不安全,在他的周围,到处是战乱,买席的人居然比买鞋的人多,这种状况让他觉得很不安全。”

    “其实东汉末年的乱世对于刘备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很大的机遇。他本身就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穷则无畏,所以他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世道越乱对于他来说越是机遇。”

    “人往往容易安于现状,而看不到长远的不安全。因为人有一种很强的惰性,而且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是恐惧的,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白手起家而获得成功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有贫穷。”

    要想不安于现

    状,首先就要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人的头脑似乎有一种像飞弹一样的自动导航功能,只要一个人有了明确清楚的目标后,头脑就会自动地发挥它无限的能量,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地瞄准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自然地引我们朝向目标的方向前进。”

    同时对于人来说,在头脑进行这种运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只是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是要十分明确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因。原因主导一切,也只有这个原因才是让人持续朝目标前进的原动力。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实行末位淘汰制。要想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发奋,不断前进。而要不断前进首先就必须明确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目标。

    人这一辈子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人要树立一个好的目标,就应该学会做规划。

    首先要具备做明确的战略规划的能力。人必须有眼光,所谓眼光,就是能够十分敏锐地发现有利于个人目标实现的条件,同时为这一条件发挥作用制定可行性计划。然后善于去选择能让自己实现目标的工具。其实很多大目标是由无数的小目标累积而来的。这跟坐车到达某个目的地一样,只有一站一站地前移,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每一种工具,都要明确如何利用它来满足需求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得到不偏不倚地实现。

    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800亿人中,真正的英雄并不多。即使不说英雄,真正能够主动控制住自己的生活的人也并不多。很多人都生活在不安全中,因为他们很难做到未雨绸缪。

    人的不安全就在于生活的惰性,这种惰性消磨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失去了防御风险的能力。而防止产生惰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样人才会活得安全。

    人生来是要做事的,但有很多人喜欢沉湎于幻想,在幻想中得到一切。

    有些人习惯用三五年来度量时间,他们总是对自己说,再过三五年,他要怎样怎样。其实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三五年,他也不知道说了多少个怎样怎样,但现在一切还是不怎么样。

    其实,一个人如果这样想那就犯了个很严重的错误:拿太多明天来度量今天。很多人把太多的想法压在了明天,总是在告诉自己,明天要怎么样,意思就是说今天可以偷一下懒。至于明天又推给明天的明天。这种坏习惯已经让人损失了很多东西,必须想办

    法根除这种坏习惯。

    老狐狸认为,很多人会觉得一天的时间很漫长,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来消磨自己的时间。但总有一天,等他们回头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不能用明天来度量今天,也不应该胡思乱想,应该抓紧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富贵如过眼烟云

    老狐狸认为,富贵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它有多大的重量却是值得衡量的。人应该明白富贵的重要程度。

    石崇是一个把富贵看得很重的人,因为宠妾绿珠而遭人谋害,被押赴刑场。他提出拿自己所有的财富换回自己的性命,结果被反问道:“早知如此,就不会落到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了。”石崇最后还是没有逃脱一死。

    人们往往把富贵看得很重,那么富贵是什么?富贵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过程应该比结果更重要。因为从过程来看,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会遇到很多人,发生很多故事,一生不算虚度。从结果来看,富贵是拥有很多的资金,拥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人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死亡。人死去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又要富贵干什么?

    历史上,很多富可敌国、贵极人臣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富贵太惹祸。像石崇,和人斗富的时候豪气万丈,最后却因为富贵而惹祸上身,被诛杀。

    功成名就的人往往富贵缠身。用一个“缠”字很是贴切。因为富贵会让人放不开手脚,会困扰他的行动,也会将他陷入众人的关注之中,最后成为别人怨恨的对象。

    如果已经得到富贵,更不要将富贵看得太重,不要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看得太重,要想到即使有一天自己一贫如洗,同样还可以从头再来。要想到既然在众人面前过多表现是在取祸,那么就应该谨慎自己的言行。

    要真正地从思想上把富贵看轻。实际上与生命比较,富贵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情。

    和人相处,如果得到了富贵,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而应该更加谦虚。人得意的时候总是会忘形的,容易招来怨恨。如果自己陷入了怨恨中不能自拔,那么你会错过很多做大事的机会。

    很多人将很多事情都看得过分地重了,不仅看待富贵如此,看待其他东西也是如此。既要把富贵看作浮云,又要把很多东西看轻。这样的话,如果哪天真的离开,也不会过分地依恋。

    把一样东西看得太重,就会被别有用心者抓住用它来要挟你。而人在受到胁迫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活得也

    不够洒脱,也很难有成就。

    范蠡如果把富贵看得太重的话,那么在被拜为上将军时,他一定不会离开越国,最后他会得到什么结局?很明显,以勾践的为人,范蠡定然是会因为谋反而定罪,最后株连九族。他的罪名也许比文种还要大,因为他功劳过高了。

    要学会自己掌握主动权,掌握着自己前途的主动权。不要把自己的前途交付给别人,让别人控制和操纵。千万不要幻想别人会对自己仁慈,千万不要幻想别人会真正地毫无私心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是你很难知道你所托付的人是否是这样的人。

    富贵也许是很多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它绝对不应该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生存,就是自身的安全。为了富贵以身犯法是不值得的,为了富贵铤而走险同样是不明智的。要知道留下自己的性命还能做很多大事,还能够成就很多功业。而富贵即使失去了,只要自己努力,将来总有一天,还会重新得到的,而生命则不同。

    把富贵看得太重并不是上进的表现。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朝中有三位十分出名的大臣: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中,汲黯进京供职时,已经有很深的资历,而且官职也很高了。当时公孙弘和张汤还是很小的官,而且职位相当低。但这两个人被提拔得很快,后来公孙弘被拜为相国,而张汤也成了御史大夫,官职都在汲黯之上。

    汲黯看到这两个曾经的小官,现在居然在自己之上,心里特别不服气。于是很想找个机会去找汉武帝评评理。

    有一天,散朝以后所有的大臣都退了出去,汉武帝也正准备回宫。汲黯赶紧上前去对汉武帝说,他有话要讲。汉武帝问有什么事。

    汲黯说:“农夫堆积柴草时,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放在底层,把后搬来的放在上面,不知道陛下觉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

    汉武帝一听就明白了汲黯的意思,但他故意想让汲黯自己说出他的想法。

    汲黯看到汉武帝很是感兴趣,于是大胆地说:“公孙弘、张汤原来只不过是小官,无论是资历还是基础都远在微臣之后,但是现在他们都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也比微臣高了许多,陛下这样来提拔官吏和那堆放柴草的农夫有什么分别?”

    汉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太不通情理了。于是什么话都没有说,拂袖而去。后来他对汲黯更加置之不理,而汲黯在官职上也只能在原地踏步了。

    汲黯把富贵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