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沟通无极限 > 第四章 冲动是魔鬼,恶语最伤人——克制情绪是人际沟通的关键一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不快或者感到无聊的话题,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用出色的说话技巧来应对这些特殊的话题,在社交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展示我们的智慧与口才。

    生气:生气的时候别让

    情绪控制你的语言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人人都会发怒,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发怒要找合适的对象,要恰如其分,要在恰当的时间,也要有合适的目的与方式,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医生说,每一次生气就人体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辛苦工作八个小时。

    这就是生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然而,伴随生气而来的恶言恶语还有可能对别人造成更大的损害。

    语言可以伤人于无形,你一时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有可能成为别人终身的阴影。

    有一个幼儿园老师,恨透了班上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有一次,这个小男孩又闯下大祸,老师惩罚小男孩站在讲台上,并问全班小朋友:“你们看看,他像不像一头大笨猪?”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只知道顺着老师的话回答,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像!”

    小男孩羞愧地低下头来。他是受到惩罚了,然而,更糟糕的是,这个男孩从此变得自卑而敏感,他失去了往日的天真与活泼,随之而来的是自闭与懦弱。这个小男孩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那么多人,当着他的面大声地说他像一头大笨猪。

    当我们情绪不佳的时候很容易说出伤人的话,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向被你伤害的人以你认为最好的方式说声“对不起”。

    一位年轻人在年迈的富人家里担任钟点工,每天,除了清洁工作,还有半个小时的“陪读”任务。

    一天,这名年轻人不小心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放反了。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年老的富人却大发雷霆,指着年轻人的鼻子大骂笨蛋……

    年轻人一言不发地忍耐着,因为他相当同情这名老人,除了骂人的舌头外,他已别无利器。

    在将近十分钟的咒骂后,老人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要求年轻人进行每天的例行公事——读一段故事给他听。

    年轻人翻着书,找到一个相当吸引人的章节,上面写着:“南洋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每当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了时,他们就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倒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木的生命,比任何刀棍、石头都还具有杀伤力;正如那些

    尖酸、刻薄、粗鲁的言语,往往会刺伤人的内心。”

    年迈富有但性格怪僻的老人听了这个故事,沉默许久。当年轻人把咖啡送到他面前,准备为他加糖时,老人抬起头来,脸上出现难得的慈祥笑容,亲切地说:“不用加糖了,你的故事已经为我加了糖!”

    一时之气,造成自己的火山爆发是小事,但是对那些被火山余烬灼伤的人们,却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人多拥挤的公交车辆上,乘客之间由于无意碰撞而引起争吵,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学校里同学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别人的铅笔盒之类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怒气冲冲;邻里之间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各不相让、争吵辱骂、没完没了。这些都是无原则的冲突,不必要的感情冲动,毫无意义的生气动怒,是无益之怒。

    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纵然他平时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那副面目实在不仅仅是可憎而已。俗语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变色的。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恶语相加,但是许多年事已长的人,往往一样的脾气暴躁。有一位老者,已到古稀之年,并且半身瘫痪,每晨必阅报纸,戴上老花镜,打开报纸,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响,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报上的记载,他看不顺眼,不看不行,看了怄气。这时候大家躲他远远的,谁也不愿招惹他。过一阵雨过天晴,他的怒气消了。

    盛怒之下,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利于健康的。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其实这里所形容的“神勇”是从苦行修炼中得来的。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高了。

    但是既为芸芸众生,谁又有这样的天赋呢?所以,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

    为别人所犯下错误生气,你无疑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想一想,这是多么划不来啊!

    为突来的情绪生气,你发了一场熊熊的无名火,想一想,这对别人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公平!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那么至少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嘴巴。生气时,请不要随便开口,你在这时吐出来的话,往往都不

    会是“象牙”。

    ■怒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丈夫打妻子,妻子打儿子,儿子打小狗,这是典型的情绪流动图,每天在不同地点以各种形式上演:马路上因超车的擦撞、抢停车位的怒骂、看不惯上司居功诿过的闷气、上司的迁怒、老师恨学生不成钢的怨气、挂着冰冷微笑、其实正暗自咒骂着你的侍者……职场上的怒火一点就燃。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上班族经常生气。

    你常生气吗?如果生气是你的常客,建议你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或来一场“与怒气的心灵对话”,彻底赶走怒气。“经常生气就像不断的小感冒,严重影响工作表现。”组织行为教授巴萨德强调。

    某个政党有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候选人,被人引荐到一位资深的政界要人那里,希望这位政界要人能告诉他一些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如何获得选票。

    但这位政界要人提出一个条件,他说:“你每次打断我说话,就得付5美元。”

    候选人说:“好的,没问题。”

    “现在,马上可以开始。”

    “很好。第一条是,对你听到的对自己的诋毁或者污蔑,一定不要感到愤恨。随时都要注意这一点。”

    “噢,我能做到。不管人们说我什么,我都不会生气。我对别人的话毫不在意。”

    “很好,这就是我经验的第一条。但是,坦白地说,我是不愿意你这样一个不道德的流氓当选的……”

    “先生,你怎么能……”

    “请付5美元。”

    “哦,啊!这只是一个教训,对不对?”

    “哦,是的,这是一个教训。但是,实际上也是我的看法……”

    “你怎么能这么说……”

    “请付5美元。”

    “哦!啊!”他气急败坏地说,“这又是一个教训。你的10美元赚得也太容易了。”

    “没错,10美元。你是否先付清钱,然后我们再继续?因为,谁都知道,你有不讲信用的赖账的‘美名’……”

    “你这个可恶的家伙!”

    “请付5美元。”

    “啊!又一个教训。噢,我最好试着控制自己的脾气。”

    “好,我收回前面的话,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这样。我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因为考虑到你低贱的家庭出身,又有那样一个声名狼藉的父亲……”

    “你才是个声名狼藉

    的恶棍!”

    “请付5美元。”

    这是这个年轻人学会自我克制的第一课,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然后,那个政界要人说:“现在,就不是5美元的问题了。你要记住,你每一次发火或者你为自己所受的侮辱而生气时,至少会因此而失去一张选票。对你来说,选票可比银行的钞票值钱得多。”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处于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那么一定要紧闭嘴巴,以免变得更加愤怒。许多人因为愤怒而倒地死亡。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钱玉芬教授举自己的经验为例,自从结婚后对“外遇”特别敏感,尤其容颜随年龄渐长而渐失,内心开始不安,对丈夫的限制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在职场里,她特别看不惯眉来眼去的女生,觉得她们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她经常生闷气,明明人家没惹她,她就是看那种人不顺眼,动不动就生气,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她找出自己最深处的担忧及害怕的根源之后,莫名的怒气了然于心之后,自己“与怒气对话”,终于怒气再无影踪了。

    如何“与怒气对话”?钱玉芬另有个亲身经验。三年前,性情温和的她竟然在单位痛骂一位同事,只因为看不惯他凡事居功,自以为是。她决定找出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为什么会一反自己常态,在公开场合动怒。她自问自答:“他的行为根本与自己没关系啊,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再问自己,“不合理的事很多,为什么唯独对这件事这么生气?

    “这位同事其实很勤快、不偷懒呀,他不过是爱求表现而已。究竟这件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从自问自答中,她诚恳分析,原来过去的成长环境与学科训练,教她要谦虚,压抑了想表现自己、赢得赞赏的本性,那些像孔雀般的炫耀居功者,刺激她眼红、愤怒,深觉不公平。每生一次气,她就更加了解自己。经由自我对话,从过去找到引爆生气的关键经验。三年来,她已经不再发这种具有毁灭性的怒气。

    进行对话时要对自己够诚实和勇敢,“这是了解怒气由来的关键。”钱玉芬强调,知道怒气背后的真相,才不会落入“讲道理”的漩涡,因为道理是比不赢的。

    不过,怒气冲上头时,一时难以压抑,更不用说自我对话了,该怎么办?许多专家建议从生理角度来改变生气状态:

    首先要闭上嘴,因为盛怒时的舌头像把利剑,容易刺伤人。

    接着深呼吸,强迫心跳、血压回复正常状态。

    或者离开现场找个安全的环

    境,动动身体、打球或做体操。

    盛怒时,跑去照镜子,看见自己怒气中的样子觉得很滑稽,忍不住扑哧笑出来。

    她建议使用“情绪温度计”。平时养成记录情绪的习惯,每天分几个时段记录,并写下动怒的原因,这种训练有助于自我察觉、检测怒气。

    第一情绪温度计的刻度设定在0~10分,将一天分为七段落,例如一早抢停车位失败,还没进办公室就在电梯前和部门经理吵架,决定只给自己2分。

    第二了解自己一天情绪的起伏变化后,接着去问原因,并给自己一段话。为什么8分,喔,原来在下午三点,听到窗外小鸟吱喳叫,感觉很愉悦。叶雅馨曾经要求参加情绪管理营的成员,忠实记录,结果发现每天的情绪波动受周围环境与他人的影响非常大。记录久了,自然培养出很细微的观察能力,“即使生活中很细微的情绪飘过,也不放过”。

    建立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更能掌握常生气的时段和原因。一旦接近情绪高温期,可以赶紧做准备,警告同事闪远点,免得被无名火烫伤。

    除了观察情绪,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之外,学习从大架构看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不起怒气。

    烦躁:脾气暴躁的人是

    令人讨厌的

    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脾气暴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罗素?克洛可算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他主演的《美丽心灵》风靡全球,拿的奖项多得让导演、演员手腕发酸,罗素?克洛更被认为极有可能再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但不少人也发表看法说“罗素?克洛不会得奖,不是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是他自己暴躁的性格”。

    的确,离开了摄像机,罗素?克洛就成了暴躁的狮子,他爱发脾气,酗酒,虽然观众喜欢有性格的演员,可是像罗素这么大的脾气也没几人能招架得住。

    罗素?克洛和尼科尔?基德曼一样,同是在澳大利亚长大,四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已成了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从《TheInsider》、《角斗士》到《美丽心灵》,罗素?克洛已经是第三次角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人们都说他因为自己的臭脾气而犯了一次自杀性的致命错误。

    那次,他获得英国电影学会奖的最佳男主角,罗素为了一表兴奋之情,在领奖时赋诗一首,结果被BBC在播出时删掉了,这下把罗素激怒了,虽然他后来为自己的鲁莽道了歉,但却没得到大家的原谅,他们认为罗素纵然把纳什演得出

    神入化,可他本人却是脾气大得让别人接受不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温和稳重;有的人快捷活泼;有的人迟缓安静;也有的人激动急躁。罗素?克洛属于后者。我们无法确知一个能控制自己性情、胜任各种角色的好演员因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名气再大、演技再好,一副坏脾气足以拉住你继续前进的脚步。

    性格暴躁且容易发怒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没有人喜欢你在工作了一天回家后,直到吃过晚饭上床睡觉这一大段时间内,都闷声静气,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喜欢你不断地发牢骚。人们更不喜欢你把这类话挂在口头上:“唔,嗷!”“不要打扰我”,“你看我多忙啊!”“我们不要再讲这件事好吗?”“讨厌透了,我不愿再听了!”

    这种人是自私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生活得和谐,那你就要换一副笑脸。

    ■易怒:发飙之前先了解情况■

    富兰克林曾经提醒我们:“当发怒和鲁莽开步前进的时候,悔恨也正踩着两者的足迹接踵而来。”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勃然大怒,只不过是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绝不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是走出困境。

    某企业的一个市场调查科长,因为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而造成了企业的重大损失。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毫无疑问的,企业总经理可以不问理由地对他进行斥责,甚至撤职。

    但是,这位怒上心头的总经理,还是忍了忍,他想得先了解一下:到底是这位科长本身不称职而听信了错误信息呢?还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原因导致的?

    于是,这位经理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只是心平气和地把科长叫来,叫他把为什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写一个报告交上来。

    事情就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因为这位市场调查科长提供的信息研判极为准确而饱赚了一笔。

    于是,总经理又叫人把那个科长请来,说:“你上次的报告我看了,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太细致,有一定责任,但主要是不可预测的意外原因造成的,因此公司决定免除对你的处罚,你也就不要把它再放在心上,只要以后吸取教训就行了。这一次,你做得不错,为公司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仍然一样地表扬你。”

    说完之后,总经理随即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这个科长接过来时,不禁眼眶泛红。

    如果这个总经理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向科长发火的话,那么事情的结局可想而知

    就不会这么完满了。要知道,发火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身为领导者千万不能随便发飙,在批评下属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这个错误是不是他犯的,这个错误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等等。

    如果你一看到下属出了问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痛加批评和指责,假如他真错了,也许就默认了;但如果不是他的错,肯定会对你满肚子意见,虽然口头上不说,但心里一定怨恨:“你怎么连情况都不问清楚,就随便骂人呢?真差劲!”

    因此,千万要切记,在开口批评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事实,在心里问一下自己:“我不会搞错吗?”

    否则,乱指责人,不仅落了个乱骂人的坏名声,事后还得向下属赔礼道歉。

    然而,就算是你能放下架子,坦率地向下属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下属所受的伤害和内心对你的憎恶,却很难一下子就冰释。

    如果你了解这个错误确实是下属犯的,也还要进一步调查和思考,这个下属该承担多大的责任?错误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是一时的疏忽,还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明知故犯?

    因此,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记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见到问题时,先别忙着发怒和批评人,而是了解情况。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操在你的手里,你想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对他进行批评,完全由你决定。

    ■冲动:克制批评别人的冲动■

    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炼到家的圣人。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我们都是如此。这不是度量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和我们来往的都是感情丰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的怪人。只有超人和圣人能够虚怀若谷地对待别人的批评,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我们不必指望眼前这个人就是一个已克服人性弱点的超人。

    当我们想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哪怕我们费尽口舌,他的想法仍然是:“我看不出我怎样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无论他是否辩解,他都不会真正接受我们的批评。

    所以,当我们产生批评别人的冲动时,有必要三思再三思,让自己的情绪紧急煞车。

    在一家工程公司,有一位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现场员工戴上安全帽。开始,他碰到没有戴安全帽的人,就批评他们不遵守公司

    的规定。员工虽然接受了他的纠正,却满肚子不高兴,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拿下来。

    他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下一次他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然后,他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护你们不受到伤害,”建议他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结果,遵守规定戴安全帽的人愈来愈多,再也没有故意对抗制度的行为。

    所以,批评并不能改善你所不满的情况,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与其这样,何不换另一种方式处理问题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够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常常会引起愤恨。批评所引起的愤恨,常常会降低员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气和情感,而所指责的状况仍然没有获得改善。

    卡耐基说:“要先把自己修炼得十全十美,然后才能规劝别人。不要抱怨邻人屋顶上的雪,当你自己门口脏兮兮的时候。”

    孔子也说:“吾有之而后求诸人,吾无之而后非诸人。”意思是:我具备的品德才能要求别人具备,我没有的缺点才能要求别人改正。

    两位大师都强调从自己这方面开始改进,而不是先去要求别人。

    你是否想劝某人改掉一些坏习惯呢?但为何不从你自己开始呢?从一个纯粹自私的观点来说,这比有意改进别人获益更多,而且所冒的风险也少很多。

    当我们自己有可能犯错时,也要容许别人犯错。虽然我们不犯别人那个错误,但我们会犯自己这个错误。这其实是一回事。

    当我们犯错时,不能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也应能理解别人不会虚心接受我们的批评。这也是一回事。

    当我们有了容许别人犯错的意识时,会发现心境忽然变得开阔起来,人际关系也变得和谐起来。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管理员工时,对小的失误会及时提醒;对大的失误反而不置一词。这是为什么呢?对小的失误不放在心上,将来可能铸成大错;对大的失误,当事者必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愚蠢懊悔自责。这时再去指责他,已显得多余。

    有此理念者,不止松下一人,那些优秀人物都知道这个道理。

    有一次,著名试飞员鲍勃在驾机返回基地时,在空中三百

    尺的高度,两具引擎突然熄火。幸亏他技术娴熟,操纵飞机强行着陆成功,飞机虽然严重损坏,所幸人安然无恙。

    经检查,事故的原因是,这架螺旋式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这显然是负责这架飞机保养的机械师的过错。

    回到机场后,他要求见见这位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所犯的错误极为难过,正泪流满面地等待鲍勃暴风骤雨般的痛责。

    但鲍勃并没有一句责怪之词,他用手臂抱住那个机械师的肩膀,温和地说:“不要太难过!这种事谁也不希望发生,但它有时的确免不了会发生。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保养F—51飞机。”

    是的,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必要记住,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对事情有所改善,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批评能改善什么,就不要批评;如果我们确定即使不使用批评,事情也会得到改善,就不要批评。

    此外,我们也不妨试着了解犯错的当事人,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哲人这样说:“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较真:对人对事不要太认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做人不能一点都不在乎,游戏人生,玩世不恭;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那样,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也容不下,就会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失去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桌面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是凸凹不平的黄土高坡;居住的房间看起来干净卫生,当阳光射进窗户时,就会看到许多粉尘和灰粒弥漫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每天都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看东西,恐怕世上没有多少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喝的水、可以居住的环境了。如果用这种方式去看别人,世上也就没有美,人人都是一身的毛病,甚至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了。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人活在世上难免要与别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的过失、缺陷,宽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过分挑剔,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论个是非曲直,整个输赢来,别人就会日渐疏远你,最终自己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具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容别人所不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赢得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