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读历史悟哲理 > 郑板桥改诗——理直才能气壮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

    江苏兴化县人

    本名郑燮

    因为他很喜欢兴化县城东门外的一座木板桥

    所以自号为“板桥”。

    郑板桥出身书香门第

    自幼天资聪颖

    善于独立思考。十岁的郑板桥还在县城读私塾时

    就因其聪明伶俐深得老师的喜爱。

    三月的兴化

    草长莺飞

    阳光明媚。一天

    老师带着小板桥

    兴致勃勃地到郊外去春游。师徒俩沿着一条小溪漫步

    一路上春风拂面

    花繁树青

    风景十分优美

    两人心情也十分愉悦。走了一会

    他俩就在一座小桥边坐下休息。

    突然

    郑板桥喊了起来:“老师

    您看

    水中有个死人!”

    老师一看

    桥下果然有一具年轻的女尸在水面上漂浮。只见那女子身穿红色外衣

    仰面朝天

    散乱的头发随波浮动

    粉红的容颜还未变色

    看来是刚淹死不久的。心地善良的老师顿生怜悯之情

    含着眼泪随口吟了一首诗: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低头品味着老师作的诗

    仔细望着河边的女尸

    皱着眉头

    沉思不语。

    老师看到后

    就问郑板桥:“你觉得这四句诗怎么样?”

    在老师目光的督促下

    郑板桥抬头反问道:“老师

    你认识这个少女吗?”

    老师不解地摇了摇头。

    “那您怎么说她‘二八女多娇’

    正好是十六岁呢?”

    “问得好

    你接着讲!”老师点了点头。

    郑板桥接着又说:“老师既不知道女尸的来历

    又怎么知道她是‘风吹落小桥’呢?又怎么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浪转悠呢?”

    老师被郑板桥问住了

    觉得这位十岁的孩子确实聪明

    虽说是自己的学生

    但其眼光之锐利、思维之敏捷却完全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郑板桥

    说:“那么依你看这首诗应该怎么作呢?”

    “好

    那我就试试

    改得不好

    还请老师多多指点。”说罢

    郑板桥吟道:

    谁家女多娇

    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

    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

    连连点头

    说:“改得好!改得好!你用‘谁家’代替‘二八’

    用‘何故’代替‘风吹’

    真实而又含蓄

    表现了初见女尸的人必然会产生的疑问。我说的‘三魂’、‘七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你改作‘青丝’、‘粉面’既具体又形象

    并且抓住了女尸的特点

    比我的原诗好多了。这真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岁的郑板桥

    竟然不惧老师的权威

    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诗中的失真之处。而小郑板桥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勇气

    是因为他具备了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

    能很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

    理直自然就气壮。

    年轻人通常具有怀疑和反叛精神

    不畏权威

    ?赵涛 主编)

    思想大胆

    敢于创新

    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

    怀疑必须有理有据

    如果只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毫无根据地去怀疑和否定一切

    就会成为虚无主义者。!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

    江苏兴化县人

    本名郑燮

    因为他很喜欢兴化县城东门外的一座木板桥

    所以自号为“板桥”。

    郑板桥出身书香门第

    自幼天资聪颖

    善于独立思考。十岁的郑板桥还在县城读私塾时

    就因其聪明伶俐深得老师的喜爱。

    三月的兴化

    草长莺飞

    阳光明媚。一天

    老师带着小板桥

    兴致勃勃地到郊外去春游。师徒俩沿着一条小溪漫步

    一路上春风拂面

    花繁树青

    风景十分优美

    两人心情也十分愉悦。走了一会

    他俩就在一座小桥边坐下休息。

    突然

    郑板桥喊了起来:“老师

    您看

    水中有个死人!”

    老师一看

    桥下果然有一具年轻的女尸在水面上漂浮。只见那女子身穿红色外衣

    仰面朝天

    散乱的头发随波浮动

    粉红的容颜还未变色

    看来是刚淹死不久的。心地善良的老师顿生怜悯之情

    含着眼泪随口吟了一首诗: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低头品味着老师作的诗

    仔细望着河边的女尸

    皱着眉头

    沉思不语。

    老师看到后

    就问郑板桥:“你觉得这四句诗怎么样?”

    在老师目光的督促下

    郑板桥抬头反问道:“老师

    你认识这个少女吗?”

    老师不解地摇了摇头。

    “那您怎么说她‘二八女多娇’

    正好是十六岁呢?”

    “问得好

    你接着讲!”老师点了点头。

    郑板桥接着又说:“老师既不知道女尸的来历

    又怎么知道她是‘风吹落小桥’呢?又怎么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浪转悠呢?”

    老师被郑板桥问住了

    觉得这位十岁的孩子确实聪明

    虽说是自己的学生

    但其眼光之锐利、思维之敏捷却完全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郑板桥

    说:“那么依你看这首诗应该怎么作呢?”

    “好

    那我就试试

    改得不好

    还请老师多多指点。”说罢

    郑板桥吟道:

    谁家女多娇

    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

    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

    连连点头

    说:“改得好!改得好!你用‘谁家’代替‘二八’

    用‘何故’代替‘风吹’

    真实而又含蓄

    表现了初见女尸的人必然会产生的疑问。我说的‘三魂’、‘七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你改作‘青丝’、‘粉面’既具体又形象

    并且抓住了女尸的特点

    比我的原诗好多了。这真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岁的郑板桥

    竟然不惧老师的权威

    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诗中的失真之处。而小郑板桥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勇气

    是因为他具备了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

    ?赵涛 主编)

    能很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

    理直自然就气壮。

    年轻人通常具有怀疑和反叛精神

    不畏权威

    思想大胆

    敢于创新

    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

    怀疑必须有理有据

    如果只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毫无根据地去怀疑和否定一切

    就会成为虚无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