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 > 第七辑 是非之心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宋朝怀深禅师告诫世人:“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做人,要少说人家的是非,少论他人的短长,这“便是修行第一方”。然而,世间的是非这么多,怎样来面对呢?

    第一,不说是非。说话要有智慧,该不该说,也要智慧判断。例如:所说非人不说、谄媚阿谀不说、出言招忌不说、说了招祸不说。佛门云:“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古德亦云:“时时检点自身事,莫费工夫论他人。”就是要人修好口德,不在自己的口下犯过失。

    第二,不传是非。君子不但不说是非,也要不传是非,更不去渲染、扩大。所谓“是非止于智者”,就是让所有的是非、恶言,到我这里便截止了,不两舌、不挑拨,以讹传讹。念菴禅师有一首偈语说:“世事纷纷如闪电,轮迴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论是非。”讲话自重,少说是非,多说好话,就能不传是非,维护口业。

    第三,不听是非。世事多纷杂,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假使听到“是非”,也不必苦恼,要能分辨善恶、黑白、对错,以真理判断,不合道德、不合礼节,就当远离。让自己的耳朵不听是非而听实话,不听恶言而听善语,不听杂话而听佛法,不听閒言而听真理,耳根自然就清静了。

    第四,不怕是非。现实的人生,到处都有是非,可是在一个有道之人听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是自己的是非,忍耐一下,终究会过去;或遭人毁谤,也是暂时的假相,无须丧气,以讥我、谤我为助缘,当做是消灾解怨。至于别人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必跟着起哄,学习弥勒菩萨大肚能容,把是非、烦恼消融转化,一切恩怨自会平息。

    面对是非之道,不但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进而检举是非,求证是非,公开是非,是非就会遁之无形,无法存在。

    《王阳明全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杨茂的人,他是个聋哑人。阳明先生不懂得手语,只好跟他用笔谈。阳明先生首先问:“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问:“你的嘴巴能够讲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哑巴。”又问:“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吗?”但见杨茂高兴得不得了,指天划地回答:“能、能、能。”

    于是阳明先生就对他说:“你的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你心知道是非

    就够了。”倒有许多人,耳能听是非,口能说是非,眼能见是非,心还未必知道是非呢!

    我们有很多的是非,都是听来的,人家第一句话,就叫你暴跳如雷,第二句话就叫你泪流成河,那人家岂不成了导演,而我们也就当了演员。还有很多的是非,都是说出来的,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片薄薄的嘴唇,竟把人间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可见很多的是非都是听来的,都是说出来的。

    你痛苦就是因为你太执著,看不开,也放不下,自然把自己给绑死了,而不得解脱。若能看开了,放下了就不至于如此。

    面对是非之道,我们一定要理性面对。

    谁是谁非不重要

    有这样一段话:

    “学生常做的习作是选择题、是非题和填充题。

    选择题胜在可以选择,即使不知道答案,也可以胡乱选一个碰碰运气。

    是非题随便答是或非,也有一半机会答对。

    填充题最难,根本无法蒙混过关。

    长大了,发觉人生也是选择题、是非题和填充题。

    选择题变得很难。”

    其实,是非题也不再容易。然而分清是非对错,并不代表你我成功了一半。

    在这世上是非对错到底是个什么评判标准呢?是与非的对比或是划分,应该怎么看呢?很多小时候觉得对的东西到了现在却让人十分怀疑,现在的社会好像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的时候看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分辨,现在却不明白了。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有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是,争下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的代价呢?

    反而是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有时却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这个故事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您好,”小李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板转了转眼睛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时的小李,他会义正严辞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他

    现在不会这样说。他要的是老总的签字。于是他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小李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他再把文件放到老总面前时,老总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这就是小李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

    不能在冲突发生以后一走了之,因为在新环境里还会出现老问题,到那时你又怎样呢?也不能为了争口气大闹一场,因为吵闹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有可能断送了职位。谁是谁非也并不重要,即便是上司错了,也要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下台的台阶,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

    主动言和,你可以把它当做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但它还包括更深的层面;主动言和是运用智慧寻找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处理;主动言和更需要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合作得以延续。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决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上司及同事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聪明的人会装傻,谁是谁非不重要,好汉不吃眼前亏。针尖对麦芒在某些场合是一种耿直与正义的表现,在与上司相处时则是一种失策的表现;糊涂时常为人不屑,在特定情形下,比如在上司犯下小错时则是一剂良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都有自己为人处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能为别人的一席话而改变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头带着儿子牵着驴去赶集,驴驮着一袋粮食。他们刚出门不远,道边便有人对老头说:“你真傻,为什么不骑着驴呢?”于是,老头便骑上了驴。可走不多远,又听到道边有人对他说:“这老头心真狠,他自己骑着驴,让儿子走着。”老头听后,赶紧从驴上下来,让儿子骑了上去。

    可又走没多远,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个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驴,让老人走着。”

    儿子一听,赶快下了驴,让老头上去。没走到集上,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两人心真坏,让驴驮着东西,人还骑上去。”

    老头不得不又从驴上下来,连驴驮的粮食他也自己背上了。

    老头没有主见,一味听信他人之言。故事到这儿肯定还没完,指不定过一会又有人笑他们傻,放着驴不用,人却背着粮食,再过一

    会还会有人说他们傻,放着驴不骑。总之,人没有主见,永远也不得安宁。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赞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所谓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他人者,便容易丧失自己,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人各有各的原则,各有各的脾气性格。有的人活跃,有的人沉稳,有的人热爱交际,有的人喜欢独处。不论什么样的人生,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碍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说好了。正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古代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衙门的差役,奉命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临行前,他怕自己忘带东西,就编了个顺口溜:“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念叨这两句话,总是怕在哪儿不小心把东西丢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发呆,就在停下来吃饭时,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后给他剃了个光头,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锁拿过来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后,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可包袱、雨伞、文书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锁也在,又摸摸自己的头,是个光头,说明和尚也没丢,可他还是觉得少了点啥,念着顺口溜一对,他大惊失色:“我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我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可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亨利曾经

    说过:“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灵。”做人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自己交付给别人。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给了金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为了权力,成了权力的俘虏。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能成为权力的俘虏,要不失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否则便会丢失自己。过于热衷于追求外物者,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会像差役一样把最重要的一样给丢了,那就是自己。

    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让别人来控制你。达尔文当年决定弃医从文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说他是不务正业,整天只知道打猎捉耗子。在他的自传上写着:“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说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与聪明不沾边的人,却成了生物进化论的发明者。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当我们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困难、病痛时,如果被打败,让这些生活的绊脚石主宰了自己,整天专注于病痛的折磨上,使自己的日子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那便是丧失了自我。真正的命运的主人,是能够战胜病痛的,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像达?芬奇、莫扎特、梵高等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都曾受到过命运的不公平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发出了挑战,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我们有权力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代做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也不会比自己更了解自身实力,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好的。

    一生气就“揭短”的行为要不得

    生气时当众揭短,揭人疮疤,是不道德的行为。

    玛丽和朋友一起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几个好朋友,她们是在迈阿密认识的,真是有缘,在纽约她们又见面了。谈话的时候,她们把目光转向了玛丽的朋友辛迪,玛丽高声喊着:“辛迪这个家伙,简直是个酒鬼,别看酒桌上潇洒自如,回家还没走到半路,就吐了一地,别提多狼狈了!”同伴们哈哈大笑。玛丽又拿起

    了一个酒杯倒扣在了辛迪的头上,引得周围的人一阵起哄。辛迪恼羞成怒,拿起酒杯愤怒地摔在地上,看了玛丽一眼,疾步离开了酒吧。临走时转头对玛丽说:“我再也不愿意见到你这个不尊重朋友的家伙!”

    在与人交往中,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切记: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富有智慧的气度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是逆向生长的,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太大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也许有人会说:“我并不是喜欢揭他的疮疤,但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我才忍不住的。”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只说明自己的胸襟太窄。

    在同事或同学之中,有的人总希望能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耐,一旦发现别人的失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对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如果朋友破天荒地办了件蠢事,你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背后逢人便讲,这是一大陋习。当然也有人由于心直口快,无意中把别人的失误给当面指出来,直到别人脸红脖子粗,才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大妥当。

    很安静的办公室里,你发现同事文件上的一个字写错了

    ,你是好心好意地来到他面前,声音不算很响地告诉他“你把‘狠’写成‘狼’了”,其他人可能没听到,但他却会感觉很难堪,并以为所有人都听到了,如果有人偷偷地笑一声,那就更让他几天都会感觉脸上无光,他也因此可能恨你几天。

    宣扬别人的失误必然会让对方难堪、尴尬、伤了自尊。如果对方能较好地看待,或者说你这人本质还不错,那么可能结果会好些。万一对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或者你人缘本来就一般,那就可能对你很不利了。

    不揭朋友的隐私和疮疤,而把朋友的得意事挂在嘴边,可以让你获得好人缘。

    有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过于看重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以自己的情绪为情绪,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在众人面前讲话,也喜欢讲自己的得意事,而对失意事避而不谈。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

    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他自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品格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

    把朋友的得意事常挂嘴边,是对朋友的赞赏与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胜人一筹,然而,事实上这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心理素质不高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点与成绩时,往往禁不住妒火中烧,很难坦然地面对与赞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有些优点和长处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长得漂亮,智商很高等等。因此,对于别人优点与长处的肯定不仅不会贬低自己的位置,而且可以使旁人从中认识到你所具备的优良素质,从而获得他人的称赞。

    把朋友的得意事常挂嘴边,把自己的得意事放在心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尊重别人的人格是赢得别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有这样的一个愿望:那就是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自己被了解、被尊重、被赏识。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人格,使别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当时,他或许会一笑了之,但是,你却严重地伤害了他。事实上,如果你表示出了对他的不尊重,即使他当时对你还是很友善,但是,如果他不是一个精神境界极高的人,他以后是不会很喜欢你的。

    相反,如果你满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有一种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感觉,那么,这表明

    你很尊重他的人格。你帮助他获得了自我实现,他也会为你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他对你有一种感激之情。他会因此而喜欢你。

    不要降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满足别人的精神需求,别人才会满足你的精神需求。

    与其对别人的“不好”津津乐道,不如多宣扬对方的“好”。当你的好话在背后说时,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个人动机的。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实和诚意,从而在荣誉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增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或通过第三者向人传达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别人说好话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在背后说的他人的好话,这些好话是很容易就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去的。

    假如你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上司的好话,同事们会说你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容易招来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会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险。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你不真诚。与其如此,还不如在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而这些好话,总有一天会传到上司耳中的。

    在背后赞扬别人,能极大地表现说话者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之效。来看下面这例:

    有一位员工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刘经理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刘经理的耳朵里。刘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员工的形象,也在刘经理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那位员工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难得。

    可见,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话时,绝不会感到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设想一下,若有人告诉你,某某在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能不高兴吗?这种好话,如果是在你的面前说给你听的,或许适得其反,让你感到很虚假,或者疑心对方是否出于真心。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会觉得特别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你坚信对方在真心地赞美你。当你直接赞美对方时,对方极可能以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要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会截然不同。此时,当事者必定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没有半点虚

    假,从而真诚接受,还对你感激不尽。

    多在第三者面前去说一个人的好话,是使人际关系融洽的最有效的方法。你可以对同事说:“某某同事经常对我说,你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相信对方的心情必定是愉悦的。因为这种赞美比起一个魁梧的男人当面对你说“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更容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

    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你可以装作很无意地提醒他。这样他会很感激你,因为你帮他免于丢脸。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自尊,避开言语的“雷区”。

    矛盾还靠“和事老”

    办公室里有的人生着闲气,怒火冲天,伺机报复;有的人人际失败,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却还弄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和事老”不会向领导告状也不四处宣扬。他会背地里告诉那些斗气者,虽然他不仁,你也不应不义;报复只能让你卷入你本不希望卷入的低俗战争。

    “和事老”往往会和不讲理的“恶人”开诚布公,首先告诉他,他的行为对别人是一种伤害,你不会听之任之。其次,向他指出继续这样的言行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向他晓以利害。最后告诉他你寄予希望,希望他能反省,并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比如,这样说:“他的电脑文本是你删掉的,这一点我已经知道了。如果你坚持说不是你干的,那就算我说错了,不过我相信这样的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没有把这件事捅出去,是因为大家希望给那个做不光彩的事情的人一个自己改过的机会。你想,如果领导和同事知道了这样的事,那后果会是怎么样的?人嘛,都有一念之差想不开的时候,既然不是你干的我也不多说了,如果你知道是谁干的请你转告他,我特想和他聊聊,开导他一下,说不定他有什么特别的苦衷需要人帮助呢!”

    你如果能这样做,并坚持这样做,在办公室崇拜你的人会越来越多,愿意帮助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当然你的威信也越来越多,你也总会宽容别人、帮助别人,保护别人的尊严。

    这类“和事老”型的人也是受老板欢迎的。老板一般都反感雇员为这类无关企业发展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投诉,来投诉的人不是“是非人”就是没能力斡旋人际关系。这样的投诉双方都会在老板心里“失分”。

    办公室大姐大也会提出类似的忠告:要多学学他们,将对方的毛病说在当面,因为90%的情况下对方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伤害了你,而且一般情况下对方也无意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