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控制情绪——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戴尔.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人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情绪的好坏是自己所掌握的:你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乐的,你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你身边的事情,你就是悲伤的,快乐与不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情绪的好坏对你来说是很关键的,你要是情绪控制得好的话,你每天总是乐呵呵的,你的家人和同事看见你也会开心的,因为情绪是可以感染的。所以我们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心情好了,你就会愉快地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情绪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面对各种机会、诱惑、困境、烦恼的时候,要想把握自己,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思想,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伤害。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浅、最直观、最不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人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够有胜算吗?能说服别人吗?看来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谈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诗人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至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妇人心肠的情绪所为);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

    所为。

    这些情绪实际上就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这种心态有时将你作为完全掌控的对象。要想把握自己,你必须控制你的思想,你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小女子是也。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在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司马懿另当别论,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无影响,而且心态继续甚好,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

    这就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但生活中,更多是成为情绪俘虏的例子。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所以不能胜于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完全不是对手。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敌招,可他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孟获气得浑身战栗。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想,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孟获已被一己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失去理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误人误事,不胜枚举。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轻的人,易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问一问你自己,你爱头脑发热吗?你爱情绪冲动吗?检查一下你自己曾经因此做过哪些错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不再受情绪支配。

    情绪成就一切。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绪的话,可准备一张图表,写下你每天体验并且控制情绪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绪发作的频繁性和它的力量。一旦你发现刺激情绪的因素时,便可采取行动除掉这些因素,或把它们找出来充分利用。

    将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变成一股强烈的执著意念,并且着手实现你的明确目标,这是你学得情绪控制能力的两个基本要件,这两个基本要件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其中一个要件获得进展时,另一要件也会有所进展。

    用理性控制暴躁才是真正的成熟

    冷静是成熟者应有的特质。冷静不只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在于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如何处理生活中、事业上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临近高考还有23天的那天早上,他在彷徨中收拾好书包离开了教室。从那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见过他……太不理智、太不成熟啊!很多人如是慨叹。

    什么是成熟?成熟意味着由复杂走向简单。

    成熟意味着一种从容。

    成熟者有许多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特征,如能主动、直接地参与自己并非感兴趣的活动中;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切或爱的能力;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如此;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能着眼未来,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然而,有一点我们绝对不可以忘记——那就是冷静。

    是的,冷静是成熟者应有的特质。冷静不只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它更在于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如何处理生活中、事业上突如其来的变化。

    每个人都渴望走向成熟,那么,让我们先保持冷静。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3个月。3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过激和抱怨的话。对方终于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闹,人家无论如何也不用他了。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他的不理性而白白地丧失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理性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智、大度的深刻感悟。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即使成功送到我们面前,还是难免在毛躁中与失败相遇。

    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

    不管你是否承认,只有冷静才是力挽危局的法宝。这种品质总能产生战无不胜的力量。

    足球场上,两队经过90分钟酣战,又度过了随时可能遭遇“突然死亡”的30分钟加时赛,紧张刺激的时刻终于到了——点球决胜!

    生死在此一举。此时对于被指派上场的球员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信心?力量?技术?不,是冷静。此时唯有冷静方能助他完成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方能助整个球队走向辉煌的胜利。

    历史上的法奥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把他的沉着冷静与临危不乱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其次,他机敏,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除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截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冷静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再者,他沉着冷静地应付着险象环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1800年在6月14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此争取到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情绪会全面影响人的心理

    研究表明,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骤然阻断人们的正常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潜能去完成某些工作。

    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情绪好、心情爽的时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绪低沉、心情抑郁的时候,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学习工作效率低。也就是说,情绪会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

    情绪能够影响人的心理动机,可以激励人的行为,从而改变人的行为效率。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行为效率,加强心理动机;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降低人的行为效率,减弱心理动机。一定的情绪兴奋度能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发挥最高的行为效率。这个最佳兴奋度因人而异。

    情绪对人的记忆和思维活动有明显的影响。例如,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对不喜欢的东西记起来则比较吃力;人在高兴时思维会很敏捷,思路也很开阔,而悲观抑郁时会感到思维迟钝。

    情绪不仅仅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它还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递,而成为人际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

    人的情绪通常伴有一定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言语声调变化三种形式。比如,人们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讲起话来神采飞扬;发怒时横眉立目,握紧拳头,大声吼叫;悲哀、悔恨、失望时则语言哽咽、顿足捶胸、垂头丧气……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信号,可以传达给别人并引起他人的反馈。人们通过细微甚至难以觉察的情绪信号来彼此传递和获取信息——这种信息有时是难以用言语来直接表达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

    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有益身心健康,提高自我功能,又能使自己的工作效能提高。

    有一名初涉歌坛的歌手,他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大谈抱负……第17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37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57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情绪坏透了,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名制作人打来的。他为此而毁了期望,自断了前程。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深刻地明白了不良情绪带给人的危害。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史密斯教授,曾经针对受测者情绪的变化及其个人生理心理状态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实验报告中指出:一般人的情绪如果处于焦虑、愤怒、恐惧的情况下,会有一种来自脑下腺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出来刺激肾上腺,因而影响受测者的生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测者极易产生心跳加速、口干、胃部胀痛等生理现象。这种情形如果持续进行,就容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或胃溃疡等后遗症。

    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有益身心健康,提高自我功能,又能使自己的工作效能提高。这就是心理学大师告诉我们的:管理情绪,首先要从处理不当情绪开始,主要包括化解愤怒、缓和性急、消除紧张、革除悲观、排遣厌倦五个方面。

    1.如何化解愤怒

    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不良情绪?挫折、太累、被批评,伤到自尊,等等。而愤怒会令我们失去理智、引发冲突、做出错误决定。处理愤怒(冲突)的基本原则就是“stop→think→do”。(停止、想、做)你不妨使用纸笔,写下以下的问与答:我现在碰到什么难题?我正在或正想做什么?这样做有益吗?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我该怎么做?

    不良情绪导泻法:我们的行为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对方;注意时机的适当性;要把握恰当的语言及肢体语言。另外要注重向适当可靠的人倾诉。

    搁置法:告诉自己,改天再谈;暂时放下它;把不良情绪关在门外。

    2.如何缓和性急

    性急就是压力的表现,也是情绪不稳定的表征。性急的人容易使自己的健康受损,也会失去定力,失去理智。在生活中稍不如意都可以让我们心乱如麻,以致不屑与人交谈,或者对一般的生活情趣觉得难耐,或者对未完成的事局促难安;还有些人好争强斗胜,输不起,易激怒。

    缓和性急的方法: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或割舍行程表中部分项目;向自己低语(别急!安抚心里头毛躁的孩子!);哼一首曲子;休息。这些都有利于你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3.如何消除紧张

    我们的紧张来自忙碌、竞争、工作效率。紧张时身体会出现异常反应:肌肉绷紧,手心发汗、血液化学平衡失调。因此要注意你的整体身心作用:你的行动、思想、感受、身体反应在交互作用影响,使紧张扩及你的身心和情绪表现。当你紧张时,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心理:净化法──静坐;运动法──松弛技术。

    4.如何革除悲观

    事实上我们的悲观是由于不当的思考习惯所造成。碰到挫折,能区别思考的人,表现乐观,不能区别思考的人则表现悲观。

    面对挫折时:乐观者认为那是暂时的、特定的、外在的原因;而悲观者则认为那是永久的、一般的、内在的原因。面对顺境时,乐观者与悲观者的思考模式正好相反。乐观者如有隔仓的船;悲观者如没有隔仓的船,容易在受训时不停地进水而沉没。

    要时时在心里提醒自己,要乐观一点看问题,凡事都有它积极的一面。找到事物中对你有益或者有所启发的东西。

    5.如何排遣厌倦

    长期承受压力使我们产生厌倦。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观念,保持一个好心情。

    空虚也可使我们产生厌倦。应该拟订新目标或新的蓝图,或从事物中看出新的意义,和积极的朋友交往,保持温暖的人际关系。

    适时地转移你的注意力

    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一个健全的家庭。社会可以说是个大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准备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有资历,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小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他跟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

    这实在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位候选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由于按捺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愈来愈相信有那么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众们振振有词地反问:“如果他真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如此火上浇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也更加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下为自己洗刷。然而,这却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殆尽。最后他失败了,并从此一蹶不振。

    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恶意的指控、陷害,更经常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就像这位议员一样。

    当你因不愉快的事而情绪不佳时,你不妨试试转移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要在不愉快的事情上纠缠不休,以免陷入失败的泥沼。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就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心理健康的。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减少,因此走出家庭,扩大社会交往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多取得身边资源。经理可以多找部属聊,同事之间也可互相讨论,激发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执行时大家都有参与感。执行方案因为已纳入所有工作者的智慧,个人会有值得存在的价值感,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落感。

    2.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你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还可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3.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人格的发展也会相当有利。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将会极大破坏家庭气氛,影响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且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可以说不和谐的家庭经常制造心灵的不安与污染,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应该是所有成员都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相互供给情感上的支持,团结一致应付困难。

    感情和理智都需要一位主宰

    把你的心智想象成是一座贮存你潜在力量的贮存库,你现在应学习从贮存库中释放适当数量的力量,并将它导引到正确方向,这就是自律的本质。

    一个人能达到自律要求后,在其他原则方面必然也会有所进步。自律要求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估。同样,如果缺乏自律能力,其他原理也无法真正付诸行动。自律可以说是一条管道,而你为了达到成功目标,所必须表现出来的所有个人力量都会流经这个管道。大多数的人都是先行动再思考行动的后果,自律则要求相反的程序:你应学习“谋定而后动”。

    学习这种程序的主要方法,就是控制你的情绪。我们来认识以下14种主要的情绪:

    7种消极情绪:恐惧;仇恨;愤怒;贪婪;嫉妒;报复;迷信。

    7种积极情绪为:爱;性;希望;信心;同情;乐观;忠诚。

    所有这些情绪都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也是你能掌控的对象。你可以想象如果不能控制那些消极情绪,会造成多么大的危险。同样,如果你不能有意识地控制那些积极情绪的话,它们也会造成破坏性的结果。

    隐藏在这些情绪里的,是具有爆炸威力的力量。如果你能适当地控制这股力量,它就可能使你获得成就;但如果你任由它自行奔放,它就可能把你扔到失败的深渊之中,使你头破血流。所以,你必须用你的判断力来控制你的情绪,以期你的热忱和欲望不致脱离你的智慧范围而成为脱缰野马。换句话说,你必须约束你自己,以使得你前进的推动力永远受到控制,而且会被导引到正确的管道中。

    自律要求以你的理性来平衡你的情绪,也就是说,在你作决定之前,你应学习兼顾你的感情和理性。有时甚至应该排除所有情绪,而只接受理性的一面。

    你必须控制并导引你的情绪而非摧毁它,况且摧毁情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情绪就像河流一样,你可以筑一道堤防把它挡起来,并在控制和导引之下排放它,但却不能永远抑制它,否则那道堤防迟早会崩溃,并造成大灾难。

    你的消极心态同样也可被控制和导引,积极心态和自律可去除其中有害的部分,而使这些消极心态能为目标贡献力量。有的时候,恐惧和生气会激发出更彻底的行动,但是在你释放消极情绪(以及积极情绪)之前,务必要让你的理性为它们做一番检验,缺乏理性的情绪必然是一位可怕的敌人。

    ⑺)

    是什么力量使得情绪和理性之间能够达到平衡,从而使你的头脑永远保持冷静呢?是意志力或自尊心。自律会教导你的意志力作为理性和情绪的后盾,并强化两者的表现强度。

    你的感情和理智都需要一位主宰,而在你的自尊心里就可发现这个主宰。然而,只有你在发挥你的自律精神时,自尊心才会扮演好这个角色。如果没有了自律,你的理智和感情便会随心所欲地进行战争,战争结果当然是你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第二章调整心态——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成千上万的敌人,当然可以称得上是位强大的人。但是,面对自己内心,可能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能够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内心所带来的价值远比前者高。

    据史书上记载,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半个欧洲,战败后被囚禁在一座小岛上,内心相当烦闷痛苦,难以自拔,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可见,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别人更具价值。

    要战胜自己并不简单,一般人得意时忘形,失意时自弃;人家看得起时觉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时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倒霉。唯有不受成败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无形的情况所影响,才能摆正心态,从而战胜自己。

    生活的一切取决于自己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

    一个心境健康的人,就会思想高洁,行为正派,就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肮脏的想法,不与邪恶者为伍。我们既可能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也可能相反,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拥有快乐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个世界。性格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性格好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在最黑暗的天空中心灵总能或多或少地看见一丝亮光一样。尽管天上看不到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他们还是知道太阳仍在乌云上,太阳的光线终究会照到大地上来。

    这种使人愉悦的性格不会遭人嫉妒。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愉快的光芒,他们总显得欢快、达观、朝气蓬勃。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阳光。当然,他们也会有精神痛苦、心烦意躁的时候,但他们不同于别人的就是他们总是愉快地接受这种痛苦,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更不会为此而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而是拾起生命道路上的花朵,奋勇前行。

    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会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使整个世界都溢彩流光。在这种光彩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那种生性忧郁、悲观的人,永远看不到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春日的鲜花在他们的眼里也顿时失去了娇艳,黎明的鸟鸣变成了令人烦躁的噪音,无限美好的蓝天、五彩纷呈的大地都像灰色的布幔。在他们眼里,创造仅仅是令人厌倦的、没有生命和没有灵魂的苍茫空白。

    尽管愉快的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但正如其他生活习惯一样,这种性格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或得到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根本就无法懂得生活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任何人的生活都是两面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

    怎样去审视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快乐的性格,而不是相反。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助于我们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看到光明。

    聪明的人往往在烦恼的环境中也能够寻找快乐。因烦恼本身是一种对已成事实的盲目的、无用的怨恨和抱憾,除了给自己心灵一种自我折磨外,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为了不让烦恼缠身,最有效的方法是正视现实,摒弃那些引起你烦恼不安的幻想。世界上不存在你完全满意的工作、配偶和娱乐场地,不要为寻找尽善尽美的道路而挣扎。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在生活中遭受磨难的人,精神上都会烦恼不堪。很多人对生活的磨难,不幸的遭遇,往往是付之一笑,看得很淡;倒是那些平时生活安逸平静、轻松舒适的人,稍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会大惊小怪起来,引起深深的烦恼。这说明,情绪上的烦恼与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仅仅是可能引起烦恼的外部原因之一,烦恼情绪的真正病源,应当从烦恼者的内心去寻找。大部分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个人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素质和对生活的认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因此,当受到烦恼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烦恼,从内在素质方面找一找烦恼的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不管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下面介绍几条原则,只要你反复地认真试行,就可能减轻或者消除你的烦恼。

    要朝好的方向想。有时,人们变得焦躁不安是由于碰到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局面。此时,你应承认现实,然后设法创造条件,使之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此外,还可以把思路转向别的什么事上,诸如回忆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

    不要把眼睛盯在“伤口”上。如果某些烦恼的事已经发生,你就应正视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这件事已经过去,那就抛弃它,不要把它留在记忆里,尤其是别人对你的不友好态度,千万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说:“我总是被人曲解和欺负。”当然,有些不顺心的事,适当地向亲人或朋友吐露,可以减轻烦恼造成的压力,这样心情会好受一些。

    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希望。做事情总要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有人为金钱、权力、荣誉奋斗,可是,这类东西你获得越多,你的欲望也就会越大。这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发财、出名似乎是一下子的事情,而实际上并不是。因此,你应在怀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同时,随时树立短期目标,一步步地实现你的理想。

    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想不开的人,在烦恼袭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如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却给他一个十分聪颖的大脑。请记住一句风趣的话:“我在遇到没有双足的人之前,一直为自己没有鞋而感到不幸。”

    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幽默,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曾经使你快乐的事情上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成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苦乐的分界就在于此。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遭遇总是有顺利和不顺利;无论在什么交际场合,所接触到的人物和谈吐,总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总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坏;无论在什么地带,天气总是有晴有雨。天才所写的诗文有美点,但也总可以找到若干瑕疵;差不多每一个人的脸上,总可找到优点和缺陷;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乐观的人所注意的是顺利的际遇、谈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同时尽情享乐。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受不到快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到处和别人格格不入。

    如果你召开一次业务会议,结果其中有一位主管未能及时到场,这时你心中的感受就取决于你的意焦(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你心中对于他之所以不能到场持什么样的看法呢?是他根本就不在乎这场会议,还是他碰巧遇上了什么困难?这就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去看了,你用什么样的意焦,就会造成什么样的情绪。如果说他不能及时到场,是因为正和别人如火如荼地谈一笔大生意,你却因他不在场而发火,待日后知道真相时那如何是好?别忘了,我们的意志往往会决定我们的情绪,所以最好不要动不动便贸然下结论。

    想让心情好起来,那也很容易,只要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曾经使你快乐的事情上,不管是跟你的家人、朋友或任何人都行。你也可以把意焦放在未来的美梦上,提早感受你将来成功时的兴奋与快乐。

    假想你去参加一个宴会,随身带了一台摄影机。整个晚上,若是你把镜头一直对向大厅左侧一对在争吵的夫妻身上,是不是连带着自己的心情也不快了呢?由于你一直看着他们的争吵,从而心里便兴起这样的念头:“真是糟糕的一对,好好的宴会都被破坏了。”

    然而,要是你整个晚上都把意志放在大厅的右侧,那里围坐着一群高声谈笑的来宾,这时若有人过来同你攀谈你对这场宴会的感觉,相信你一定会这么说:“噢,这场宴会真是棒极了!”

    坦然地面对不愉快的日子

    当不愉快的日子接踵而来的时候,好像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孩子们能多安静一会儿吗?为什么杯子会从手指中滑掉?为什么饭总做得一团糟?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总是平平庸庸、毫无起色?什么时候才能遂心所愿?

    人的一生有许多日子会处于生活的低潮。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沮丧和烦恼,如:情场失意,经济拮据,孤独寂寞,夫妻不和,母子矛盾,这些都可能引起不快。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夫妻争吵,失眠,想要的东西商店里一样也没有,上街受了陌生人的闲气,求人不成,等等,也会使人闷闷不乐。一切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失意和不快,都可能给你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大家可能都深有体会。

    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幸与不快。即使你长途跋涉,走遍天涯海角,寻得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他同样也逃脱不了现实中的猜疑、精神上的不满和生活中的无聊。世界上不存在极乐天堂,没人能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端正态度,妥当地去应付这些不愉快。

    对这一系列黯淡时光,我们该如何看待呢?有三点你必须避免:一是对事情过分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二是遇事爱抱个人成见,感情用事;三是自卑自怜,处处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你是不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如果是这样,你这种求全责备的生活态度必将无形中给你和他人的生活增加许多无法忍受的负担。一个真正的奋斗者会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最终达到这个目标。奋斗者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更趋完善,她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一项工作结束后,她就抛开这里的一切,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而那些爱挑剔、追求过分完美的人,却希望事事立竿见影,在一些细节小事上钻牛角尖,些许差错也会令她耿耿于怀。既然她的要求从一开始就不实际,她就永远也不可能满足自己,不得不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由于过分挑剔,她不断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把自己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归咎于他人的“不善”。

    这些“他人”总爱打乱那些追求完美者有条不紊的世界:“别在地毯上行走,今天早上刚打扫的。”这种人遇见什么不顺眼的事,容易大动肝火。这些人总是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结果什么也干不成。如果你在一些细微小事上过分纠缠不清,对自己对别人过分苛求,你就该想到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生活,也没有极乐天堂。当你能够原谅自己和他人的错误的时候,不愉快就会随之消失。

    幸福是一种很简单的心态

    我们希望得到的是能控制我们的能力:能控制我们的思想,能控制我们的内心精神。所以让我们记住威廉.詹姆斯的话:“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内心的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大部分我们认为的邪恶,改变成对你有帮助的助手。”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生活快乐与否完全是由思想塑造的,完全取决于我们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观的,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如果我们想到的是不好的念头,恐怕就不会安心;如果我们想的全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旁人也都会可怜我们。也许有人会说,这么说是不是告诉我们:对于所有的困难都应该用盲目的乐观态度去看待呢?

    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大家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自我的问题,但不是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再说明白一点。当我们要通过交通拥挤的道路时,就会很注意自己周围的情况,而不是无故的自我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镇定地加以解决。

    美国著名导演罗维尔.汤马斯雇用几名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各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极大轰动。伦敦的戏剧节因此顺延了6个礼拜,还安排他在卡文花园皇家影院演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声名大噪,又游历了好几个国家。后来,他筹备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但是一连串的时运不济使得他彻底破产了。

    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餐馆去吃廉价的食物。要不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钱给他,他甚至连那点粗陋的食物也吃不到。当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而感到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可是他却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在人们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

    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会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阔步地走在牛津街上。积极而勇敢的生活态度使他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而言,挫折是整个人生训练的一部分——是攀登高峰所必须经过的训练。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的著作《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有着惊人的说明。他写道:“我请来3个人,用来实验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的虚弱。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吃饭后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的实验: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可见当他们在思想里很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50%。”这就是令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有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真实事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

    曾有一段时间她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便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和一个有夫之妇私奔。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使她不得不在儿子8岁那年就把他送给别人抚养。

    她生命的转折点,是发生在麻省的安理市。有一天很冷,她走路时不小心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河上,昏了过去。由于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连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们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无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翻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瘸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瘸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你的被褥回家去吧!而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发觉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赐给她的力量。她立刻下床,开始行走。艾迪说:“这种经验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怎样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以及怎样地使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内心的思想。”

    我们深信我们内心的平静,乃是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是什么人,与外在的条件并没有任何关系。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造成地狱。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美好!”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信》的文章里这样结尾的: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即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千万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别的人能带给我们平静。

    伊匹克特修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曾警告我们: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去掉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更为重要。上海医科大学的一位主管神经外科的博士说:“精神病医院里收容的病人,有4/5都是由于自身情绪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甚至有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由于人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免疫系统失控引起的。”

    蒙坦,这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有句话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

    当我们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时,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变我们的心境。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他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他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单凭下定决心就能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可以变化我们的动作,而当我们变化动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接着,他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是有用呢?我们不妨自己试一试:使我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哼唱一首歌。我们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能够显出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试问:如果让自己开心就能够创造出快乐,那又为什么我们要让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难过呢?

    《人的思想》这本书,曾对许多人的生活产生久远而良好的影响。书中有这么一段:“当一个人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导向光明,他就会很快地发现,他的生活也开始光明四射。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心里。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奋起而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振兴他的思想,他就永远陷在软弱和愁苦之中。”

    失败是由自己的心态带来的

    有些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别人和环境。他们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从未意识到生活是双行道,要想获取必须给予。

    卡维娜是家庭中最小的一个孩子,自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她开始懂事时,便发现自己可以通过生病来引起忙碌不停的母亲的关心,当感冒发烧待在家里时,母亲会念书给她听、拥抱她、让她看所有她喜欢的电视节目、逗她玩,等等。

    卡维娜康复后,这一切美好的事情便不复存在了。由于意志薄弱和过于胆小,卡维娜成了同学们极好的戏弄目标。她不能自卫,只好求援于老师,好在老师慷慨地为她提供保护,通常同学们会受到斥责。

    这两方面的经历,使卡维娜习惯于当自己受到欺侮时,要求别人给以援助,并让别人对她表示抱歉。进入大学后,她已完全对失败泰然处之,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接受下来。不用说,她成为校园里的一名孤独者,很难适应大学里那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客观环境,并且,没人奇怪。幸运地,她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个管文书的职务,她谦虚沉默得就像无言的墙壁。每当她的文书归档工作出现些小差错而被人指出时,她便撅嘴不高兴,并讨厌办公室的姑娘们对她不断诉说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种种不公平而又不幸的事情。

    偶然的一个机会,卡维娜加入了一个群体训练班。在班上出于她习惯于失败的性格,她从不参加任何讨论,也提不出任何场景,她为自己完不成任务找到了各种理由。

    通过集体的努力,连续几天对卡维娜的观察之后,卡维娜也认识到了她的问题所在:一旦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我就生气,希望同事们对我所面临苛刻的条件加以评论并对我报以关心爱护。在吃午饭时,我感到通过与人们交谈,他们会为我难过,并感到比我的条件优越,而对我施以报偿。当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忽视时,我总是得到父母的格外疼爱与关心。当我失败时能找到另外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当一个人在竞争中失败后,他总是以别人对他表示的关心作为报偿。从而导致他永远不会真正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他总以他人的歉意或善意的关心来满足自己所失。

    然而,人们也会经常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在他们的优势范围之内,在其内心深处会有这样的心态需要去战胜:我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别人和环境。我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从未意识到生活是双行道,要想获取必须给予。

    邢超先生是一位军官,由于他有雄心大志受到了上下级的喜爱。但他的朋友不理解他为什么老是个少校。

    邢超自己也疑惑不解。他是一位“军中之子”,军队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他所担任的职位是他父亲不屑一顾的。父亲认为,有出息的人应把一切工作都做了,而像邢超这样的军官们则在办公桌后面虚度时光,只有在军人俱乐部的招待会或舞会上,他们才显得有点精神与活力。

    邢超从不对他父亲的权威和智慧发生疑问,甚至把父亲当做一位英雄来看待。邢超为自己成了父亲所蔑视的那个团体中的一员感到惭愧,他下意识地放弃了多次提升的机会,以此来向父亲道歉。在将军举行的招待会上,他喝酒,喝醉了便与人争斗,有时还忘了呈交上面所要求的一些报告——总之,他成了自己最坏的敌人。

    许牧则表现出了一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他父母尽了很大的努力办起了一个小商店,工作十分辛苦,一直期待着小许牧将来成为继承人。不过,许牧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他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通过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由于他能坚持维护自己的主张,有着令人喜爱的性格,并且有优异的大学毕业成绩,因此他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里找份适当的工作是不难的。然而,尽管他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把工作当成了生活,但他还是被解雇了。不久,他找到了另一份报酬更为丰厚的工作,结果又遭解雇。过了不久,他转向了别的部门,随之而来的还是被解雇。这种状况重复了两次以后,许牧意识到自己总是好高骛远。他接受了一直不打算去干的工作,违心地选择了一个肯定要遭失败的位置。像邢超一样,他对自己违背了父母的意志而感到负疚,并尽最大的努力放弃自己的选择。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确定出负疚者类型的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觉得自己陷入了这个范畴,你应当问自己:“我日常承揽的工作是否过多,忙忙碌碌以至于实际上没有一种事情真正完成,我在破坏自己所确立的目标吗?”负疚者正是一个老在追捕自己的人。

    你是否陷入一种失败的心态?当我们遇到烦恼事和心情不畅时,都有可能表现出种种失败的心态。时而自我挫折,时而有不现实的奢望,时而对自己抱有愧疚,时而感到恐惧。这都是正常的,是人的本能,对此应有思想上的准备。如果当你不断地、带有某种必然性地表现出以上说到的几种心理模式时,你就有可能陷入一种失败型的心态。当你决心把失败转变为成功时,你必须采取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认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哪一种失败心态。

    第二个步骤则更复杂些,你必须找出生活中那些使你作出消极的、自我毁灭的反应信号。

    寻找一份平衡

    生活有许多不如意,大多源自比较。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造成了心理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人牢骚满腹,思想压力大,甚至不思进取。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得过且过,有的反而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我们必须保持心理平衡。以下几点建议,是走出心理失衡误区的钥匙。

    学会比较。心理失衡,多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总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应该我行我素,不去比较,实在要比的话,就把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当做比较对象,这样生活中可能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笑声。

    寻找自信。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假如感到某方面不如别人,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是有才的,只不过是低估了自己的长处而已。

    自我发泄。你有权发火,怒而不宣可导致体内毒素滋生,使人变得抑郁、消沉。适当的发泄可以排除内心怒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发泄的方法很多,可以向朋友、家人倾诉,也可以独处时怒吼,或对着某物打上几下,出出怒气。

    寻找港湾。生活中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充电”、休养的港湾。无聊时去“充电”,烦恼时去放松,就像一只远航归来的帆船一样,在这宁静的港口及时得到休整。

    心底无私。命运的主宰是自己,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经常思考、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享受生活。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候会和人开个玩笑,让人跌上一跤,但说不定让你跌倒的时候,会放一个金元宝在地上等着你去捡。

    献出爱心。拾到一个钱包,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不如做件好事,奉献一片爱心,把钱包还给别人或是上交,为别人献出一点爱,心中会有更多的爱。

    复返自然。大自然如同母亲的胸怀一样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样慷慨。烦闷时不妨到外面走走,回归自然。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潺潺的流水,听着那婉转的鸟鸣,心灵会慢慢趋于平静,快意不经意间便涌上心头。

    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理因此而失去了平衡。

    第三章克服焦虑——勇敢地与人们相处

    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得了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焦虑问题

    人们为什么面临如此众多的焦虑,我们必须从自然界、社会、人的心理及认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项。

    其一,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稍不如意,就十分遗憾,心烦意乱,长吁短叹,老担心出问题,惶惶不可终日。须知,世间只有相对完美,绝无绝对完美,世界及个体就是在不断纠正不足,追求真善美中前进。应该“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决不作追名逐利的奴隶,为自己设置太多精神枷锁,过得太累,把生命之弦拉得太紧。

    其二,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总希望一帆风顺、平安一世。

    正如宇宙的自然规律一样,人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矛盾,绝无世外桃源。

    人在遇到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和失落感,建议你此时应正视现实,不低头,不信邪,昂起头,挣扎着前进,灾难是会有尽头的,忍耐下去,一定会走出暂时的困境。有时往往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绝处逢生”的局面。有时乍看起来是件祸事,过后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这样包含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幸福与不幸的辩证关系。

    有神经质人格的人也常会焦虑,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作出不相适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

    如何分辨抑郁症与焦虑症

    抑郁症、焦虑症是什么?如何分辨?这是令大家迷茫的事情。单单一个抑郁症已是令人雾里看花,再加上一个焦虑症足以令人晕头转向,下面将解析下抑郁症、焦虑症究竟为何?希望你能拨云见日。

    如何正确辨别抑郁症、焦虑症,技巧如下所示。

    (1)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具体来说,抑郁症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消失;②对前途悲观失望;③无助感;④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下降;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2)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作为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特点: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②这种情绪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

    此外,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症、焦虑症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两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两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两者又必须进行辨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抑郁症、焦虑症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难治,关键是对其的误解及不了解所致,相信只要加深对抑郁症、焦虑症知识的认识,就一定能摆脱焦虑的困扰。

    警惕“隐形杀手”

    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提到一个石油商人的故事。

    我是石油公司的老板,有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而卖给了他人,而我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我,告诉我他掌握了我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我们一马。我非常不高兴他的行为及态度。

    一方面我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我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此新闻,名声传出去会毁了我们的生意。我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我到底应该怎么作才好呢?是给那个人钱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我决定不了,每天担心,于是,我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我的公司会垮,事业会被毁了,但是我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我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我,因为我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我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我可以开始思考了,我也开始想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我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我的律师叫我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我心中的大石落了下来。这次经验使我永难忘怀。至此,每当我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我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人之所以会焦虑、会担心、会害怕,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都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当然指的是消极的)或克服此事件产生的后果时缺乏信心,潜在的不自信使我们的思想、行为、情绪造成一种紊乱,肌肉不由自主地战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失控,而且记忆会严重丧失,这种情况若不改善,长期下来,会造成我们的消化不良、胃溃疡、头痛、免疫系统的减弱、失眠、呼吸不顺畅、疲劳,等等。

    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积极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

    心理上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就有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轻者包括疲劳、头痛、背痛、胃灼热、消化不良、痢疾、失眠、甚至掉头发;重者可产生忧郁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免疫系统衰弱、癌症、阳痿、胰脏癌、溃疡等疾病。

    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焦虑的到来。

    焦虑的解除办法

    在生理上,焦虑是与肌肉紧张相关联的。

    如果你使自己的肌肉得以放松,那么躯体的放松也会令精神有所放松,焦虑则无处立足了。

    1.肌肉放松法

    第一步,要使肌肉放松,先须让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先是躯干:头部下缩,双眼微合,双肩上耸,如缩头乌龟状,感到很紧张后,放松头及双肩,然后将头慢慢做逆时针转动8圈,再按顺时针转8圈。你做完这些动作以后,须静静地躺在床上。

    第二步,也是先紧张后放松。将右脚绷直抬高,脚尖绷紧直到不能坚持,然后完全放松地让脚落在床上。接着抬起左脚进行与右脚相同的练习。切记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绷紧的那条腿上,想象从足尖到髋部都非常紧张,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肌肉放松。

    第三步,右手上举,握紧拳头,绷紧手臂肌肉,同时集中注意力想象手臂非常紧张,当感觉很累的时候,让手完全放松地落在床上。然后左手也做同样的练习。

    第四步,眼睛的放松。在左臂放下后,双眼仍保持微合,想象头顶的天花板上有个圆圈,直径大约4米。想象着视线按顺时针方向绕圆圈转8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8圈,要慢慢地转动。完成以上动作以后,再想象一个边长大约为4米的正方形,同样顺着它的边做一遍。

    完成以上步骤后,你什么也不要想,只是静静地躺着,体会运动过后的那种松弛、宁静的感觉。这种放松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需在安静场合进行,要应急是不管用的。

    2.一时放松法

    这是一种应急的方法。一旦你感到焦虑,可按以下三步去做:第一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第二步,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第三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停留几分钟。完成这三步之后,可返回引起焦虑的问题,如果仍然感到焦虑,再重复这三个放松步骤,直到焦虑缓解。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无论是在假想情景还是实际情景中,都可以多次重复练习。

    3.认知重构法

    认知重构法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疗法,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态度。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可怕。因此,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改变生活的态度。焦虑症患者惯常的态度可能是这样的:时光飞逝如电,我离死亡越来越近。命运决定一切,我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世上人心险恶,我注定是孤立无援的……

    这些态度都过分消极悲观,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焦虑症便无法根治。

    你应将原有的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例如:时光飞逝如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命运无法知晓,我有权自由选择我的生活。世上人心不易沟通,只要心诚定会得到帮助……

    你把这些改变后的积极态度记下来,作为座右铭,经常读一读,进行自我强化。

    第二步,挖掘病因。采用前述自我精神分析法挖掘焦虑的病因。认识到病因后,你必须正视它,然后努力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个小小的技巧实际上是使焦虑症的潜意识冲动上升到意识的层次上,然后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第三步,矫正行为。采用模仿、强化、幽默、自我建设性暗示等方法对焦虑进行行为矫正。

    模仿的主要对象是你生活中的强者。你如果很容易焦虑,那么和一个幽默、潇洒的人在一起,无形中你会受他言行的感染。你还可以模仿强者的为人处世方式,甚至可以向他们取经,了解他们战胜焦虑的诀窍。其实,世上人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有人战胜了焦虑,有人却成了焦虑的奴隶。

    强化则是对你的积极性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寻求他人的鼓励。自我强化主要应从自我建设性暗示入手。过去焦虑时,你不正确的行为反应使焦虑得到了强化。例如:我太痛苦了,我要死了。这个工作我一定会失败的,毫无希望。现在你应采用建设性暗示有效地抑制焦虑。我现在确实很痛苦,但解决困难都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应努力调整自己,战胜困难。这个工作可能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况并非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原来的不良自我暗示往往是无意识的,而现在的良性暗示则是有意识的,富有建设性的。这样的建设性暗示还有许多,你应将它们写出来、记住并不时提醒自己。它们能非常有效地提醒你采用有效措施,减弱焦虑。

    4.冥想

    在宁静处坐或站,闭眼,肌肉和意念放松,集中想象力于一束鲜花、一处自然美景或回忆愉快的往事,渐渐可以心旷神怡,焦虑消除。

    气功,太极拳,瑜伽功,皆可在练功过程中入静,也可以消除焦虑。常用的对抗焦虑的药物是各类安定剂,但只有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才是安全有效的。

    远离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曾经有过社交焦虑的症状,有3%的人长期患有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20岁下的人群中。有数据显示,95%的社交焦虑症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

    那么什么是社交焦虑,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呢?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会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才会表现出焦虑的症状,而有些则会在多种场合表现出焦虑的症状。社交焦虑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感到脸红、全身或者手心出汗;呼吸困难或有窒息感;感到头晕、视线变得模糊;感到口干舌燥、吞咽困难;感到肌肉紧张、僵硬,颤抖;感到恶心;注意力不集中或忘记自己想要说什么。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些生理上的症状,有些人只是感到非常害羞或害怕。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治疗社交焦虑的方法包括以下各项。

    第一,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患者催眠,挖掘患者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第二,强迫疗法:医生让患者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站在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患者进行强迫治疗。

    第三,情景治疗:让患者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第四,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患者,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患者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第五,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发病是因为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第六,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催眠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它以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目前深受医院的医生的推荐使用,在患者中口碑极佳。

    第七,自我疗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8)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

    (9)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10)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11)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放慢你的脚步

    有一种撒哈拉大沙漠里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草根,远远超过自己的食量,日日夜夜拼命工作运送草根。

    但是当这种沙鼠被养在笼子里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时,反而很快就会死去。医生发现,这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这是它们头脑中的一种潜意识决定的,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威胁存在。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极度的焦虑而死亡,而这种焦虑来自一种自我的心理威胁。

    这就很像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事情,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谓的“明天”和“后天”——那些还没有到来,或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事情。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活得像沙鼠,不能为明天而焦虑,甚至为明天而死去。总结人的一生,有很多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多余的。人世无常,其实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为明天而活得如此不快和劳累呢?多看看沙鼠,也许对我们倒是一种意外的提醒。

    沙鼠缺乏的正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而我们毕竟不是沙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活得过于沉重。他们整天考虑着自己应该怎样表现,怎样才能讨好这个又不得罪那个,算计来算计去,无休止地耗费自己的时间。

    我们不应该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过不去。凡事固然讲求谋事在人,但是在没有主控权的事上,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一边前进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门心思地只想着快速前进,不仅会损伤自己的身体,给自己更多的心理压力,更有可能使自己失去更多。就好像下面故事中的小海马。

    小海马有一天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拥有了7座金山。

    从美梦中醒来,小海马觉得这个梦是一个神秘的启示:它现在全部的财富是7个金币,但总有一天,这7个金币会变成7座金山。

    于是它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带着仅有的7个金币,去寻找梦中的7座金山,虽然它并不知道7座金山到底在哪里。

    海马是竖着身子游动的,游得很缓慢。它在大海里艰难地游动,心里一直在想:也许那7座金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鳗鱼。鳗鱼问:“海马兄弟,看你匆匆忙忙的,你干什么去?”

    海马骄傲地说:“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7座金山。只是……我游得太慢了。”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鳗鱼说,“只要你给我4个金币,我就给你一个鳍,有了这个鳍,你游起来就会快得多。”

    海马戴上了用4个金币换来的鳍,发现自己游动的速度果然提高了一倍。海马欢快地游着,心里想,也许金山马上就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个水母。

    水母问:“小海马,看你急匆匆的样子,想要到哪里去?”

    海马骄傲地说:“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7座金山。只是……我游得太慢了。”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水母说,“你看,这是一个喷气式快速滑行艇,你只要给我3个金币,我就把它给你。它可以在大海上飞快地行驶,你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海马用剩下的3个金币买下这个小艇。它发现,这个神奇的小艇使它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5倍。它想,用不了多久,金山就会马上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还是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条大鲨鱼。大鲨鱼对它说:“你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套彻底的解决方案。我本身就是一条在大海里飞快行驶的大船,你要搭乘我这艘大船,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大鲨鱼说完,就张开了大嘴。

    “那大好了。谢谢你,鲨鱼先生!”小海马一边说一边钻进了鲨鱼的口里,向鲨鱼的肚子深处欢快地游去……

    人不能成为工作和金钱的奴隶,更应该学会享用金钱以及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如果你被紧张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放慢一下,轻松休息一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在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耶稣说:“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活,你的心灵需要比面包更有营养的东西。”你有多久没有唱歌,没有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没有读诗?是啊,对有着极大工作压力,繁重的生活负担,无多余积蓄的生存现状的现代人来说,我们有多久没有关照过我们日益憔悴的心灵了?

    其实,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的人,并不见得就不能洒脱。关键是要在忙中求闲,苦中见乐,紧张中求轻松。只要你学会享受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的快乐,世间一切皆美好。

    或许,在某一个夏日的午后,你一觉醒来突然发现,由钢筋水泥簇拥而起的高楼将狭长的影子倾覆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中纵横的电线密如蛛网,偶尔栖落的几只可爱的小麻雀,远远望去,如活蹦乱跳的音符,透过喧嚣,竟给人以一种恬淡清澈的美妙。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午后,你何不走出去,带着自己的心灵一起散步,带着自己的心灵一起看看天呢?

    是的,抬头看看天吧,朋友,看看苍穹云卷云舒,你会发现,你的心灵从来没有这么惬意过!看看头顶上的那片天,浮云逍遥地飘在广阔的苍穹,似奔马,似群羊,似高山,似游丝。好白的云,好美的云,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悄然无声地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剧目。

    你肯定会慨叹: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的天空,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的云彩!可是,为什么你的步履总是那么匆匆,你的鞋子总是蒙着一层细土,你的履底无缘阅读洁白美丽的云朵?你的心遗忘在何处了?你的眼睛在追逐着什么?你为什么从来没有发现头顶上这片可供心灵散步的青天?

    仔细阅读头顶上的这片天吧,你的答案就在其中,天上的云彩,最能明白你水一般的心境!

    朋友,你相信吗?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有许多事情真的并不比抬头看天更重要。如果你我有缘相聚在心灵的天空,就请和我站到一起,让我指给你看吧——你我心灵的天空上,开着那么多上帝来不及采摘的花朵。

    所以,《菜根谭》中很闲情雅致的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确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境界呀!

    传说古代有个大力神,他的力量来自大地,一旦他的双脚离开了大地,他便会失去力量,轻而易举地被打败。我们也一样,人本身属于大自然,大自然能给人一种灵性,让人感到亲近和放松,一旦长时间“心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就会让人产生空虚与寂寞的感觉。

    现代人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缺少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妨抽时间到外面走走,张开双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她会静静地听你诉说生活的烦恼,安慰你那受伤的心灵。置身大自然中,走在绿树成荫的山间小路上,望着那大自然造就的奇石怪状,听着叮咚的泉水声,以及那清脆的鸟鸣声,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世外桃源,心中的种种不快,也随着那缭绕的云雾慢慢散去。漫步海滨,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海面,让人顿生几分豪气。通过旅游,既可以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又可以遍访历史的足迹,缅怀古人,从而既放松了心情,又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巨大的生命力。越是原始的地方,我们越是感觉到生命力的强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让人真切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贵;大自然的美丽,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美好。所以,在生活中当你感到烦闷时,不妨背起行囊,一个人独自去游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置身大自然,漫步山水间,任心自由自在地驰骋,让人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中,将天地万物置于空灵之中。这是何等地快意、何等无拘无束的心境啊!罗素曾经说过:“我们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所有动植物一样,我们也从大地上吸取营养。”当你走进大自然,投入它那宽广的胸怀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都会抚慰你受伤的心灵。望着山中那历经沧桑的松柏,以及那经历了千百年风吹雨打的岩石,你会重新豪情万丈,平添了许多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正确面对生活应激

    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也许会有很多人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工作。例如,适度的焦虑是考试前的复习和保证安全驾车所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应激,任何应激性情况都可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

    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应激能致命”。在工作、家庭以及自身问题上,应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投无路。应激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思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抗感染力下降,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状态;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以下各项。

    (1)认知评价不同。对于同样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

    (2)社会支持不同。当人受到压力、处于困境之中时,如果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组织会热心帮助他,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那么,他便能很快摆脱困境。

    (3)个性素质差异。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应激的能力也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的生理器官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性疾病。

    那么如何对付生活应激呢?

    (1)做现实性的选择。世界上的有些事虽可认识却无法改变,客观地面对现实,相机处理。

    (2)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一个人去“包打天下”,懂得何时去求助他人。

    (3)向亲友倾诉内心的忧伤。和亲友诉说你的怒气,通过体力活动来消散你的怒气,或者干脆独自关在屋里大喊大叫,都是可选用的变通办法。

    (4)学会调息。保持放松、减轻应激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双眼,做个深呼吸,从头部到脚尖依次循序,全身肌肉放松伴有徐徐呼吸,总程为10~20分钟。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一点动力。

    第四章战胜拖延——用行动打造真正的自我

    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拖延一分钟,就浪费一分钟。只有战胜拖延,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现代生活的节奏是快速的,每个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如果你还想歇歇,你只能等待被淘汰。因此,每个人要具有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加快行动的步伐,才不会掉队,才能超越他人走向成功。

    别总等到最后才动手

    全身心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假如它值得你去做,它也就值得你去研究。假如你不清楚某些具体情况,就多加观察,收集更多的资料,这也可以当做一种准备工作。它会给你一股力量去开始工作。你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兴趣。

    大家都知道,做事拖拉是一个毛病。如果你是领导,你肯定不会喜欢做事拖拉的下属。然而,我们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染上了这样的毛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我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

    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你也许已经讨厌这种毛病,并希望在生活中改变它。如果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这又是一种拖拉。

    造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害怕失败,或无法面对一些有威胁性、艰难的事。潜意识也是导致人们拖延的因素。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但原因不明,就无法去做。有的时候是因为某些潜意识的恐惧,拖住了他们行动的脚步。

    停止拖延的最好时机就是马上行动。

    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什么事情先做起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说起王跃胜有些人不大熟悉,但是说起“飞宇”网吧,北京大多数人不会陌生。王跃胜就是“飞宇”网吧的CEO,他还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他是共青团的突击手,当时还在团中央的胡锦涛同志给他发了奖杯。

    王跃胜是一个农民,可别人说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农民,是个现代的城市农民。他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核心地带北京大学南门外开网吧,一开就是18家,而在全国,他开了300家。王跃胜相信“网络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已经彻底地被网络改变了命运。王跃胜希望网络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在他的网吧里,几十万人学会了上网。

    王跃胜最初做的是煤矿工人。他原以为当上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他以前没干过重体力活,下井才7天,就弄得浑身是伤。后来,也曾清理过马厩,扫过马路。看着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王跃胜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那是1982年,王跃胜从父亲那里要了80元钱,又东拼西凑了100多元。这总共不到200元钱就是他准备挖第一桶金的全部资金了。他四处筹资,办起了加油公司,很快积累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97年5月,公司上了一套电脑管理系统,刚开始也没觉得怎么好使,慢慢地他发现,每月结账的时候,它的作用特别大,以前需要2到3天才能结清的账,计算机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有了电脑管理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需要维护设备,使用软件,公司又没有人懂,一有问题就要往北京跑,太麻烦。于是王跃胜又想:不如在北京开个公司,找几个高科技人才,办事也方便。

    1997年7月,王跃胜第一次来到了中关村。他在北京待了两个月,几乎走遍了中关村的每个角落,深切地体会到电脑软件门外汉的滋味,认识到再靠当年的苦干是不行了,根本无法立足。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王跃胜进了一家网吧,发现里面全是大学生。这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既然大学生都喜欢去网吧,那就开一个网吧,既能交朋友,又能找人才。主意一定,他就开始选地方,北大、清华、理工大、北航等学校一比较,发现还是北大这边好,小南门离学生宿舍才几十米,出门就能上网,并且还处于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周围辐射清华、人大,所以就选北大南门。1998年2月14日,飞宇网吧开业了。

    刚开业的时候,飞宇只有25台电脑,1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他到电信局申请64K专线的时候,电信的人就说,现在上网的人不多,太超前了,要小心,可他还是看好网络的发展,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那会儿,也是比较胆大,因为还没有网吧管理的规定,工商局也经常来查。他们注册的技术公司,就说是在搞电脑培训。北京人的素质都很高,也比较理解,后来有了规定,才有了经营网吧的执照。

    飞宇网吧每天的电脑上网时间达到23.6小时。大学未放假时,几乎每天可以看到排队等候上网的奇景。现在如果你去北京海淀路北大南墙一段,发现哪儿挤满了自行车,不用抬头,这里的招牌一定是“飞宇”。

    “想到了好主意,我一定马上实行,就像我办加油站那样。”王跃胜如是说。

    农民般憨厚的王跃胜告诫年轻人,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不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时就晚了。什么事情先做起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因为缺乏立即行动的个性,梦想于是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即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来讲的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但是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美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美元,外加6600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

    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注定会一事无成。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

    工作中拒绝拖延

    明明任务就摆在眼前,已经看得见头儿“催债”的嘴脸;明明只要轻轻抬手拨个电话、鼠标一点发封邮件,“再等等,就一下下”的心情依然支配了所有的行动。于是,天亮了又黑,“死期”将近,在渐渐沮丧的心情中,潜能的“小宇宙”却逼近爆发的边缘——一名拖延患者诞生了。

    “拖延”特点有: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没有自信,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拖延,可以把一个企业拖垮;拖延,只能让他人领先。

    当今社会是一个分秒必争的时代!美国上班族的午餐,都已经在办公室匆忙解决了,“有空再谈”已经成为他们在这股横扫全球的高效率风浪中的口头禅。但是,不少在商界做老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事实——很多本来可以优秀的员工,却在拖延的浪涛中被淘汰。

    这个问题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绝迹,秉持“拒绝拖延”理念的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其中一例,当然“拒绝拖延”也是沃尔玛、通用汽车、德国电信、苏黎世金融服务、英特尔等知名大公司严格执行的员工行为准则。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跃升为全球利润最高的公司,有埃克森公司和美孚携手的因素,更是因为它拥有一支决不拖延的员工队伍。这家公司的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员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养一种简便多效的工作风格,可以使公司的绩效迅速提升,使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及生命都富有价值。

    感觉自己“不忙碌“,就代表我们的“重要性”不够;我们感觉工作很多,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岔走神;拖延,不给自己的时间做主,那么,我们的时间就会沦为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随意占有的“公共资源”;任何憧憬、理想的计划,都会在拖延中落空;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工作的大忌。立即执行,便会感到简单而快乐,拖延,便会感到艰辛而痛苦;拖延的习惯会消灭人的创造力;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后去做,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可以把今天工作做好;慢工可以出细活,十年可以磨一剑,但是,一个美女也会在无休止的拖延中变成老太婆。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主动的工作,和拖延症战斗。已经有了不少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办法,比如记录自己的拖延、制订合理的计划、奖励自己的不拖延、说服自己开始工作,哪怕只工作五分钟等。专家认为,要解决拖延,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心理上接纳,不至于气馁下来半途而废。要与拖延战斗,耐心、宽容和坚持,三者都非常重要。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拣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

    许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须当天回复。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则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以后就没有合适的时机了。无论夏天有多长,也无法使春天被耽搁的事情得以完成。某颗星的运转即使仅仅晚了一秒,它也会使整个宇宙陷入混乱,后果不可收拾。

    “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及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昂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真理都是简单的,但也正因为简单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也许有人会说,在合适的时候,拖延一下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疲倦、沮丧、或者愤怒的时候,中断工作比勉强继续的效果好,例如在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暂时搁置工作等待条件的成熟;例如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时,分清轻重缓急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准备应对危机却感觉很糟糕的时候,暂停应对以进一步做好准备,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

    实际上拒绝拖延并没有对合理的等待提出异议,它也相信优秀的员工都不会以此而为自己拖延寻找借口,不会因此逃避真正需要马上执行的工作。

    但时间一旦消逝便永不回头,我们应该想想自己的生命大约还剩下多少时间,立即拒绝拖延,提升工作效率,从而给自己腾出更多的私人时间,在这个竞争激烈,迅速变迁的世界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不要让拖延成为习惯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卧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农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被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弄走巨石,了结这块心病。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就像故事中的老农一样。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行动起来,你就会在行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拖延存在于每个人潜意识中,不要让它成为习惯。拖拉是把今天的担子,放在明天的肩上,直到不堪重负,变成一个负不起责任的人。

    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其实有太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为什么呢?是给忘了没有想到吗?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立刻去做,这是一个做事拖延的问题。因此,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最好是“决定了就做”。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赫赫有名的巴顿将军有一个十分有效的选拔军官的方法。他先派10个考察对象到一个偏僻的荒山野岭,挖一条2米长1米宽和15厘米深的沟。这些人领了工具到工地去的时候,巴顿就躲在旁边观察。多数人要么一边走,一边纷纷抱怨天气冷,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工程图;要么脸色阴沉,一句话也不说地赌气。

    这时,其中会有一个人说:“那个可恶的老家伙挖沟干什么,我们不用管,不过我们还是别磨蹭了,早点把活完,不是就可以早点离开了吗?”这个人就是巴顿要提拔的人,一个不拖延,只想尽快把工作完成的人。

    有些人虽然工作不多,时间也很充裕,可是却喜欢拖延。这是由性格决定的,就是该做的事情虽然想到了,却永远懒得立刻着手去做,用“等一下再做”来搪塞自己。养成“决定了就做”的习惯之后,我们就发现自己虽多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可办妥。这种爽利的感觉,会使我们觉得生活充实,而且心情愉快。

    拖延的习惯,不但耽搁的工作的进行,而且在自己精神上也是一种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却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实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劳。做事有始无终,也会使自己心理上有负债之感。无论大小事,既然经开始,就应勇往直前地把它做完。

    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在教小孩子写毛笔字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新奇事,有谁来拜访,也不准孩子把一个字只写一半就扔掉。即使字写错了笔画,准备涂掉重写,也要写完了再涂。这正是教人善始善终,不忽视任何小节。在日常小事上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走上社会才不会轻易半途而废。而现在的孩子画画的时候,有时候在一张白纸上只涂了两笔,就揉成一团扔掉,再拿一张纸来画。浪费不说,还容易造成孩子心浮意躁,不能善始善终的坏习惯。

    有些东西在未完成的时候,不过是一些半成品或废物,而当我们付出以前一小半的精力把它们完成之后,就有了一件漂亮的成品。许多情况下,我们一开始凭冲力做了一阵,遇到困难或外力的干扰,渐渐有些厌倦,兴趣消失,信心也没有了,于是就半路停了下来。但是我们什么时候再开始呢,除非奇迹发生,不会再有机会了。

    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决定了就做,是解决拖延问题最有效的办法。然而,避免拖延并不意味着可以草率做事,陷入只追求完成速度的误区。

    一家跨国大型快餐连锁店派两个主管分别到两个地区考察市场。第一个经理来到目的地,看到街头川流不息的人流以及街边林立的餐馆,第二天就回去报告说:“该地市场大有潜力。”结果被总公司以不称职为由撤职。第二个经理来到目的地,他先对当地几个主要街道上的餐馆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在附近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口味需求。同时,他把当地的肉、菜来源和米、面质量都进行了了解,不仅如此,还分别带了一些样品回到总部,进行化学分析。经过对上述资料的汇总,他上报总部说:“当地市场大有发展前途,但在店面和选址上需要用心计划。”

    果然,该快餐店一开业,即在当地引起轰动,不到1年就收回了成本。

    拖延是一种手段,做事快也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把一切完成得尽可能完美。只有这样,才能独树一帜,得到领导的提拔。

    不再拖延,提高做事的效率

    下面是心理咨询专家为拖延时间者开出的一系列处方,供你选用,相信会给你带来奇异的效果,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作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有时候,由于做妻子的懒得及时洗碗铺床,也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找出使你倍感苦恼的、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你生活某一个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和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在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人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日积月累,难上加难。

    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让自己把握眼前的5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5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愉快的那些活动。

    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再拖延的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

    问问自己:“倘若我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要珍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认真审视你的现状,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对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转变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节食、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你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个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你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作出了一些错误选择。你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

    以后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比如,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扭转沉闷气氛,或者利用大脑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诗,要不就努力死记一大串数字,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下决心再不产生厌倦情绪。

    当别人对你评头品足时,问问他:“你以为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而当你意识到自己议论别人时,问问你身边的人,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评论;如果他愿意听,可以再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会有助于你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设你今生今世还有6个月的时间,你还会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吗?如果不会的话,你最好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你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30年和6个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都毫无道理。

    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劳的感觉。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会发现,当疲劳或疾病失去其意义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能成为你推迟工作的理由时,导致拖延的因素会“奇迹般地”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你拖延时间。每当你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你应该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每天都记录下你所发出的抱怨和议论。做这种记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即你是怎样评论的,评论了多少次,评论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另一方面,做这种记录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乱作评论和抱怨。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其他人(例如搬迁、夫妻生活或调换工作),你应该与这些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这样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是出于主观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可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久,你就会完全驱散因拖延时间而产生的忧虑。

    与家庭成员制订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

    你要是希望改变客观世界,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不要总是因拖延时间而忧心忡忡,并为此而陷入惰性,应该努力消除这一令人讨厌的误区,争取投身于现实生活!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立即动手别想太多

    成功只垂青于那些立即行动的人。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马上动手!不要拖延。”这是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他的这种经验,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如何做到“想做的事,立即去做”?这就需要你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当这种习惯深扎于你的内心之后,你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动手去做,空谈无济于事!”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很显然,要能马上行动,就要克服一种许多人常有的拖延习惯。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以后可以休息,而现在休息,也许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拖延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延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和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地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许你犹豫不决的!”拖延是这样的可恶,然而却又这样的普遍,原因在哪里?

    成功素质不足、自信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知识不足、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比尔.盖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

    以下是比尔.盖茨对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探讨。

    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

    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所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担任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拖延是效率的大敌

    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挣扎”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小时候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丛林边,他居住在一所地处旷野的简陋的小木屋,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那里没有报纸、图书,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都很匮乏,更谈不上生活中的种种享受了。每天他必须步行几个小时到“邻近”的另一处简陋的学校里去念书;他必须在荒野中跋涉几十里才能借到一些他想看的书。然后,不顾一天的艰苦劳累,借着木柴的火光阅读。然而,林肯从不消极地等待机会,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很多时候,消极等待,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拖延,是成功的最大杀手。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的挣扎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拖延是一种习惯。我曾经把1天的时间记录了一下,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我们1天1/4的时间,甚至更多。

    很多情况下,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或要做出抉择时,每当自己对某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想逃避某项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理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挣扎”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其实拖延就是纵容惰性,也就是给了惰性机会,如果形成习惯,它会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养成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

    千万不要给别人拖延的印象,那样你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一个拖拖拉拉、犹豫不决、言行不一的人合作。如果让你的对手知道你有拖延的毛病,他会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毫不客气地击垮你。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让自己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战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在事情的开始,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当头脑中一出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能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那么惰性就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了。

    爱默生教授说:“紧驱他的四轮车到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泞的道上追踪蜗牛行迹的人,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地。”

    虽然成果大多无法百分之百完美,但我们的目标只是尽力做到最好,从经验中学习,记取教训,才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次又一次坚韧不拔地向着自己确立的目标努力前进。

    某大学有两位同学,是从同一个地方考到大学来的,他们住在同一间寝室里,既是同学又是同室,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他们约定,一定要一起读到博士研究生。

    大学毕业的时候,两个人分别分到了两处待遇非常优越的单位。其中一人仍然坚持读书,准备应考,另一人却认为应该工作几年,等有了一些积蓄再说。

    过了几年,其中的一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另一人当了科长。两人见面时,说起当年的理想,读书的同学劝当上了科长的同学继续读书,可是他说,等当上处长再说吧!

    又过了几年,读书的同学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

    又过了几年,他从海外学成归来,在一所知名的大学里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这所大学里的学术带头人。

    可是当年那位当官的同学却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检察院审查。

    读书的同学非常痛心地说,做官的同学很聪明,如果是他们两个人一起读书的话,今天成为学科带头人的,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改变目标。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我们一直在等待机遇。但是,机遇不能消极等待,更不能拖延。如果你寄希望于等待,寄希望于运气,那么,你最初的热情和你已经花费的精力都将在消极等待中消磨殆尽。如果因为拖延,你将会失去眼前的机遇,最终则导致失败。

    全身心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假如它值得你去做。它也就值得你去研究。假如你不清楚某些具体情况,就多加观察,收集更多的资料,这也可以当做一种准备工作。它会给你一股力量去开始工作。你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越多,就有兴趣。

    大家或许知道,做事拖拉是一个毛病。如果你作为经理,你肯定不会喜欢做事拖拉的下属。然而,我们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染上了这样的毛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我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

    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你也许已经讨厌这种毛病,并希望在生活中改变它。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切实的行动,其实,有了这样的想法而没有实施,这又是一种拖拉。

    也许其中确实存有某种“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拖延时间的确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说他自己从不拖延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可奈何。其实,生活本身就是充满这样的哲理。并不是你喜欢这样做,恰恰你又这样做了,你的心情就会很舒畅。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讲,拖延时间不过是让自己避免投身现实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造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害怕失败,或无法面对一些有威胁性、艰难的事。潜意识也是导致人们拖延的因素。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但原因不明,就无法去做。有的时候是因为某些潜意识的恐惧,拖住了他们行动的脚步。

    停止拖延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你要有一颗快乐的心。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感觉,会大大地影响你做事的方式。你如果十分快乐地接受实施某件事,这件工作就会更好、更顺利地完成,而且你的愉悦心情可以与别人一起分享。相反,如果你对工作感到生气和不满的话,这件工作就会变得冗长,你也更有可能犯下许多错误,而周围的人也会慢慢疏远你。

    其实快乐是很简单的事情。你想让自己有多快乐,你就会有多快乐。只要你一开始想些快乐的事情,把恐惧、愤怒、挫折感全部从心中除去,即使面对别人的困难,也是阳光满面,快乐起来,周围的事情就会变得轻松,有时候还会让你感动。尽量找些快乐的事,看些令人快乐的书,看些喜剧片,碰到好笑的事就开怀大笑。假如你能养成快乐的习惯,停止拖延的脚步就会加快一些。

    养成一种快乐、健康的态度,然后开始去做你所搁下的工作。你会发现以往的拖延是多么的不必要,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你会发现自己是那样轻易地感染了别人。

    学会了解你自己。假如你对自己做了什么都很了解的话,那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容易多了。把你的情绪记录下来,找出哪一种情绪对你的帮助最大,正如找出你拖延的原因一样,假如你好好记录,并常拿来看的话,你会更加了解自己。这样可以增加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越了解自己,也许会越害怕发现些什么。这种恐惧感也会导致你的拖延,除非你学会如何去克服它。

    克服你心中的畏惧感。对于那些导致你拖延的因素,你必须敢于面对。假如你怕自己会犯某些错误,就把它写下来,然后写下你准备如何去解决这些头痛的问题。如此一来,你的恐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你一定要训练自己做这些练习。

    恐惧总是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慢慢地消磨你的意志,但如果你把它们挖出来,迎头痛击,它们就会枯萎而死。

    第五章拒绝诱惑——做到发自心底地自制

    在生活中,与抓住机遇同样重要的是远离诱惑。诱惑会蒙蔽我们的眼睛,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没有人愿意为了骑马而献出自己的双腿,也不会有人愿意为了得到一块糖而失去一只昂贵的花瓶,可当诱惑突然而至的时候,总是有人经不住考验,所以悲剧总在一幕幕地上演。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自己与诱惑较劲,因为在看似浮华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甚至足以致命的危机。所以,我们要拒绝诱惑,远离诱惑,离得越远越好。拒绝诱惑首先得战胜自己,拥有强大的自控能力,做到发自心底的自制。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之一,有时自制力也是取胜的关键。

    要控制别人先控制自己

    “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他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并且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自己。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可感的存在。这并不仅仅源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

    优秀的人士,比如说有的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政府官员,他们品性各异,气质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能够使周围的气氛环境被他的言行举止控制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影响力、威慑力。而这种控制与吸引,并不缘于某种夸张激烈的表演性的情绪,而是基于一种明确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个缤纷的晚会上,一个一身黑色礼服的女子,很静默地便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他们更博学、更富有、更显赫,但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力量感。前者即使衣着简朴、言语不多,但你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强烈地觉察到她磁性般的存在;而后者,即便衣着醒目、派头十足,那种深刻的无力感,还是使他们难免黯淡。

    《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的作者克莱门特?斯通对这种神奇的心灵力量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一个拥有心灵力量的人,他也许是一位宗教领袖,也许是个黑带柔道高手,也许是一个白手起家创立起大公司的总裁。他们为了达到现在这个目标,必定早在许多年前,就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必须全神贯注,放弃许多日常欲望,作出许多牺牲,体验许多挫折的滋味。在这样一个长时期磨炼之后,他们的心灵已经变得非常的强劲、坚忍、健全、平衡,这种力量的获得,没有天赋,只有依靠时间的修炼。”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它就如同依附在他身上,成为他的一个组成部分,再也无法剥离,因为这种力量并不是外在的权力、地位、财富,而是一种内在的自信、自制、自尊。一个拥有了这种力量的人,他同时也就拥有了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这就像一个暴发户会热衷于炫耀财富,而成功的大企业家绝不会沉湎于恣意挥霍;一个街头流氓会寻衅滋事,而一个黑带柔道高手却不可能轻易大打出手。力量与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是在那个漫长的磨炼过程中,同时逐渐获得的另一种财富。

    事实上,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心灵力量,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一个人,倘若能够真正地控制自己,他也就能控制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人性弱点:怯弱、犹豫、敏感、冲动、懈怠、易变……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他们往往难以把握自己,人们经常并不是缺乏知识与才能,而是缺乏选择的自信。而一个拥有这种自信、自制力量而不受制于任何外界影响的人,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心灵可以依赖的“领袖”。这就是两句古老的格言所说的:“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成大事者皆自律

    无论一个领导者有多么过人的天赋,如果他不运用自律,就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自律能促使领导者步步攀向高峰,也是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得以卓有成效地维持的关键所在。

    大部分拥有顶级成就的企业,都是善于自律的企业。它们的领导人都具有这样一个品质,那就是极其善于控制自己,不被外界任何事物所诱惑。

    比尔.盖茨创建并壮大了微软王国,被评为世界首富,他的顶级成就,就是源于他的高度自律。

    比尔.盖茨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二年级的肄业生,他不仅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甚至连本科文凭也没有获得。但是,他却成了“计算机革命的点火人,软件的天才”,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慧、思维致富的人。比尔.盖茨的成功与他超强的自律能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个人以为,既然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我们就不能太善待自己,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最后取得事业的成功。”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和学习上,从不轻易放松自己。他的同学,尽享大学愉快,轻松的生活,而盖茨从不被这些所诱惑。在中学的时候,他就靠自学、靠自己的钻研,掌握了高深的计算机技术。

    比尔.盖茨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西方的那句谚语:成功需要1分天才加上99分汗水。比尔.盖茨是科学研究者,也是企业家,令人欣赏的是两个角色他都扮演得极其成功。

    抵抗诱惑是一个预见过程,因为长远的利益是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应当发挥预见性和想象力。比如我们整天沉溺于玩乐无心学习时,应当想想若干年后,我们应有怎样的发展,是一无所获,还是成就一番事业。想到这些就不会被眼前的诱惑所诱惑,眼前的快乐也会更加渺小,从而为以后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求利,情理之常,但什么都想要,而且想无本万利,无视等价交换,鲸吞社会与他人财产,就是反常,就有害和有罪了。古人用“贪冒”“贪鄙”“贪墨”来形容那些贪图钱财、欲望过分的行为,认为是“不洁”“不干净”“不知足”的。老百姓用“贪官污吏”“硕鼠”“蛀虫”来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可见贪婪是不得人心的。

    有些人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所拥有。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贪婪成性”。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会产生一种行为的强化作用,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社会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形成一种补偿心理。还有些人存在着攀比心理,看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物质生活比自己富裕,就会更贪婪地索取,以求平衡。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食品、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贪婪最好地诠释了。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欲改正,是可以做到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0问法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20个“我喜欢……”,写的时候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做较深层的分析。例如,有一个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之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是不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知足常乐法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缺失,不能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3.格言自警法

    利用格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要过于贪婪。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

    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而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据说,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当地人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里面,再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让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经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诱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猴子恰恰不愿丢掉到手的东西,以致当猎人来到的时候,不需费什么气力,就可以很轻易地捉住它们。

    有些时候,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抗拒诸如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诱惑是个美丽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将害人害己,无法自救;诱惑又是枚糖衣炮弹,无分辨能力者必定被击中;诱惑还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侵蚀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大脑。

    经不住金钱诱惑者,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说什么“金钱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门,金子可以叩开任何门”,等等。他们视金钱为上帝,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他们一边用损坏良心的办法挣钱,一边又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钱越多的人,内心的恐惧越深重,他们怕偷、怕抢、怕被绑票。他们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惶惶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恐惧的压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哪里有快乐可言?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钱也并非万能,健康、友谊、爱情、青春等都无法用金钱购买。金钱是一个很好的奴隶,但却是一个很坏的主人,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应该沦为它的奴隶。

    落入权势诱惑之陷阱者,终日处心积虑,热衷于争权斗势,一朝不慎就会成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结党营私,各树党羽,明争暗斗,机关算尽,到头来,算来算去算进去了自己。过于沉迷权势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承,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不用说有什么做人的快乐了?

    经不住美色诱惑者,流连忘返于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于石榴裙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王侯将相的前程断送在声色之中。君不见,李隆基因为一个杨玉环,终日不理朝政,最终导致权奸作乱,好端端一个“开元盛世”顷刻间土崩瓦解。

    吴三桂为了一个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留下千古骂名。

    平淡的处世心态

    如果你每天骑着单车上下班,回家到菜市场购物一番,之后做几盘可口的家常菜,和家人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庆幸吧,你平淡的生活充满着无比的幸福!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划过优美的轨迹,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种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但这足矣!

    生活,并不是只有功和利。尽管我知道我们大家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我知道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分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生活,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有了这份平淡的处世心态,你就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快乐地生活。当你忙里偷闲与爱人、孩子一同去逛公园、去看场电影、去搞一次野炊时,我相信我们都会懂得,生活其实有很多内容。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个出国名额而彻夜不眠,大可不必为一次职位的晋升而寝食难安。在平日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你忙你便有所收获;你岗位平凡但你乐在其中;你斗室而居,但衣食自足,你普通,普普通通如一棵草;你平凡,平平凡凡如一朵花,但你同样可以骄傲,默默绽放的花朵也会芳香宜人!

    也许,你没有辉煌的业绩可以炫耀,没有大把的钞票可以挥霍,但你拥有淡泊,这也是人生求之难得的幸福。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真我,是英雄本色。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开满鲜花,永远芳香四溢;追求名利者,生活的道路上会遍布陷阱,只能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体会到稍纵即逝的一丝快乐。

    人生的大戏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潮,平平淡淡才是真,拥有淡泊之心,便能拨云见日,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内涵,否则,只能在生活的边缘徘徊,只能是舍本逐末。

    学会淡泊,拥有淡泊吧,朋友,学会和拥有了它,你就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面前神宁气静,你就会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在人生的大道上迈出自信与豪迈的步伐,让心灵回归到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能知足才知不足

    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世,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知足呢?这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取。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这就说明了知足的两重性。人们对于物欲的追求总会优越于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这与人类的第一需要必须是温饱有关。

    老子说过:“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知不足。诸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会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但我们深知,我们对于饮食的需求远不只这些,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就会要酒要肉,吃完了还想跳个舞。

    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也不会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个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总会相互转化。穷苦的青年人还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这样,生活才会改观;一夜暴富的大款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多一些也许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知足的农民从不强迫自己当总统,安分守己的乡村教师会把按时领到薪水作为最大的

    慰藉。

    知足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取、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就是堕落和懈怠。这两者之间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度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温度合适的条件下,树木才会发芽,也不至于把钢材炼成生铁。《渔夫和金鱼》中的那个老太婆的最大失败,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

    第一章控制情绪——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戴尔.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人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情绪的好坏是自己所掌握的:你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乐的,你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你身边的事情,你就是悲伤的,快乐与不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情绪的好坏对你来说是很关键的,你要是情绪控制得好的话,你每天总是乐呵呵的,你的家人和同事看见你也会开心的,因为情绪是可以感染的。所以我们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心情好了,你就会愉快地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情绪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面对各种机会、诱惑、困境、烦恼的时候,要想把握自己,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思想,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伤害。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浅、最直观、最不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人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够有胜算吗?能说服别人吗?看来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谈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诗人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至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妇人心肠的情绪所为);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

    所为。

    这些情绪实际上就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这种心态有时将你作为完全掌控的对象。要想把握自己,你必须控制你的思想,你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小女子是也。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在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司马懿另当别论,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无影响,而且心态继续甚好,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

    这就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但生活中,更多是成为情绪俘虏的例子。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所以不能胜于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完全不是对手。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敌招,可他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孟获气得浑身战栗。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想,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孟获已被一己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失去理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误人误事,不胜枚举。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轻的人,易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问一问你自己,你爱头脑发热吗?你爱情绪冲动吗?检查一下你自己曾经因此做过哪些错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不再受情绪支配。

    情绪成就一切。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绪的话,可准备一张图表,写下你每天体验并且控制情绪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绪发作的频繁性和它的力量。一旦你发现刺激情绪的因素时,便可采取行动除掉这些因素,或把它们找出来充分利用。

    将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变成一股强烈的执著意念,并且着手实现你的明确目标,这是你学得情绪控制能力的两个基本要件,这两个基本要件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其中一个要件获得进展时,另一要件也会有所进展。

    用理性控制暴躁才是真正的成熟

    冷静是成熟者应有的特质。冷静不只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在于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如何处理生活中、事业上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临近高考还有23天的那天早上,他在彷徨中收拾好书包离开了教室。从那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见过他……太不理智、太不成熟啊!很多人如是慨叹。

    什么是成熟?成熟意味着由复杂走向简单。

    成熟意味着一种从容。

    成熟者有许多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特征,如能主动、直接地参与自己并非感兴趣的活动中;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切或爱的能力;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如此;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能着眼未来,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然而,有一点我们绝对不可以忘记——那就是冷静。

    是的,冷静是成熟者应有的特质。冷静不只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它更在于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如何处理生活中、事业上突如其来的变化。

    每个人都渴望走向成熟,那么,让我们先保持冷静。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3个月。3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过激和抱怨的话。对方终于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闹,人家无论如何也不用他了。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他的不理性而白白地丧失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理性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智、大度的深刻感悟。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即使成功送到我们面前,还是难免在毛躁中与失败相遇。

    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

    不管你是否承认,只有冷静才是力挽危局的法宝。这种品质总能产生战无不胜的力量。

    足球场上,两队经过90分钟酣战,又度过了随时可能遭遇“突然死亡”的30分钟加时赛,紧张刺激的时刻终于到了——点球决胜!

    生死在此一举。此时对于被指派上场的球员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信心?力量?技术?不,是冷静。此时唯有冷静方能助他完成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方能助整个球队走向辉煌的胜利。

    历史上的法奥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把他的沉着冷静与临危不乱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其次,他机敏,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除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截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冷静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再者,他沉着冷静地应付着险象环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1800年在6月14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此争取到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情绪会全面影响人的心理

    研究表明,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骤然阻断人们的正常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潜能去完成某些工作。

    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情绪好、心情爽的时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绪低沉、心情抑郁的时候,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学习工作效率低。也就是说,情绪会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

    情绪能够影响人的心理动机,可以激励人的行为,从而改变人的行为效率。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行为效率,加强心理动机;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降低人的行为效率,减弱心理动机。一定的情绪兴奋度能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发挥最高的行为效率。这个最佳兴奋度因人而异。

    情绪对人的记忆和思维活动有明显的影响。例如,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对不喜欢的东西记起来则比较吃力;人在高兴时思维会很敏捷,思路也很开阔,而悲观抑郁时会感到思维迟钝。

    情绪不仅仅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它还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递,而成为人际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

    人的情绪通常伴有一定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言语声调变化三种形式。比如,人们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讲起话来神采飞扬;发怒时横眉立目,握紧拳头,大声吼叫;悲哀、悔恨、失望时则语言哽咽、顿足捶胸、垂头丧气……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信号,可以传达给别人并引起他人的反馈。人们通过细微甚至难以觉察的情绪信号来彼此传递和获取信息——这种信息有时是难以用言语来直接表达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

    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有益身心健康,提高自我功能,又能使自己的工作效能提高。

    有一名初涉歌坛的歌手,他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大谈抱负……第17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37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57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情绪坏透了,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名制作人打来的。他为此而毁了期望,自断了前程。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深刻地明白了不良情绪带给人的危害。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史密斯教授,曾经针对受测者情绪的变化及其个人生理心理状态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实验报告中指出:一般人的情绪如果处于焦虑、愤怒、恐惧的情况下,会有一种来自脑下腺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出来刺激肾上腺,因而影响受测者的生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测者极易产生心跳加速、口干、胃部胀痛等生理现象。这种情形如果持续进行,就容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或胃溃疡等后遗症。

    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有益身心健康,提高自我功能,又能使自己的工作效能提高。这就是心理学大师告诉我们的:管理情绪,首先要从处理不当情绪开始,主要包括化解愤怒、缓和性急、消除紧张、革除悲观、排遣厌倦五个方面。

    1.如何化解愤怒

    是什么引发了我们的不良情绪?挫折、太累、被批评,伤到自尊,等等。而愤怒会令我们失去理智、引发冲突、做出错误决定。处理愤怒(冲突)的基本原则就是“stop→think→do”。(停止、想、做)你不妨使用纸笔,写下以下的问与答:我现在碰到什么难题?我正在或正想做什么?这样做有益吗?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我该怎么做?

    不良情绪导泻法:我们的行为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对方;注意时机的适当性;要把握恰当的语言及肢体语言。另外要注重向适当可靠的人倾诉。

    搁置法:告诉自己,改天再谈;暂时放下它;把不良情绪关在门外。

    2.如何缓和性急

    性急就是压力的表现,也是情绪不稳定的表征。性急的人容易使自己的健康受损,也会失去定力,失去理智。在生活中稍不如意都可以让我们心乱如麻,以致不屑与人交谈,或者对一般的生活情趣觉得难耐,或者对未完成的事局促难安;还有些人好争强斗胜,输不起,易激怒。

    缓和性急的方法: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或割舍行程表中部分项目;向自己低语(别急!安抚心里头毛躁的孩子!);哼一首曲子;休息。这些都有利于你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3.如何消除紧张

    我们的紧张来自忙碌、竞争、工作效率。紧张时身体会出现异常反应:肌肉绷紧,手心发汗、血液化学平衡失调。因此要注意你的整体身心作用:你的行动、思想、感受、身体反应在交互作用影响,使紧张扩及你的身心和情绪表现。当你紧张时,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心理:净化法──静坐;运动法──松弛技术。

    4.如何革除悲观

    事实上我们的悲观是由于不当的思考习惯所造成。碰到挫折,能区别思考的人,表现乐观,不能区别思考的人则表现悲观。

    面对挫折时:乐观者认为那是暂时的、特定的、外在的原因;而悲观者则认为那是永久的、一般的、内在的原因。面对顺境时,乐观者与悲观者的思考模式正好相反。乐观者如有隔仓的船;悲观者如没有隔仓的船,容易在受训时不停地进水而沉没。

    要时时在心里提醒自己,要乐观一点看问题,凡事都有它积极的一面。找到事物中对你有益或者有所启发的东西。

    5.如何排遣厌倦

    长期承受压力使我们产生厌倦。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观念,保持一个好心情。

    空虚也可使我们产生厌倦。应该拟订新目标或新的蓝图,或从事物中看出新的意义,和积极的朋友交往,保持温暖的人际关系。

    适时地转移你的注意力

    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一个健全的家庭。社会可以说是个大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准备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有资历,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小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他跟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

    这实在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位候选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由于按捺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愈来愈相信有那么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众们振振有词地反问:“如果他真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如此火上浇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也更加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下为自己洗刷。然而,这却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殆尽。最后他失败了,并从此一蹶不振。

    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恶意的指控、陷害,更经常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就像这位议员一样。

    当你因不愉快的事而情绪不佳时,你不妨试试转移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要在不愉快的事情上纠缠不休,以免陷入失败的泥沼。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就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心理健康的。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减少,因此走出家庭,扩大社会交往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多取得身边资源。经理可以多找部属聊,同事之间也可互相讨论,激发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执行时大家都有参与感。执行方案因为已纳入所有工作者的智慧,个人会有值得存在的价值感,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落感。

    2.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你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还可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3.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人格的发展也会相当有利。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将会极大破坏家庭气氛,影响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且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可以说不和谐的家庭经常制造心灵的不安与污染,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应该是所有成员都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相互供给情感上的支持,团结一致应付困难。

    感情和理智都需要一位主宰

    把你的心智想象成是一座贮存你潜在力量的贮存库,你现在应学习从贮存库中释放适当数量的力量,并将它导引到正确方向,这就是自律的本质。

    一个人能达到自律要求后,在其他原则方面必然也会有所进步。自律要求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估。同样,如果缺乏自律能力,其他原理也无法真正付诸行动。自律可以说是一条管道,而你为了达到成功目标,所必须表现出来的所有个人力量都会流经这个管道。大多数的人都是先行动再思考行动的后果,自律则要求相反的程序:你应学习“谋定而后动”。

    学习这种程序的主要方法,就是控制你的情绪。我们来认识以下14种主要的情绪:

    7种消极情绪:恐惧;仇恨;愤怒;贪婪;嫉妒;报复;迷信。

    7种积极情绪为:爱;性;希望;信心;同情;乐观;忠诚。

    所有这些情绪都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也是你能掌控的对象。你可以想象如果不能控制那些消极情绪,会造成多么大的危险。同样,如果你不能有意识地控制那些积极情绪的话,它们也会造成破坏性的结果。

    隐藏在这些情绪里的,是具有爆炸威力的力量。如果你能适当地控制这股力量,它就可能使你获得成就;但如果你任由它自行奔放,它就可能把你扔到失败的深渊之中,使你头破血流。所以,你必须用你的判断力来控制你的情绪,以期你的热忱和欲望不致脱离你的智慧范围而成为脱缰野马。换句话说,你必须约束你自己,以使得你前进的推动力永远受到控制,而且会被导引到正确的管道中。

    自律要求以你的理性来平衡你的情绪,也就是说,在你作决定之前,你应学习兼顾你的感情和理性。有时甚至应该排除所有情绪,而只接受理性的一面。

    你必须控制并导引你的情绪而非摧毁它,况且摧毁情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情绪就像河流一样,你可以筑一道堤防把它挡起来,并在控制和导引之下排放它,但却不能永远抑制它,否则那道堤防迟早会崩溃,并造成大灾难。

    你的消极心态同样也可被控制和导引,积极心态和自律可去除其中有害的部分,而使这些消极心态能为目标贡献力量。有的时候,恐惧和生气会激发出更彻底的行动,但是在你释放消极情绪(以及积极情绪)之前,务必要让你的理性为它们做一番检验,缺乏理性的情绪必然是一位可怕的敌人。

    是什么力量使得情绪和理性之间能够达到平衡,从而使你的头脑永远保持冷静呢?是意志力或自尊心。自律会教导你的意志力作为理性和情绪的后盾,并强化两者的表现强度。

    你的感情和理智都需要一位主宰,而在你的自尊心里就可发现这个主宰。然而,只有你在发挥你的自律精神时,自尊心才会扮演好这个角色。如果没有了自律,你的理智和感情便会随心所欲地进行战争,战争结果当然是你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第二章调整心态——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成千上万的敌人,当然可以称得上是位强大的人。但是,面对自己内心,可能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能够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内心所带来的价值远比前者高。

    据史书上记载,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半个欧洲,战败后被囚禁在一座小岛上,内心相当烦闷痛苦,难以自拔,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可见,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别人更具价值。

    要战胜自己并不简单,一般人得意时忘形,失意时自弃;人家看得起时觉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时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倒霉。唯有不受成败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无形的情况所影响,才能摆正心态,从而战胜自己。

    生活的一切取决于自己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

    一个心境健康的人,就会思想高洁,行为正派,就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肮脏的想法,不与邪恶者为伍。我们既可能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也可能相反,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拥有快乐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个世界。性格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性格好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在最黑暗的天空中心灵总能或多或少地看见一丝亮光一样。尽管天上看不到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他们还是知道太阳仍在乌云上,太阳的光线终究会照到大地上来。

    这种使人愉悦的性格不会遭人嫉妒。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愉快的光芒,他们总显得欢快、达观、朝气蓬勃。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阳光。当然,他们也会有精神痛苦、心烦意躁的时候,但他们不同于别人的就是他们总是愉快地接受这种痛苦,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更不会为此而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而是拾起生命道路上的花朵,奋勇前行。

    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会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使整个世界都溢彩流光。在这种光彩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那种生性忧郁、悲观的人,永远看不到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春日的鲜花在他们的眼里也顿时失去了娇艳,黎明的鸟鸣变成了令人烦躁的噪音,无限美好的蓝天、五彩纷呈的大地都像灰色的布幔。在他们眼里,创造仅仅是令人厌倦的、没有生命和没有灵魂的苍茫空白。

    尽管愉快的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但正如其他生活习惯一样,这种性格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或得到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根本就无法懂得生活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任何人的生活都是两面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

    怎样去审视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快乐的性格,而不是相反。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助于我们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看到光明。

    ?)

    聪明的人往往在烦恼的环境中也能够寻找快乐。因烦恼本身是一种对已成事实的盲目的、无用的怨恨和抱憾,除了给自己心灵一种自我折磨外,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为了不让烦恼缠身,最有效的方法是正视现实,摒弃那些引起你烦恼不安的幻想。世界上不存在你完全满意的工作、配偶和娱乐场地,不要为寻找尽善尽美的道路而挣扎。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在生活中遭受磨难的人,精神上都会烦恼不堪。很多人对生活的磨难,不幸的遭遇,往往是付之一笑,看得很淡;倒是那些平时生活安逸平静、轻松舒适的人,稍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会大惊小怪起来,引起深深的烦恼。这说明,情绪上的烦恼与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仅仅是可能引起烦恼的外部原因之一,烦恼情绪的真正病源,应当从烦恼者的内心去寻找。大部分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个人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素质和对生活的认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因此,当受到烦恼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烦恼,从内在素质方面找一找烦恼的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不管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下面介绍几条原则,只要你反复地认真试行,就可能减轻或者消除你的烦恼。

    要朝好的方向想。有时,人们变得焦躁不安是由于碰到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局面。此时,你应承认现实,然后设法创造条件,使之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此外,还可以把思路转向别的什么事上,诸如回忆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

    不要把眼睛盯在“伤口”上。如果某些烦恼的事已经发生,你就应正视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这件事已经过去,那就抛弃它,不要把它留在记忆里,尤其是别人对你的不友好态度,千万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说:“我总是被人曲解和欺负。”当然,有些不顺心的事,适当地向亲人或朋友吐露,可以减轻烦恼造成的压力,这样心情会好受一些。

    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希望。做事情总要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有人为金钱、权力、荣誉奋斗,可是,这类东西你获得越多,你的欲望也就会越大。这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发财、出名似乎是一下子的事情,而实际上并不是。因此,你应在怀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同时,随时树立短期目标,一步步地实现你的理想。

    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想不开的人,在烦恼袭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如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却给他一个十分聪颖的大脑。请记住一句风趣的话:“我在遇到没有双足的人之前,一直为自己没有鞋而感到不幸。”

    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但又充满着幽默,想到这些,你也许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曾经使你快乐的事情上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成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苦乐的分界就在于此。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遭遇总是有顺利和不顺利;无论在什么交际场合,所接触到的人物和谈吐,总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总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坏;无论在什么地带,天气总是有晴有雨。天才所写的诗文有美点,但也总可以找到若干瑕疵;差不多每一个人的脸上,总可找到优点和缺陷;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乐观的人所注意的是顺利的际遇、谈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同时尽情享乐。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受不到快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到处和别人格格不入。

    如果你召开一次业务会议,结果其中有一位主管未能及时到场,这时你心中的感受就取决于你的意焦(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你心中对于他之所以不能到场持什么样的看法呢?是他根本就不在乎这场会议,还是他碰巧遇上了什么困难?这就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去看了,你用什么样的意焦,就会造成什么样的情绪。如果说他不能及时到场,是因为正和别人如火如荼地谈一笔大生意,你却因他不在场而发火,待日后知道真相时那如何是好?别忘了,我们的意志往往会决定我们的情绪,所以最好不要动不动便贸然下结论。

    想让心情好起来,那也很容易,只要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曾经使你快乐的事情上,不管是跟你的家人、朋友或任何人都行。你也可以把意焦放在未来的美梦上,提早感受你将来成功时的兴奋与快乐。

    假想你去参加一个宴会,随身带了一台摄影机。整个晚上,若是你把镜头一直对向大厅左侧一对在争吵的夫妻身上,是不是连带着自己的心情也不快了呢?由于你一直看着他们的争吵,从而心里便兴起这样的念头:“真是糟糕的一对,好好的宴会都被破坏了。”

    然而,要是你整个晚上都把意志放在大厅的右侧,那里围坐着一群高声谈笑的来宾,这时若有人过来同你攀谈你对这场宴会的感觉,相信你一定会这么说:“噢,这场宴会真是棒极了!”

    坦然地面对不愉快的日子

    当不愉快的日子接踵而来的时候,好像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孩子们能多安静一会儿吗?为什么杯子会从手指中滑掉?为什么饭总做得一团糟?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总是平平庸庸、毫无起色?什么时候才能遂心所愿?

    人的一生有许多日子会处于生活的低潮。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沮丧和烦恼,如:情场失意,经济拮据,孤独寂寞,夫妻不和,母子矛盾,这些都可能引起不快。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夫妻争吵,失眠,想要的东西商店里一样也没有,上街受了陌生人的闲气,求人不成,等等,也会使人闷闷不乐。一切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失意和不快,都可能给你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大家可能都深有体会。

    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幸与不快。即使你长途跋涉,走遍天涯海角,寻得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他同样也逃脱不了现实中的猜疑、精神上的不满和生活中的无聊。世界上不存在极乐天堂,没人能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端正态度,妥当地去应付这些不愉快。

    对这一系列黯淡时光,我们该如何看待呢?有三点你必须避免:一是对事情过分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二是遇事爱抱个人成见,感情用事;三是自卑自怜,处处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你是不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如果是这样,你这种求全责备的生活态度必将无形中给你和他人的生活增加许多无法忍受的负担。一个真正的奋斗者会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最终达到这个目标。奋斗者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更趋完善,她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一项工作结束后,她就抛开这里的一切,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而那些爱挑剔、追求过分完美的人,却希望事事立竿见影,在一些细节小事上钻牛角尖,些许差错也会令她耿耿于怀。既然她的要求从一开始就不实际,她就永远也不可能满足自己,不得不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由于过分挑剔,她不断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把自己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归咎于他人的“不善”。

    这些“他人”总爱打乱那些追求完美者有条不紊的世界:“别在地毯上行走,今天早上刚打扫的。”这种人遇见什么不顺眼的事,容易大动肝火。这些人总是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结果什么也干不成。如果你在一些细微小事上过分纠缠不清,对自己对别人过分苛求,你就该想到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生活,也没有极乐天堂。当你能够原谅自己和他人的错误的时候,不愉快就会随之消失。

    幸福是一种很简单的心态

    我们希望得到的是能控制我们的能力:能控制我们的思想,能控制我们的内心精神。所以让我们记住威廉.詹姆斯的话:“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内心的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大部分我们认为的邪恶,改变成对你有帮助的助手。”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生活快乐与否完全是由思想塑造的,完全取决于我们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观的,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如果我们想到的是不好的念头,恐怕就不会安心;如果我们想的全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旁人也都会可怜我们。也许有人会说,这么说是不是告诉我们:对于所有的困难都应该用盲目的乐观态度去看待呢?

    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大家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自我的问题,但不是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再说明白一点。当我们要通过交通拥挤的道路时,就会很注意自己周围的情况,而不是无故的自我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镇定地加以解决。

    美国著名导演罗维尔.汤马斯雇用几名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各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极大轰动。伦敦的戏剧节因此顺延了6个礼拜,还安排他在卡文花园皇家影院演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声名大噪,又游历了好几个国家。后来,他筹备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但是一连串的时运不济使得他彻底破产了。

    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餐馆去吃廉价的食物。要不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钱给他,他甚至连那点粗陋的食物也吃不到。当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而感到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可是他却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在人们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

    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会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阔步地走在牛津街上。积极而勇敢的生活态度使他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而言,挫折是整个人生训练的一部分——是攀登高峰所必须经过的训练。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的著作《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有着惊人的说明。他写道:“我请来3个人,用来实验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的虚弱。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吃饭后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的实验: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可见当他们在思想里很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50%。”这就是令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有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真实事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

    曾有一段时间她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便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和一个有夫之妇私奔。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使她不得不在儿子8岁那年就把他送给别人抚养。

    她生命的转折点,是发生在麻省的安理市。有一天很冷,她走路时不小心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河上,昏了过去。由于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连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们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无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翻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瘸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瘸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你的被褥回家去吧!而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发觉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赐给她的力量。她立刻下床,开始行走。艾迪说:“这种经验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怎样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以及怎样地使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内心的思想。”

    我们深信我们内心的平静,乃是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是什么人,与外在的条件并没有任何关系。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造成地狱。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美好!”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信》的文章里这样结尾的: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即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千万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别的人能带给我们平静。

    伊匹克特修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曾警告我们: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去掉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更为重要。上海医科大学的一位主管神经外科的博士说:“精神病医院里收容的病人,有4/5都是由于自身情绪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甚至有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由于人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免疫系统失控引起的。”

    蒙坦,这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有句话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

    当我们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时,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变我们的心境。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他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他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单凭下定决心就能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可以变化我们的动作,而当我们变化动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接着,他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是有用呢?我们不妨自己试一试:使我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哼唱一首歌。我们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能够显出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试问:如果让自己开心就能够创造出快乐,那又为什么我们要让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难过呢?

    《人的思想》这本书,曾对许多人的生活产生久远而良好的影响。书中有这么一段:“当一个人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导向光明,他就会很快地发现,他的生活也开始光明四射。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心里。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奋起而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振兴他的思想,他就永远陷在软弱和愁苦之中。”

    失败是由自己的心态带来的

    有些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别人和环境。他们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从未意识到生活是双行道,要想获取必须给予。

    卡维娜是家庭中最小的一个孩子,自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她开始懂事时,便发现自己可以通过生病来引起忙碌不停的母亲的关心,当感冒发烧待在家里时,母亲会念书给她听、拥抱她、让她看所有她喜欢的电视节目、逗她玩,等等。

    卡维娜康复后,这一切美好的事情便不复存在了。由于意志薄弱和过于胆小,卡维娜成了同学们极好的戏弄目标。她不能自卫,只好求援于老师,好在老师慷慨地为她提供保护,通常同学们会受到斥责。

    这两方面的经历,使卡维娜习惯于当自己受到欺侮时,要求别人给以援助,并让别人对她表示抱歉。进入大学后,她已完全对失败泰然处之,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接受下来。不用说,她成为校园里的一名孤独者,很难适应大学里那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客观环境,并且,没人奇怪。幸运地,她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个管文书的职务,她谦虚沉默得就像无言的墙壁。每当她的文书归档工作出现些小差错而被人指出时,她便撅嘴不高兴,并讨厌办公室的姑娘们对她不断诉说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种种不公平而又不幸的事情。

    偶然的一个机会,卡维娜加入了一个群体训练班。在班上出于她习惯于失败的性格,她从不参加任何讨论,也提不出任何场景,她为自己完不成任务找到了各种理由。

    通过集体的努力,连续几天对卡维娜的观察之后,卡维娜也认识到了她的问题所在:一旦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我就生气,希望同事们对我所面临苛刻的条件加以评论并对我报以关心爱护。在吃午饭时,我感到通过与人们交谈,他们会为我难过,并感到比我的条件优越,而对我施以报偿。当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忽视时,我总是得到父母的格外疼爱与关心。当我失败时能找到另外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当一个人在竞争中失败后,他总是以别人对他表示的关心作为报偿。从而导致他永远不会真正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他总以他人的歉意或善意的关心来满足自己所失。

    然而,人们也会经常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在他们的优势范围之内,在其内心深处会有这样的心态需要去战胜:我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待别人和环境。我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从未意识到生活是双行道,要想获取必须给予。

    邢超先生是一位军官,由于他有雄心大志受到了上下级的喜爱。但他的朋友不理解他为什么老是个少校。

    邢超自己也疑惑不解。他是一位“军中之子”,军队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他所担任的职位是他父亲不屑一顾的。父亲认为,有出息的人应把一切工作都做了,而像邢超这样的军官们则在办公桌后面虚度时光,只有在军人俱乐部的招待会或舞会上,他们才显得有点精神与活力。

    邢超从不对他父亲的权威和智慧发生疑问,甚至把父亲当做一位英雄来看待。邢超为自己成了父亲所蔑视的那个团体中的一员感到惭愧,他下意识地放弃了多次提升的机会,以此来向父亲道歉。在将军举行的招待会上,他喝酒,喝醉了便与人争斗,有时还忘了呈交上面所要求的一些报告——总之,他成了自己最坏的敌人。

    许牧则表现出了一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他父母尽了很大的努力办起了一个小商店,工作十分辛苦,一直期待着小许牧将来成为继承人。不过,许牧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他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通过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由于他能坚持维护自己的主张,有着令人喜爱的性格,并且有优异的大学毕业成绩,因此他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里找份适当的工作是不难的。然而,尽管他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把工作当成了生活,但他还是被解雇了。不久,他找到了另一份报酬更为丰厚的工作,结果又遭解雇。过了不久,他转向了别的部门,随之而来的还是被解雇。这种状况重复了两次以后,许牧意识到自己总是好高骛远。他接受了一直不打算去干的工作,违心地选择了一个肯定要遭失败的位置。像邢超一样,他对自己违背了父母的意志而感到负疚,并尽最大的努力放弃自己的选择。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确定出负疚者类型的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觉得自己陷入了这个范畴,你应当问自己:“我日常承揽的工作是否过多,忙忙碌碌以至于实际上没有一种事情真正完成,我在破坏自己所确立的目标吗?”负疚者正是一个老在追捕自己的人。

    你是否陷入一种失败的心态?当我们遇到烦恼事和心情不畅时,都有可能表现出种种失败的心态。时而自我挫折,时而有不现实的奢望,时而对自己抱有愧疚,时而感到恐惧。这都是正常的,是人的本能,对此应有思想上的准备。如果当你不断地、带有某种必然性地表现出以上说到的几种心理模式时,你就有可能陷入一种失败型的心态。当你决心把失败转变为成功时,你必须采取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认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哪一种失败心态。

    第二个步骤则更复杂些,你必须找出生活中那些使你作出消极的、自我毁灭的反应信号。

    寻找一份平衡

    生活有许多不如意,大多源自比较。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造成了心理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人牢骚满腹,思想压力大,甚至不思进取。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得过且过,有的反而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我们必须保持心理平衡。以下几点建议,是走出心理失衡误区的钥匙。

    学会比较。心理失衡,多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总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应该我行我素,不去比较,实在要比的话,就把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当做比较对象,这样生活中可能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笑声。

    寻找自信。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假如感到某方面不如别人,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是有才的,只不过是低估了自己的长处而已。

    自我发泄。你有权发火,怒而不宣可导致体内毒素滋生,使人变得抑郁、消沉。适当的发泄可以排除内心怒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发泄的方法很多,可以向朋友、家人倾诉,也可以独处时怒吼,或对着某物打上几下,出出怒气。

    寻找港湾。生活中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充电”、休养的港湾。无聊时去“充电”,烦恼时去放松,就像一只远航归来的帆船一样,在这宁静的港口及时得到休整。

    心底无私。命运的主宰是自己,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经常思考、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享受生活。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候会和人开个玩笑,让人跌上一跤,但说不定让你跌倒的时候,会放一个金元宝在地上等着你去捡。

    献出爱心。拾到一个钱包,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不如做件好事,奉献一片爱心,把钱包还给别人或是上交,为别人献出一点爱,心中会有更多的爱。

    复返自然。大自然如同母亲的胸怀一样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样慷慨。烦闷时不妨到外面走走,回归自然。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潺潺的流水,听着那婉转的鸟鸣,心灵会慢慢趋于平静,快意不经意间便涌上心头。

    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理因此而失去了平衡。

    第三章克服焦虑——勇敢地与人们相处

    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得了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焦虑问题

    人们为什么面临如此众多的焦虑,我们必须从自然界、社会、人的心理及认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项。

    其一,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稍不如意,就十分遗憾,心烦意乱,长吁短叹,老担心出问题,惶惶不可终日。须知,世间只有相对完美,绝无绝对完美,世界及个体就是在不断纠正不足,追求真善美中前进。应该“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决不作追名逐利的奴隶,为自己设置太多精神枷锁,过得太累,把生命之弦拉得太紧。

    其二,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总希望一帆风顺、平安一世。

    正如宇宙的自然规律一样,人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矛盾,绝无世外桃源。

    人在遇到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和失落感,建议你此时应正视现实,不低头,不信邪,昂起头,挣扎着前进,灾难是会有尽头的,忍耐下去,一定会走出暂时的困境。有时往往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绝处逢生”的局面。有时乍看起来是件祸事,过后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这样包含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幸福与不幸的辩证关系。

    有神经质人格的人也常会焦虑,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作出不相适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

    如何分辨抑郁症与焦虑症

    抑郁症、焦虑症是什么?如何分辨?这是令大家迷茫的事情。单单一个抑郁症已是令人雾里看花,再加上一个焦虑症足以令人晕头转向,下面将解析下抑郁症、焦虑症究竟为何?希望你能拨云见日。

    如何正确辨别抑郁症、焦虑症,技巧如下所示。

    (1)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心情低落,而且作为精神病理状态,抑郁的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具体来说,抑郁症有以下六种主要表现:①兴趣减退甚至消失;②对前途悲观失望;③无助感;④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下降;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2)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神经官能症。作为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特点: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恐慌或恐惧;②这种情绪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精神功能紊乱。

    此外,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症、焦虑症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两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两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两者又必须进行辨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

    抑郁症、焦虑症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难治,关键是对其的误解及不了解所致,相信只要加深对抑郁症、焦虑症知识的认识,就一定能摆脱焦虑的困扰。

    警惕“隐形杀手”

    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提到一个石油商人的故事。

    我是石油公司的老板,有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而卖给了他人,而我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我,告诉我他掌握了我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我们一马。我非常不高兴他的行为及态度。

    一方面我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我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此新闻,名声传出去会毁了我们的生意。我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我到底应该怎么作才好呢?是给那个人钱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我决定不了,每天担心,于是,我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我的公司会垮,事业会被毁了,但是我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我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我,因为我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我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我可以开始思考了,我也开始想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我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我的律师叫我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我心中的大石落了下来。这次经验使我永难忘怀。至此,每当我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我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人之所以会焦虑、会担心、会害怕,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都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当然指的是消极的)或克服此事件产生的后果时缺乏信心,潜在的不自信使我们的思想、行为、情绪造成一种紊乱,肌肉不由自主地战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失控,而且记忆会严重丧失,这种情况若不改善,长期下来,会造成我们的消化不良、胃溃疡、头痛、免疫系统的减弱、失眠、呼吸不顺畅、疲劳,等等。

    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积极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

    心理上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就有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轻者包括疲劳、头痛、背痛、胃灼热、消化不良、痢疾、失眠、甚至掉头发;重者可产生忧郁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免疫系统衰弱、癌症、阳痿、胰脏癌、溃疡等疾病。

    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焦虑的到来。

    焦虑的解除办法

    在生理上,焦虑是与肌肉紧张相关联的。

    如果你使自己的肌肉得以放松,那么躯体的放松也会令精神有所放松,焦虑则无处立足了。

    1.肌肉放松法

    第一步,要使肌肉放松,先须让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先是躯干:头部下缩,双眼微合,双肩上耸,如缩头乌龟状,感到很紧张后,放松头及双肩,然后将头慢慢做逆时针转动8圈,再按顺时针转8圈。你做完这些动作以后,须静静地躺在床上。

    第二步,也是先紧张后放松。将右脚绷直抬高,脚尖绷紧直到不能坚持,然后完全放松地让脚落在床上。接着抬起左脚进行与右脚相同的练习。切记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绷紧的那条腿上,想象从足尖到髋部都非常紧张,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肌肉放松。

    第三步,右手上举,握紧拳头,绷紧手臂肌肉,同时集中注意力想象手臂非常紧张,当感觉很累的时候,让手完全放松地落在床上。然后左手也做同样的练习。

    第四步,眼睛的放松。在左臂放下后,双眼仍保持微合,想象头顶的天花板上有个圆圈,直径大约4米。想象着视线按顺时针方向绕圆圈转8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8圈,要慢慢地转动。完成以上动作以后,再想象一个边长大约为4米的正方形,同样顺着它的边做一遍。

    完成以上步骤后,你什么也不要想,只是静静地躺着,体会运动过后的那种松弛、宁静的感觉。这种放松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需在安静场合进行,要应急是不管用的。

    2.一时放松法

    这是一种应急的方法。一旦你感到焦虑,可按以下三步去做:第一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第二步,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第三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停留几分钟。完成这三步之后,可返回引起焦虑的问题,如果仍然感到焦虑,再重复这三个放松步骤,直到焦虑缓解。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无论是在假想情景还是实际情景中,都可以多次重复练习。

    3.认知重构法

    认知重构法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疗法,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态度。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可怕。因此,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改变生活的态度。焦虑症患者惯常的态度可能是这样的:时光飞逝如电,我离死亡越来越近。命运决定一切,我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世上人心险恶,我注定是孤立无援的……

    这些态度都过分消极悲观,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焦虑症便无法根治。

    你应将原有的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例如:时光飞逝如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命运无法知晓,我有权自由选择我的生活。世上人心不易沟通,只要心诚定会得到帮助……

    你把这些改变后的积极态度记下来,作为座右铭,经常读一读,进行自我强化。

    第二步,挖掘病因。采用前述自我精神分析法挖掘焦虑的病因。认识到病因后,你必须正视它,然后努力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个小小的技巧实际上是使焦虑症的潜意识冲动上升到意识的层次上,然后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第三步,矫正行为。采用模仿、强化、幽默、自我建设性暗示等方法对焦虑进行行为矫正。

    模仿的主要对象是你生活中的强者。你如果很容易焦虑,那么和一个幽默、潇洒的人在一起,无形中你会受他言行的感染。你还可以模仿强者的为人处世方式,甚至可以向他们取经,了解他们战胜焦虑的诀窍。其实,世上人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有人战胜了焦虑,有人却成了焦虑的奴隶。

    强化则是对你的积极性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寻求他人的鼓励。自我强化主要应从自我建设性暗示入手。过去焦虑时,你不正确的行为反应使焦虑得到了强化。例如:我太痛苦了,我要死了。这个工作我一定会失败的,毫无希望。现在你应采用建设性暗示有效地抑制焦虑。我现在确实很痛苦,但解决困难都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应努力调整自己,战胜困难。这个工作可能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况并非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原来的不良自我暗示往往是无意识的,而现在的良性暗示则是有意识的,富有建设性的。这样的建设性暗示还有许多,你应将它们写出来、记住并不时提醒自己。它们能非常有效地提醒你采用有效措施,减弱焦虑。

    4.冥想

    在宁静处坐或站,闭眼,肌肉和意念放松,集中想象力于一束鲜花、一处自然美景或回忆愉快的往事,渐渐可以心旷神怡,焦虑消除。

    气功,太极拳,瑜伽功,皆可在练功过程中入静,也可以消除焦虑。常用的对抗焦虑的药物是各类安定剂,但只有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才是安全有效的。

    远离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曾经有过社交焦虑的症状,有3%的人长期患有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20岁下的人群中。有数据显示,95%的社交焦虑症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

    那么什么是社交焦虑,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呢?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会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才会表现出焦虑的症状,而有些则会在多种场合表现出焦虑的症状。社交焦虑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感到脸红、全身或者手心出汗;呼吸困难或有窒息感;感到头晕、视线变得模糊;感到口干舌燥、吞咽困难;感到肌肉紧张、僵硬,颤抖;感到恶心;注意力不集中或忘记自己想要说什么。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些生理上的症状,有些人只是感到非常害羞或害怕。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治疗社交焦虑的方法包括以下各项。

    第一,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患者催眠,挖掘患者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第二,强迫疗法:医生让患者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站在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患者进行强迫治疗。

    第三,情景治疗:让患者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第四,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患者,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患者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第五,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发病是因为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第六,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催眠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它以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目前深受医院的医生的推荐使用,在患者中口碑极佳。

    第七,自我疗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8)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

    (9)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10)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11)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放慢你的脚步

    有一种撒哈拉大沙漠里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草根,远远超过自己的食量,日日夜夜拼命工作运送草根。

    但是当这种沙鼠被养在笼子里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时,反而很快就会死去。医生发现,这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这是它们头脑中的一种潜意识决定的,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威胁存在。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极度的焦虑而死亡,而这种焦虑来自一种自我的心理威胁。

    这就很像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事情,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谓的“明天”和“后天”——那些还没有到来,或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事情。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活得像沙鼠,不能为明天而焦虑,甚至为明天而死去。总结人的一生,有很多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多余的。人世无常,其实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为明天而活得如此不快和劳累呢?多看看沙鼠,也许对我们倒是一种意外的提醒。

    沙鼠缺乏的正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而我们毕竟不是沙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活得过于沉重。他们整天考虑着自己应该怎样表现,怎样才能讨好这个又不得罪那个,算计来算计去,无休止地耗费自己的时间。

    我们不应该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过不去。凡事固然讲求谋事在人,但是在没有主控权的事上,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一边前进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门心思地只想着快速前进,不仅会损伤自己的身体,给自己更多的心理压力,更有可能使自己失去更多。就好像下面故事中的小海马。

    小海马有一天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拥有了7座金山。

    从美梦中醒来,小海马觉得这个梦是一个神秘的启示:它现在全部的财富是7个金币,但总有一天,这7个金币会变成7座金山。

    于是它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带着仅有的7个金币,去寻找梦中的7座金山,虽然它并不知道7座金山到底在哪里。

    海马是竖着身子游动的,游得很缓慢。它在大海里艰难地游动,心里一直在想:也许那7座金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鳗鱼。鳗鱼问:“海马兄弟,看你匆匆忙忙的,你干什么去?”

    海马骄傲地说:“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7座金山。只是……我游得太慢了。”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鳗鱼说,“只要你给我4个金币,我就给你一个鳍,有了这个鳍,你游起来就会快得多。”

    海马戴上了用4个金币换来的鳍,发现自己游动的速度果然提高了一倍。海马欢快地游着,心里想,也许金山马上就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个水母。

    水母问:“小海马,看你急匆匆的样子,想要到哪里去?”

    海马骄傲地说:“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7座金山。只是……我游得太慢了。”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水母说,“你看,这是一个喷气式快速滑行艇,你只要给我3个金币,我就把它给你。它可以在大海上飞快地行驶,你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海马用剩下的3个金币买下这个小艇。它发现,这个神奇的小艇使它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5倍。它想,用不了多久,金山就会马上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还是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条大鲨鱼。大鲨鱼对它说:“你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套彻底的解决方案。我本身就是一条在大海里飞快行驶的大船,你要搭乘我这艘大船,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大鲨鱼说完,就张开了大嘴。

    “那大好了。谢谢你,鲨鱼先生!”小海马一边说一边钻进了鲨鱼的口里,向鲨鱼的肚子深处欢快地游去……

    人不能成为工作和金钱的奴隶,更应该学会享用金钱以及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如果你被紧张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放慢一下,轻松休息一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在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耶稣说:“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活,你的心灵需要比面包更有营养的东西。”你有多久没有唱歌,没有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没有读诗?是啊,对有着极大工作压力,繁重的生活负担,无多余积蓄的生存现状的现代人来说,我们有多久没有关照过我们日益憔悴的心灵了?

    其实,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的人,并不见得就不能洒脱。关键是要在忙中求闲,苦中见乐,紧张中求轻松。只要你学会享受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的快乐,世间一切皆美好。

    或许,在某一个夏日的午后,你一觉醒来突然发现,由钢筋水泥簇拥而起的高楼将狭长的影子倾覆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中纵横的电线密如蛛网,偶尔栖落的几只可爱的小麻雀,远远望去,如活蹦乱跳的音符,透过喧嚣,竟给人以一种恬淡清澈的美妙。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午后,你何不走出去,带着自己的心灵一起散步,带着自己的心灵一起看看天呢?

    是的,抬头看看天吧,朋友,看看苍穹云卷云舒,你会发现,你的心灵从来没有这么惬意过!看看头顶上的那片天,浮云逍遥地飘在广阔的苍穹,似奔马,似群羊,似高山,似游丝。好白的云,好美的云,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悄然无声地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剧目。

    你肯定会慨叹: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的天空,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的云彩!可是,为什么你的步履总是那么匆匆,你的鞋子总是蒙着一层细土,你的履底无缘阅读洁白美丽的云朵?你的心遗忘在何处了?你的眼睛在追逐着什么?你为什么从来没有发现头顶上这片可供心灵散步的青天?

    仔细阅读头顶上的这片天吧,你的答案就在其中,天上的云彩,最能明白你水一般的心境!

    朋友,你相信吗?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有许多事情真的并不比抬头看天更重要。如果你我有缘相聚在心灵的天空,就请和我站到一起,让我指给你看吧——你我心灵的天空上,开着那么多上帝来不及采摘的花朵。

    所以,《菜根谭》中很闲情雅致的写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确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境界呀!

    传说古代有个大力神,他的力量来自大地,一旦他的双脚离开了大地,他便会失去力量,轻而易举地被打败。我们也一样,人本身属于大自然,大自然能给人一种灵性,让人感到亲近和放松,一旦长时间“心在樊笼里,不得返自然”,就会让人产生空虚与寂寞的感觉。

    现代人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缺少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妨抽时间到外面走走,张开双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她会静静地听你诉说生活的烦恼,安慰你那受伤的心灵。置身大自然中,走在绿树成荫的山间小路上,望着那大自然造就的奇石怪状,听着叮咚的泉水声,以及那清脆的鸟鸣声,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世外桃源,心中的种种不快,也随着那缭绕的云雾慢慢散去。漫步海滨,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海面,让人顿生几分豪气。通过旅游,既可以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又可以遍访历史的足迹,缅怀古人,从而既放松了心情,又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巨大的生命力。越是原始的地方,我们越是感觉到生命力的强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让人真切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贵;大自然的美丽,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美好。所以,在生活中当你感到烦闷时,不妨背起行囊,一个人独自去游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置身大自然,漫步山水间,任心自由自在地驰骋,让人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中,将天地万物置于空灵之中。这是何等地快意、何等无拘无束的心境啊!罗素曾经说过:“我们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所有动植物一样,我们也从大地上吸取营养。”当你走进大自然,投入它那宽广的胸怀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都会抚慰你受伤的心灵。望着山中那历经沧桑的松柏,以及那经历了千百年风吹雨打的岩石,你会重新豪情万丈,平添了许多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正确面对生活应激

    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也许会有很多人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工作。例如,适度的焦虑是考试前的复习和保证安全驾车所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应激,任何应激性情况都可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

    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应激能致命”。在工作、家庭以及自身问题上,应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投无路。应激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思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抗感染力下降,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状态;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以下各项。

    (1)认知评价不同。对于同样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

    (2)社会支持不同。当人受到压力、处于困境之中时,如果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组织会热心帮助他,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那么,他便能很快摆脱困境。

    (3)个性素质差异。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应激的能力也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的生理器官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性疾病。

    那么如何对付生活应激呢?

    (1)做现实性的选择。世界上的有些事虽可认识却无法改变,客观地面对现实,相机处理。

    (2)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一个人去“包打天下”,懂得何时去求助他人。

    (3)向亲友倾诉内心的忧伤。和亲友诉说你的怒气,通过体力活动来消散你的怒气,或者干脆独自关在屋里大喊大叫,都是可选用的变通办法。

    (4)学会调息。保持放松、减轻应激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双眼,做个深呼吸,从头部到脚尖依次循序,全身肌肉放松伴有徐徐呼吸,总程为10~20分钟。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一点动力。

    第四章战胜拖延——用行动打造真正的自我

    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拖延一分钟,就浪费一分钟。只有战胜拖延,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现代生活的节奏是快速的,每个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如果你还想歇歇,你只能等待被淘汰。因此,每个人要具有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加快行动的步伐,才不会掉队,才能超越他人走向成功。

    别总等到最后才动手

    全身心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假如它值得你去做,它也就值得你去研究。假如你不清楚某些具体情况,就多加观察,收集更多的资料,这也可以当做一种准备工作。它会给你一股力量去开始工作。你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兴趣。

    大家都知道,做事拖拉是一个毛病。如果你是领导,你肯定不会喜欢做事拖拉的下属。然而,我们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染上了这样的毛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我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

    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你也许已经讨厌这种毛病,并希望在生活中改变它。如果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这又是一种拖拉。

    造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害怕失败,或无法面对一些有威胁性、艰难的事。潜意识也是导致人们拖延的因素。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但原因不明,就无法去做。有的时候是因为某些潜意识的恐惧,拖住了他们行动的脚步。

    停止拖延的最好时机就是马上行动。

    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什么事情先做起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说起王跃胜有些人不大熟悉,但是说起“飞宇”网吧,北京大多数人不会陌生。王跃胜就是“飞宇”网吧的CEO,他还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他是共青团的突击手,当时还在团中央的胡锦涛同志给他发了奖杯。

    王跃胜是一个农民,可别人说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农民,是个现代的城市农民。他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核心地带北京大学南门外开网吧,一开就是18家,而在全国,他开了300家。王跃胜相信“网络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已经彻底地被网络改变了命运。王跃胜希望网络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在他的网吧里,几十万人学会了上网。

    王跃胜最初做的是煤矿工人。他原以为当上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他以前没干过重体力活,下井才7天,就弄得浑身是伤。后来,也曾清理过马厩,扫过马路。看着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王跃胜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那是1982年,王跃胜从父亲那里要了80元钱,又东拼西凑了100多元。这总共不到200元钱就是他准备挖第一桶金的全部资金了。他四处筹资,办起了加油公司,很快积累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97年5月,公司上了一套电脑管理系统,刚开始也没觉得怎么好使,慢慢地他发现,每月结账的时候,它的作用特别大,以前需要2到3天才能结清的账,计算机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有了电脑管理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需要维护设备,使用软件,公司又没有人懂,一有问题就要往北京跑,太麻烦。于是王跃胜又想:不如在北京开个公司,找几个高科技人才,办事也方便。

    1997年7月,王跃胜第一次来到了中关村。他在北京待了两个月,几乎走遍了中关村的每个角落,深切地体会到电脑软件门外汉的滋味,认识到再靠当年的苦干是不行了,根本无法立足。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王跃胜进了一家网吧,发现里面全是大学生。这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既然大学生都喜欢去网吧,那就开一个网吧,既能交朋友,又能找人才。主意一定,他就开始选地方,北大、清华、理工大、北航等学校一比较,发现还是北大这边好,小南门离学生宿舍才几十米,出门就能上网,并且还处于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周围辐射清华、人大,所以就选北大南门。1998年2月14日,飞宇网吧开业了。

    刚开业的时候,飞宇只有25台电脑,1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他到电信局申请64K专线的时候,电信的人就说,现在上网的人不多,太超前了,要小心,可他还是看好网络的发展,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那会儿,也是比较胆大,因为还没有网吧管理的规定,工商局也经常来查。他们注册的技术公司,就说是在搞电脑培训。北京人的素质都很高,也比较理解,后来有了规定,才有了经营网吧的执照。

    飞宇网吧每天的电脑上网时间达到23.6小时。大学未放假时,几乎每天可以看到排队等候上网的奇景。现在如果你去北京海淀路北大南墙一段,发现哪儿挤满了自行车,不用抬头,这里的招牌一定是“飞宇”。

    “想到了好主意,我一定马上实行,就像我办加油站那样。”王跃胜如是说。

    农民般憨厚的王跃胜告诫年轻人,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不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时就晚了。什么事情先做起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因为缺乏立即行动的个性,梦想于是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即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来讲的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但是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美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美元,外加6600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

    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注定会一事无成。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

    工作中拒绝拖延

    明明任务就摆在眼前,已经看得见头儿“催债”的嘴脸;明明只要轻轻抬手拨个电话、鼠标一点发封邮件,“再等等,就一下下”的心情依然支配了所有的行动。于是,天亮了又黑,“死期”将近,在渐渐沮丧的心情中,潜能的“小宇宙”却逼近爆发的边缘——一名拖延患者诞生了。

    “拖延”特点有: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没有自信,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拖延,可以把一个企业拖垮;拖延,只能让他人领先。

    当今社会是一个分秒必争的时代!美国上班族的午餐,都已经在办公室匆忙解决了,“有空再谈”已经成为他们在这股横扫全球的高效率风浪中的口头禅。但是,不少在商界做老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事实——很多本来可以优秀的员工,却在拖延的浪涛中被淘汰。

    这个问题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绝迹,秉持“拒绝拖延”理念的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其中一例,当然“拒绝拖延”也是沃尔玛、通用汽车、德国电信、苏黎世金融服务、英特尔等知名大公司严格执行的员工行为准则。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跃升为全球利润最高的公司,有埃克森公司和美孚携手的因素,更是因为它拥有一支决不拖延的员工队伍。这家公司的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员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养一种简便多效的工作风格,可以使公司的绩效迅速提升,使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及生命都富有价值。

    感觉自己“不忙碌“,就代表我们的“重要性”不够;我们感觉工作很多,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岔走神;拖延,不给自己的时间做主,那么,我们的时间就会沦为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随意占有的“公共资源”;任何憧憬、理想的计划,都会在拖延中落空;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工作的大忌。立即执行,便会感到简单而快乐,拖延,便会感到艰辛而痛苦;拖延的习惯会消灭人的创造力;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后去做,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可以把今天工作做好;慢工可以出细活,十年可以磨一剑,但是,一个美女也会在无休止的拖延中变成老太婆。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主动的工作,和拖延症战斗。已经有了不少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办法,比如记录自己的拖延、制订合理的计划、奖励自己的不拖延、说服自己开始工作,哪怕只工作五分钟等。专家认为,要解决拖延,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心理上接纳,不至于气馁下来半途而废。要与拖延战斗,耐心、宽容和坚持,三者都非常重要。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拣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

    许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须当天回复。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则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以后就没有合适的时机了。无论夏天有多长,也无法使春天被耽搁的事情得以完成。某颗星的运转即使仅仅晚了一秒,它也会使整个宇宙陷入混乱,后果不可收拾。

    “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及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昂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真理都是简单的,但也正因为简单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也许有人会说,在合适的时候,拖延一下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疲倦、沮丧、或者愤怒的时候,中断工作比勉强继续的效果好,例如在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暂时搁置工作等待条件的成熟;例如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时,分清轻重缓急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准备应对危机却感觉很糟糕的时候,暂停应对以进一步做好准备,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

    实际上拒绝拖延并没有对合理的等待提出异议,它也相信优秀的员工都不会以此而为自己拖延寻找借口,不会因此逃避真正需要马上执行的工作。

    但时间一旦消逝便永不回头,我们应该想想自己的生命大约还剩下多少时间,立即拒绝拖延,提升工作效率,从而给自己腾出更多的私人时间,在这个竞争激烈,迅速变迁的世界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不要让拖延成为习惯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卧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农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被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弄走巨石,了结这块心病。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就像故事中的老农一样。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行动起来,你就会在行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拖延存在于每个人潜意识中,不要让它成为习惯。拖拉是把今天的担子,放在明天的肩上,直到不堪重负,变成一个负不起责任的人。

    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其实有太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为什么呢?是给忘了没有想到吗?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立刻去做,这是一个做事拖延的问题。因此,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最好是“决定了就做”。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赫赫有名的巴顿将军有一个十分有效的选拔军官的方法。他先派10个考察对象到一个偏僻的荒山野岭,挖一条2米长1米宽和15厘米深的沟。这些人领了工具到工地去的时候,巴顿就躲在旁边观察。多数人要么一边走,一边纷纷抱怨天气冷,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工程图;要么脸色阴沉,一句话也不说地赌气。

    这时,其中会有一个人说:“那个可恶的老家伙挖沟干什么,我们不用管,不过我们还是别磨蹭了,早点把活完,不是就可以早点离开了吗?”这个人就是巴顿要提拔的人,一个不拖延,只想尽快把工作完成的人。

    有些人虽然工作不多,时间也很充裕,可是却喜欢拖延。这是由性格决定的,就是该做的事情虽然想到了,却永远懒得立刻着手去做,用“等一下再做”来搪塞自己。养成“决定了就做”的习惯之后,我们就发现自己虽多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可办妥。这种爽利的感觉,会使我们觉得生活充实,而且心情愉快。

    拖延的习惯,不但耽搁的工作的进行,而且在自己精神上也是一种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却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实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劳。做事有始无终,也会使自己心理上有负债之感。无论大小事,既然经开始,就应勇往直前地把它做完。

    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在教小孩子写毛笔字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新奇事,有谁来拜访,也不准孩子把一个字只写一半就扔掉。即使字写错了笔画,准备涂掉重写,也要写完了再涂。这正是教人善始善终,不忽视任何小节。在日常小事上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走上社会才不会轻易半途而废。而现在的孩子画画的时候,有时候在一张白纸上只涂了两笔,就揉成一团扔掉,再拿一张纸来画。浪费不说,还容易造成孩子心浮意躁,不能善始善终的坏习惯。

    有些东西在未完成的时候,不过是一些半成品或废物,而当我们付出以前一小半的精力把它们完成之后,就有了一件漂亮的成品。许多情况下,我们一开始凭冲力做了一阵,遇到困难或外力的干扰,渐渐有些厌倦,兴趣消失,信心也没有了,于是就半路停了下来。但是我们什么时候再开始呢,除非奇迹发生,不会再有机会了。

    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决定了就做,是解决拖延问题最有效的办法。然而,避免拖延并不意味着可以草率做事,陷入只追求完成速度的误区。

    一家跨国大型快餐连锁店派两个主管分别到两个地区考察市场。第一个经理来到目的地,看到街头川流不息的人流以及街边林立的餐馆,第二天就回去报告说:“该地市场大有潜力。”结果被总公司以不称职为由撤职。第二个经理来到目的地,他先对当地几个主要街道上的餐馆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在附近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口味需求。同时,他把当地的肉、菜来源和米、面质量都进行了了解,不仅如此,还分别带了一些样品回到总部,进行化学分析。经过对上述资料的汇总,他上报总部说:“当地市场大有发展前途,但在店面和选址上需要用心计划。”

    果然,该快餐店一开业,即在当地引起轰动,不到1年就收回了成本。

    拖延是一种手段,做事快也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把一切完成得尽可能完美。只有这样,才能独树一帜,得到领导的提拔。

    不再拖延,提高做事的效率

    下面是心理咨询专家为拖延时间者开出的一系列处方,供你选用,相信会给你带来奇异的效果,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作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有时候,由于做妻子的懒得及时洗碗铺床,也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找出使你倍感苦恼的、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你生活某一个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和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在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人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日积月累,难上加难。

    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让自己把握眼前的5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5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愉快的那些活动。

    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再拖延的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

    问问自己:“倘若我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要珍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认真审视你的现状,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对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转变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节食、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你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个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你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作出了一些错误选择。你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

    以后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比如,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扭转沉闷气氛,或者利用大脑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诗,要不就努力死记一大串数字,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下决心再不产生厌倦情绪。

    当别人对你评头品足时,问问他:“你以为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而当你意识到自己议论别人时,问问你身边的人,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评论;如果他愿意听,可以再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会有助于你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设你今生今世还有6个月的时间,你还会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吗?如果不会的话,你最好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你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30年和6个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都毫无道理。

    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劳的感觉。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会发现,当疲劳或疾病失去其意义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能成为你推迟工作的理由时,导致拖延的因素会“奇迹般地”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你拖延时间。每当你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你应该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每天都记录下你所发出的抱怨和议论。做这种记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即你是怎样评论的,评论了多少次,评论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另一方面,做这种记录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乱作评论和抱怨。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其他人(例如搬迁、夫妻生活或调换工作),你应该与这些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这样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是出于主观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可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久,你就会完全驱散因拖延时间而产生的忧虑。

    与家庭成员制订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

    你要是希望改变客观世界,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不要总是因拖延时间而忧心忡忡,并为此而陷入惰性,应该努力消除这一令人讨厌的误区,争取投身于现实生活!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立即动手别想太多

    成功只垂青于那些立即行动的人。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马上动手!不要拖延。”这是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他的这种经验,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如何做到“想做的事,立即去做”?这就需要你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当这种习惯深扎于你的内心之后,你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动手去做,空谈无济于事!”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很显然,要能马上行动,就要克服一种许多人常有的拖延习惯。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推后再做?立即做完以后可以休息,而现在休息,也许往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拖延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延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和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地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许你犹豫不决的!”拖延是这样的可恶,然而却又这样的普遍,原因在哪里?

    成功素质不足、自信不足、心态消极、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具体、策略方法不够多、知识不足、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些都是原因。

    停止拖延,比尔.盖茨先生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质,缺什么,补什么。

    以下是比尔.盖茨对克服拖延,立即行动的对策探讨。

    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将来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创意本身不能带来成功,只有付诸实施时创意才有价值。

    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自己推动你的精神,不要坐等精神来推动你去做事。主动一点,自然会精神百倍。

    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

    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所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态度要主动积极,做一个改革者。要自告奋勇去改善现状;要自动担任义务工作,向大家证明你有成功的能力与雄心。

    拖延是效率的大敌

    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挣扎”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小时候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丛林边,他居住在一所地处旷野的简陋的小木屋,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那里没有报纸、图书,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都很匮乏,更谈不上生活中的种种享受了。每天他必须步行几个小时到“邻近”的另一处简陋的学校里去念书;他必须在荒野中跋涉几十里才能借到一些他想看的书。然后,不顾一天的艰苦劳累,借着木柴的火光阅读。然而,林肯从不消极地等待机会,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很多时候,消极等待,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拖延,是成功的最大杀手。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的挣扎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拖延是一种习惯。我曾经把1天的时间记录了一下,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我们1天1/4的时间,甚至更多。

    很多情况下,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或要做出抉择时,每当自己对某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想逃避某项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理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挣扎”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其实拖延就是纵容惰性,也就是给了惰性机会,如果形成习惯,它会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养成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

    千万不要给别人拖延的印象,那样你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一个拖拖拉拉、犹豫不决、言行不一的人合作。如果让你的对手知道你有拖延的毛病,他会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毫不客气地击垮你。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让自己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战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在事情的开始,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当头脑中一出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能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那么惰性就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了。

    爱默生教授说:“紧驱他的四轮车到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泞的道上追踪蜗牛行迹的人,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地。”

    虽然成果大多无法百分之百完美,但我们的目标只是尽力做到最好,从经验中学习,记取教训,才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次又一次坚韧不拔地向着自己确立的目标努力前进。

    某大学有两位同学,是从同一个地方考到大学来的,他们住在同一间寝室里,既是同学又是同室,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他们约定,一定要一起读到博士研究生。

    大学毕业的时候,两个人分别分到了两处待遇非常优越的单位。其中一人仍然坚持读书,准备应考,另一人却认为应该工作几年,等有了一些积蓄再说。

    过了几年,其中的一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另一人当了科长。两人见面时,说起当年的理想,读书的同学劝当上了科长的同学继续读书,可是他说,等当上处长再说吧!

    又过了几年,读书的同学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

    又过了几年,他从海外学成归来,在一所知名的大学里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这所大学里的学术带头人。

    可是当年那位当官的同学却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检察院审查。

    读书的同学非常痛心地说,做官的同学很聪明,如果是他们两个人一起读书的话,今天成为学科带头人的,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改变目标。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我们一直在等待机遇。但是,机遇不能消极等待,更不能拖延。如果你寄希望于等待,寄希望于运气,那么,你最初的热情和你已经花费的精力都将在消极等待中消磨殆尽。如果因为拖延,你将会失去眼前的机遇,最终则导致失败。

    全身心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假如它值得你去做。它也就值得你去研究。假如你不清楚某些具体情况,就多加观察,收集更多的资料,这也可以当做一种准备工作。它会给你一股力量去开始工作。你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越多,就有兴趣。

    大家或许知道,做事拖拉是一个毛病。如果你作为经理,你肯定不会喜欢做事拖拉的下属。然而,我们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染上了这样的毛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自我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

    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你也许已经讨厌这种毛病,并希望在生活中改变它。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切实的行动,其实,有了这样的想法而没有实施,这又是一种拖拉。

    也许其中确实存有某种“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拖延时间的确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说他自己从不拖延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可奈何。其实,生活本身就是充满这样的哲理。并不是你喜欢这样做,恰恰你又这样做了,你的心情就会很舒畅。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讲,拖延时间不过是让自己避免投身现实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造成拖延恶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害怕失败,或无法面对一些有威胁性、艰难的事。潜意识也是导致人们拖延的因素。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但原因不明,就无法去做。有的时候是因为某些潜意识的恐惧,拖住了他们行动的脚步。

    停止拖延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你要有一颗快乐的心。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感觉,会大大地影响你做事的方式。你如果十分快乐地接受实施某件事,这件工作就会更好、更顺利地完成,而且你的愉悦心情可以与别人一起分享。相反,如果你对工作感到生气和不满的话,这件工作就会变得冗长,你也更有可能犯下许多错误,而周围的人也会慢慢疏远你。

    其实快乐是很简单的事情。你想让自己有多快乐,你就会有多快乐。只要你一开始想些快乐的事情,把恐惧、愤怒、挫折感全部从心中除去,即使面对别人的困难,也是阳光满面,快乐起来,周围的事情就会变得轻松,有时候还会让你感动。尽量找些快乐的事,看些令人快乐的书,看些喜剧片,碰到好笑的事就开怀大笑。假如你能养成快乐的习惯,停止拖延的脚步就会加快一些。

    养成一种快乐、健康的态度,然后开始去做你所搁下的工作。你会发现以往的拖延是多么的不必要,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你会发现自己是那样轻易地感染了别人。

    学会了解你自己。假如你对自己做了什么都很了解的话,那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容易多了。把你的情绪记录下来,找出哪一种情绪对你的帮助最大,正如找出你拖延的原因一样,假如你好好记录,并常拿来看的话,你会更加了解自己。这样可以增加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越了解自己,也许会越害怕发现些什么。这种恐惧感也会导致你的拖延,除非你学会如何去克服它。

    克服你心中的畏惧感。对于那些导致你拖延的因素,你必须敢于面对。假如你怕自己会犯某些错误,就把它写下来,然后写下你准备如何去解决这些头痛的问题。如此一来,你的恐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你一定要训练自己做这些练习。

    恐惧总是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慢慢地消磨你的意志,但如果你把它们挖出来,迎头痛击,它们就会枯萎而死。

    第五章拒绝诱惑——做到发自心底地自制

    在生活中,与抓住机遇同样重要的是远离诱惑。诱惑会蒙蔽我们的眼睛,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没有人愿意为了骑马而献出自己的双腿,也不会有人愿意为了得到一块糖而失去一只昂贵的花瓶,可当诱惑突然而至的时候,总是有人经不住考验,所以悲剧总在一幕幕地上演。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自己与诱惑较劲,因为在看似浮华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甚至足以致命的危机。所以,我们要拒绝诱惑,远离诱惑,离得越远越好。拒绝诱惑首先得战胜自己,拥有强大的自控能力,做到发自心底的自制。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非凡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之一,有时自制力也是取胜的关键。

    要控制别人先控制自己

    “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他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并且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自己。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可感的存在。这并不仅仅源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

    优秀的人士,比如说有的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政府官员,他们品性各异,气质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能够使周围的气氛环境被他的言行举止控制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影响力、威慑力。而这种控制与吸引,并不缘于某种夸张激烈的表演性的情绪,而是基于一种明确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个缤纷的晚会上,一个一身黑色礼服的女子,很静默地便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他们更博学、更富有、更显赫,但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力量感。前者即使衣着简朴、言语不多,但你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强烈地觉察到她磁性般的存在;而后者,即便衣着醒目、派头十足,那种深刻的无力感,还是使他们难免黯淡。

    《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的作者克莱门特?斯通对这种神奇的心灵力量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一个拥有心灵力量的人,他也许是一位宗教领袖,也许是个黑带柔道高手,也许是一个白手起家创立起大公司的总裁。他们为了达到现在这个目标,必定早在许多年前,就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必须全神贯注,放弃许多日常欲望,作出许多牺牲,体验许多挫折的滋味。在这样一个长时期磨炼之后,他们的心灵已经变得非常的强劲、坚忍、健全、平衡,这种力量的获得,没有天赋,只有依靠时间的修炼。”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力量,它就如同依附在他身上,成为他的一个组成部分,再也无法剥离,因为这种力量并不是外在的权力、地位、财富,而是一种内在的自信、自制、自尊。一个拥有了这种力量的人,他同时也就拥有了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这就像一个暴发户会热衷于炫耀财富,而成功的大企业家绝不会沉湎于恣意挥霍;一个街头流氓会寻衅滋事,而一个黑带柔道高手却不可能轻易大打出手。力量与控制这种力量的能力,是在那个漫长的磨炼过程中,同时逐渐获得的另一种财富。

    事实上,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心灵力量,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一个人,倘若能够真正地控制自己,他也就能控制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共同的人性弱点:怯弱、犹豫、敏感、冲动、懈怠、易变……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他们往往难以把握自己,人们经常并不是缺乏知识与才能,而是缺乏选择的自信。而一个拥有这种自信、自制力量而不受制于任何外界影响的人,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心灵可以依赖的“领袖”。这就是两句古老的格言所说的:“一个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成大事者皆自律

    无论一个领导者有多么过人的天赋,如果他不运用自律,就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自律能促使领导者步步攀向高峰,也是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得以卓有成效地维持的关键所在。

    大部分拥有顶级成就的企业,都是善于自律的企业。它们的领导人都具有这样一个品质,那就是极其善于控制自己,不被外界任何事物所诱惑。

    比尔.盖茨创建并壮大了微软王国,被评为世界首富,他的顶级成就,就是源于他的高度自律。

    比尔.盖茨只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二年级的肄业生,他不仅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甚至连本科文凭也没有获得。但是,他却成了“计算机革命的点火人,软件的天才”,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慧、思维致富的人。比尔.盖茨的成功与他超强的自律能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个人以为,既然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我们就不能太善待自己,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最后取得事业的成功。”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和学习上,从不轻易放松自己。他的同学,尽享大学愉快,轻松的生活,而盖茨从不被这些所诱惑。在中学的时候,他就靠自学、靠自己的钻研,掌握了高深的计算机技术。

    比尔.盖茨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西方的那句谚语:成功需要1分天才加上99分汗水。比尔.盖茨是科学研究者,也是企业家,令人欣赏的是两个角色他都扮演得极其成功。

    抵抗诱惑是一个预见过程,因为长远的利益是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应当发挥预见性和想象力。比如我们整天沉溺于玩乐无心学习时,应当想想若干年后,我们应有怎样的发展,是一无所获,还是成就一番事业。想到这些就不会被眼前的诱惑所诱惑,眼前的快乐也会更加渺小,从而为以后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求利,情理之常,但什么都想要,而且想无本万利,无视等价交换,鲸吞社会与他人财产,就是反常,就有害和有罪了。古人用“贪冒”“贪鄙”“贪墨”来形容那些贪图钱财、欲望过分的行为,认为是“不洁”“不干净”“不知足”的。老百姓用“贪官污吏”“硕鼠”“蛀虫”来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可见贪婪是不得人心的。

    有些人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所拥有。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贪婪成性”。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会产生一种行为的强化作用,不断刺激着那颗贪婪的心。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社会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不足,形成一种补偿心理。还有些人存在着攀比心理,看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物质生活比自己富裕,就会更贪婪地索取,以求平衡。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食品、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贪婪最好地诠释了。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欲改正,是可以做到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0问法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20个“我喜欢……”,写的时候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做较深层的分析。例如,有一个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之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是不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知足常乐法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缺失,不能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3.格言自警法

    利用格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要过于贪婪。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

    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而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据说,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当地人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里面,再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让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经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诱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猴子恰恰不愿丢掉到手的东西,以致当猎人来到的时候,不需费什么气力,就可以很轻易地捉住它们。

    有些时候,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抗拒诸如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诱惑是个美丽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将害人害己,无法自救;诱惑又是枚糖衣炮弹,无分辨能力者必定被击中;诱惑还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侵蚀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大脑。

    经不住金钱诱惑者,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说什么“金钱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门,金子可以叩开任何门”,等等。他们视金钱为上帝,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他们一边用损坏良心的办法挣钱,一边又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钱越多的人,内心的恐惧越深重,他们怕偷、怕抢、怕被绑票。他们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惶惶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恐惧的压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哪里有快乐可言?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钱也并非万能,健康、友谊、爱情、青春等都无法用金钱购买。金钱是一个很好的奴隶,但却是一个很坏的主人,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应该沦为它的奴隶。

    落入权势诱惑之陷阱者,终日处心积虑,热衷于争权斗势,一朝不慎就会成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结党营私,各树党羽,明争暗斗,机关算尽,到头来,算来算去算进去了自己。过于沉迷权势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承,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不用说有什么做人的快乐了?

    经不住美色诱惑者,流连忘返于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于石榴裙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王侯将相的前程断送在声色之中。君不见,李隆基因为一个杨玉环,终日不理朝政,最终导致权奸作乱,好端端一个“开元盛世”顷刻间土崩瓦解。

    吴三桂为了一个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留下千古骂名。

    平淡的处世心态

    如果你每天骑着单车上下班,回家到菜市场购物一番,之后做几盘可口的家常菜,和家人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庆幸吧,你平淡的生活充满着无比的幸福!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划过优美的轨迹,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种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但这足矣!

    生活,并不是只有功和利。尽管我知道我们大家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我知道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分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生活,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有了这份平淡的处世心态,你就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快乐地生活。当你忙里偷闲与爱人、孩子一同去逛公园、去看场电影、去搞一次野炊时,我相信我们都会懂得,生活其实有很多内容。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个出国名额而彻夜不眠,大可不必为一次职位的晋升而寝食难安。在平日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你忙你便有所收获;你岗位平凡但你乐在其中;你斗室而居,但衣食自足,你普通,普普通通如一棵草;你平凡,平平凡凡如一朵花,但你同样可以骄傲,默默绽放的花朵也会芳香宜人!

    也许,你没有辉煌的业绩可以炫耀,没有大把的钞票可以挥霍,但你拥有淡泊,这也是人生求之难得的幸福。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真我,是英雄本色。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开满鲜花,永远芳香四溢;追求名利者,生活的道路上会遍布陷阱,只能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体会到稍纵即逝的一丝快乐。

    人生的大戏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潮,平平淡淡才是真,拥有淡泊之心,便能拨云见日,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内涵,否则,只能在生活的边缘徘徊,只能是舍本逐末。

    学会淡泊,拥有淡泊吧,朋友,学会和拥有了它,你就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面前神宁气静,你就会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在人生的大道上迈出自信与豪迈的步伐,让心灵回归到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能知足才知不足

    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世,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知足呢?这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取。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这就说明了知足的两重性。人们对于物欲的追求总会优越于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这与人类的第一需要必须是温饱有关。

    老子说过:“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知不足。诸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会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但我们深知,我们对于饮食的需求远不只这些,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就会要酒要肉,吃完了还想跳个舞。

    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也不会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个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总会相互转化。穷苦的青年人还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这样,生活才会改观;一夜暴富的大款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多一些也许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知足的农民从不强迫自己当总统,安分守己的乡村教师会把按时领到薪水作为最大的

    慰藉。

    知足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取、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就是堕落和懈怠。这两者之间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度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温度合适的条件下,树木才会发芽,也不至于把钢材炼成生铁。《渔夫和金鱼》中的那个老太婆的最大失败,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