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 > 第5章 交友要讲低调,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孔子曾说:“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意思是,好朋友要正直,要宽容,要有知识。当然,首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正直、宽容、有知识的人。有知识,彼此间便会互相尊重;宽容,便有容人之量;正直,便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朋友之间交往,有时也需要一点点“心计”。

    交友之道,在于彼此尊重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人类体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有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被了解的渴望。如果让人觉得你对他很重视,那他就会对你萌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经典上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害别人的心。这句话道出了交友之道的微妙。

    有时候,一个人若丢失了一些金钱,还无关紧要,而一旦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则无法预测他的行为了。金钱上的损失犹可补偿,而心灵受到的伤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痊愈的。或许,当你说了一句话,本身并没有存心伤人的意思,但是这句话在别人看来,是那样刺耳,他听后,可能要疯狂。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不定你会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与亲密的朋友从此分道扬镳。

    一位先生在闲暇时找朋友联络感情,两人对弈。一上手,他就对朋友猛攻猛杀,搞得朋友顾前难顾后,十分紧张。而且,他自以为棋术高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朋友发现,立即进攻,不想他使出杀招,还得意地说:“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头土脸,朋友自然不大高兴。此后,这位先生再去找朋友,人家就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再也不肯与他下棋,他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

    本来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友谊赛,却搞得紧张不堪,赢了棋,却失了朋友。可见要交朋友,就要宽心待人,必须抑制自己的好胜心。

    朋友的自尊伤害不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直到证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罢手,如此,就会伤害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高兴高兴,照顾照顾友人的自尊,这也是一个获得多方面好感的机会。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朋友这样做或那样做,因为有时我们自己也不曾去做。倘若朋友在有些方面存在缺陷,我们没有必要用傲慢和污蔑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务必时刻记住这一点:自

    己有可能某些地方还存在缺陷,存在不足,如果朋友用我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来对待我们,我们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们去尊重朋友,朋友反过来也尊重你,那么,生活中的许多不快、怨恨、纠葛,都将被扫进垃圾箱。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朋友间交往,即使再熟,某些方面也要做到“相敬如宾”,以防触动朋友敏感的神经。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意思是,人最大的毛病是喜欢给人当老师。当然,这里的意思并非是批判热心于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而说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喜欢处处教导别人的人。这种人往往有着自以为是的毛病,自以为有学问,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气势,试图教训身边的一切“无知小民”。

    没有人愿意和好为人师者交朋友。好为人师者表面上乐于助人,实则不尊重别人、自满自大,认为别人不如自己。与这种人相处,你必须做好忍受你的自尊心时时被刺激的准备。

    小王近来刚学会开车,便载着好朋友小李去商场购物。本来小王挺兴奋的,想在好朋友面前炫耀一番,可是新手上路总是免不了有点紧张,小王一路上都开得战战兢兢。小李呢,虽然自己不会开车,但是在车上兢兢业业当起了教练。一会说“看着点,红灯”,一会又大叫“单行道,单行道”,看起来好像老到得不行。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停车吧,可是怎么也停不正。小李很生气,说:“停个车怎么就不会呢?方向感太差了你!你应该先往前再往后,再正过来。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忍了一路的小王终于爆发了,说:“谁开车呢?老是指挥别人,商场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小李也不含糊,拎起包,甩上门就走了。小王更郁闷了,开车回家,生了一肚子的闷气。

    本来小李是好心想帮助朋友,但却拿出一副教导别人的样子,无疑会让本来就手忙脚乱的小王十分不满。

    好为人师者的一个毛病就是自我膨胀,自诩为智者、长者、过来人,言外之意是见多识广或经验丰富,所谓“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等等。

    比如,有的股民,炒股有了段时间,又多少学过一些技巧,就喜欢到处评论,或者给新股民做一番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但结果是,这些人比那些新股民更容易赔钱。自满自大、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不会接受新的东西的。

    好

    为人师者是没有立场的。虽然他们口中总能头头是道地说出各种道理,但这些道理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更不用说按照道理去办事。是非善恶美丑好赖,只不过是他们拿来粉饰自己的颜料,今天为此事说这种理,明天兴许换了立场,又换一种道理来说。总之他们说什么,别人只要首肯臣服就天下太平皆大欢喜了。

    著名作家钱锺书说:“老实说,世界上是非善恶邪正等等分别,有时也不过是人我的差异。”正如《菜根谭》中所说的:君子拿来养德,小人拿来饰非,信焉。不过好像还得加上一句,就是妄人拿来教训别人。

    遗憾的是,好为人师者存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有时候我们在不曾意识到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好为人师者”:你在做工作报告或工作讲话时,是否总是口若悬河,似乎有点咄咄逼人的感觉?在教育孩子时,是否像懒婆娘的裹脚布,有点又臭又长的感觉?在对待父母时,是否总是求全责备,甚至有点颐指气使?与同事朋友交谈时,是否总是言语犀利,有意卖弄学问?

    总而言之,人的自尊心都有排他性,当你摆出“为人师”教训别人的面孔时,他可能为了自尊,即使错误也会做下去。所以,与其“好为人师”招惹别人的不满,不如“拜人为师”充实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见人之善,就应虚心学习,充实自己;贝人不善,则引以为戒,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较真。同样,给他人做老师时,亦要虚心谨慎,以免为人所排斥。

    再好的朋友也要照顾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顾面子,多年的好朋友也会翻脸,甚至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无视朋友的面子,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会整天吃暗亏。

    中国人爱面子,可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你说它是劣根性也罢,你说它是民族特性也罢,反正它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对人性的了解不深入,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个客观规律的存在。所以年轻人步入社会一定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和人交往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几乎肯定会失去这个朋友,甚至会树敌,给自己带来损害。

    小杨为人直率,工作努力,也很乐于助人,但是同事对他却有点敬而远之。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小杨有个毛病,就是个性过分耿直,啥事都爱发表个人见解,而且不分场合,爱钻“牛角尖”,动

    不动就和人据理力争,非要争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他得理不饶人,常常让同事很下不来台。这样令同事都不太喜欢他。有的人就找机会故意让他难堪。于是他感到委屈,以为别人故意和他作对。

    实际上小杨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若不想别人让你难堪,你首先不应该让别人难堪。他的问题在于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想让别人接受他的意见,却不考虑别人的情绪。随着年纪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悟出了要与人愉快共处,首先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人相处要给别人留足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比让他损失什么利益都更让人不满。这时他才对自己年轻时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做法感到后悔,那让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失去了多少朋友啊。

    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即使确信别人有错,必须指出来时,他也注意场合和时间,而且表达时尽量委婉,给别人留足面子,使大家乐于接受他的意见,也不再把他排除在交往圈子之外。

    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

    有一位推销员想让一家金属器具厂承接自己的一笔大业务,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利润。这家器具厂经营十分不景气,当时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每个月只领50元的生活费。

    这位推销员谈到此业务后,厂长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而我们有很多业务,要做这笔业务就得加班,还得支付加班费,这样我们不仅不盈利,可能还会亏损。”

    显然,这个厂长在说谎。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工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待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接受这笔业务你们的确没有盈利,不过正如刚才所言,目前的企业有多少能盈利呢?能正常滚动就很不错了,至少因为接受这笔业务,你们厂上不了班的100多员工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资和一部分奖金,您看呢?如无异议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他为自己刚撒的谎表现得很是不自然,也来不及争辩就把手仰在额前,说:“好,好,我们就认了,为了这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并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地暗示对方,保全了对方

    的面子,使对方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就成了谈判的突破口,从而使业务成交。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会应邀参加某单位组织的杂志评鉴工作。该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因为参与评鉴的都是一些文化界的名人。即便是这些人,也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令人疑惑的是,这位仁兄却能年年有此殊荣。在他快要退休时,他公开了自己多次被邀请去参加评鉴的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最关键的,他的职位也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面子。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他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多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正因为他能顾及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顾面子,有的人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对面子问题嗤之以鼻,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会吃暗亏。

    中国人爱面子,地球人都知道。与朋友交往,更是撇不开面子的作用。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好朋友也会谈崩。如果你学会维护朋友的面子,你们之间的友谊必然会更进一步。

    忌以自我的标准看人

    英国作家霍贝斯曾经写道:“眼睛善于观察别人的人,一定疏于观察自己。”

    的确,一般人看问题,往往会有两套不同的标准,当这个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用较宽松的标准来看待;但是,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他们认定的标准,可能就会变得严格许多。因为大多数人总是喜欢拿着放大镜到处放大别人的缺点,却只会拿着望远镜来检视自己的缺失。这就是一般人“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心态。

    要消除这种心态,首先必须改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观点;其次是必须经常自问,当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你最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然后,再将心比心,回过头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有一位太太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

    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去做客,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窗户上的灰渍擦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每一个人都曾经遇到过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把错误归罪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检讨自己和责怪自己,又是两回事了),于是,愤世嫉俗的人常常从年轻愤怒到老,遇上有人过得好,就想咬他一口,斜视久了看什么都不顺眼。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会只看到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你,也只会看见你的脸上阴黑一片,这对你自己的成长是一种最大的错误。

    另外,不要奢望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以及行动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要让你身旁的人轻松自在,愿意和你交往。

    这就需要你多些容纳和接受之心!

    律己为何要严?因为不严会放纵自我,助长自己的无知和错误。待人为什么要宽?因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也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原则。

    感情不要过度“投资”

    心理学上有一个互惠定律,大致意思就是人们对别人给予的好处,总想要同等地回报。于是有的人以为,他如果对对方特别好,对方也会对他特别好。其实,互惠定律如世间一切规律一样,适度最好,过犹不及。

    你对别人过分地好,在人际交往中“过度投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首先,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和付出是个性成长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心理学家霍曼斯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就是人们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这也是我们在互惠定律里阐释过的。

    虽然人有自私的本性,不希望得到的少于付出的,但出于互惠定律,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理失去平衡。因为这会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对方,而在心里感到愧疚,感到欠对方的情。这种心理负担会使受惠的一方只好选择疏远。

    所以

    ,在人际交往中,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

    ,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更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如果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所以不要把好事一次做尽,要留有余地,或者给对方回报的机会。

    第二个不良后果是,对别人过好,会令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时间长了,就不觉得你对他有多好。中国俗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说,你对别人适度地好,对方会感激你,也会回报你;如果你对对方过好,对方时间长了就麻木了,而你某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得罪了他。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对方给惯坏了。

    这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经常可以看到。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你对子女过好,会让他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将来让他独立解决困难,他就觉得你对他太不好了,还怎能指望他孝敬你呢?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妻子对丈夫太好,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事都对他百依百顺,反而让对方轻视你的感情。因为人们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懂得珍惜了。而对方对你付出的不珍惜,反过来可能引起你的怨恨,结果在感情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爱情关系里面,一个人不要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应该适当地向对方提出索取的要求,以保持感情付出的平衡。

    在公司里面也有这个规律。有的老板一开始比较仁慈,给员工较高的工资。可是市场风云变幻,后来生意发展不顺利,公司财务吃紧,只好又降低员工的工资,而这又导致了员工的抱怨。作为老板,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避免过于乐观,不能把员工工资定得太高,因为你提高他的工资他高兴,你一旦降低,他就怨你,人大多如此。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可以许诺年底的奖金,但那要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为前提。

    第三个不良后果,就是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心太软,不怕你,对你无所忌惮。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之辈,所以让自己有点威严,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让自己更有影响力。如果你总是对别人太好,会让人觉得你善良而软弱,容易利用。尤其是作为领导,尤其要懂得恩威并施的手段,既要有软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

    交友也要看对象。生活中总是存在这种人,他们容易被人的好心所惯坏,认为别人给他的纯属理所应当。因此,做好事时也要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