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古今名联谈趣 > 第19页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首小诗,或者也可以当作他的自挽诗吧!
    九十一、大明湖名联
    “亚视”的《龙的家乡》,是我很喜欢看的一个节目,可惜现在不常有了。记得其中一辑是拍济南的风景的,摄影之美,好象把《老残游记》中的大明湖景色变成看得见的画图,其乐趣更胜于捧书“卧游”。
    题咏大明湖的佳联甚多,刘鹗著的《老残游记》中就记录了三副。
    其一是:
    历下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大明湖边有座亭子,是古代建筑物,名叫“历下亭”。据《老残游记》记述,这副对联是悬在亭子上的。“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联语出于杜甫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但原句是“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何绍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籍贯道州(今湖南道县),大概因为他要把杜诗移用于“历下亭”,因此改“海右”为“历下”。
    其二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是题大明湖的“薜荔楼”的。据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七所记,作者是刘金门。刘原名凤诰,字承牧,江西萍乡人,乾隆五十四年探花,官至吏部侍郎。
    其三是:
    一盏寒泉荐秋菊
    三更画船穿藕花
    此联是题湖边的“古水仙祠”的,作者不详。
    九十二、舟行著色屏风里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写济南景色,堪称妙绝。但我认为还有一联是可以和它比美的。联云:
    舟行著色屏风里
    人在回文锦字中
    上联的“舟行著色屏风里”,我们可以拿《老残游记》中描写大明湖风景的一段文字给它作注释。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作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见《老残游记》第二回)
    下联“人在回文锦字中”,则因湖面为荷塘芦港所隔,舟行须诘曲随之也。此联据《楹联丛话》所记:“据寺僧云,是前潍县教官郭铭盘所书,尚未知何人所撰也。”近人江宗礼编著的《晚晴楼联话》则说作者是孙星衍。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人,乾隆五十二年榜眼。《楹联丛话》记有他另外一副题大明湖薜荔馆的集句联: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薜荔馆在大明湖旁的汇泉寺中,还有刘锷题的一联,亦写得甚好。联云:
    宛在水中央,垂柳当门花四壁;
    坐看云起处,好山远郭佛千尊。
    九十三、豪气纵横倾北海
    大明湖西的历下亭,因杜甫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故亭中楹联,多用此一典故。如龚易图联云: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此亭,终古入诗人吐屑;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维名士风流。
    龚易图,福建闽侯人,咸丰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终古”亦有作“千古”者。
    另一佚名联云:
    胜景画图开,忆杜老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到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亭中还有一副写眼前景物的楹联,我亦甚为欣赏。联云:
    风雨送新凉,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诘画;
    湖山开晚霁,爱千里红情绿意,冷香飞上浣花诗。
    “摩诘”即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这副对联也可说得是联中有画有诗的。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有联云: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此联作者石蕴玉,号琢堂,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至山东按察使。“飞泉云外听”设思甚妙。
    九十四、岭南一寸楼联
    金应熙教授应邀来港大讲学十日,来去匆匆,他临行前夕,唐天檾学长为他设宴饯行,我亦叨陪末座,座中都是岭南校友,方始得有机会与他畅谈岭南旧事。金师记忆力极强,他知道我写《联趣》,问我:“你还记得岭南大学市场一寸楼那两副对联吗?”一寸楼是卖文具的小商店,我依稀还有印象,联语则都忘了。他随口念给我听,其一是:
    康乐小楼温故梦
    怀恩旧址赋新词
    岭大校址在康乐村,康乐旧名“怀恩”。
    又一联云:
    万古愁边,我有刹那欢悦;
    三生石上,谁无些子姻缘。
    此联似比上联更佳。“刹那”是梵文音译,意译即一瞬间,等于八分之一秒。这是金师在课堂讲“中印文化交流”时讲过的,我倒还记得。金师还讲了一件趣事,有人将上下联的“我”与“谁”对掉,变成“谁有刹那欢悦;我无些子姻缘!”将这副联语变成了“王老五自叹”。
    金师是史学大师义宁陈寅恪的得意门生,《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有他写的一篇《论印度古代六师》的文章。牟润孙教授读后,说他是“真能继义宁之学”者。
    九十五、陶陶居嵌字联
    陶陶居是广州一间老字号的酒家,有一副很出名的对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
    联中的“寸”、“分”指光阴。陶侃惜寸阴,夏禹惜分阴,是常见的典故。但用作酒家联语,“分寸无遗”却可有双关解释。“易牙善烹”也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陶潜善饮”或者不能算是普通典故,但在陶诗中是可以找到根据的。
    陶渊明著有《铭酒二十首》之作,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无夕不饮,可知其善饮矣。他的二十首饮酒诗,选录一首如下: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陶陶居嵌名联有一故事,据说是某年春节该酒家悬赏二千大洋征联,规定必须嵌入酒家名字。“陶”“陶”相对,甚难。所得皆不惬意,其后有一外省人以上述之联应征,获得冠军。此人正缺盘川,得此巨奖,遂赋归矣。
    九十六、襟江酒楼嵌字联
    谈起广州的陶陶居,想到香港的襟江酒楼。因为他们都是著名的老酒家,并且都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嵌字联。
    襟江酒楼的嵌字联如下:
    襟青袖翠,履为交错一堂,看举座欢呼,弗羡的、壕镜风光,弗爱的、海珠花韵。钱沽勿吝,只求襟影无惭。襟前有酒好谈天,与天同醉;
    江碧云蓝,帆樯远来万里。试凭栏顾盼,这边是、鲤门双峙,那边是、龙岭九回。国运终兴,勿谓江流不返。江上尽人皆见月,得月谁先?
    此联三嵌“襟江”二字,且在写景抒情之中兼有议论,堪称佳构。作者是报界老前辈三水欧博明。一九八二年英首相访华后,本港文汇报社长李子诵写的一篇谈论香港前途问题的文章曾引用此联,盖联中所说的“国运终兴,勿谓江流不返。”正似预言也。
    九十七、大包易卖 大钱难捞
    广州大同酒家,战前曾有征联之举。冠军联为:
    大包不容易卖,大钱不容易捞,针鼻铁,盈利只向微中削;
    同父饮茶者少,同子饮茶者多,檐前水,点滴何曾见倒流?
    用鹤顶格嵌“大同”二字。余生也晚,原联我未见过,这个“版本”是文友杨柳风抄给我的。杨君的“版本”则是得自大同酒家一位旧股东之手,因杨君擅书法,该股东请他重书作纪念的。据杨君解释云,广州大同酒家,当年以“卖大包”作为号召,所卖的大包是超值的,志在引来食客,从其他食物取得弥补,故云“大包不容易卖”。这副对联,后来在香港有人将它“简化”,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