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 28养点儿私兵吧~
    刘使君来的比江陵县令想的还要快。
    虽然只有两千人, 但却都是骑兵。
    大旗在前,骑兵紧随其后,战马嘶鸣, 蹄下尘土飞扬,声势浩大如钱塘江浪潮, 黑云压境,又像一道闪电般迅速袭来,让人瞬间身处战场, 不由得两股战战。
    这压迫力实在是太强了!
    之前还在反对的县尉额上瞬间冒出冷汗。
    这般利兵, 他们怎么可能抵御?自己昨日说的那些, 分明就是螳臂焊车, 如稚子般可笑!
    幸好,幸好县令早早的做下明智之举!
    江陵县令同在庆幸自己选择正确。
    他拿出来手帕,胡乱擦了擦脸上惊出来的冷汗,见刘使君已经开始减速,也不等对方停下,便出言催促身边众人。
    “快, 快上前迎接!”
    待刘备勒马停下, 江陵县令手捧着县印呈了上去。
    “今逢曹贼率军南下, 攻伐各城,我等恐慌不已, 久仰刘使君仁德, 盼将军解危难于水火啊!”
    自此, 江陵县开始受刘备管辖。
    虽然交接的场面还算隆重,但无论是江陵城内的居民,还城外的百姓,以及那十多万百姓, 都对此没有多少感受。
    战争消息向下传递的并不快,大量居民不仅不知道刘备到来,更不知道曹军南下,依旧在按部就班的生活,街边有顽童在玩耍,开门打造家具的木匠停下捶着腰,有妇人聚在一起,边织布,边说着闲话,直至刘备率亲卫的马走过去,大家才意识到,城里竟然来了个大人物!
    平和来之不易。
    为了维持它,刘备和手下的臣子们开始忙疯了。
    江陵县的地图和城防,这个是需要尽快了解和更换的,不然什么时候城门被人再次打开卖了都不知道,武器库和可用的粮草也需要清点一下,知道能取用到何等地步,重中之重的军纪,也不能靠兵卒道德水平维持,得有专人强调严抓严打。
    于是,糜竺被迫带人清点起来库房,关羽带着兵熟悉江陵城顺带换防,张飞和夏侯兰率监官巡视城内城外军营驻扎地,赵云操办主公和一众同袍家眷入城居住……
    以上这些事情极为重要,但对比诸葛亮需要面对的问题来说,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
    主公是打算停在江陵,以江陵城为据点,兴兵应对曹军,那,跟随他南逃的百姓要怎么安排呢?
    这些百姓数量达到十三万,比一个县的总人数还要多,别说江陵,一个南郡都没办法消化这么多的人口。
    让百姓自行往南走,那等同于让大部分人送死。
    留下,靠刘琰的神器取粮养着,倒是能养活所有人,但,这样的后患太大。
    江陵县土地无力容纳这么多人,要想不危害江陵本地的百姓,就只能将相随的百姓约束在营中长居。
    有粮,人多,还没有太多事可做,那必会出现各种争执和滋生恶习,而更糟糕的,是那么好的米面吃久了,谁还愿意辛苦种地,就只为得到一点咯牙难吃的糙粮呢?
    这是神器美好下最可怕的一面,不只针对百姓,对他们这些人也是,一切来得太容易,就如同赌戏,巨胜一次,便让人志散心废,再也无法回到过往勤俭持家的生活中去了。
    当然,诸葛亮并不觉着给予神器的神有意在‘害’他们,祂给了汉民一个打开宝库的金钥匙,只是祂没想到,光金钥匙本身的诱惑,就够让人迷失进去了。
    如果换个追求……
    太早了,还得再等等,等看完整个历史,了解后世再说。
    远虑终究只是远虑,近忧更亟待解决,和徐庶向朗,乃至赵云寻来的擅农的老人商议后,诸葛亮确定了应对的方式。
    分流,开荒。
    南郡人口不如关中,近些年战乱,更是地广人稀,江陵县极周边几县有大量未开荒和抛费的土地,正好雇佣这些百姓开荒。
    而有刘琰提供粮食和工具,只要管好胥吏,规定好量,对百姓来说,便不是多苦的差事。
    若主公早击退曹操,那便可将大部分百姓送归自家,若不能,开好的荒地初次耕种虽然收获不多,但终归不再全用神器供粮,能转而大量采购军备,再征召勇武之士,便能在明年晚春反攻,以免战争拖的太久,豫兖等洲百姓供应二十万大军,苦不堪言。
    决策商定,做起来仍旧不易,调去哪里,住宿粮食工具怎么供应,由谁管理,以及从神器寻些能越冬、生长期短的作物……都得有个章程出来。
    人多,再简单的小事也变得复杂起来,众人因此忙的头昏脑胀,好不容易才确定了个大概。
    这期间各种调度,动静不算小,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了接下来的安排,纷纷使出了各种本事为自己谋划。
    而在这些人中,何悯已经开始愁的掉头发了。
    倒没什么太大的原因,就是她跟着营队去开荒,就会远离天师,日后最好也就是混个胥吏的身份,还不知道能当多久。
    而她要想留在天师身边,不好意思,天师只收了四十个仆人负责她的饮食起居和出门随行,根本没她的用武之地不说,天师还想把这四十个人再裁掉一半!
    就,天师您再简朴也不能这么过分吧?
    您对刘使君是不是信任过头了?连点亲卫都不给自己留,对方要是起了什么不好的心思,连个给您递消息的都没有啊!
    您要是觉着麻烦,我可以代管的啊,我不仅擅长内政,弓马也极为娴熟,亲卫和家眷都能一把抓!
    坐在刘琰面前,何悯努力的向她说着有亲卫队的重要性。
    “行了,你说的我都知道。”
    看了眼时间,刘琰打断了何悯,她也明白对方为什么不安,索性直言道:
    “两千兵力在我身边只站岗,什么都不做,太浪费人力了,加个一两百仪仗队出门拦人就好,你再怎么说也是祁家仅剩的血脉,我不会忘记,这些人就交你管,如何?”
    一口气,直接砍一半还得少一个零,何悯着实有些无力,只是想想起刘琰‘移山填海’本事,她也明白对方根本不需要亲卫。
    能争取到岗位已经很不错了,得见好就收。
    她不再多说,而是立刻答应了下来。
    “那,那就多谢天师了。”
    送走何悯,刘琰拿着自己写的演讲稿准备去见诸葛亮。
    为了减少事务,节省时间,论功行赏和庆宴合并在了一起,同时还加了个很重要的祭祀的环节,不仅刘备要念祷词,她也没逃掉要发表讲话,就只能写起来这玩意。
    她上学时最烦的就是听校领导在台上逼逼叨叨,这次让她上台,就只写了五百字,争取到时候四分钟就讲完,绝不拖沓。
    反正不是她憋不出来了。
    而这份稿到底能不能念,刘琰觉着还需要诸葛亮看一眼,最好再找人润色一下——不能润成难背的文言文。
    方案商定,诸葛亮就轻松了许多,人已经从江陵城外的军营搬到了城内的府衙,刘琰过来的时候,他正在泡茶。
    不是消磨时间的功夫茶,而是一杯浓茶,拿来提神用的。
    看些这幕,刘琰忍不住皱眉:
    “军师,你几天没回家休息了?”
    “曦玉来了?”
    诸葛亮放下竹杯:“只四日而已,不必担忧。”
    “四日?!”
    “汉室官吏五日一休沐,此为惯例,并非加班。”
    闻言,诸葛亮就明白刘琰误会了,他稍作解释,又问道:“你祀文写的如何了?”
    “真惨无人道。”
    刘琰还第一次知道,汉代官吏在官府干五天的活才能回一天家,只是想想现在的交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稀奇,她短时间内改不了,帮不上忙,也只能发一句牢骚。
    “演讲稿在这里,军师你是看,还是我给你读?”
    “给我就好了。”
    简体字与隶书之间虽有差别,但一体相传,有规律可循,还算好记,诸葛亮已经将其背了下来,这两天又翻看了不少农书,对这种更加…简单平白的语句,完全可以正常阅读。
    只不过,诸葛亮以为那农书已经够平白了,没想到刘琰写的更甚!
    但对于这篇祀文来说,文采已经并不重要了。
    祭奠阵亡将士,赞兵卒之勇,言护民之重,推军民之情,鼓追天下太平……这简直是想造一个全由大德,甚至是圣人组成的军队!
    生性懈怠的刘琰想不到要做这些,她只是按照过往习惯,写了这么篇演讲稿,那,什么情况下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后世有这么一支,或者全都是这样由‘圣人’组建的军队。
    真不可思议啊。
    曹操屠城,孙权属下杀良冒功,其他军阀士兵视百姓为猪狗,哪怕主公再守底线,也需要劫取郡县库房为己所用,后世竟然能建起以保护百姓为己任的军队,真是,太好了。
    他得快点处理完事情,好好看看后世之国了。
    收敛起情绪,诸葛亮笑道:
    “文采略有不足,但胜在情感真挚,倒不用修改。”
    “芜湖!”
    不用再背新文,刘琰别提多开心了,她直接答应下来,又想起来何悯的事情,主动问道:
    “对了军师,我想再扩建一下身边的仪仗队,你觉着多少合适?”
    “我也正要与你说此事呢。”
    从刘琰过往行动能推测出,那神器肯定给了她保命的法门,甚至可以确定神器不会被别人夺走,不然她做不到如此从容,但旁人不知道此事,或者就算是猜到,也容易控制不住。
    若真出了事,死此人不足惜,但刘琰也会与他们之间生出来误会,再解释,也难免心生芥蒂。
    那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把危险扼杀在出现之前,对谁都好。
    “主公与我也不能时刻都在,你是该养些亲卫,震慑敢冒犯的宵小,再聘个长吏处理府内的琐事。”
    “我知你不喜耗费人力,那就少些,只养八百,按精兵给养,这些由你自己来出,家臣更忠心些。”
    诸葛亮报了个刘琰能接受的数字,又飞快算起来耗费:
    “每月操练,需米三石,盐三升,肉六十汉斤……俸禄五百钱,十石,如今小钱不能用,以粮折算大致十石,家眷还需给宅、田,这些不用曦玉操心,但甲胄和兵器还需要你自己出,这样需要月耗一百二十万,一次性甲胄兵器八十万,操练也有损耗,倒也不会太多,一月几千也就够了。”
    刘琰被这个数惊懵了。
    “养八百兵,一个月要两百万?!”
    诸葛亮转了下手中的羽扇,笑道:“也不是,还有马没算呢,加上马料才差不多。”
    “两百万都够养活一万五千人了。”
    刘琰拧着眉头:“我从这里面挑就够了,不用那么多。”
    “这不一样,曦玉。”
    诸葛亮轻叹:“这样的人算不上兵,只是仆,也不会有忠心可言。”
    手把手教导她如何养死士什么的,也就诸葛亮能做得出来了。
    背后的寓意不用多想,这么做肯定不会是害她,而比起来养死士,刘琰对价格更上心。
    她忍不住吐槽:
    “说好的白粥榨菜就能黄袍加身呢?怎么还得加钱?!”
    “嗯?”
    虽然不理解黄袍加身这个典故,但诸葛亮还是大致猜出来,这是靠提供饭食得到众人拥护,身居高位的典故,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若是邀买民心之举,此举尚算足以,可于军战之上就捉襟见肘了,精兵全甲近四十汉斤,不食足米足肉,如何穿得起来?国家安稳时,足岁的征戌将士也是月供三石粮,也就是现在,能拿它吸引些民夫与各地逃兵,可他们能敌得过张将军冲阵?”
    没冲过来就跑干净了呗,就像曹操夜袭那次一样。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吊诡之处了。
    愿意为饱饭卖命的人,其实就是填线宝宝,战斗力指望不大,胜不过有能为的敌军,而想要胜过,就需要更优秀人才,优质谋士将领收取的价码昂贵不说,心眼子也多,有极大的夺权风险。
    拿国家财政养私兵,可是封建社会的传统艺能啊!
    至于中下层,地盘扩大后难以管辖,这些人能迅速按照封建惯例退化,不仅会向上要高工资,还会向下剥削,向外侵占呢!
    “果然,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还是得和朱元璋一样,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时不时的扫荡几回贪官,再和内外人才斗智斗勇,啧,玩不过玩不过。”
    刘琰本就有这样的猜测,如今被诸葛亮证实,也没有多少惊奇,就是心里颇有些戚戚然。
    还好她幸运有丞相,不然这些累死人的事情,可是要她来的!
    她正色道:
    “皇叔治下百姓不多,我有五百兵力就够了,其中来三百女兵,男兵太不方便了,反正穿了全甲,战斗力也不弱,人都让何悯来管,军师觉得怎么样?”
    也是有意思,刘琰总是给他一种懂的不少,但又不是很懂的感觉,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养出来的。
    “五百兵,也够了,就是能穿甲的妇人可不好找。”
    如今兵力不足,妇人也会参与后勤与守城工作,建女兵也不足为奇,而能穿起全甲的妇人,武力也不用担心,诸葛亮很快答应了下来。
    “让何悯尽快挑选健妇吧,再过几天百姓就要去开荒,没那么多人可选了。”
    “好。”
    刘琰点头应了下来。
    *
    这几日的兵营极为热闹。
    驻扎下来,不用继续赶路,一直分散在各营维持秩序的士卒也能停下来喘口气,再回家与家人团聚。
    消息灵通的,已经开始四处活动关系,知道后日主公要论功行赏,顺带办庆宴的,更是开心等着赏赐。
    而那些有大功,能带着家眷去庆宴上大吃一顿的,更是走路都要被别人高看一眼。
    “大哥你怎么这么没用。”
    看着隔壁李家拿着签筹,高高兴兴的从自家面前走过,杨沅忍不住推搡起来大哥:
    “连李汤那个瘦猴你都比不过,让他拿了功!”
    “他那是运气好!”
    杨大哥脸涨的通红:“你等着,下次我一定拿个斩首的大功回来!”
    杨沅一点都不信大哥的话,她摸了摸自己胳膊上的腱子肉,看着自己和大哥就差了两寸的身高,忍不住叹了口气:
    “要是刘使君要健妇守城该多好,我自己就能杀敌领赏了!”
    可这也只是想想罢了,男人还没死绝,哪里会让健妇守城呢?也就是做个运粮的民妇,还吃不多饱,哪有上阵杀敌,有爵有粮赏来的好!
    白日梦做过,杨沅还得面对现实,她摸了摸半饱的肚皮,转头准备回去继续编些草鞋出来,好让大哥和父亲带着。
    刚一转身,父亲极为兴奋的声音从背后传了过来。
    “二娘!二娘!大喜事啊!天师三日后要招女兵,一月给十石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