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这个男二我帮定了[慢穿] > 第 165 章 明月奴82
    时间紧迫,宋歌在随身实验室里先试了一下()?(),

    确认了豆浆提纯粗盐的具体配比。

    耳边是父母家人说话的声音()?(),

    但出乎意料的,并不觉得喧闹。

    宋歌控制精神力列出配比?(小♀?说)_[(.)]??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试了几次(s)?(),

    就已成功。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眉眼间都放松许多。

    现在缺的就是黄豆了。

    隔日,宋歌去京城郊外良田处,找了大司农。

    大司农正带着人忙忙碌碌地催生土豆芽苗,不过几日时间,京郊田地里已经又播种了一茬土豆,秧苗长得郁郁葱葱,是春日里难得的成片浓郁绿色。

    大司农累瘦了些许,但人身体硬朗,看上也露出了几分笑容。

    他看到宋歌来的时候,面上笑意更多了些,放下手中活计来招呼他:“阿照来了?”见得多了,大司农对宋歌称呼也亲近许多。

    宋歌上前拱手行礼,像对待家中长辈一般。

    大司农问他:“今日来是要芋粟的吧?已经催生了一批放在之前山坡那……”

    宋歌摇头,笑道:“今天来跟大司农讨另一样东西。”

    “哦?你要什么?”

    “黄豆。”

    大司农摸着胡须笑起来:“你若要别的,可能我没有,但是粮食我这儿可不缺。”

    他带着宋歌去了储粮的地方,偌大的石板铺就的场地上,有近百个粮仓,每一个都有十余层楼那般高。有一队队人正在忙忙碌碌搬运粮食出去,也有人在储存新收下的土豆,每个高耸粮仓外都站着一个计粮官,穿戴着俭朴青衫官服,胸前文心中是一枚蓝玉鹌鹑印。

    有搬运的脚夫不小心在途中撒漏了粮食,谷粒落在了地面上,慌得他想要弯腰去捡,但一动又扯得粮袋破口处更大了些,哗啦啦落下更多粮食。

    一旁的计粮官瞧见,抬手催动自身文气:“颗粒归仓!”

    地面上的一颗颗谷粒被淡蓝色微弱荧光包裹,很快就像是镜头倒放一般,又“流”回了之前的粮袋里,这一次脚夫立刻牢牢抓住粮袋的破口处,连声道谢。

    计粮官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颔首道:“慢些,莫要损坏了粮食。”

    “哎,是是!”

    而另一边的粮仓门口,计粮官在统计完最后一袋归仓的土豆新粮之后,在自己手中的卷册上勾勾画画。等记录好了,再叫了两三位同事前来一起小心用手掌贴着粮仓厚实木壁,口中齐声道:“聚沙成塔——”

    几个人显然也是经常配合习惯了,淡蓝色微弱光芒从他们掌心几乎是同一时间溢出,向上蔓延,很快光芒就包裹住了整个巨大的粮仓,闪烁数次,才慢慢融入其中。

    宋歌站在不远处看着,他用重瞳可以清晰看到,这些人的力量虽小,但几乎没有一丝遗漏地全部包裹住了每一处粮食——他之前还在奇怪,土豆容易发芽不好储存,原来还有这样的文气运用方法,倒也十分方便了。

    大司农带他去了一处粮仓,一样硕大的圆柱形桶身和斗笠式的屋顶,人走进去都显得空旷。

    这里存放着的是大豆,不过已经空了大半,还剩下的不足十分之一,堆叠起来的麻袋看起来约莫有几千斤黄豆。

    大司农指给宋歌看,道:“之前军中调用了些许,这一处粮仓里只得这么多,若是不够,可以再去其余州郡调用一些。”

    宋歌道:“这些大约够一个月的用量。”

    大司农有些惊讶:“你要那么多黄豆啊,做什么用?也是战马精料?”

    宋歌道:“我打算做豆浆,剩下的豆渣用来做饲料,慢慢推广开……”他想了一下,手放在袖笼中,摸索了片刻从随身仓库里取出了之前奖励的物品,那是乌篷船队附赠的黄豆种子,上面写着“高产早熟大豆种子(可催生)”。

    可催生,那就代表这方世界的文气对它有效果。

    宋歌把这一小袋种子交给大司农,道:“还要麻烦大司农,帮我催生一批黄豆,各处粮食紧缺,提前把战马饲料做好,也能省下一批粮食。”

    大司农接过,看向他的目光越发慈爱,点头道:“好,给我几日时间,一定给你送去。”

    同为粮食奔波的人,大司农几乎是立刻明白了宋歌的想法。

    战马不跟人争抢粮食,省下来的,都可以给人吃。

    多一小捧粮食,那就是救下一条命。

    *

    宋歌没有多停留,很快让人带着这一批黄豆先走了。

    京城中有不少因天灾无法经营的铺面,有些仅剩断壁残垣,有些熏黑了屋舍,但墙壁还坚固,能将就着用。

    宋歌手头不缺银两,盘下四间相对完整些的铺面,打通之后,改建成一间豆腐坊。

    这铺子不仅有门面,还有颇大的后院,里面有一眼井水,这也是宋歌挑中它的原因。宋歌让人把铺面简单打扫一遍,黄豆运来之后,就开始制作豆浆。

    第一批豆浆因为没经验,成色不太好,宋歌也没嫌弃,让人运送去了盐场那边,代替石灰粉提纯粗盐。

    豆腐坊刚开,事情太多,宋歌走不开,就让绀珠代替自己跑了一趟。

    他自己则继续留在这里,守着石磨制作豆浆。

    盐场。

    管事早早就等在门口,迎着来送豆浆的车子。

    一只九官鸟落在管事肩上,蹦跳几下,似乎觉得不太舒服,又跳到了管事头上,震动两下翅膀之后这才舒坦了。

    管事不以为意,他几乎是看着绀珠一点点长大,对这只能口吐人言的聪明鸟雀十分慈爱,几乎是当成了孙儿辈。

    等送豆浆的马车到了之后,管事让人送进煮盐作坊中。

    宽敞的煮盐作坊中热气腾腾,几口硕大的盐锅正沸腾着,里面的工匠都打着赤膊,干得热火朝天。

    管事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拿了绀珠送来的纸条,正准备念,就听见头顶上传来了清澈的声音:“诸位,蜃灰不多了,现用浆汁代替,方法如下,先取卤水放入锅中,再放浆汁,熬煮出浮沫刮除……”

    这声音,和宋歌的一模一样。

    管事愣了下,连忙去看手上的纸条,果然,绀珠复述的和纸张上的一字不差。

    一旁的数名工匠在听到宋歌声音的时候,先是慌忙行礼,没瞧见人,这才发现是九官鸟在学话,有没怎么见过的人都看得惊住了,眼睛眨都不眨。

    管事顶着鸟,双手拢在袖中,一脸严肃道:“噤声,认真听着!”

    “是、是!”

    绀珠学了一遍,又要再背。

    管事从袖中摸出几颗瓜子来,喂给它,绀珠就用爪子握住了自己磕着吃。

    管事问了一遍众人,见有的人记住了,有的没太记住,就点了那几个记性好的道:“你带人去做,做得好了,这月薪俸翻一倍,其余人也要认真去学。”顿了一下又道,“小主人来信说,过几日会有一批粮食运来这边,你们可在盐场兑换粮食,价格比外头要低上一些,每人限量百斤。”

    被点名的两人高高兴兴应下,面上笑意藏都藏不住,如今到处都是灾情,粮食价格涨了许多,也只有他们因为在盐场有份稳定工作才能养活家人,薪俸多了,还能兑粮食,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管事在这一处说完,又带着绀珠去了其他几个煮盐的工坊。

    如此一路走下来,绀珠没累,管事都有些心疼了。

    他觉得小主人那么一点大的年纪,就有操不完的心,耗费脑子的事儿太多让他一把年纪的人都于心不忍起来,如今小主人养的鸟雀也这般乖巧懂事,累了这么半日,一点都不闹。

    管事让人拿了一点果子来,只取了上面最红的一点尖尖果肉,切成小块喂给绀珠吃。

    绀珠吃得津津有味。

    管事在一旁看着,更加欣慰。

    多好的鸟雀啊,还不挑食呢!

    另一边,京城豆腐坊。

    宋歌试了几次之后,很快就做出了色泽白润、味道醇厚的豆浆。

    工匠在盛了一碗,正打算往里面加一点糖,就听见宋歌道:“不用加糖,就这样端来我尝尝。”

    工匠愣了下,连忙端了过去。

    宋歌尝了一口,趁热喝味道也不错,当然,要是加糖了会更好喝一些。但是糖和盐一样,属于有些奢侈的调味品,尤其是精细的白砂糖更为难得,想要推广的话,还是原味豆浆更容易些。

    宋歌喝完一碗,吩咐人明早多准备一些,就离开了。

    第二日一早,天还蒙蒙亮,京城街道上陆续有人开始出来上工了。

    他们里有不少人是这次受灾的百姓,太子殿下以工代赈,工部、户部分发了许多任务下来,绝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一份工,卖些力气养活自己和家人,若是再勤劳些的,还能攒下些银钱,修补自家房屋。

    而家境略富裕些的人,也开始招小工修补家中房屋,已经住了回去。连学堂都恢复了原先的样子,虽庭院还有碎砖尚未修补齐全,但走在街道上,隔着高高的院墙就能听到里面朗朗书声。

    听着这些书声,不少人面上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路上有人加快脚步,向着工作的地方小跑过去,和他擦肩而过的是同样脚步匆匆带着孩子送去学堂的人。

    有的人家孩子年幼,刚鉴出文心不满一年,这会儿又饿又困,揉着眼睛扁嘴要哭。

    大人从袖中掏出几个铜钱,往四周看了,想随便买点什么吃,他们家中条件不差,但厨房还未修好,这两天都用不了灶火,这会只能先随便凑合一口。

    “阿爹,我肚子饿……”

    “知道,知道,这就去买点饼。”

    正看着,就瞧见一处店铺附近聚集了格外多的人,但奇怪的是大家都分散得老远,伸长了脖子去看,并不敢靠近。

    那人也好奇,一边付钱买了饼等着,一边凑过去问道:“发生何事了?那店怎么了?”

    站在那的人回头看他一眼,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双眼放光地小声道:“轻声些,你瞧那是谁……”他抬手指了前头。

    牵着孩子的人探头去看,一家瞧着像是刚开业的豆腐坊前头,摆着几个硕大的铁桶,里头有热气不断冒出,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味,一个玉冠华服的小少年正站在前头,端着一碗豆浆在喝。

    看了一会,他才惊愕道:“是、是——!!”

    一旁的人连忙捂住他的嘴,生怕他惊扰了仙人一般。

    那男人被捂得差点喘不过气,连连点头,对方才放开他,但就算这样男人面上也带了兴奋之色。玲珑心啊,活生生站在眼前的宋家小公子,他还是头一回见到玲珑心哪,果然长得不似凡人!

    一旁的人满是得意道:“我刚才一路过,就瞧出来了,我儿子前两年在泮宫鉴心,泮宫你知道吧?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后来行拜师礼,拜的就是咱们这位小学士,啧啧!”

    虽不是他拜,但他儿子拜了,与有荣焉。

    牵着小孩的男人一脸羡慕,他家孩子年纪小,去年才鉴心,没赶上好时候。

    这么想着的,忽然又注意到了那位小学士正在喝的东西。

    连玲珑心都这么爱喝,那肯定是好东西啊——

    这么想的,不止他一人。

    等宋歌喝完一碗豆浆,离开之后,周围聚集在那的人才呼啦啦一拥而上,抢在前头问:“掌柜的,你家卖的是什么?”

    “豆浆!”

    “来来,给我来一碗!”

    “我也要,我要两碗!”

    “我带了竹筒,先给我装一些,我带走!”

    ……

    周围的人挤挤攘攘,有些抢不到前头去的,听见这一连四家店面都是掌柜一人的,立刻去了旁边买。

    生意太火爆,很快就卖空了。

    牵着小孩的男人也抢到了一碗,他小心护着端出来,让他儿子一边吃饼一边喝豆浆,自己没舍得喝一口。

    小孩已经懂事了,喝了一半举起来要分给他。

    男人连忙道:“你喝,你喝,这可是玲珑心都爱喝的,你多喝一点啊。”一定能变聪明。

    光是这么想,心里就美滋滋的。

    等送了孩子去学堂之后,男人又快步跑了回去,想排队再买一些豆浆带回加家中去,之前玲珑阁的盐他们家只舍得给孩子一人吃,但这豆浆便宜啊,多买一些,带回去全家一起喝,尝尝鲜。

    但这会儿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有许多人拖家带口跑来买豆浆了。

    一文钱一碗的豆浆,别说现在,放在平时没遭灾的时候也便宜划算呀!

    也有人买了豆浆,还不知足,问:“掌柜,你这豆腐坊还有其他的吗?豆腐、豆皮有没有?”

    “没有!”

    “那再给我来三竹筒的豆浆!”

    好不容易排到,来都来了,绝不能空手走。

    等到中午的时候,宋歌又来喝了一碗豆浆,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这跟打广告似的,引来了更多人模仿追捧,明星效应之下,这条街上甚至还零星开了另外一两家豆腐坊,规模要小许多,也在外头支了摊子,卖豆浆。

    宋歌一视同仁,又去了那家小摊前喝了一碗豆浆。

    这家小店的老板诚惶诚恐,收下宋歌那一枚铜钱的时候,更是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咧嘴笑着把手擦了又擦,珍而重之把铜钱放进了贴身兜里。

    等宋歌走了之后,周围的人蜂拥而至,小店老板连忙热情招呼起来。

    第一家如此,第二家也是如此……

    宋歌一连喝了七八天,彻底带火了整条街的生意。

    现如今那条街上吃食生意做得极好,除了豆浆,还有豆腐、豆皮和豆花饭。除了这些,连带着卖炊饼和包子的人生意也越发好了,整条街早上最是热闹,不少人赚到了钱。

    宋歌坐在家中,听着熊山来报:“小主人,已按您说的去收购那些豆腐店的豆渣了,现除了南城这条街上,北城和西城也开了几家,我让人去收了些豆浆和豆渣,按您说的已经分批处理。”

    宋歌点点头,道:“好,之前豆渣做的菌液囤了多少?”

    “有十余桶,都用木桶封好了。”

    “分一半送去凉州,另外的送去漠北,这事儿你亲自去办,”宋歌从袖中取出之前就写好的配比方案,上面有详细的解说。“可以慢一些,但一定不能出纰漏,我上次带你配过一回,你留在那等他们学会了再回来。”

    熊山眼眶发热,拱手道:“是!”

    他双手接过那张纸,小心收进怀中,他是军中之人,自然知道这薄薄的一张纸上承担了多少重量,这是救命的配方。

    等熊山走了之后,宋歌才略微休息了一下,双手揉了揉太阳穴。

    窗户那边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宋歌不用回头,都知道是谁来了。

    很快,一双手代替了他的,开始给他按揉太阳穴,用的力气比他大一些,但此刻按揉得也还挺舒服,宋歌也就没拦着,随他去了。

    伏三易按了一小会,忍不住从后面抱住他,逗他道:“阿照,你渴不渴?我去买你最爱喝的豆浆……”

    宋歌拿了一个果子,去堵他的嘴。

    伏三易咬了一口,还在笑:“外头人都说你那么聪明,和爱喝豆浆有关,我怎么不知道你还喜欢喝那个?”

    宋歌无奈道:“我这几天都要喝吐了。”

    伏三易就伸手去摸他肚子,给他揉了揉,趴在他肩膀那闷声笑。

    他过了一会,道:“不过阿照这主意很好,这才几天,满京城的人都流行起喝豆浆了,不管你要买多少豆浆、豆渣,都很容易,不枉费你每天穿得那么郑重的出去走一圈。”他想了想,带了一点酸意道,“阿照和我出去,都没穿那么漂亮的衣裳。”

    宋歌道:“那是我过年穿的,谁天天穿过年的衣裳?”

    伏三易小声道:“铃音阿姐每回见我哥,都那么穿,有回还给狮子雪绑了二十六条小辫子,真的,我数了两遍。”

    宋歌忍不住也笑了。

    *

    漠北,军营中。

    初春时节,北地冰雪尚未消融,这日又下了一阵雪。

    从关内来的一批人,这一次轻装简行,十余人的队伍中只有三匹马背上捆绑了物资,那是几个模样古怪的木桶,被一层层棉被包裹起来,小心存放。

    军营中的人并未敢对这一个小队的人轻视,虽只有十余人,但所有人武魄品阶都是三、四品。

    在军中,足以堪当将领。

    这支小队的人下马之后,小心抱着那几个木桶去了房间里,他们是万俟元帅挑选出来给宋歌当护卫的人,而在此之前,有几名本就是漠北军中之人。

    他们这一次,是来送菌液的。

    之前宋歌已经送了一台粉碎机给万俟铃音,被她安置到了北弓营,北弓营里本就是铸造武器为主,马鞍、马镫一类的也有许多,粉碎机在这里并不突兀。

    而这一次送来的菌液,是配合粉碎机一同使用的,可以加快数天的饲料“催熟”——这是小学士说的,送菌液的人一板一眼复述,生怕落下一个字,也不敢说错一个字。

    北弓营的军汉匠人们拿出纸笔,认真听,认真记。

    ……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了凉州。

    熊山亲自带队,去了凉州,他之前曾和凉州守军有过几次接触,对他们还算熟悉,因此主动请缨来了这里。

    一样十余人护送五个木桶,一路快马加鞭到了凉州城。

    桂承年听闻之后,亲自下城楼来接了他们,他之前去过一次盐场押运竹盐,因此也见过熊山,这会儿瞧见他们一行人来,小老头更是抬手拍了他们厚实的肩膀好几下,一脸喜色道:“好,好,来了就好!”

    熊山拱手道:“守备,奉我家小主人之命,特前来协助筹备战马粮草。”

    桂承年没见他们带的粮车,只瞧见那几只木桶,苦笑道:“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庆国蝗灾,凉州这一代也没好到哪里去,我等虽严防死守,但那蝗虫实在防不胜防……这里莫说芋粟一类的粗粮,草都没剩下多少,你家小主人那青储之法虽好,奈何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啊。”

    熊山咧嘴笑道:“守备这话,我家小主人已经想到,他让我告诉守备,且放宽心,他能给您‘变’出些饲料来,只是还需守备协助。”

    桂承年自然是一百个愿意协助的,他这里眼瞅着弹尽粮绝,虽发了土豆芽苗,但种下去了,也不知道能护住多少。

    他们这里可是养战马的地方,马比人金贵。

    他甚至已经想到,第一茬那个什么土豆种出来先喂给马吃。

    熊山几人训练有素地开始准备,他们在京城的时候,宋歌已经带着他们做过一次,这一回不过是规模更大一些,因此看起来非常熟练,配合默契。

    熊山问桂承年要了一些晒干的蒲草,这东西如同野草到处都是,晒干之后又韧又滑,表皮上自带一层蜡质,结实地很,蝗虫都不啃这玩意儿。

    熊山很快组织人,制作了一批大袋子,用的都是晒干的蒲草,撕成细丝,又柔韧又防水。

    桂承年一直在旁边认真学习,瞧见他们做这些,有些疑惑:“这是要做雨具?”

    凉州不少百姓家里都用干蒲草做雨具,也有手巧的会编成篮子来售卖。

    熊山高高大大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手上飞快编织着,头都不抬道:“回大人,不是雨具,这叫‘编织袋’。”

    “编织袋?干什么用的?”

    “用来装饲料,催熟用的。”

    桂承年每个字都能听懂,但合成一个句子,又全听不懂了。

    熊山他们忙得很,马不停蹄做了几个之后,就开始让人去搬粉碎机,这也是宋歌前段时间让人送来的,路上小心运送耽搁了几日,也就比他们早两天到。

    桂承年很宝贝这机器,熊山他们用的时候,他就伸长了脖子去看,嘴里不住的小声让他们小心些。

    熊山是用过粉碎机的,不论是在盐场,还是新造的这一批粉碎机,他用的都很熟练。

    他很快就调整了档位,这时,门口也有两个人扛了几麻袋东西过来,他们走路不重,袋子里的东西轻飘飘的。

    桂承年不知道他们弄了什么来,等麻袋打开,才发现这里头装着的竟然是——芋粟芯?

    桂承年拧眉:“怎么把这东西搬来了,这不是灶房烧火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二章合一~

    ——————

    小剧场:

    投喂日常

    ①

    管事洗一大串葡萄,挑最红的出来,喂绀珠。

    管事挑最好的一块嫩肉,煮熟切小块,喂绀珠。

    管事早上自己吃蛋白,留出蛋黄喂绀珠。

    管事切草莓尖尖喂绀珠。

    ……

    ②

    管事(欣慰):小绀珠真好养啊,喂什么吃什么,一点不挑食哪。

    绀珠,得意挺胸!

    爱看天向你推荐他的其他:

    :,

    :,

    :,

    :,

    希望你也喜欢

    时间紧迫,宋歌在随身实验室里先试了一下,确认了豆浆提纯粗盐的具体配比。

    耳边是父母家人说话的声音,但出乎意料的,并不觉得喧闹。

    宋歌控制精神力列出配比,试了几次,就已成功。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眉眼间都放松许多。

    现在缺的就是黄豆了。

    隔日,宋歌去京城郊外良田处,找了大司农。

    大司农正带着人忙忙碌碌地催生土豆芽苗,不过几日时间,京郊田地里已经又播种了一茬土豆,秧苗长得郁郁葱葱,是春日里难得的成片浓郁绿色。

    大司农累瘦了些许,但人身体硬朗,看上也露出了几分笑容。

    他看到宋歌来的时候,面上笑意更多了些,放下手中活计来招呼他:“阿照来了?”见得多了,大司农对宋歌称呼也亲近许多。

    宋歌上前拱手行礼,像对待家中长辈一般。

    大司农问他:“今日来是要芋粟的吧?已经催生了一批放在之前山坡那……”

    宋歌摇头,笑道:“今天来跟大司农讨另一样东西。”

    “哦?你要什么?”

    “黄豆。”

    大司农摸着胡须笑起来:“你若要别的,可能我没有,但是粮食我这儿可不缺。”

    他带着宋歌去了储粮的地方,偌大的石板铺就的场地上,有近百个粮仓,每一个都有十余层楼那般高。有一队队人正在忙忙碌碌搬运粮食出去,也有人在储存新收下的土豆,每个高耸粮仓外都站着一个计粮官,穿戴着俭朴青衫官服,胸前文心中是一枚蓝玉鹌鹑印。

    有搬运的脚夫不小心在途中撒漏了粮食,谷粒落在了地面上,慌得他想要弯腰去捡,但一动又扯得粮袋破口处更大了些,哗啦啦落下更多粮食。

    一旁的计粮官瞧见,抬手催动自身文气:“颗粒归仓!”

    地面上的一颗颗谷粒被淡蓝色微弱荧光包裹,很快就像是镜头倒放一般,又“流”回了之前的粮袋里,这一次脚夫立刻牢牢抓住粮袋的破口处,连声道谢。

    计粮官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颔首道:“慢些,莫要损坏了粮食。”

    “哎,是是!”

    而另一边的粮仓门口,计粮官在统计完最后一袋归仓的土豆新粮之后,在自己手中的卷册上勾勾画画。等记录好了,再叫了两三位同事前来一起小心用手掌贴着粮仓厚实木壁,口中齐声道:“聚沙成塔——”

    几个人显然也是经常配合习惯了,淡蓝色微弱光芒从他们掌心几乎是同一时间溢出,向上蔓延,很快光芒就包裹住了整个巨大的粮仓,闪烁数次,才慢慢融入其中。

    宋歌站在不远处看着,他用重瞳可以清晰看到,这些人的力量虽小,但几乎没有一丝遗漏地全部包裹住了每一处粮食——他之前还在奇怪,土豆容易发芽不好储存,原来还有这样的文气运用方法,倒也十分方便了。

    大司农带他去了一处粮仓,一样硕大的圆柱形桶身和斗笠式的屋顶,人走进去都显得空旷。

    这里存放着的是大豆,不过已经空了大半,还剩下的不足十分之一,堆叠起来的麻袋看起来约莫有几千斤黄豆。

    大司农指给宋歌看,道:“之前军中调用了些许,这一处粮仓里只得这么多,若是不够,可以再去其余州郡调用一些。”

    宋歌道:“这些大约够一个月的用量。”

    大司农有些惊讶:“你要那么多黄豆啊,做什么用?也是战马精料?”

    宋歌道:“我打算做豆浆,剩下的豆渣用来做饲料,慢慢推广开……”他想了一下,手放在袖笼中,摸索了片刻从随身仓库里取出了之前奖励的物品,那是乌篷船队附赠的黄豆种子,上面写着“高产早熟大豆种子(可催生)”。

    可催生,那就代表这方世界的文气对它有效果。

    宋歌把这一小袋种子交给大司农,道:“还要麻烦大司农,帮我催生一批黄豆,各处粮食紧缺,提前把战马饲料做好,也能省下一批粮食。”

    大司农接过,看向他的目光越发慈爱,点头道:“好,给我几日时间,一定给你送去。”

    同为粮食奔波的人,大司农几乎是立刻明白了宋歌的想法。

    战马不跟人争抢粮食,省下来的,都可以给人吃。

    多一小捧粮食,那就是救下一条命。

    *

    宋歌没有多停留,很快让人带着这一批黄豆先走了。

    京城中有不少因天灾无法经营的铺面,有些仅剩断壁残垣,有些熏黑了屋舍,但墙壁还坚固,能将就着用。

    宋歌手头不缺银两,盘下四间相对完整些的铺面,打通之后,改建成一间豆腐坊。

    这铺子不仅有门面,还有颇大的后院,里面有一眼井水,这也是宋歌挑中它的原因。宋歌让人把铺面简单打扫一遍,黄豆运来之后,就开始制作豆浆。

    第一批豆浆因为没经验,成色不太好,宋歌也没嫌弃,让人运送去了盐场那边,代替石灰粉提纯粗盐。

    豆腐坊刚开,事情太多,宋歌走不开,就让绀珠代替自己跑了一趟。

    他自己则继续留在这里,守着石磨制作豆浆。

    盐场。

    管事早早就等在门口,迎着来送豆浆的车子。

    一只九官鸟落在管事肩上,蹦跳几下,似乎觉得不太舒服,又跳到了管事头上,震动两下翅膀之后这才舒坦了。

    管事不以为意,他几乎是看着绀珠一点点长大,对这只能口吐人言的聪明鸟雀十分慈爱,几乎是当成了孙儿辈。

    等送豆浆的马车到了之后,管事让人送进煮盐作坊中。

    宽敞的煮盐作坊中热气腾腾,几口硕大的盐锅正沸腾着,里面的工匠都打着赤膊,干得热火朝天。

    管事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拿了绀珠送来的纸条,正准备念,就听见头顶上传来了清澈的声音:“诸位,蜃灰不多了,现用浆汁代替,方法如下,先取卤水放入锅中,再放浆汁,熬煮出浮沫刮除……”

    这声音,和宋歌的一模一样。

    管事愣了下,连忙去看手上的纸条,果然,绀珠复述的和纸张上的一字不差。

    一旁的数名工匠在听到宋歌声音的时候,先是慌忙行礼,没瞧见人,这才发现是九官鸟在学话,有没怎么见过的人都看得惊住了,眼睛眨都不眨。

    管事顶着鸟,双手拢在袖中,一脸严肃道:“噤声,认真听着!”

    “是、是!”

    绀珠学了一遍,又要再背。

    管事从袖中摸出几颗瓜子来,喂给它,绀珠就用爪子握住了自己磕着吃。

    管事问了一遍众人,见有的人记住了,有的没太记住,就点了那几个记性好的道:“你带人去做,做得好了,这月薪俸翻一倍,其余人也要认真去学。”顿了一下又道,“小主人来信说,过几日会有一批粮食运来这边,你们可在盐场兑换粮食,价格比外头要低上一些,每人限量百斤。”

    被点名的两人高高兴兴应下,面上笑意藏都藏不住,如今到处都是灾情,粮食价格涨了许多,也只有他们因为在盐场有份稳定工作才能养活家人,薪俸多了,还能兑粮食,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管事在这一处说完,又带着绀珠去了其他几个煮盐的工坊。

    如此一路走下来,绀珠没累,管事都有些心疼了。

    他觉得小主人那么一点大的年纪,就有操不完的心,耗费脑子的事儿太多让他一把年纪的人都于心不忍起来,如今小主人养的鸟雀也这般乖巧懂事,累了这么半日,一点都不闹。

    管事让人拿了一点果子来,只取了上面最红的一点尖尖果肉,切成小块喂给绀珠吃。

    绀珠吃得津津有味。

    管事在一旁看着,更加欣慰。

    多好的鸟雀啊,还不挑食呢!

    另一边,京城豆腐坊。

    宋歌试了几次之后,很快就做出了色泽白润、味道醇厚的豆浆。

    工匠在盛了一碗,正打算往里面加一点糖,就听见宋歌道:“不用加糖,就这样端来我尝尝。”

    工匠愣了下,连忙端了过去。

    宋歌尝了一口,趁热喝味道也不错,当然,要是加糖了会更好喝一些。但是糖和盐一样,属于有些奢侈的调味品,尤其是精细的白砂糖更为难得,想要推广的话,还是原味豆浆更容易些。

    宋歌喝完一碗,吩咐人明早多准备一些,就离开了。

    第二日一早,天还蒙蒙亮,京城街道上陆续有人开始出来上工了。

    他们里有不少人是这次受灾的百姓,太子殿下以工代赈,工部、户部分发了许多任务下来,绝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一份工,卖些力气养活自己和家人,若是再勤劳些的,还能攒下些银钱,修补自家房屋。

    而家境略富裕些的人,也开始招小工修补家中房屋,已经住了回去。连学堂都恢复了原先的样子,虽庭院还有碎砖尚未修补齐全,但走在街道上,隔着高高的院墙就能听到里面朗朗书声。

    听着这些书声,不少人面上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路上有人加快脚步,向着工作的地方小跑过去,和他擦肩而过的是同样脚步匆匆带着孩子送去学堂的人。

    有的人家孩子年幼,刚鉴出文心不满一年,这会儿又饿又困,揉着眼睛扁嘴要哭。

    大人从袖中掏出几个铜钱,往四周看了,想随便买点什么吃,他们家中条件不差,但厨房还未修好,这两天都用不了灶火,这会只能先随便凑合一口。

    “阿爹,我肚子饿……”

    “知道,知道,这就去买点饼。”

    正看着,就瞧见一处店铺附近聚集了格外多的人,但奇怪的是大家都分散得老远,伸长了脖子去看,并不敢靠近。

    那人也好奇,一边付钱买了饼等着,一边凑过去问道:“发生何事了?那店怎么了?”

    站在那的人回头看他一眼,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双眼放光地小声道:“轻声些,你瞧那是谁……”他抬手指了前头。

    牵着孩子的人探头去看,一家瞧着像是刚开业的豆腐坊前头,摆着几个硕大的铁桶,里头有热气不断冒出,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味,一个玉冠华服的小少年正站在前头,端着一碗豆浆在喝。

    看了一会,他才惊愕道:“是、是——!!”

    一旁的人连忙捂住他的嘴,生怕他惊扰了仙人一般。

    那男人被捂得差点喘不过气,连连点头,对方才放开他,但就算这样男人面上也带了兴奋之色。玲珑心啊,活生生站在眼前的宋家小公子,他还是头一回见到玲珑心哪,果然长得不似凡人!

    一旁的人满是得意道:“我刚才一路过,就瞧出来了,我儿子前两年在泮宫鉴心,泮宫你知道吧?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后来行拜师礼,拜的就是咱们这位小学士,啧啧!”

    虽不是他拜,但他儿子拜了,与有荣焉。

    牵着小孩的男人一脸羡慕,他家孩子年纪小,去年才鉴心,没赶上好时候。

    这么想着的,忽然又注意到了那位小学士正在喝的东西。

    连玲珑心都这么爱喝,那肯定是好东西啊——

    这么想的,不止他一人。

    等宋歌喝完一碗豆浆,离开之后,周围聚集在那的人才呼啦啦一拥而上,抢在前头问:“掌柜的,你家卖的是什么?”

    “豆浆!”

    “来来,给我来一碗!”

    “我也要,我要两碗!”

    “我带了竹筒,先给我装一些,我带走!”

    ……

    周围的人挤挤攘攘,有些抢不到前头去的,听见这一连四家店面都是掌柜一人的,立刻去了旁边买。

    生意太火爆,很快就卖空了。

    牵着小孩的男人也抢到了一碗,他小心护着端出来,让他儿子一边吃饼一边喝豆浆,自己没舍得喝一口。

    小孩已经懂事了,喝了一半举起来要分给他。

    男人连忙道:“你喝,你喝,这可是玲珑心都爱喝的,你多喝一点啊。”一定能变聪明。

    光是这么想,心里就美滋滋的。

    等送了孩子去学堂之后,男人又快步跑了回去,想排队再买一些豆浆带回加家中去,之前玲珑阁的盐他们家只舍得给孩子一人吃,但这豆浆便宜啊,多买一些,带回去全家一起喝,尝尝鲜。

    但这会儿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有许多人拖家带口跑来买豆浆了。

    一文钱一碗的豆浆,别说现在,放在平时没遭灾的时候也便宜划算呀!

    也有人买了豆浆,还不知足,问:“掌柜,你这豆腐坊还有其他的吗?豆腐、豆皮有没有?”

    “没有!”

    “那再给我来三竹筒的豆浆!”

    好不容易排到,来都来了,绝不能空手走。

    等到中午的时候,宋歌又来喝了一碗豆浆,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这跟打广告似的,引来了更多人模仿追捧,明星效应之下,这条街上甚至还零星开了另外一两家豆腐坊,规模要小许多,也在外头支了摊子,卖豆浆。

    宋歌一视同仁,又去了那家小摊前喝了一碗豆浆。

    这家小店的老板诚惶诚恐,收下宋歌那一枚铜钱的时候,更是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咧嘴笑着把手擦了又擦,珍而重之把铜钱放进了贴身兜里。

    等宋歌走了之后,周围的人蜂拥而至,小店老板连忙热情招呼起来。

    第一家如此,第二家也是如此……

    宋歌一连喝了七八天,彻底带火了整条街的生意。

    现如今那条街上吃食生意做得极好,除了豆浆,还有豆腐、豆皮和豆花饭。除了这些,连带着卖炊饼和包子的人生意也越发好了,整条街早上最是热闹,不少人赚到了钱。

    宋歌坐在家中,听着熊山来报:“小主人,已按您说的去收购那些豆腐店的豆渣了,现除了南城这条街上,北城和西城也开了几家,我让人去收了些豆浆和豆渣,按您说的已经分批处理。”

    宋歌点点头,道:“好,之前豆渣做的菌液囤了多少?”

    “有十余桶,都用木桶封好了。”

    “分一半送去凉州,另外的送去漠北,这事儿你亲自去办,”宋歌从袖中取出之前就写好的配比方案,上面有详细的解说。“可以慢一些,但一定不能出纰漏,我上次带你配过一回,你留在那等他们学会了再回来。”

    熊山眼眶发热,拱手道:“是!”

    他双手接过那张纸,小心收进怀中,他是军中之人,自然知道这薄薄的一张纸上承担了多少重量,这是救命的配方。

    等熊山走了之后,宋歌才略微休息了一下,双手揉了揉太阳穴。

    窗户那边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宋歌不用回头,都知道是谁来了。

    很快,一双手代替了他的,开始给他按揉太阳穴,用的力气比他大一些,但此刻按揉得也还挺舒服,宋歌也就没拦着,随他去了。

    伏三易按了一小会,忍不住从后面抱住他,逗他道:“阿照,你渴不渴?我去买你最爱喝的豆浆……”

    宋歌拿了一个果子,去堵他的嘴。

    伏三易咬了一口,还在笑:“外头人都说你那么聪明,和爱喝豆浆有关,我怎么不知道你还喜欢喝那个?”

    宋歌无奈道:“我这几天都要喝吐了。”

    伏三易就伸手去摸他肚子,给他揉了揉,趴在他肩膀那闷声笑。

    他过了一会,道:“不过阿照这主意很好,这才几天,满京城的人都流行起喝豆浆了,不管你要买多少豆浆、豆渣,都很容易,不枉费你每天穿得那么郑重的出去走一圈。”他想了想,带了一点酸意道,“阿照和我出去,都没穿那么漂亮的衣裳。”

    宋歌道:“那是我过年穿的,谁天天穿过年的衣裳?”

    伏三易小声道:“铃音阿姐每回见我哥,都那么穿,有回还给狮子雪绑了二十六条小辫子,真的,我数了两遍。”

    宋歌忍不住也笑了。

    *

    漠北,军营中。

    初春时节,北地冰雪尚未消融,这日又下了一阵雪。

    从关内来的一批人,这一次轻装简行,十余人的队伍中只有三匹马背上捆绑了物资,那是几个模样古怪的木桶,被一层层棉被包裹起来,小心存放。

    军营中的人并未敢对这一个小队的人轻视,虽只有十余人,但所有人武魄品阶都是三、四品。

    在军中,足以堪当将领。

    这支小队的人下马之后,小心抱着那几个木桶去了房间里,他们是万俟元帅挑选出来给宋歌当护卫的人,而在此之前,有几名本就是漠北军中之人。

    他们这一次,是来送菌液的。

    之前宋歌已经送了一台粉碎机给万俟铃音,被她安置到了北弓营,北弓营里本就是铸造武器为主,马鞍、马镫一类的也有许多,粉碎机在这里并不突兀。

    而这一次送来的菌液,是配合粉碎机一同使用的,可以加快数天的饲料“催熟”——这是小学士说的,送菌液的人一板一眼复述,生怕落下一个字,也不敢说错一个字。

    北弓营的军汉匠人们拿出纸笔,认真听,认真记。

    ……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了凉州。

    熊山亲自带队,去了凉州,他之前曾和凉州守军有过几次接触,对他们还算熟悉,因此主动请缨来了这里。

    一样十余人护送五个木桶,一路快马加鞭到了凉州城。

    桂承年听闻之后,亲自下城楼来接了他们,他之前去过一次盐场押运竹盐,因此也见过熊山,这会儿瞧见他们一行人来,小老头更是抬手拍了他们厚实的肩膀好几下,一脸喜色道:“好,好,来了就好!”

    熊山拱手道:“守备,奉我家小主人之命,特前来协助筹备战马粮草。”

    桂承年没见他们带的粮车,只瞧见那几只木桶,苦笑道:“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庆国蝗灾,凉州这一代也没好到哪里去,我等虽严防死守,但那蝗虫实在防不胜防……这里莫说芋粟一类的粗粮,草都没剩下多少,你家小主人那青储之法虽好,奈何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啊。”

    熊山咧嘴笑道:“守备这话,我家小主人已经想到,他让我告诉守备,且放宽心,他能给您‘变’出些饲料来,只是还需守备协助。”

    桂承年自然是一百个愿意协助的,他这里眼瞅着弹尽粮绝,虽发了土豆芽苗,但种下去了,也不知道能护住多少。

    他们这里可是养战马的地方,马比人金贵。

    他甚至已经想到,第一茬那个什么土豆种出来先喂给马吃。

    熊山几人训练有素地开始准备,他们在京城的时候,宋歌已经带着他们做过一次,这一回不过是规模更大一些,因此看起来非常熟练,配合默契。

    熊山问桂承年要了一些晒干的蒲草,这东西如同野草到处都是,晒干之后又韧又滑,表皮上自带一层蜡质,结实地很,蝗虫都不啃这玩意儿。

    熊山很快组织人,制作了一批大袋子,用的都是晒干的蒲草,撕成细丝,又柔韧又防水。

    桂承年一直在旁边认真学习,瞧见他们做这些,有些疑惑:“这是要做雨具?”

    凉州不少百姓家里都用干蒲草做雨具,也有手巧的会编成篮子来售卖。

    熊山高高大大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手上飞快编织着,头都不抬道:“回大人,不是雨具,这叫‘编织袋’。”

    “编织袋?干什么用的?”

    “用来装饲料,催熟用的。”

    桂承年每个字都能听懂,但合成一个句子,又全听不懂了。

    熊山他们忙得很,马不停蹄做了几个之后,就开始让人去搬粉碎机,这也是宋歌前段时间让人送来的,路上小心运送耽搁了几日,也就比他们早两天到。

    桂承年很宝贝这机器,熊山他们用的时候,他就伸长了脖子去看,嘴里不住的小声让他们小心些。

    熊山是用过粉碎机的,不论是在盐场,还是新造的这一批粉碎机,他用的都很熟练。

    他很快就调整了档位,这时,门口也有两个人扛了几麻袋东西过来,他们走路不重,袋子里的东西轻飘飘的。

    桂承年不知道他们弄了什么来,等麻袋打开,才发现这里头装着的竟然是——芋粟芯?

    桂承年拧眉:“怎么把这东西搬来了,这不是灶房烧火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二章合一~

    ——————

    小剧场:

    投喂日常

    ①

    管事洗一大串葡萄,挑最红的出来,喂绀珠。

    管事挑最好的一块嫩肉,煮熟切小块,喂绀珠。

    管事早上自己吃蛋白,留出蛋黄喂绀珠。

    管事切草莓尖尖喂绀珠。

    ……

    ②

    管事(欣慰):小绀珠真好养啊,喂什么吃什么,一点不挑食哪。

    绀珠,得意挺胸!

    爱看天向你推荐他的其他:

    :,

    :,

    :,

    :,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