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互市
    嘉帝很喜歡秦朝寧, 哪怕知道秦朝寧在內閣的事情很多,也會時常召見他。
    太陽未落山前,他就又派內侍過去內閣把秦朝寧喊了過去了乾明殿。
    “秦閣老, 您看看這封奏折,是北邊邊境百姓與外族私下交易, 以物換物屢禁不止的請奏。”嘉帝一看到秦朝寧就高興地跳下了龍椅,主動湊上前去, 态度親昵地把奏折遞給秦朝寧。
    聞言,秦朝寧擡手撓了撓臉頰, 看着眼前過完年才剛十五歲的少年君王,對于他的親近有些許欣慰,也有些許無奈。
    邊境那邊我朝百姓與外族交易的事,他是知道的。
    畢竟, 全國各地呈上來的奏折都會經過內閣審核查看, 才再轉呈遞到司禮監。
    這事他和劉師傅、韋先生私下探讨過。
    這兩年宣國因着阮儲從海外帶回來的一些良種,整體的國情有所好轉。
    底層老百姓們的日子确實好過了一些,家中也開始有餘糧, 手裏也有點銅板了。
    像邊境那邊的百姓們,日子過好了, 家中便也能湊出些糧食布匹等和外族的人互相交換各自所需的物資。
    在供需關系面前, 倒買倒賣一下,多少能夠掙點兒差價。
    雙方交易這件事,在他和劉旭、韋之貫的眼裏, 實際上不是壞事。
    像宣朝這邊因為朝廷調控而價格下降了不少的糧油米面和食鹽,都是那些游牧民族極度缺乏的東西。
    而那些外族人手裏的馬匹、皮毛等又是我朝所稀缺, 能賣出好價格的物資。
    雙方不過各取所需。
    長期以來,那些外族的生活習性都是以游牧為主, 他們的生态缺乏農業的發展,等到了冬日裏缺衣少食時,主意自然就打到了搶掠宣國百姓的頭上了。
    現在如果能夠通過建立宣國與外族的互市,雙方能夠建立交易來獲得各自所需的物資,對于邊境的和平肯定是有利無害的。
    此外,宣國這邊還能通過雙方的合規往來,對外族子民進行文化滲透,展開數以年計潛移默化的馴化。
    普天之下,沒有人不想過上安穩富足的小日子,飄無定所都是生存面前的不得已之舉。
    如果宣國可以讓這些人慢慢“覺醒”,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是可以過上居有屋食有糧衣有布的日子的,這樣對于外族的內部分化瓦解,對于他們的子民的意志力的同化,都會有出其不意的結果。
    秦朝寧覺得,這件事仔細籌劃的話,邊境百年安定,不是問題。
    “陛下,關于此事,劉首輔那邊已經在組織閣老們初拟章程。詳細的,您不妨過兩日再看”,他回話道。
    相關的章程,他們還在探讨細化。這件事需要的人太多了,哪些人能夠替朝廷去寒苦的北邊邊境年複一年地落實此事,鑿實有待商議敲定。
    嘉帝聽罷,就把此事放一邊了。
    現在的朝政諸事,基本上大小事都有內閣把關,真正需要他拿主意的幾乎沒有。
    随後,他又拉着秦朝寧繼續讨論了其他幾個事情,有關于朝政的,有關于六皇子等弟弟妹妹的教導和後續安排的,也有關于他自己個人的一些煩惱的。
    秦朝寧對他這個少年皇帝很有耐心。
    不過,比起他自己直接給他答案,告訴他怎麽做,他更傾向于引導嘉帝自己去思考他的選擇會把事情引導至什麽結果,這些過程裏該事件可能産生怎麽的變化。
    讓他熟練地習慣多思,三思而後行。
    現在的朝堂現狀,雖然帝皇和內閣的關系是前所未有地展現出非常緊密和信任,但是也反映出另外一個問題來,君弱臣強。
    歷史上,君弱臣強的時期,只要出現心思不正的臣子,這天下會被攪得天翻地覆。
    這狀況下的危害不會比出現昏君暴君的時期能好上多少。
    對于近日裏朝堂上那些官吏們對于嘉帝的态度散漫和敷衍,秦朝寧有所耳聞。
    小人畏威不畏德,君子畏德不畏威。
    嘉帝需要上他作為帝皇的第一課,恩威并重。
    目前這幾年,他知道有劉旭師傅、韋之貫先生在,朝堂亂不了。
    所以,眼前秦朝寧把這些事情掰開給嘉帝細講,就放手旁觀他怎麽去做,不會過多幹預這位少年帝皇的歷練沉澱。
    幾天後,內閣那邊終于拟定了互市的初稿,在朝會上便由秦朝寧啓奏。
    “北方幾個互市的試點,會給我朝帶來的獲益遠遠不止微臣所提及的羊馬等牲畜、皮毛那些,也不僅僅止于邊境安定。”
    “若是我朝能夠通過互市滲透外族,長期馴化外族百姓,百年後北方版圖何愁不并入宣國。”
    “這是不費一兵一卒的千古之功。陛下,臣懇請陛下批準建立互市制度,我等臣子定當鞠躬盡瘁,達成宏願!”
    秦朝寧的話音落地,兵部就有武将忍不住跳出來,瞪着秦朝寧問道,“秦大人,您這樣的文官長期呆在京城這樣的好地方,怕是沒見過那些天生險惡的外族人。”
    “他們從來都是背信棄義,試承諾為無物,狡詐反複,只為利驅。”
    “我朝子民每年死于那些賊人馬刀之下的,不計其數。”
    “我朝不封堵外族人所需糧草的私下交易,不去趁他們物資缺乏采取弱之困之除之,卻反其道而行。他朝一日養大了外族的狼子野心,受苦受難的又将會是邊境将士和平民百姓!”
    “敢問秦大人,爾用汝之仁義道德來施仁政,有想過那些人值不值得麽?俗話有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倘若為了秦大人您口中的千古之功,就忽略了未來數年內,一旦我方給與外族的利益不足以讓他們安分守己,就要受其反撲的風險。這樣的大罪,秦大人您可擔得起?!”
    對方說着說着,臉色氣憤填膺到漲紅,健碩如熊的一個漢子莫名還神情委屈。
    他硬邦邦地朝着秦朝寧鞠了個躬,“還望秦大人莫要想當然了。”
    全程,晉鵬作為兵部尚書,沒有插話。
    他從秦朝寧啓奏開始,就緊皺着眉,像是誰給他喂了黃連一般。
    但是,出于對秦朝寧的信任,他不覺得這位能夠憑一己之力讓本朝兵力提高幾個高度的人,會理想化到天真的程度,計劃“感化”那些外族人。
    他本想着散朝後便找秦朝寧談談來着。
    現在,既然他底下的兵提出了異議,他就看看秦朝寧究竟是如何打算的。
    他們這些老臣,這些年見證過邊境反反複複的大小戰争太多。
    對于人性,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什麽大國風範,什麽君子之德,在真刀真槍,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面前,都是狗屁!
    他們寧願相信那些外族人是被他們打怕了,對宣國将領忌憚,都不會期待他們變得善良了,聽勸了,懂事了,然後才不再燒殺搶掠了。
    大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秦朝寧。
    對此,秦朝寧出列朝那位武将回了個禮,才朗聲回話道,“朱參将的顧慮不無道理,亦很貼切邊境這些年的實況。”
    “本官能從朱參将的話語中獲悉,朱參将想必曾多次前往邊境駐紮。朱參将的顧慮無一不說明朱參将是個務實的人。”
    “秦大人還是把重點放回互市開放的必要性吧,不要顧左而言他。朱參将的為人大家有目共睹,無需秦大人再此浪費唇舌”,內閣其中一位閣老,左博簡出言打斷道。
    面對左閣老态度上的稍許咄咄逼人,秦朝寧笑了笑,“左閣老說的是。”
    他少有和別人打嘴仗,不在意這點兒言語官司,繼續往下說道,“本官統計過近兩年以來邊境那邊外族來犯的次數,發現自從邊境的各個軍營建立了火械分隊,以及把武器都替換成了北都軍器監所研制的新武器後,邊境出兵的次數從三天兩頭就要去對戰外族,減少到月餘都罕有出兵一次。”
    “這意味着,我朝兵部現有的軍備和武力,已經足以震懾外族。”
    “這不僅是從北方邊境近兩年的和平能夠體現出來,從南方各個邊境無倭寇來犯亦可得知。”
    “在我方武力配備具備強有力優勢的前提下,本官與內閣諸位閣老商讨過,比起對外族趕盡殺絕,還是讓各個外族歸化的好。”
    “這裏不得不提及,互市一事可行的根基,就是在我朝強大的軍事能力的支持下來發展建設。目前以我朝的軍事實力來看,哪怕是只展開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多族往來,那些外族亦不足為懼。”
    “任何陰謀詭計,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下,都是紙老虎。”
    “此外,各位大人不妨看看我國周邊的地圖板塊。”秦朝寧拿出幾份紙張,在內侍搬上來的長案桌上鋪開,“這上面,就是本官提議潛移默化使得外族子民歸化的原因。”
    只見紙張上,宣國北方的地域遼闊非常,橫跨國境線以外都還有大片西延、東延的土地。
    秦朝寧擡手指着那大片的土地,“本官查過不少雜記,這些土地底下有着豐富的鐵礦、金礦等,還有一種黑色可燃燒,有多種用途的油(石油)。”
    “那邊的氣候不僅适合養出油光水滑的駿馬,還有着許多其他自然資源,像藥植、魚類……”
    在不發動戰争的手段下,現在以互市走出第一步是最好的。
    所有的安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疆拓土,同時讓所有百姓,包括歸化了的外族子民,在這個過程裏都過上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日子。
    在秦朝寧說明情況的期間,有的官員提出疑問,“秦大人,以我朝目前的民生實況,別提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百姓們頂多算堪堪飽腹,脫離了饑餓階段。”
    “我國都未國富民強,何能收歸那麽多異族之人。秦大人您嘴裏描繪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種希冀和夢想。”
    “李大人所言在理”,秦朝寧對發言的國字臉官員笑了笑,“我國現今國情确實如此。”
    “發展己身國力之事是我朝需要持之以恒,堅定不移的大事。稅改一事,就是為了能夠讓民生發展得更好所作出的改變。”
    在改革的理念上,秦朝寧想過很多個日夜。
    他穿到宣朝這個朝代裏,他的生命也不過如芸芸衆生一般,就百歲彈指間。
    他能做的太少。
    “這談何容易。”
    “秦大人還是太年輕,想得過于美好。”
    “就是,像下官家鄉那邊的鄉親,今年據說收成在繳納稅收後,也僅夠不餓肚子。”
    ……
    殿上的官員們熱烈讨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