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 第193章 泰山封禪
    第193章 泰山封禪
    散了朝會, 大皇子暨元望,二皇子暨嘉祯,分別跟随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離開了太和殿。
    禮部尚書常賓長相圓潤, 平日裏人也好說話,是心寬體胖的性格。
    他對于大皇子到禮部做事沒什麽想法, 笑呵呵主動問暨元望,“不知殿下, 在禮部當職這段時間,想做什麽事呢。”
    暨元望冷着臉, 腳步一頓。
    想做什麽??他都不想來禮部,他能想做什麽?
    哪怕心裏面這般想着,他還是深呼吸一口氣,整理好情緒, 溫文有禮地對常賓應道, “常大人看着安排即可,本宮都能學。”
    他不想得罪常賓。而禮部作為六部之一,要是能夠得到這些文官的支持, 也不枉他來這麽一趟。
    常賓聞言笑了笑,“那殿下不妨到了禮部後, 看看再做定奪。”
    “那便依常大人所言”, 暨元望說道。
    待他到了禮部,常賓安排了禮部所有官員都前來給他見一見。
    在過來行禮的官員裏,暨元望很是驚訝地見到了劉勉, 劉旭的大兒子。
    這時,他才想起來對方好像确實就在禮部任職的。不過, 劉旭這人低調得很,倒是沒什麽人會提起劉勉來。
    在禮部過去幾年了, 劉勉還是一名青衫官員,當任禮部主事,未有升遷。
    “下官見過大殿下,見過常大人。”被大皇子明晃晃地打量着,劉勉帶着些許局促行禮道。
    “免禮”,暨元望沒想和他多說什麽。
    他在心裏暗自納悶,劉旭那個奸猾的老東西,怎麽會養出這麽個老實小兔子的兒子。
    爾後,他的幕僚之一,禮部郎中盧忠賢也過來行禮了。
    暨元望對他點了點個頭,就看向下一個人。
    片刻後,常賓就把禮部上下都大致上給暨元望引見完了。随後,他簡單地點了點幾個重要點的官位出來,話裏話外暗示給大皇子挑選。
    暨元望聽罷後,選了禮部郎中的崗位,就跟着盧忠賢和另外一位官員一同做事。
    見狀,常賓客客氣氣地勉勵了盧忠賢與另外一位禮部郎中幾句,叮囑他們二人接下來要好好協助大殿下。
    盧忠賢和另外一位禮部郎中自然忙不疊應下。
    常賓把大皇子托付給他們二人之後,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這之後,暨元望就開啓了他在禮部休閑懶散,事事有人忙前忙後的日子,活計有人幹,功勞有他一份那種。
    盧忠賢和那位禮部郎中任勞任怨,還頗積極打掩護以及送功勞,可謂煞費苦心。
    一方面是,他們不敢讓大皇子做一些瑣碎的雜事,另一方面則是存了讨好大皇子的心。
    一方願打一方願挨就是了。
    對于他們這些做法,常賓這個禮部尚書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鼓勵也不阻止。
    甚至于,在他看到盧忠賢他們交上來的材料,大多數署名都是暨元望的那些時候,還能夠面不改色地對大皇子說幾句表揚的話。
    曹明洋對于大皇子暨元望被派去禮部這件事,比暨元望自己上心多了。
    雖然歷帝看上去已無大礙,他依舊心存懷疑。
    這段時間裏,他有意把自己府裏的幾個庶女都許了出去,和幾個武官結了親。
    暨元望那裏,也在他的點頭下,最近納了兩名側妃,分別是大營坐營官潘國源家中的嫡次女,度支主事廖奇文家中的嫡長女。
    朝堂上下的官員調整,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能動的動一下,不能動的就再等等。
    期間,恩科殿試很順利地結束了。
    這一批天子門生,不少人私下都和曹府搭上了關系,後面分派官職的時候得到了大多數都是留京任職的好差事。
    至于和秦朝寧往來密切的那幾個進士,錢勤學、梁梓穩、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鴻羲,則都被分派外放做官了。
    朝廷給他們挑的上任地方,還都是些偏遠的艱苦地區。
    因為路途遙遠,又有截止到任時間,連給他們返回原籍探望家人,建進士牌坊等的時間都沒有,幾乎是兩三日內在京城裏收拾收拾就得立即出發。
    原本按照廉侃、能俊悟、虞鴻羲三人殿試後還是在二甲前幾的排名,混個翰林院庶吉士是穩妥的。
    然則,曹明洋作為主考官,直接就把他們剔除在庶吉士之外了。他的理由用的是翰林院如今的庶吉士太多了,今年不需要增員。
    這理由,倒是橫豎說得過去。
    翰林院的庶吉士大多數是待官的狀态,自然是不缺人的。但是每一屆春闱後再進幾個人,也是常态。
    這事本就是一件可進可退,左右都行的事。以至于,也沒人會特別關注庶吉士增不增員,為什麽增員,又何緣由不增員。
    曹明洋作為主考官,又作為次首輔,他這麽做了,就沒有人會對他的決定提出反駁或者質疑。
    最後,在這件事上,廉侃、能俊悟、虞鴻羲都毫無還手之力吃下了啞巴虧。
    惡心,卻無可奈何。
    對此,秦朝寧也沒有什麽好的法子。
    他在他們幾人拿到外放任命的時候,就嘗試找過了劉旭和韋之貫請教如何破局。
    說實話,他是真沒料到錢勤學幾人會被這般安排的。
    這使得他産生了稍許愧疚感。
    不過,劉旭和韋之貫的建議都是,留任翰林院當個庶吉士,如今真不一定比得上當個外放官員好。
    他們覺得這幾人趁着年輕,出去鍛煉沉澱一番,可能日後自有造化。
    見事成定局,秦朝寧只好趁着這短短的兩三天,把自己為官的一些經驗傳授給他們。
    接着,他又幫他們把行囊、馬車、車夫等那些準備好,親自把他們幾人送出了京城。
    另一邊,二皇子暨嘉祯在刑部的日子,過得就很是忙碌。
    韋之貫不會因為他的身份就對他有所優待。
    在他手底下,衆官員皆平等地吃苦耐勞,沒人可以逃避各種雜務。
    暨嘉祯做得不對的地方,韋之貫都是直接點出他的問題,然後讓刑部哪個官員有空就哪個人去手把手教他。
    刑部的官員們一開始還挺怕自己會惹到這位殿下。
    直到後來,他們發現這個皇子,還挺“乖學生”的,他們和暨嘉祯的相處就放松下來了,該怎麽做事就怎麽做事。
    有東廠的耳目在,歷帝對于兩個兒子的現狀都有所耳聞。
    然後,他就靜靜地,不做任何幹預地看着他們混成怎樣。
    私底下,他對遠在臨聿府城的姜子鈞下達了召回令,命他攜幾名人手返京述職。
    這道聖旨是劉旭幫忙起草的。
    這事只有歷帝自己和劉旭這個首輔大人知情。
    而劉旭,自打寫了這麽一道聖旨後,沒幾天就愁得人都瘦了兩斤了。
    可是,這還不是最讓他心煩的。
    最讓他心煩的是,曹明洋幾人在內閣拉幫結派,開始在政事上面公然動用自己的投票裁決權幹預朝政。
    在他和韋之貫各一票的情況下,曹明洋與其他幾位閣老合計五票。
    雙方的票數相距懸殊……大有無法維持原有的平衡的跡象。難聽點講句,現今就差曹明洋幾人來上一次指鹿為馬,就此撕破雙方平和的假象。
    正歷十九年中秋後,歷帝在朝堂上直問戶部尚書周知臨,國庫當前的收支情況,可夠支持他泰山封禪一事?
    聞言,周知臨即刻就雙膝跪下請罪,“臣有罪!——國庫托于微臣,微臣辜負了陛下重任,數年未能使得國庫充盈,長期延誤了封禪大事。”
    他,在戶部實在撥不出泰山封禪所需的銀子。
    接下來,要是把國庫這兩年好不容易積攢的那幾十萬兩都用去修前往泰山的路,用來修葺泰山封禪的寺廟和行宮……入秋後,各地軍營的軍饷就會難以為繼,各地突發狀況就會缺少銀兩周轉,官員們怕是過冬的幾錢炭銀子都不能準時發放。
    周知臨,沒法為歷帝做出此舉。他認罪認得決然。
    歷帝把手上的奏折往周知臨的頭上一砸。
    周知臨不躲不避,把腦袋埋得更低了一分。
    大殿上,文武百官皆噤聲。
    歷帝看向底下的官員們,質問道,“朕兢兢業業數十載,為何國庫艱難至此?爾等拿朝廷俸祿,是這般為君分憂?”
    他這話問得,太和殿上站着的官員們的內心都是冤得很。
    國庫前些年一直就是空虛的,又不是他們造成的。
    而且,且不說前些年宣國國境內大小災難不斷,邊境時有入侵,百姓們日子不好過,商戶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此般情況下,哪怕苛捐雜稅都收不上來多少白銀,這庫銀又怎會豐盈?
    就說俸祿這件事吧,他們這些官吏們才拿多少銀兩一年,陛下自己心裏沒點數嗎?
    ……就那微博的俸銀裏面,還都不是全部發的白銀,有部分還是折的柴火、木炭等亂七八糟的實物!
    大多數官吏覺得自己為官這麽多年以來盡量兩袖清風地賣命,已經夠艱難了。
    真的死了見到祖宗的時候,說不準都會被祖宗罵自己蠢不蠢,怎麽不開竅,不學學別人水至清則無魚,圓滑點,好歹活着的時候為自己謀求點好日子呀這種。
    所以,文武百官基本上沉默地聽着歷帝在漢白玉臺階之上毫不留情地批評着所有人,任由他把大家都罵得狗血淋頭。
    無論是劉旭、韋之貫、曹明洋、其他閣老或者六部尚書等,都沒人出言勸告怒火中燒的歷帝。
    他們深知,哪怕是掏空歷帝的私庫的庫銀,再去動用國庫的庫銀,這泰山封禪一事依舊辦不下來。在場的他們這些官員,沒法幫陛下達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