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秦昭襄王即位初年,秦国只有内史、陇西、巴蜀以及上郡等地,从这场伊阙之战种,秦国获得韩国的河外、上党之地,楚国的南阳、鄢浧之地,魏国的河东、河内之地,领土扩为十多个郡,国力大增....】

    刘邦感慨道,“名将啊,悍将啊,我军中诸将,唯韩信可与白起一战,多亏你把他带来我汉军之中啊....”

    提起韩信,萧何的眸色不由得幽深了一些,他慢慢斟酌道,“他们,确实都是千古难逢的大将之才....”可惜都没得善终。

    这些日子,每每想到韩信,刘邦都觉得心头有点闷得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总之不好受就是了。于是他摆摆手,“罢了,罢了,前尘旧事,俱往矣!”

    【而赵惠文王虽然饿死了老爹,但在国事上,也算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在他的任期内,拜蔺相如为相,以廉颇、赵奢为大将,与秦数次交锋亦有败有胜,一时形成僵持之势...后来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赵丹即位,赵奢去世,蔺相如病重,秦国率大军前往赵国,在长平展开决战..】

    【在这场对赌国运的庞大战争中,赵国有‘带甲之士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秦国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但秦国还有战神白起....秦军屡战屡胜之际,却困于老将廉颇占据险固地势、坚守不出之策,若长此以往,此战将拖成持久战,对远道而来的秦军十分不利...于是秦军又以离间计,骗得赵丹换下老将廉颇,让赵奢之子赵括上场统兵....】(1)

    朱元璋冷嗤道,“这一仗赵国若能拖他个三年五载的,最后谁嬴还未可知,偏偏赵丹那小子蠢,哼,赵奢打仗厉害,不代表他的儿子打仗也能很厉害...这种优势,若真能父传子,秦国又如何会亡...”

    说到这里,他猛地顿下话头,若世间真有父子相传的本领,我大明又如何会亡?孟姑娘她,能把这种本领传授与我老朱吗?

    【其实这个决定,遭到了赵括母亲的激烈反对,她认为自家儿子远远不如廉颇,完全担当不起这个重任,甚至还上书恳求赵丹收回成命,不过被赵丹拒绝了....赵括来到长平,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部署,正中秦军下怀,白起以霹雳之势,截断赵军粮草,围而攻之...5个月后,赵军战败,数十万人投降秦军,可白起并没有收留他们...长平之战,被斩首坑杀的赵军士卒,合计约40余万人,堪称古代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2)

    赵武灵王看着画面中堆积成山的尸首,面色一片铁青,牙齿都忍不住在打颤,杀我赵军40余万人,岂非举国之精锐耗去大半?怪不得我赵国后来会败!不,本王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了....

    【关于白起坑杀赵军之事,根据后世史学家推断,有这几种原因,第一点,白起担心如此多赵军投降到秦国后,身在曹营心在汉,反而会降低秦军整体的战斗力,而且这些兵士的家人都在赵国,将来如果造反,要镇压这么多人也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二点,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是非常低下的,在当时历经三朝的商鞅变法,也只是集全国之力富国,而无法富民,在那个秦国百姓都不能吃饱饭的时代,增加45万士卒消耗粮食,对秦国来说压力也是巨大的,何况对方还不一定会忠于秦国...】

    【第三个原因则是,前面我们说过,商鞅变法,抑商、重农、收重赋,就是为了把立军功,变成秦国上下唯一逆天改命的渠道,让秦国兵士上了战场奋勇杀敌,而秦国军功是按斩首人数算的,杀一个人敌人能晋一爵、或获封五十石的官职...】(3)

    各朝各代的老百姓,悲哀地看着画面上那些被掩埋到深坑的士兵,感同身受。有家中亲人被征上战场、再也没有回来的妇人,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那些惨死战场的亡魂,在统治阶层眼中,他们只是最低微的士卒,是一个个伤亡的数字,可在百姓眼中,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自己的父亲、儿子和兄弟...

    君王想要的王图霸业,他们不懂,也不理解,对他们而言,谁当君主都行,只要那些贵人们别打仗,若能在征粮食税赋之时,给大伙多留几口够吃上几餐的口粮,那就是世间顶顶好的君王了....

    【长平之战直接扭转了战国局势,让赵国元气大伤,无法再跟秦国争霸,也让各国君主惧怕秦国、同情赵国,继而空前团结起来,六国百姓更是抗拒成为‘野蛮秦国之民’...有人说白起是出类拔萃的职业军事家,也有人说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狂魔,不管怎么说,这场空前绝后的大胜仗,让秦国上下陷入狂热的喜悦之中....】

    【第二年,秦昭襄王再次出兵攻打邯郸灭赵,但所有人都没想到,那位长平之战后、想一鼓作气攻打邯郸的战神白起,这回却称病拒绝了出征,他甚至还劝君王先放赵国一条生路,先休养生息让国内百姓得以喘息...第三年,秦昭襄王再次下令,让白起担任灭赵大军主将,再次被白起拒绝....】

    画面中,攻打邯郸两年的秦军久攻不下,楚国和魏国又带着数十万将士赶来支援,秦军死伤无数....

    秦昭襄王怒气冲冲道,“让白起立刻前往邯郸应战!”

    白起府中,秦昭襄王前来探望称病不肯启程的白起,强硬命令他立即出发。

    只见白起再次劝道,“君上,臣说过,长平之战让诸侯心有戚戚焉,此番秦国再去攻打赵国邯郸,诸侯必会群起而攻之,届时赵国与他们里应外合,秦军必败无疑!此时放过赵国也就是放过秦国...”

    秦昭襄王冷笑道,“怎么,怕了?还是说,你肯忠心的只有魏冉,不肯再为寡人卖力?白起,寡人命你,即刻前往邯郸!”

    白起愣了一瞬,旋即坐直身体,一字一句道,“臣忠心的,永远只有秦国!只是,臣这身子骨,早就是个漏风的空架子了,请君上恕臣....这一回,真的无法再上战场,为秦国效力了....”

    秦昭襄王静静看着他,随即笑了,“好!白起,你很好...来人!除去白起武安君之职,贬为低阶士卒,即日起不得再逗留咸阳,迁居阴密!”

    白起重重咳了几声,苦笑道,“臣遵命,只是眼下病重不能出发,请君上宽恕些时日....”

    秦昭襄王怒气冲冲拂袖而去...

    另一个时空,因思念小嬴政过度,干脆找来白起、聊自家小乖孙的秦昭襄王嬴稷,停下了话头,暗道,还好当时,寡人还没来得及攻打邯郸,天上的仙人就降世了,不然,秦军损失就大了....

    白起看着画面,面色平静无波澜。

    【白起在咸阳逗留期间,魏楚韩赵联军大破秦军,秦军副将郑平安率两万人投降,邯郸解围,联军继续攻打逃往汾城的秦军主力...秦昭襄王怒火攻心,把秦军不能取胜的原因归罪于白起,下令他立即滚出咸阳,秦相范雎趁机劝君王杀了白起以绝后患...】

    画面中,刚刚走出咸阳西门十里地的白起,接到了君主派使者送来的利剑,使者面无表情道,“白起,君上命你即刻自刎!”

    白起茫然接过利剑,“我究竟犯了何罪,让君主恨我至此?两年前我就劝过君主,此番再攻邯郸,必会激起列国合而攻之,此战之败,非我之罪!”

    使者笑了笑,“你不如再想想,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过...”

    那一天,夕阳把天空染成了血红,把白起的影子拉得很长,过了很久,白起怆然笑道,“是啊,长平一战我坑杀数十万人,本就该死..

    .”(4)

    话音未落,他已横剑自尽,身躯缓缓倒地....

    画面外的嬴稷忙伸手朝天幕而去,试图把白起拉回来,这时,身旁的白起急忙上前扶住他,“君上,臣在这里!那神画之中不过是预示而已,臣谢君上今生并未杀臣....”

    嬴稷一把握住他的手,“白起啊,你要谢,就谢我那小曾孙政儿吧...”

    【最后,白起长平之战的战果,被秦昭襄王急于求成的邯郸之战败光了大半:列国联军乘胜追击,展开收复失地之战,赵国收复武安、太原,韩国收复汝南大片地区,魏国攻占陶、卫六百里之地...韩赵魏三家再次获得壮大的时机,而一生专注于研究战争、谋划战争、赢得战争、无心拉帮结派的白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用超前的军事眼光预判出这场战争的必败,怀着反思和愧疚拒绝参战,最后又因‘善谋国而不善全身’而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并不喜杀戮、不杀功臣也不杀六国旧民的秦始皇,看着画面若有所思,“武安君,杀降自古为不详之兆啊...”

    【又巧合的是,战国时期另一位武安君的下场,与武安君白起如出一辙,他就是被称为赵国战神的李牧...】

    正在边疆带着将士们宰羊庆祝的李牧,迷惘放下了手中的刀——我,也会落得白起一样的下场?

    将士们急忙围过来安慰他,“李将军,别怕,咱们一辈子守在这雁门关,打匈奴,别回去跟秦军交手....”

    李牧苦笑一声,很快调整好心情,将士受命于君王,如何能随心所欲一辈子守雁门?

    不过,就算如仙人所言,秦国最后注定会胜出,我李牧身为赵国之人,无论如何也该上战场与秦军血战,死有何惧?

    【李牧多年驻守雁门关,一开始,他整天带着将士们吃吃喝喝、练习骑射,任凭匈奴怎么打,他都不准士兵捕杀匈奴人,这下不但匈奴人以为他是好捏的包子,连士兵和朝廷都大为不满,赵王一怒之下把他撤回来,换了人去驻守雁门,哪知一看,换去的将领虽然领兵出站了,但损失比李牧这不肯出战的还大,只好重新调李牧回去,允许他吊儿郎当吃吃喝喝...】(5)

    画面中,好吃好喝于心不安的士兵们,纷纷请愿,“李将军,请让我们去打匈奴吧!我们一定把那些欺我中原人的狗东西打得满地找牙!”

    “是啊,李将军,让我们出战吧!我们参军几年,天天跟着你吃香喝辣的,再混下去对不起国家啊....”

    “是啊将军....”

    李牧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哦?你们确定真的要打?打得过那些骑马的蛮子?”

    士兵们齐声高呼,“要打!我们一定要打败他们!我们不怕死!不怕死!”

    李牧这才放下手上的羊腿,朗声道,“这还差不多!男人就要拿出不怕死的气概来!好,先准备准备再打!”

    【这一回,擅长摆奇阵的李牧,带着人数并不多、士气却空前高涨的赵军,破东胡,降林胡,以伏击战歼灭匈奴10万大军,迅速成为匈奴人闻之色变的噩梦....此后数十年间,匈奴人再不敢靠近赵国边城....】

    赵武灵王大喜,我赵国有此悍将,大幸!

    可接下来转念一想,他的脸色更加阴沉起来,有此大将也打不过秦国,为何?他究竟是死于秦军手中,还是死于寡人儿孙手中?

    【但是,这时赵王赵迁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而他最大的对手——秦王嬴政,却是一代雄才伟略、影响华夏走向的千古英主,这样的狭路相逢,早就注定了赵国最终的结局...】

    【在嬴政24岁那年,秦军越国太行山大举攻打赵国,三年之中连连取胜,赵王急忙调李牧回都城驰援....】

    刘彻鄙视地吐槽道,“就那宠幸奸贼的昏君,也想打赢秦始皇?做梦吧!”

    卫青点点头,“是啊,李牧所率的北部边军,乃是维系一国安宁之底牌,以边军取代卫军,就如同取粮种熬粥,自绝生路...”

    赵武灵王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不是说我赵国那时还有廉颇吗?廉颇莫非也战死了?

    【说来令人唏嘘,赵国与秦国虽然是同宗亲戚,但比起秦国数代子承父志的团结,赵国走向了一个奇葩的极端——举国上下,没几个人遵守游戏规则,私斗倾轧不断,从赵国建国到灭亡,一共有十二代君主,其中十一代都在搞权力争斗,好不容易出了个赵武灵王,他的英明却只延续了儿子这一代...连大将廉颇都被赵王逼得投奔魏国,最后又投奔楚国,郁郁而终...现在要用人了,赵王找了一圈,咦,只有李牧能用了...】

    李牧面色倏地凝重起来,廉颇将军竟遭遇如此下场,那我...大概不是死在秦人手上的...

    秦始皇暗道,赵国反复折腾,大起大落之下基业难以积累,我大秦早年虽有昏君,但自献公起,嬴氏世代子孙以复穆公霸业为已任,六世终成大业...

    【李牧回朝担任大将军,确实也没让赵王失望,他的

    到来

    让秦军被迫停下了扩张的步伐

    第一次

    他败秦军于宜安

    第二次

    他败秦军于番吾

    被封为武安君....但是

    在边关顺风顺水多年李牧怎么也想不到

    进入赵国的核心权力圈子

    就意味要经历赵国传统内斗的洗礼

    这一回

    他真正的敌人不是身前的秦军

    而是背后的自己人...】

    【三年后

    已经灭了韩国的嬴政命王翦带军

    对赵国发起最后的决战

    这一回

    王翦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军备

    并不打算速战速决

    而是要打持久战——对远道而来的秦军而言

    持久战明显会带来更大的后勤压力

    为什么秦国会做出这个决定呢?因为

    这时的秦王嬴政身边有李斯、顿弱等谋臣

    他们知道

    只需要给赵国留下足够多的时间

    再稍稍挑拨一下

    喜欢内斗的他们

    又会乖乖上钩....】

    喜欢研究反游击战、热爱自由、不喜尔虞我诈的李牧

    麻木地看着画面上乌泱泱出发的秦军

    他有一种预感

    这一回

    那个自己会迎来死亡...

    【秦王暗中派人送出黄金七千斤

    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

    历史一次次说明

    在国家危亡之时选择大义之人

    永远是那些刚正不阿的直臣

    而郭开这种以奸佞得宠的小人

    任何时候都不会在意国家安危...他毫不犹豫向赵王打小报告

    诬陷李牧和另一位重要守将司马尚想造反

    他们先前打胜仗是故意迷惑君王的...而赵迁真不愧是亡国之君

    他信了

    还马上派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去取代李牧...】(6)

    画面中

    李牧怒吼道

    “造什么反

    啊

    我造什么反?老子要造反

    早就联合匈奴人打到邯郸来了

    还等到今天?两军交战之际

    赵国面临强敌之际

    你们竟置国家安危不顾

    要让那种三流水平的人来跟王翦打?滚!要除我的兵权也可以

    等这场仗打完再说!”

    画面中

    宫城里的郭开善解人意地劝道

    “君上啊

    您看看李牧这说的是什么话?他竟然后悔没联合匈奴攻打邯郸

    简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画面中

    赵王赵迁咬牙切齿道

    “好你的李牧!这是想等打完了仗

    就去勾结匈奴人造反是吧?来人!给我把李牧抓回来

    立刻斩首!”(7)

    【明知腐烂的赵国必会亡在秦国手中、却依然忠心护国的李牧

    死在了奸臣和昏君手中

    没了李牧这个强大的拦路虎

    秦国势如破竹击败赵军

    赵国亡...】

    画面外

    赵武灵王只觉得心头一阵钝痛渐渐蔓延开来

    痛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在两个儿子哭哭啼啼的呼喊声中

    慢慢失去了意识

    那一刻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后代

    是嬴政那个冷静睿智的年轻人....

    雁门关中

    吹着冷风的李牧呆呆站在原地

    他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决定两国一生一死之际

    君上竟然要杀了自己这主将?他好恨

    他不甘心!

    将士们急忙围过来拉住他的衣袖

    “李将军

    您干脆逃了吧!反正廉颇将军都能逃

    我们不想看着您回去送死啊!”

    李牧慢慢扯了扯嘴角

    ④)

    露出一个跟往常一样的笑容

    “嗐

    我这辈子是逃不了的了....我生是赵国人

    死是赵国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