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红楼之双生花 > 待客
    荣国府的年,前前后后,足有一个多月。从小年满府挂上红灯笼扎上红彩绸起,一直要热闹到正月结束,才算是过完了年。

    黛玉初上京来的那年,着实被这样热闹又漫长的年给吓着了。一来是吵得人脑瓜子疼,二来是富贵得过了头。林家固然是因为人少,门第比不得国公府,可是她也是随父母去两江总督府拜过年的,李总督可是管辖着天下最富庶的两个地方,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在江南官场上,足以和甄家抗衡的,府上也远没有这样铺张。

    自打那时起,黛玉就有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只是她一个外人,并不好说什么。回头给父亲写信,也不敢明着写,只能隐晦地添上一二句。

    如今,她已经无从得知,父亲是没有注意到,还是说,忽略了。或许国公府这样的排场并不为过,只是如今府里哪有国公,却仍照着旧日的排场,繁华堆砌里,总让人觉得不太安稳。

    前些日子,王子腾病逝了,她也是亲口听见贾母吩咐,约束府里人,在外面一律小心谨慎,不能张狂。本以为过年也会减减排场,可这满府铺张热闹的样子,哪里就低调了呢。别的也就罢了,王夫人可是亲妹妹,宝玉宝钗可是亲的外甥与外甥女,总该服功吧。家里要宴客,不好真的白衣素麻,素色的衣裳总是该的吧。

    黛玉又想起自己父亲去了,随贾琏回来,府里也是,无人想起,要为她的父亲服功。当时难过了一场,却也没有办法,她孤女一个,族里也没有近的亲戚,都是五服之外的,就是想留在姑苏守孝,也不能。

    如今却是宝钗管家,也不知是没有记起来,还是有意服功却被长辈否了。她也不好问,索性也就不说。

    她如今住在荣庆堂里,不比往年还在园子住潇湘馆时,没有单独的院子,只是与探春和惜春住了贾母院子里的东厢房,西厢房收拾出来,做了三人的书房与画室、琴室。宁荣二府照应族人,京中便有八房人家,子又生孙,如今每日都有来给贾母请安的,虽说不至于吵得人脑瓜子疼,可想要清清静静看本书,却是不能了。

    正月初六,郑大人与郑夫人应邀,上门做客。

    如今王子腾一去,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官职最高的,就是是史家的两位候爷,一位在外省任大员,一位在朝中,虽也位列三品,却是散阶的官职,正经的大事插不上手。

    便是为着这个缘故,贾母与贾政等人早早商量过了,这才定下了初六这样一个既吉利又靠前、又不会太突兀的好日子,早早派人去送了贴子。郑家果真应了,贾母才松了口气。

    大冬天,京城的风刮脸,荣国府的大管事赖大带着一干人早早在宁荣街外,候了好一阵,终于看到车驾朝这边来,二品大员的车子,赖大可是常年帮着府里在外面办事的人,一眼就识出来,一边打发人回去报信,一边赶紧迎上前去。

    等郑大人的车子到了跟前,贾赦、贾政已经出大门来了,正好迎上。

    郑夫人作为女眷,则是邢王二位夫人带着王熙凤与宝钗在垂花门上相迎。

    惜春还好,探春却是心里百转千折。前日宝钗便拿了此事来请示贾母,内院如何安排,外院如何招待,如此重视,往年除了京中四王八公的老亲,亲戚间,独有王子腾一家,才有如此重视。

    探春协助料理管家时,曾当众说:她的舅舅是王子腾。心里滋味并不好受。如今却见到这一番场面,再抬眼去看坐在郑夫人身边笑颜如花的黛玉,更是复杂。

    当年黛玉初进府,便是老太太那样疼爱,当时也并没有一个主子在垂花门前去相迎。倒是薛姨妈一家上京来,太太和琏二嫂子都到垂花门去接了,当时谁不说,府里看重薛家。如今宝姐姐嫁进来,成了宝二嫂子,薛家上门,除了嫂子自己,却是没有人会到垂花门去迎了。

    午膳过后,郑夫人陪着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抹了一圈牌,眼见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跟贾母提出告辞:“我娘家侄女儿、还有几个亲戚家的姑娘都问,怎么都没带玉儿去做客。我想着,趁今天过来,跟老太君当面提,接玉儿家去住几天,上元节前,再送玉儿回来。一来,我出门做客,终于能带个女儿在身边,往日里尽是我羡慕别人家有女儿,如今也得让她们羡慕回来;二来,趁着家里的红梅开了,玉儿也做一回东,请几个亲戚家的姑娘来玩,算是跟她们致个歉。到时候,让玉儿给你们家两个姑娘下贴子,还请老太君到时给玉儿面子。”

    贾母:“多谢你想得周到,她们这样的小姑娘,很该趁着正月里出门拜年,结交些同龄人。我家里这两个姑娘,都是玉儿的妹妹,哪用下贴子,只派人来通知一声就成了。”又再三挽留,让郑夫人用过晚膳再家去。邢王二位夫人都不是嘴巴利索的,全靠王熙凤,只是王熙凤的嘴再伶俐,郑家来之前就决定不会留下用晚膳,自然是苦留不住。

    探春与惜春随同邢王二位夫人并王熙凤宝钗两位嫂子,送郑夫人和黛玉到垂花门上,着实无法不多想。初二那天,迎春回来,背着老太太,探春几人见了迎春身上的伤,狠狠地哭了一回。再伤心也无济于事,她们终归帮不上忙。迎春只住了一晚,就回去了。也只有她们姐妹几个,并宝钗,送到二门上。家里两位太太,难道对迎春的处境真的一无所知?自然不是。去年迎春家来,也不是没在王夫人面前哭过求过,只是王夫人并不愿意过问罢了。

    迎春自然是隔房的姑娘,可探春也不是王夫人肠子里爬出来的,自打探春懂事起,就处处奉承这位嫡母,她明白,自己将来的终生大事,是捏在这位嫡母手里。只是到了如今,探春却没法再说服自己,看在自己往日处处遵照太太的意思的份上,王夫人便会善待于她。只盼着宝钗能看在往日她也处处帮衬的份上,今后她的终生大事,在太太面前,当嫂子的宝钗,帮她说一二句好话。只求不要像迎春那样,五千两银子就抵出去,便是福气了。

    回了郑家,两位兄长与两个弟弟都还未归家,郑夫人笑着说:“他们要用了晚膳才回来。”同黛玉讲:“你大哥大嫂去他先生家拜年了,二哥二嫂回你二嫂娘家去吃满月酒,把你两个弟弟也带去了。”

    郑家两个庶出的儿子,均比黛玉小,大的那个,拜在郑家二嫂的父亲名下读书,和郑二嫂的幼弟同年,一处读书,关系极好。

    黛玉是知道的:“那今儿便让我占便宜了,独我一个,陪父亲母亲用饭。”

    郑大人喜得抚须点头:“难得清静,我们一家三口能安安静静吃顿晚饭。”

    郑夫人:“天寒地冻,很该多喝一点热汤。羊肉、牛肉都易燥火,偏京中的天气也干燥,我跟厨下交待,让他们今儿准备鸽子汤,这个时候,应该上锅熬了。”说罢,就打发自己的大丫头春梅去厨房看看。

    郑大人回书房去了,郑夫人陪着黛玉,一路朝怡园过来。

    怡园是郑家专门收拾出来给黛玉的小院子,院子虽小,只有正房三间,并东厢房两间,本该是西厢房的位置,叠了假山,假山上盖了一间亭子,亭子地势高,可以领俯看整个郑家宅园,题为伴月,故而叫伴月亭。

    当年郑夫人原有一个女儿,只是未养到三岁,便夭折了。这处小院,本是留个女儿住的,可惜没有福气。如今给了黛玉住,倒也算是圆了郑夫人的心愿。

    进了怡园的月亮门,郑夫人才问:“可是有什么事,我看你家来了,像是松了口气似的?”

    黛玉有点不好意思,她不习惯背后说人,只是郑夫人也不是外人,是她干娘,把她当女儿疼,她想了想,才说:“王大人病逝,表哥表嫂都没有服小功,家里太热闹了。”她不提王夫人,那是长辈,更由不得她说嘴。

    郑夫人拉着黛玉的手:“傻丫头,你只是借住的亲戚,有什么好不安的。”她对黛玉的性情不说了解的一清二楚,却也差不多知道黛玉的品性,黛玉既然清楚不妥当,那就不用她来多说了。娘亲舅大,荣国府始终是黛玉的外祖家。至于荣国府与亲戚间如何相处,这些一概与他们郑家没有干系。

    这次登门拜访,也是因为黛玉的缘故。荣国府与郑家以往并无交恶的地方,如今有了黛玉,正常走动,方才合情合理。只是不留下用晚膳,也是表明一个态度。他们与荣国府既不是世交,又不是正经的亲戚,若是留下用晚膳,则过于亲近了。

    二人进屋,夏梅已捧了热茶过来,她原是郑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之一,自认了黛玉做女儿,郑夫人便将她放到怡园来,黛玉来郑家时,有什么事情,只管交待夏梅去办,也方便。

    夏梅年纪比雪雁还大两岁,倒是与紫鹃同年,虽然原来是服侍郑夫人的大丫头,却从不拿大,此时奉了热茶,便下去帮雪雁,二人一同收拾,归置黛玉带来的东西。

    雪雁对郑家已经非常熟悉,每每黛玉过来,都是带上她。衣柜里有些什么衣服,都是知道的。如今打开衣柜看,多了几身新衣裳,自然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夏梅姐姐,这是给我们姑娘做的过年的新衣裳吗?怎么上次不顺便让人送过来。”

    夏梅如何不懂她的意思:“往常又不是没做过。每季的新衣裳都是有份例的,过年额外多两身。太太说,不过几身衣裳,要是送过去,倒显得我们家里轻狂。荣国府又不会短了姑娘的衣裳穿。”她将衣服挂进衣柜里,打开旁边的柜子,取出两个匣子来:“这是给姑娘打的新头面,才是正经值价的。你啊!”

    两个丫头一边聊天,说各自过年的情况,发生了什么趣事,一边收拾。这边厅堂里,黛玉也正问:“母亲,上元节前,家里只怕有许多亲戚朋友要走访,我在家里宴客,真的不妨碍吗?”

    郑夫人笑了:“有什么妨碍。我们在京里的亲戚,真正亲近的这几家,便是请了来,将花园留给你们姑娘家玩,谁还能介意了不成。”

    黛玉也随着郑夫人去过陶家,以及郑夫人的表妹所嫁的光禄寺少卿姚家,的确都不是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小事的人家,当家夫人也好,两家的姑娘也好,虽性情不同,却都是疏阔爽快的。

    郑夫人:“难不成,到今天,你还没把自己当这个家的主人?”

    黛玉忙说没有。

    郑夫人:“那就行了。自己家里,你做东,请几个合得来的同龄姐妹来做客,先练习,这次的宴客我与你两个嫂嫂一概不插手,只将春梅和李嬷嬷给你,你有什么差事,只管派她们去。”李嬷嬷是家里的管事嬷嬷,也是郑夫人最得力的助手,有李嬷嬷出面,黛玉自然不必担心厨下或是哪处的管事、奴仆不配合。

    母女二人商量请客的人选。

    郑夫人:“李大人与你父亲是同窗,他和李夫人待你如此上心,否则我们也不知你在荣国府里的处境,他家的小姑娘不是还和你书信探讨诗文来着?”

    黛玉:“静姝妹妹自然是第一个要请的,琇莹姐姐不知道愿不愿意来指点我,我头一次宴客,她却是经常做东的。”

    郑夫人:“这有什么,明儿我差人送信去家里,你只管把信写好,她要见了信,必定是要提前过来的。”

    黛玉点头:“姚姐姐和周妹妹那里,我想,还是送贴子好些。”

    姚典是郑夫人的外甥女,比黛玉长一岁,如今已定了人家,这半年也见过几次面,到底姚典不比旁人,在家里备嫁,绣嫁妆,不如跟陶琇莹那么亲近。周彤却是郑夫人的亲姐姐的女儿,性子活泼,脾气与黛玉不那么相投,还是客气些更好。

    郑夫人:“这有什么,只管依着你的意思办就行了。你外祖母家的两个姑娘,虽说你们关系很亲近,到底我们两家过往并无交情,还是送了贴子好些。”

    黛玉:“我省得。”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