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战国衣鱼说 > 第93章我的同学叫荀况
    【剧透,后来的后来。
    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校长),两度出任楚兰陵令(县长)。晚年蛰居著书立说,顿悟大道,被称为“后圣”。
    他的思想跨越战国时代: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他周游列国,西去咸阳,南到楚庭,对天下七国侃侃而谈。
    他学问贯通战国,主修儒家,杂家皆通。
    他文采自古无敌,与屈原并称“辞赋之祖”。
    他的学生都成为巨擘,韩非、李斯就是代表。
    啧啧啧,看人家荀子的见识,让小鱼儿敬仰之情如滔滔黄河水绵绵不绝啊!
    前方,小衣鱼见到黄县主仆求学,感觉颇为有趣,少年黄歇在北上途中叨叨咕咕。
    他在求学的路上念叨某句太多遍,以至于仆人都滚瓜烂熟于孟子的那句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仆人从混沌中清醒过来,听闻警句,如有所悟,似乎仆人不应该天生是仆人啊,莫非天将降大任于我也?
    黄歇听到仆人也跟着念叨,很干脆的告诉仆人:纵然天不降大任于是人也,大部人也会如此苦逼。苦逼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苦逼一定没结果,所以苦逼大概率有助于成功。
    仆人顿时愣了愣,刹那失去了念诵的兴趣,嘴里碎碎念的叨叨:公子啊,要不是您许诺给那些良田,小子肯定不入火坑;若是在咱们楚国遭到劫匪,小子早就回家了,良田也不要了。哎,现在咱们在外国,外国人讲外语,小子不懂也不认识路,回不了家啊……】
    阳光总在风雨后,苦逼之后有甘醴。
    娘希匹的,侥幸活下来了,已经是老天开眼了,不赶紧去临淄更待何时?
    少年们的思想总是十二分活跃,尤其是是两个非常有学识、思想、见地的年轻人,噼里啪啦,到处都碰出灵感的火花。
    黄歇啃着香油饼,边吃边含糊不清道:“巴拉巴拉,巴拉巴拉,歇走过千山万水,到稷下学宫求学!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兄弟真乃神射手也!救命之恩,歇对天盟誓,将来必将厚报!”
    荀况扶了一把箭袋,笑道:“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哈哈哈,况可是记住了,金银财货就算了。况的梦想是当个夫子,大夫子。希望能继往开来,传承、发扬、完善、增益儒家学说,况乃一介学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略通一二。吾家夫子有云: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算数乃是治国理政的基石,纵横捭阖使用乃是千古良方……”
    黄歇道:“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哎,人心险恶,空有良方有何用?就北上见闻,一路民间疾苦万分、很多百姓生活难以为继,楚国、鲁国、齐国皆如此,谁会静心做学问?有心无力也。固然歇与仆从遭难多次,可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哪个国家不是如此呢?”
    “歇固然讨厌鲁国匪徒,如若他日为将为相,必然领兵亲至,攻城略地,如此不难。问题在于教化,歇可以占领土地,难道还能占领人心么?如此还是无奈,无法解决盗匪问题。”
    旬况正衣襟道:“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况毕生理想,乃教书育人,洞察人性,明晰善恶,以善去恶,若得以实施,乃不负此生。人性之复杂,超乎想象,有的人能杀身成仁,有的人能舍身取义,而更多人愚钝、毫无礼数,需要教化,人性恐怕也未生之为善,人性本恶,教化为善!”
    旬况又玩笑道:“兄台能有远大梦想,或许可以成就一二。况倒是愿意探究人心、亲近人心、教化人心,让百姓日子好些、生活滋润些,哈哈哈,夫子可不是光会教化贵族,我等夫子当亲近民众,成就一方乐土!”
    黄歇拍手而笑:“兄弟胸襟,日月可鉴!比耕耘朝堂之上的梦想要远大的多啊,歇乃目光局限在一国之内,只看眼前得失;兄台学问乃放眼赤县神州,经略千古之后,在人心所在处,犹若恢宏大愿景,实在是歇的偶像啊!”
    旬况眼睛炯炯有神,谈及梦想,他丝毫没有任何隐晦,见到黄歇认同他的观点,更是极为爽快,少年就是少年,有种蓬勃的朝气,不吐不快、吐必豪言壮语。
    吹牛又不需要纳税,当然可以吹的更爽快些。豪言壮语又不需规矩桎梏,万一实现了呢?
    两个十七八岁的布衣少年,一个梦想封将拜相,一个梦想成为先贤大师,梦想不可谓之不远大。
    任两个少年憧憬美好未来,得啵得啵得,唾沫星子乱飞,大袖子时常还需要擦擦嘴巴。
    唯一的仆从少年木讷无声,没有喝彩,没有哂笑,没有听懂,只是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中的葱油饼,问了句:“两位公子?累了否?前方究竟有没有歇脚小店,小子想讨要口热水喝……”
    物质需求摆在精神需求前面,总是对的。
    两位公子肚子同样叽里咕噜,他们笑着应和:“会有的,水饺、牛肉、热酒都会有的”。共同快步向前走去,前面的坑洼路途似乎不那么难走了,仿佛阳光此刻才暖洋洋的照耀过来,原来今天是个大晴天。
    临淄是个好地方,在很远的地方已经遥望见那巍峨的城池,八百载变迁、煌煌齐都、何其壮哉,何其波澜壮阔!
    可以想象城内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繁华市井,那儿可以比肩继踵、联袂成荫、挥汗成雨,试问天下,哪里可以媲美?
    经过了十几天的行程,三个人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达到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与齐国城池不远,位于稷门之外,在齐国都城西门之外的广阔平原上。
    学宫呈现一个巨大的“回”字形,学宫大门面向南方,由夯土铸造成,门口高近两丈,两侧甚至有钟鼓楼,左侧悬挂齐国紫色的巨大国旗,右侧由黄色绸缎悬挂“稷下学宫”字样文字。
    以铁箍、铜钉连接巨木的两扇学宫大门白昼常开,大门涂成了朱红色,城门洞足以容纳四匹马并行,可谓气势磅礴、庄重非常。学宫大门左右有齐国兵卒日常巡逻、站岗,严禁学子私斗。
    学宫不似豪宅,反而像极了一座小城。学宫外侧夯土院墙,经过上百年的建设,愣是将墙打造的似铜墙铁壁,边境小城也没有如此气势,城墙厚重,女墙林立,仪式感非常。
    城门、城墙内侧建满了大大小小的建筑,排列整整齐齐,倚墙而立,如若列队,有学子进进出出宿舍;学宫内口则是略高大些的建筑,明显建设规模、气势要比外侧要好些,当然是各家夫子们的住所,甚至一些齐国大夫居住其中。
    学宫北边是一个未名小湖泊,位于沂河的某条支流上游,湖中遍布荷花,荷花盛开时,学子常常在此流连忘返,学子们都叫做崇德湖。
    湖水中央有个小岛,小岛上搭建了一个精致的凉亭,有木栈道与外围相通,凉亭叫桓公亭,传闻是为了纪念齐桓公田午始建学宫,不知是当时所建,还是后世所修。